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
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和文化活动,是人性的需求。是人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它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发展,它受人类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审美活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美:狭义的美的概念是指我们在审美范畴中讨论的“优美”,即一种单纯、完整、和-谐的美,也就是古希腊式的美。广义的美,它包括一切审美对象,不仅包括优美,也包括崇高、悲剧、喜剧、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等各种审美形态。
移情作用: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朱光潜认为,移情作用就是在审美观照时由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移情说:是西主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代表人物是立普思,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情感,因而令我们感到美。
意境: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情在意境中是主导,意境中的景是在特定情感支配下,经过艺术家提炼取舍所创造的。见景生情,再缘情取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相互作用,互为前提,最终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优美:美处于矛盾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在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的美。如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或是山明水秀、波平如镜、倒影清澈的自然景色等,这些景色都是优美。从美感上看,优美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从根本上说,优美体现了作为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处于相对统一的状态,使人产生和-谐与愉悦的美感。
崇高: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具有压倒一切的力量和强劲的气势。在形式上表现为粗犷激荡、刚劲雄伟的特征。从美感上看,它给人以惊心动魄、激奋昂扬的审美感受。从根本上说,崇高体现了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处于激烈矛盾状态所显示的伟大精神和力量。
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悲剧的本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悲剧的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新生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在严重的实际斗争中显示出先进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在这里,悲剧是一个美学范畴,而不是戏剧的种类。
喜剧:是以倒错、乖讹、自相矛盾的形式显示现实生活本质的一种美学范畴。“寓庄于谐”是喜剧的本质,即用诙谐可笑的形式表现严肃深刻的思想内容。
距离说:在我与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外物,这时就产生了美。
美育:它的任务是提高和培养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整个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使人们变得更高尚、更积极,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健康成长。
美育的特征: 1、以情感人,理在情中。在美育中主要是培养人们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憎恶,使人在情感上受到陶冶。 2、以生动鲜明的形象为手段。 3、在个人爱好兴趣的形式中、在娱乐中接受教育。
美育的任务:1、培养正确的审美观。2、培养审美的敏感。即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3、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实施美育的三大途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美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社会美、艺术美和自然美三方面,在美育中要把握其特点,不要搞得狭窄,广阔一些为好。可以说哪里有社会生活哪里就有美,有美就有美育。我们应该争取把整个社会和生活统统变为美育场所。
审美功能:艺术通过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而产生的对于人们的愉悦、吸引、鉴赏作用。包括认知作用,教育作用,娱乐作用。
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保险学原理名词解释精选03-03
汽轮机原理名词解释整理03-21
地貌名词解释06-15
中医的名词解释05-26
西方名词解释04-03
炒股名词解释03-16
解剖生理名词解释06-01
马原名词解释06-03
思政名词解释02-27
融资融券名词解释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