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名词解释>《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时间:2023-02-27 15:01:19 洁婷 名词解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儿童发展心理学(psychology of child development),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人类个体在儿童期(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出生到青年前期(即0-17、18岁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2.发展心理学:狭义上说,就是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广义上说,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

  3.关键期: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时期,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儿童发展的关键期问题:最早起源于动物学家劳伦兹对动物印刻行为的研究,他认为这种现象只发生在极其短暂的特定时期,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期就无法在学会,故又称“最佳学习期”,有人用“早期学习”来代替。

  4.横向研究: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

  6.跨文化研究: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7.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

  8.去习惯化: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刺激,这时的个体又发生了反射行为。

  9.视敏度:眼睛区分对象大小,形状微小细节的能力。

  10.空间知觉:是一种较复杂的知觉,是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11.深度知觉(立体知觉):对立体物体成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12.方位知觉:对物体所处方向的知觉。

  13.图式: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组成。

  14.映像:感觉印象心理上的再产生。

  15.怯生: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

  16.对抗性条件作用: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

  17.系统脱敏法: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步的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害怕的刺激物的强度,让患者逐步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

  18.模特塑造法:通过模特或榜样,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还能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情绪。

  19.认知疗法:通过认识和改变不适当的思想来达到改变行为和情绪的目的。

  20.自我同一感: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串感觉。

  21.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22.性别:我们通常称谓的“男性”或“女性”。

  23.性别角色:被社会认同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24.性别同一: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

  25.性别角色同一: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

  26.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27.儿童道德认识: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28.攻击性行为:对人与事物带来伤害性结果的行为。

  29.亲社会行为:对别人,社会有利的社会行为。

  学前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

  1.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3.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5.情绪: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6.情感: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7.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它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表现,它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

  8.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9.晕轮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10.从众: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

  11.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12.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3.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14.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比较容易,心理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同时,在关键期中,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

  15.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

  16.“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也就是,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17.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18.变式指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

  19.所谓原型内化,是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实践方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在的、简缩形式的过程。原型内化阶段是心智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

  20.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21.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22.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23.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

  认知操作的过程。它有两种类型:常规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

  24.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原型。

  25.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6.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7.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五个特征:

  ①分工合作;

  ②密切配合;

  ③各自尽力;

  ④社会互动;

  ⑤团体历程。

  28.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29.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如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0.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的一系列活动与措施。

【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西方名词解释04-03

炒股名词解释03-16

思政名词解释02-27

融资融券名词解释03-08

保险中的名词解释03-03

中医名词解释大全02-28

保险相关名词解释03-19

常见金融名词解释大全03-03

生产运作管理名词解释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