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名词解释>《水文地质基础名词解释

水文地质基础名词解释

时间:2023-03-23 14:44:47 名词解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水文地质基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23.岩石空隙:地下岩土中的空间。

24.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25.孔隙度: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的体积。

26.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

27.裂隙率: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28.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29.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30.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

31.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32.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

33.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

有地下水面支持。

34.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细土层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联接的毛细水。

35.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36.重量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的比值。

37.体积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体积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38.饱和含水量:孔隙充分饱水时的含水量。

39.饱和差:饱和含水量与实际含水量之间的差值。

40.饱和度: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之比。

41.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点上由毛细力作用而保持的水。

42.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43.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

44.残留含水量:包气带充分重力释水而又未受到蒸发、蒸腾消耗时的含水量。

45.岩石的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46.有效应力:实际作用于砂层骨架上的应力。

47.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称为包气带。

48.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为饱水带。

49.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50.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51.弱透水层:指那些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

52.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53.潜水面:潜水的表面。

54.潜水含水层厚度:从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距离。

55.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面的距离。

56.潜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高程。

57.潜水等水位线图:潜水位相等的各点的连线构成的图件。

58.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水文地质基础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59.隔水顶板:承压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

60.隔水底板:承压含水层下部的隔水层。

61.承压含水层厚度:隔水顶底板之间的距离。

62.承压高度:揭穿隔水顶板的钻孔中静止水位到含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

63.测压水位:揭穿隔水顶板的井中静止水位的高程。

64.等水压线图:某一承压含水层测压水位相等的各点的连线构成的图件。

65.贮水系数: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体积。

66.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时,局部隔水层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67.渗流: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

68.渗流场:发生渗流的区域。

69.层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

70.紊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

71.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不随时间改变。

72.非稳定流:水在渗流场中运动,各个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

73.渗透流速:地下水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

74.有效空隙度:重力水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75.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之比。

76.渗透系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的渗透流速。

77.流网:在渗流场的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系列流线和等水头线组成的网。

78.流线:流场中某一瞬时的一条线,线上各水质点的流向与此线相切。

79.迹线:渗流场中某一段时间内某一质点的运动轨迹。

80.层状非均质:介质场内各岩层内部为均质各项同性,但不同岩层渗透性不同。

81.毛细压强:凹形弯液面产生的附加压强。

82.毛细饱和带:在潜水面之上有一个含水量饱和的带。

83.总溶解固体: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

84.变温带:受太阳辐射影响的地表极薄的带。

85.常温带:变温带以下,一个厚度极小的温度不变的带。

86.增温带:常温带以下,随深度增大而温度有规律地升高的带。

87.地温梯度:指每增加单位深度时地温的增值。

88.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这就是溶滤作用。

89.浓缩作用:由于蒸发作用只排走水分,盐分仍保留在余下的地下水中,随着时间延续,地下水溶液逐渐浓缩,矿化度不断增大的作用。

90.脱碳酸作用:地下水中C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而减小,一部分CO2便成为游离CO2从水中逸出,这便是脱碳酸作用。

91.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中,当有有机质存在时,脱硫酸细菌能使硫酸根离子还原为硫化氢的作用。

92.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一定条件下,颗粒将吸附地下水中某些阳离子,而将其原来吸附的部分阳离子转为地下水中的组分,这便是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93.混合作用:成分不同的两种水汇合在一起,形成化学成分与原来两者都不相同的地下水,这便是混合作用。

94.溶滤水:富含CO2与O2的渗入成因的地下水,溶滤它所流经的岩土而获得其主要化学成分,这种水称之为溶滤水。

95.沉积水:指与沉积物大体同时生成的古地下水。

96.内生水:来自地球深部层圈物质分异和岩石变质作用过程中化学反应生成的水。

97.总硬度:水中所含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总量。

98.暂时硬度: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结合的硬度。

99.永久硬度: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结合的硬度。

100.地下水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

101.入渗系数:每年总降水量补给地下水的份额。

102.凝结作用:温度下降,超过饱和湿度的那一部分水汽,便凝结成水,这种由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

103.越流: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量交换。

104.地下水排泄: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失去水量的过程。

105.泉: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106.上升泉:由承压含水层补给形成的泉。

107.下降泉:由潜水或上层滞水补给形成的泉。

108.侵蚀(下降)泉:当沟谷切割揭露含水层时形成的泉。

109.接触泉:地形切割达到含水层隔水底板时,地下水被-迫从两层接触处形成的泉。

110.溢流泉:潜水流前方透水性急剧变弱,或隔水底板隆起,潜水流动受阻而涌溢于地表形成的泉。 111.断层泉:地下水沿导水断层上升,在地面高程低于水位处涌溢地表形成的泉。

《水文地质基础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12.接触带泉:岩浆或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常因冷凝收缩而产生隙缝,地下水沿此类接触带上升形成的泉。

113.地下水的泄流:当河流切割含水层时,地下水沿河呈带状排泄,称作地下水泄流。

114.蒸腾:植物生长过程中,经由根系吸收水分,在叶面转化成气态水而蒸发,称蒸腾。

115.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116.激励:环境对系统的作用称激励。

117.响应:系统在接受激励后对环境的反作用称响应。

118.地下水含水系统:指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岩层圈闭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

119.地下水流动系统:指由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

120.地下水动态:在于环境相互作用下,含水层各要素(如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随时间的变化。

121.地下水均衡: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能量)的收支状况。

122.均衡区:进行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区域。

123.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

124.正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或盐量、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或盐储量、热储量)增加。

125.负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或盐量、热量)的支出大于收入,表现为地下水的储存量(或盐储量、热储量)减少。

126.孔隙水:赋存于松散沉积物颗粒构成的孔隙之中的地下水。

127.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裂隙基岩中的地下水。

128.成岩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成岩裂隙中的地下水。

129.风化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风化裂隙中的地下水。

130.构造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构造裂隙中的地下水。

131.等效多孔介质方法:用连续的多孔介质的理论来研究非连续介质中的问题。

132.岩溶:水对可溶岩进行化学溶解,并伴随以冲蚀作用及重力崩塌,在地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洞,在地表形成各种独特的地貌以及特殊的水文现象称为岩溶。

133.岩溶水: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水。

134.混合溶蚀效应:两种不同含量二氧化碳的饱和碳酸钙溶液混合后会变为不饱和而重新具有侵蚀性,这种现象称为混合溶蚀作用。

135.地下水资源;能够长期稳定地供出一定数量的地下水量。

136.补给资源量;含水系统的地下水多年平均年补给量。

137.储存资源量;含水系统地下水多年平均低水位以下的重力水体积。

138.允许开采量;利用合理的取水工程,在不会引起一切不良后果的前提下,能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 139.地下水污染:在人为影响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或生物特性发出不利于人类生活或生产的变化,称为地下水污染。

140.土攘次生盐渍化:由于过量补充水分,使土壤层中地下水位升高,毛细水带达到地表,在蒸发作用下,地表土壤不断积盐逐渐变为盐渍土的现象。

141.土攘次生沼泽化:由于过量补充地下水,使其水位升至地表附近的现象。

142.地面沉降:松散沉积物区,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其水头降低,致使松散沉积物受压而产生的一种损失高程的地面变形现象。

143.地面塌陷:由于采矿或区域地下水位大幅下降,造成缓慢和连续的地面下沉现象。

水文地质学名词解释2017-04-09 08:56 | #2楼

补给:含水层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作补给。

排泄: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称作排泄。

径流:地下水由补给区向排泄区流动的过程称作径流。

径流强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断面的流量,即渗流速度。 带或集中径流带。

入渗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地表面积入渗的水量称为入渗率。 qx与年降水量X的比值。

动态与均衡:地下水的动态是指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水位、流量、水温、水化学成分等)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地下水水质、水量收支平衡的数量关系称作地下水均衡。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其他含水层的水和人工补给水源。

空隙:岩石(土)中存在着空隙,空隙是地下水渗入、储存、运移的场所和通道。

孔隙:存在于松散的或未完全胶结的岩石颗粒与颗粒之间或颗粒集合体与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裂隙:裂隙是坚硬岩石形成时或形成后由于各种内外营力的作用,使岩体遭受破坏而形成的 空隙。 溶隙:可溶性岩石经地下水的溶蚀和机械冲蚀作用产生的空隙称为溶隙。

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指标称孔隙度。一般用岩石中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表示。 Vr)与包含裂隙在内的岩石的总体积(V)之比。

溶隙率:衡量岩石溶隙多少的指标叫溶隙率。

容水性:容水性是指岩石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

持水性:是指重力释水后,岩石能够保持住一定水量的性能。(主要是结合水和部分毛细水) 给水性: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透水性:透水性指岩石可以被水透过的性能。 1时,渗透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渗流速度。渗透系数不仅取决于岩石的性质,而且与渗透液体的物理性质有关。 含水层:能透过水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能透过并不能给水或只能透过与给出极少量水的岩层。

岩石的水理性质:水进入岩石空隙后,岩石空隙所表现出的与地下水的贮存和运移有关的一些物理性质。空隙的大小是影响岩石水理性质的重要因素。 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 Ca2+、Mg2+而具有的性质,水中Fe3+、Al3+也具有硬度。

总硬度:水中含有Ca2+、Mg2+的总量称为总硬度。

重力水:岩石空隙全部被充满、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液态水成为重力水。

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引在岩石颗粒上的水叫结合水。

气态水:即水蒸气,它和空气一起分布于包气带岩石空隙中。

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而充满岩石毛细空隙中的水成为毛细水。

整体水流方向流动的水流称为渗流。 Q通过过水断面w的比值。

包气带:位于饱水带以上,直接与大气圈接触,为岩石、空气和水的三相系统。

层流:水流质点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称作层流。

紊流:水流质点无秩序的、互相混杂的流动称作紊流。

稳定流:各运动要素不随时间改变的流动称作稳定流。

Z,称为位臵水头;该点压强的液柱高度,称为压强水头;二者之和称为测压水头。

水力坡度I:水力坡度为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长度的比值。

等水头线组成的网格称为流网。

等水头线:渗流场中水头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迹线:某一水流点在不同时间内连续运动的轨迹。

流线:在渗场中作一理想的空间几何线,该线上各水流质点在某瞬间的渗透速度矢量均与此线相切,称此线为流线。在稳定流中,流线与迹线重合。

上层滞水:是埋藏在离地表不深,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岩溶水:赋存于各种岩溶空隙中的地下水便是岩溶水。

具有较高的温度等为特征。

地温梯度: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的参数。一般埋藏越深的温度值越高,以每百米垂直深度上增加的温度值表示。

【水文地质基础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基础货币名词解释09-23

金融基础名词解释09-23

中医基础名词解释09-23

基础护理名词解释大全09-23

基础工程名词解释考试必备09-22

建筑基础知识名词解释09-23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09-23

信息管理基础名词解释06-15

政治学基础名词解释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