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即对专业名词的解释。简单来说,就是解释一个词语。名词是一个词语,意思是表示人或事物以及时间、方位等的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欢迎阅读与收藏。
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
弹性变形:外力去除后立即可以恢复的变形。其实质是在外力作用下晶格发生的歪扭与伸长。
塑性变形:外力去除后不能恢复的变形
强度: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硬度:是指金属材料对局部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抗力。
晶体:原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呈有规则的周期性排列的一类物质称为晶体
晶胞:在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用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
合金: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构成的、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及金属特性的一类物质。
相图:反映材料在平衡状态下相状态与成分和温度关系的图形。相图也称为平衡图或状态图。
奥氏体:是碳在γ-Fe的间隙固溶体,用符号A或γ表示,呈面心立方晶格。奥氏体的强度较低、硬度不高、易于塑性变形。
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是奥氏体共析反应的产物,用P表示。
加工硬化:变形过程中,随着金内部组织的变化,金属的力学性能也产生明显的变化,即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下降。
固溶强化:随溶质原子含量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在原来的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了无畸变的新晶粒,而性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完全软化状态,这个过程称之为再结晶。
临界变形度,将能够发生再结晶的最小变形度称为临界变形度。
冷变形加工:是指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加工,变形后的金属具有加工硬化的特征。
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持一 段时间,然后以一定速度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加工工艺。
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淬透性:是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淬硬性:表示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
滑移: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其中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与另一部分发生相对的位移,这种变形方式称为滑移。
退火的目的: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调整硬度,改善钢的成形及切削加工性能;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为淬火做好组织准备。
正火的目的: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细化晶粒,消除热加工缺陷;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碳化物,便于球化退火;提高普通结构零件的机械性能。
渗碳:是使碳原子渗入工件表面层,提高表面层的碳量,一般为Wc=0.8%~1.05%,渗碳后的工件经淬火加低温回火处理,使表面达到高的硬度和高耐磨性,而中心具有足够的强度、韧度,达到外硬内韧的目的。
合金钢:为了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工艺性能或物理,化学性能,在冶炼时有目的地往钢中加入一些合金元素的钢称为合金钢。
耐热钢:用于制造在再结晶温度以上工作的零件及构件所用的钢。
耐磨钢:是抵抗磨料磨损的钢。
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
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空间点阵:将晶体中原子或原子团抽象为纯几何点(阵点),由这些阵点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三维空间阵列称为空间点阵。
晶格:将晶体中的原子(分子、离子)抽象为纯几何点,则晶体就成了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空间点阵,将这些点用直线连接起来所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称为晶格。
晶胞:晶格中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晶体结构:指晶体中原子在三维空间有规则的周期性的具体排列方式。
配位数:指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近邻、等距离的原子数目。
位错: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错动的一种特殊结构组态。
全位错:柏氏矢量等于点阵矢量或其整数倍的位错。
相起伏(结构起伏):液态金属中,不断变化着的短程有序原子集团。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
枝晶偏析:如果结晶过程冷却速度较快,液体和固体成分来不及均匀,除晶粒细小外,固体中的成分会出现不均匀,树枝晶中成分也不均匀,产生枝晶偏析。
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或烧结、或用其他方法组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伪共晶:在不平衡结晶条件下,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亚共晶或过共晶合金也可能得到全部共晶组织,这种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相: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包括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
固溶体:合金组元通过相互溶解形成的一种成分及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其中一种组元相同的固相。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位置所形成的固溶
体。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
弥散强化:合金中以固溶体为主再有适量的金属化合物弥散分布,会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及耐磨性,这种强化方式为弥散强化。
共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成分一定的两个固相的转变过程。
珠光体:共析转变的产物是F与Fe3C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用P表示。
滑移: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另一部分作相对的滑动。(滑移的实质是位错的移动)
滑移系:每个滑移面以及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称为一个滑移系。
交滑移:晶体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滑移面上沿同一滑移方向进行的滑移。
多滑移:滑移过程沿两个以上滑移系同时或交替进行,这种滑移过程
称为多滑移。
反应扩散:伴随有化学反应而形成新相的扩散。
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加工工艺。
加工硬化: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回复:是指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在加热时,在光学显微组织发生变化前(即在再结晶晶粒形成前)所产生某些亚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过程。
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或保温足够时间后,在原来的变形组织中产生了无畸变的新晶粒,位错密度显著降低,性能也发生显著变化,并恢复到冷变形前的水平,这个过程叫再结晶。
热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加工过程。
菲克第一定律:在扩散过程中,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的扩散通量J与浓度梯度的成正比。
退火:将钢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上或以下温度,保温以后随炉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m)以上适当温度,保温以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将钢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1以上一定温度,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冷却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淬透性:钢材淬火时获得马氏体能力的特征。
淬硬性:钢材淬火时淬成马氏体可能得到的硬度。
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对回火时发生软化过程的抵抗能力。
回火脆性:钢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其冲击韧度显著下降,这种脆化现象叫做钢的回火脆性。
热应力:工件在加热(或冷却)时,由于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导致热胀(或冷缩)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应力称为热应力。
组织应力:由于工件不同部位组织转变不同时性而引起的内应力。
过冷奥氏体:在临界温度以下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
晶体:是指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排列的固体。
晶格:用以描述晶体中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晶胞:从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结晶:物质从液态冷却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若凝固后的物质为晶体,则这种凝固就称为结晶
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的物质
相:在任一给定的物质系统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原子聚集状态和性质均匀连续的组成部分
固溶体:固态下一种组元(熔质)熔解在另一组元(熔剂)中而形成的新相
奥氏体:碳熔于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
铁素体:碳熔于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
滑移: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发生的位移
固溶强化:当合金由单相固溶体构成时,随溶质原子含量的增加,其强度、硬度升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加工硬化:在塑性变形中,随着金属变形量的增加,强度、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淬透性:金属在淬火处理时,淬透层所能达到的深度和硬度
淬火:金属在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快速冷却,使其发生相变而强度、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的热处理工艺
合金钢:在普通碳素钢的基础上加如一定量的合金成分,得到的所需性能的钢材
枝晶偏析:液态金属在以冷却时,晶核以枝晶形式长大时,在枝晶局部区域溶质浓度不一致的现象
热脆:金属材料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脆性增大的现象间隙固溶体由原子半径小于0.1nm的非金属元素熔入到熔剂间隙中形成的固溶体
过冷度:金属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值
【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热处理名词解释09-23
金属热加工名词解释03-21
无极非金属材料名词解释03-21
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03-21
金属材料学名词解释总09-23
公安学基础名词解释03-21
名词解释材料性能学03-21
影像诊断学的名词解释03-21
货币银行学的名词解释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