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运动系统名词解释
关节盘是介于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多呈圆形,中间稍薄,周缘略厚,附着于关节囊的内面,把关节腔分为两部分。膝关节的关节盘呈半月形,称为关节半月板。(1分)关节盘使两关节面更为适合,并缓冲外力的冲击和震荡,由于它把关节腔隔成两部,使单关节变成服关节,关节运动的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1分)
关节唇(位置、意义)
关节唇附着于关节窝周缘,为纤维软骨环,(1分)有加深关节窝,增加关节面的作用,也可缓冲撞击关节的作用力,如髋臼唇。(1分)
红骨髓(位置、作用)
在髓腔和松质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胎儿及幼儿的内,髓腔和松质骨间隙内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1分)成人仅见于骨松质腔隙内,髂骨、胸骨、椎骨及肱骨和股骨上端的红骨髓内终身保存。(1分)
骨质(成分)
骨的主要成分,有骨组织构成,分骨密质、骨松质。(1分)骨密质有紧密排列的骨板层构成,分布于骨的表层。骨松质为交织成网的骨小梁构成,主要见于长骨两端(骺)和短骨骨内部。颅盖的骨松质称为板障。(1分)
骺线(形成)
幼年时,骨干与骺之间有骺软骨,通过软骨细胞的分-裂、繁殖、骨化使骨不断加长;(1分)成年后,骺软骨停止生长,并被骨化,在干骺结合处形成骺线。(1分)
椎管
由各部椎骨的椎孔连接而成,内容纳脊髓。(2分)
肋弓
第8~10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左、右肋弓,为重要的体表标志。(2分)
.黄韧带
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称黄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1分)有协助围成椎管和限制脊柱过分前屈的作用。(1分)
胸骨角
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形成微向前突的角称胸骨角,(1分)胸骨角的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1分)
骶角
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其两侧有向下的突出,称骶角,(1分)此为进行骶管麻醉确定骶管裂孔位置的标志。(1分)
骶岬
在骶骨底前缘中部有向前的隆凸,称岬,(1分)为测量女性小骨盆上口径线的骨性标志。
(1分)
椎间盘
为相邻两个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盘。其中央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髓核;其周围部分是由纤维软骨呈同心圆状排列构成的纤维环,能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1分)椎间盘具有缓冲震荡和允许脊柱作少量屈、伸和侧屈等运动的功能。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容易从后或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和脊神经。(1分)
.椎间孔
相邻椎骨上、下切迹共同围成的孔称椎间孔,(1分)有脊神经通过。(1分)
关节腔
由关节软骨和关节囊滑膜层共同构成的密闭的腔。(1分)在正常状态下,腔内有少量滑液。关节腔内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性有一定作用。(1分)
骨骼
全身骨借骨连结连接构成骨骼。(1分)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并赋于人体基本形态,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作用。(1分)
板障
颅盖骨的内、外板之间的骨松质称板障,其中含有板障静脉。(2分)
桡神经沟(位置、意义)
在肱骨体后面中部,有一自内上方斜向外下方的浅沟,称桡神经沟,(1分)桡神经和肱深动脉沿此沟经过肱骨中部骨折可能伤及桡神经。(1分)
腕骨沟(形成、通行结构)
8块腕骨排成近远二列。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8块腕骨构成一掌面陷凹的腕骨沟;(1分)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构成腕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其滑膜鞘、拇指屈肌腱及其滑膜鞘和正中神经通过。(1分)
肱骨外科颈(位置、意义)
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较易发生骨折。(2分)
髋臼(位置、构成、连接)
髋臼由髂、坐、耻三骨的体合成。窝内半月形的关节面称月状面。窝的中央未形成关节面的部分,称髋臼窝。(1分)髋臼边缘下部的缺口称髋臼切迹。髋臼周缘附有髋臼唇,以增加髋臼的深度。髋臼与股骨头连接构成髋关节。(1分)
足弓
足跗骨和跖骨借韧带牢固相连,构成一个凸向上的弓形,称足弓。(1分)足弓分前后方向的纵弓和内外方向的横弓。足弓具有一定的弹性,保证站立时稳定;行走、跳跃时缓冲震荡,从而使脑和体内器官受到保护,也使足底血管、神经免受压迫。(1分)
前交叉韧带(位置、作用)
膝关节内有由滑膜衬覆的膝交叉韧带,膝交叉韧带有前、后两条,前交叉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斜向后上外方,附于股骨外侧髁的内侧面;(1分)膝交叉韧带牢固地连接与股骨与胫骨,可防止胫骨沿股骨向前、后移位。前交叉韧带在伸膝时最紧张,能防止胫骨前移。(1分)
.界线(位置、构成)
《运动系统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骨盆以界线为界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界线是由骶骨的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状线,(1分)为大小骨盆的分界线。(1分)
骨盆(组成、分部)
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1分)骨盆以界线为界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小骨盆分为骨盆上口、骨盆下口和骨盆腔。(1分)
闭孔(位置、围成)
耻骨与坐骨的体与支共同围成闭孔。(2分)
坐骨大孔
由坐骨大切迹与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围成的孔,有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2分)。
坐骨小孔
由坐骨小切迹与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围成的孔,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通过(2分)。
喙肩弓
喙肩韧带、喙突和肩峰共同形成,它架于肩关节上方,(1分)有防止肩关节向上脱位的作用。(1分)
鼻旁窦(定义、作用)
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含气空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
骨性鼻中隔(位置、构成)
由犁骨和筛骨垂直板构成的骨性鼻中隔,将骨性鼻腔分为左右两半。(2分)
翼点
在颞窝底的前下部,由额、顶、颞、蝶四骨的会合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1分)此为颅盖的最薄弱处,骨折后,易伤及内面的脑膜中动脉。(1分)
腘窝
在膝关节的后方,呈菱形。窝的上外界为股二头肌,上内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外界和下内界分别为腓肠肌的外侧头和内侧头,窝底为膝关节囊。(1分)内有腘血管、神经、脂肪和淋巴结等(1分)。
腹股沟管
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条肌和腱之间的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由外上斜贯向内下方,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长约4.5cm。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腹)环,外口称腹股沟管浅(皮下)环。(1分)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有四个壁,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1分)
陷窝韧带(腔隙韧带)
腹股沟韧带内侧端有一小束腱纤维向下后方止于耻骨梳,为腔隙韧带(陷窝韧带)。(2分)
股三角(形成)
在大腿前面的上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界外缝匠肌的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底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1分)三角内有股神经、股血管和淋巴结等。(1分)
收肌腱裂孔(位置、构成)
在大收肌腱和股骨之间有一裂孔,称为收肌腱裂孔,孔内有下肢大血管通过(2分)。
白线(位置、形成)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的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而成,上方起自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2分)
联合腱(腹股沟镰)(位置、构成、作用)
腹内斜肌的下部肌束行向前下方,作凸向上的弓形,跨过精索后,延为腱膜,再向内侧与腹横肌腱膜形成腹股沟镰或称联合壁,止于耻骨梳的内侧端。(1分)和腹横筋膜一起构成腹股沟管后壁。(1分)
.腹股沟管腹环(位置、构成)
腹股沟管内口称腹股沟管深(腹)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为腹横筋膜向外的突口。(2分)
腹股沟皮下环(位置、构成)
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腹外斜肌腱膜形成近乎三角形的裂孔,为腹股沟浅(皮下)环(2分)
腹股沟韧带(位置、形成)
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腹股沟韧带(2分)。
腹直肌鞘(位置、构成)
腹直肌鞘包绕腹直肌,由腹外三个阔肌的腱膜构成。鞘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1分)后层有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和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以下4-5cm以下,鞘的后层完全转至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所以自此以下是由三个阔肌腱膜愈合成鞘的前层,而缺乏鞘的后层,但可见后层的游离下缘呈突向上方的弧形线,称弓状线(半环线),此线以下腹直肌后面与腹横筋膜相贴。(1分)
主动脉裂孔(围成、通行结构)
在第12胸椎前方,左右两个膈脚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2分)
腱鞘(构成、意义)
腱鞘是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活性较大的的部位,如腕、踝、手指和足趾等处,它使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并减少腱与骨面的摩檫。腱鞘可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两部分。(1分)腱鞘的纤维层又称腱纤维鞘,它位于外层,为深筋膜增厚所形成的骨性纤维性管道,它对肌腱起滑车和约束作用。腱鞘的滑膜层又称腱滑膜鞘,位于腱纤维鞘内,由滑膜构成,为双层圆通形的鞘。滑膜层的内层包在肌腱的表面,称为脏层;外层贴在腱纤维层的内面和骨面,称为壁层。脏壁两层之间含少量滑液,所以肌腱能在这个鞘内自由滑动。(1分)
《运动系统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海氏(腹股沟)三角
海氏(腹股沟)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有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2分)
梨状肌上孔
由坐骨大孔与梨状肌上缘构成(1分),有臀上血管和臀上神经通过。(1分)
斜角肌间隙
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1肋上面围成的间隙。(1分)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1分)
运动系统名词解释2017-04-08 22:31 | #2楼
杜加征Dugas sign:肩关节前脱位时肘部内收受限,伤侧的手搭在对侧肩上,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肘部贴近胸壁时则手不能搭到对侧肩,此为杜加征阳性。
痛弧pain arc:冈上肌腱病损时,在肩外展60°-120°范围内有疼痛,因为在此范围内肌腱与肩峰下面摩擦撞击,此范围以外则无疼痛。常用于肩周炎检查判定。
米尔征Mill sign:病人肘部伸直,腕部屈曲,将前臂旋前时,肱骨外上髁处疼痛为阳性,常见于肱骨外上髁炎,或称网球肘tennis elbow。
握拳尺偏试验Finkelstein sign:病人拇指握于掌心,使腕关节被动尺偏,桡骨茎突处疼痛为阳性。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典型体征。
腕关节尺侧挤压试验:腕关节中立位,使之被动向尺侧偏并挤压,下尺桡关节疼痛为阳性。
手的功能位functional position:腕背屈20°-35°,拇指外展、对掌,其他手指略分开,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半屈曲,而远侧指间关节微屈曲,相当于握小球的体位。该体位能使手根据不同需要迅速做出不同的动作,发挥功能。外伤后的功能位固定即以此为标准。
弹响指snapping finger/扳机指trigger finger:手指发生屈肌腱鞘炎时,屈伸患指可听到弹响。 上臂牵拉试验Eaton sign:病人坐位,检查者一手将病人头部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病人腕部向外下牵引,如出现患肢疼痛、麻木感为阳性。见于颈椎病。
椎间孔挤压试验Spurling sign:病人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出现颈痛并向患侧放射为阳性。颈椎病时可出现此征。
髋关节过伸试验Yeoman sign:病人俯卧,检查者一手压在病人骶部,一手将患侧膝关节屈至90°,握住踝部,向上提起,使髋过伸,此时必扭动骶髂关节,如有疼痛即为阳性。此试验可同时检查髋关节及骶髂关节的病变。
骶髂关节扭曲试验Gaenslen sign:病人仰卧,屈健侧髋、膝,让病人抱住;病侧大腿垂于床缘外。检查者一手按健侧膝,一手压病侧膝,出现骶髂关节痛者为阳性,说明腰骶关节有病变。
腰骶关节过伸试验Naoholos sign:病人俯卧,检查者的前臂插在病人两大腿前侧,另一手压住腰部,将病人大腿向上抬,若骶髂关节有病变即有疼痛。
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sign:病人仰卧,检查者一手托病人足跟,另一手保持膝关节伸直,缓慢抬高患肢,如在60°范围之内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背屈,如再度出现放射痛,则为直腿抬高加强试验Bragard sign阳性。此两项试验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弹响髋snapping hip:臀肌挛缩症的病人,双膝并拢不能下蹲,活动髋关节时会出现弹响,常称为弹响髋。
Shoemaker线:正常时,大转子尖与髂前上棘的连线延伸,在脐上与腹中线相交;大转子上移后,该延线与腹中线相交脐下。
Nelaton线:病人侧卧病半屈髋,在髂前上棘和坐骨结节之间画线。正常时此线通过大转子尖。 Bryant三角:病人仰卧,从髂前上棘垂直向下和向大转子尖各画一线,再从大转子尖向近侧画一水平线,该三线构成一三角形。大转子上移时底边比健侧缩短。
滚动试验rolling test:病人仰卧位,检查者将一手掌放病人大腿上轻轻使其反复滚动,急性关节炎时可引起疼痛或滚动受限。
4字试验Patrick test:病人仰卧位,健肢伸直,患侧髋与膝屈曲,大腿外展、外旋将小腿置于健侧大腿上,形成一个4字,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下压患肢,出现疼痛为阳性。见于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内有病变或内收肌有痉挛的病人。
托马斯征Thomas sigh:病人仰卧位,充分屈曲健侧髋膝,并使腰部贴于床面,若患肢自动抬高离开床面或迫使患肢与床面接触则腰部前凸时,称托马斯征阳性,见于髋部病变和腰肌挛缩。
单足独立试验Trendelenberg sign:患者单腿站立,另一腿尽量屈髋屈膝使足离地。正常时对侧骨盆上升,脱位后股骨头不能拖住髋臼,臀中肌无力,使对侧骨盆下降,从背后观察尤为清楚,称为Trendelenberg征阳性。是髋关节不稳的体征。
艾利斯征Allis sign:病人仰卧位,屈髋屈膝,两足平行放于床面,足跟对齐,观察双膝的高度,如一侧膝比另一侧高时,即为阳性。见于髋关节脱位、股骨或胫骨短缩。
推拉试验/望远镜试验telescope test:病人仰卧位,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握住患侧小腿,沿身体纵轴上下推拉,另一手触摸同侧大转子,如出现活塞样滑动感为阳性,多见于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侧方应力试验Bohler sign:病人仰卧位,将膝关节置于完全伸直位,分别做膝关节的被动外翻和内翻检查,与健侧对比。若超出正常范围外翻或内翻范围,则为阳性。说明有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
抽屉试验drawer test:病人仰卧屈膝90°,检查者轻坐在患侧足背上(固定),双手握住小腿上段,向后推再向前拉。前交叉韧带断裂时,可向前拉0.5cm以上;后交叉韧带断裂者可向后推0.5cm以上。将膝置于屈曲10°-15°进行试验(Lachman test)可增加本试验阳性率,有利于判断前交叉韧带的前内束或后外束损伤。
麦氏征McMurray sign:病人仰卧位,检查者一手按住患膝,另一手握住踝部,将膝盖完全屈曲,足踝抵住臀部,然后将小腿极度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在保持这种应力的情况下,逐渐伸直,在伸直过程中若能听到或感到响声,或出现疼痛为阳性。说明半月板有病变。
颈干角neck shaft angle:成人股骨头、颈长轴与股骨干形成一130°±7°的夹角,称为颈干角。两性之间我明显差别。若颈干角大于该角度范围称为髋外翻coxa valgus,小于该范围称为髋内翻coxa varus。
股骨距femoral calcar:位于股骨近端颈干交界部骨松质内,适应股骨颈基底和转子区特殊的几何形状的骨密质纵行骨板,其上极与股骨颈的后外侧皮质连续,下极与小转子下方股骨干后外侧皮质连接,弥补了颈干连接部由于小转子后内侧突出造成的应力传导缺陷,形成了完整的管状骨负重结构。
股骨解剖轴:转子间中点至膝关节中点连线,与垂直轴约有9°夹角。
股骨机械轴:股骨头中心至两髁间中心的连线,与解剖轴之间有5°-7°的夹角。
Pauwels角:指股骨骨折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轴移试验pivot test:握住病人足踝,使小腿处于内旋位,膝外翻位,屈和伸膝关节,患膝在20°-30°范围内突然出现错动为阳性,提示前外侧旋转不稳定,前交叉韧带功能不全。
Appley实验:病人俯卧,膝关节屈曲90°,助手将大腿固定,检查者双手握患足沿小腿纵轴向下加压并旋转小腿,使股骨与胫骨关节面之间发生摩擦,半月板撕裂者可引起疼痛,此为Appley研磨试验。如在提拉小腿状态旋转诱发疼痛,提示韧带损伤,称为Appley牵拉试验。
Thompsons试验:病人俯卧双足垂于床缘,捏压小腿三头肌,足不能跖屈者称之为Thompsons试验阳性。用于诊断跟腱断裂。
垂腕畸形drop-wrist deformity:桡神经肘关节以上受损
平手/猿手ape hand deformity:正中神经受损
爪形手claw fingers:尺神经受损
骨折fracture:骨的完整性破坏或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
撕脱骨折:运动员骤然跨步时,由于肌肉突然猛烈收缩,可使髂前上棘发生撕脱骨折。
应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march fracture: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外力集中作用于骨骼的某一点上使之发生骨折。骨折无移位,但愈合慢。
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 fracture:有病变的骨骼,受到轻微外力时即断裂。
成角移位angulation displacement:两骨折段之纵轴线交叉成角,角顶的凸向即为成角方向。 侧方移位lateral displacement:一般以近位骨折端为基准,以远位端的移位方向确定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侧方移位
缩短移位shortened displacement:两骨折端互相重叠或嵌插,使其缩短。
分离移位segregated displacement:两骨折段在同一纵轴上相互分离。
旋转移位rotation displacement:骨折段围绕骨之纵轴发生旋转。
闭合性骨折closed fracture: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骨折open fracture:骨折附近的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
不完全骨折incomplete fracture: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破坏或中断。包括裂纹骨折和青枝骨折。
完全骨折complete fracture: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破换或中断,管状骨多见。可分为横行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骨折和骨骺分离。
粉碎性骨折comminuted fracture:骨折碎块多于两块,如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形或Y形骨折。
嵌插骨折impacted fracture:多发生在长管状骨干骺端骨密质与骨松质交界处,骨折后,骨密质嵌插入骨松质内,多见于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的骨折。
压缩骨折compressed fracture/compression fracture:骨质因压缩而变形,多见于椎骨及跟骨等处的骨折。
骨骺分离/骨骺滑脱epiphyseolisthesis:通过骨骺的骨折,其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多发生在骨骺未闭的青少年。
稳定性骨折stable fracture: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
不稳定性骨折unstable fracture: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仍易于发生再移位。
Ⅰ期愈合/直接愈合:当骨断端紧密接触、血运损害较少、骨质无吸收时,骨折一端的毛细血管及哈弗斯系统直接跨过骨折线进入另一骨折端,新骨沿哈弗斯系统在长轴方向逐渐沉积而进行修复的过程称为Ⅰ期愈合。这种愈合在X线片上见不到骨痂。实验观察可以发现跨越骨折线的新哈弗斯系统约在骨折后6周或更长时间形成。
Ⅱ期愈合/间接愈合:凡通过内外骨痂的形成以及改建使骨折愈合者称为骨折的Ⅱ期愈合。Ⅱ期愈合的内外骨痂终将改建成为真正的骨组织,其理化性质与原有骨组织相同,由于应力可促使骨痂的愈合比Ⅰ期愈合更为优越。
解剖复位anatomic reduction: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解剖关系,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对线(指两骨折端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
功能复位functional reduction:指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达到解剖复位,但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
内固定internal fixation:指采用金属或可降解材料,将切开复位的骨折固定在适当的位置的固定方法。
急性骨萎缩acute bone atrophy/Sudeck’s atrophy:即损伤所致关节附近的痛性骨质疏松,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骨营养不良。因骨折后反射性神经血管营养不良引起。常发生在手足部位,表现为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
缺血性肌挛缩ischemic muscle contracture:重要动脉损伤,或外固定过紧超过一定时限,肢体血液供应不足,肢体肌群因缺血而坏死,终致机化,形成瘢痕组织,逐渐挛缩而形成特有畸形,造成严重残疾。常为骨筋膜室综合症的严重后果。
骨折延迟愈合delayed un-io-n:骨折经过治疗,超过通常愈合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为4-8个月),骨折断端仍未出现骨折连接,称为骨折延迟愈合。
骨折不愈合nonun-io-n:指骨折经过治疗超过通常愈合时间,再度延长治疗时间(一般为骨折8个月后),仍达不到骨性愈合,称为骨折不愈合或骨不连接。
骨筋膜室综合症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由骨、骨间膜、肌肉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最常发生于小腿和前臂掌侧。进一步发展可以导致肌肉和神经的坏死,发生Volkmann挛缩Volkmann contracture。
肱骨干骨折humeral shaft fracture: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内的骨折称为肱骨干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指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发生的骨折。 Monteggia骨折:单纯尺骨近端1/3骨折,桡骨完整,合并桡骨头脱位。可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内收型和特殊型。
Galeazzi骨折:单纯桡骨远端1/3骨折,尺骨完整,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可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和特殊型。
桡骨远端骨折fracture of distal end of radius: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可分为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Barton骨折。
Colles骨折:桡骨简单骨折或嵌插骨折,伴有背侧旋转。多由间接暴-力引起,通常的受伤机制是腕关节处于背伸位、手掌着地、前臂旋前时受伤,应力通过手掌传到到桡骨下端发生骨折。伤后可见典型畸形姿势,即侧面看呈银叉畸形,正面看呈枪刺样畸形。
Smith骨折:桡骨简单骨折或嵌插骨折,伴有掌侧旋转。常由于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引起,或手掌着地、前臂处于旋后位受伤引起,也可因腕背部受到直接暴-力打击发生。
Barton骨折:即桡骨掌侧缘部分关节内骨折,伴有腕关节向背侧脱位。在腕背伸、前臂旋前位跌倒,手掌着地,暴-力通过腕骨传导,撞击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发生骨折,腕关节随之而向背侧移位。
反Barton骨折:当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应力由腕背传导至桡骨远端掌侧,到指掌侧关节面骨折,腕关节随骨折块一起向掌侧、近侧移位,称为Barton骨折。
股骨颈骨折fracture of femoral neck:指由股骨头下到股骨颈基底的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移位骨折难以获得满意的抚慰和稳定,易发生不愈合,晚期可出现股骨头坏死,老年易发生严重的全身并发症。
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指从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很少不愈合和发生股骨头坏死。
股骨干骨折fracture of shaft of femur:指由小转子下至股骨髁上一段骨干的骨折。
股骨远端骨折distal femur fracture:指股骨下端9cm内的骨折,包括髁上和髁间骨折。易发生腘血管损伤,膝内、外翻畸形,关节粘连、僵直及继发骨关节炎等并发症。
膝关节损伤O’Donoghue三联症:膝关节损伤,足和小腿着地固定,身体向对侧倾斜旋转或暴-力来自膝或小腿前外侧,首先伤及内侧结构,然后是前交叉韧带和半月板,称为膝关节损伤O’Donoghue三联症。
交锁locking:部分半月板损伤病人有交锁症状,即关节突然半屈曲固定,伸直障碍,但可屈曲。此时半月板嵌顿与关节滚动面之间,不能解脱,缓慢摇摆旋转膝关节可使其“解锁”。
胫骨pilon骨折:是指累及胫距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约75%合并腓骨骨折。
踝韧带扭伤sprain of ankle/捩伤:即踝韧带受到过度牵拉或部分断裂。
Froment征:骨间肌和拇收肌麻痹所致,即示指用力与拇指对指时,呈现示指近侧指间关节明显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拇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以及手部尺侧、环指尺侧和小指掌侧感觉障碍。见于尺神经损伤。
手指缺损分度:
1度:手指远节部的缺损 2度:拇指于指间关节、其他指于远侧指间关节部的缺损 3度:拇指于近节指骨、其他指于中节指骨部缺损 4度:拇指于掌指关节、其他指于近节指骨部缺损 5度:拇指于第一掌骨、其他指于近侧指间关节缺损 6度:拇指于腕掌关节、其他指于掌指关节部缺损
盆周围皮肤潜行剥脱Morel-Lavallee lesions:剪式外力作用在皮肤上,造成皮肤与深筋膜分离。好发于大粗隆和骶尾部,即使皮肤没有破损,细菌也可在局部存留。此种情况下,手术感染率会明显增加。
Denis脊柱三柱: 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前1/2、椎间盘前部
中柱:椎体后1/2、椎间盘后部、后纵韧带 后柱:椎弓、黄韧带、关节突关节、棘间韧带
爆裂骨折burst fracture:椎体呈粉碎性骨折,骨折块向四周移位,向后可压迫脊髓、神经,椎体前后径和横径均增加,两侧椎弓跟距离加宽,椎体高度减小。
Chance骨折:经椎体、椎弓及棘突的横向骨折。
寰椎前后弓骨折/Jefferson骨折:由于头部受垂直暴-力致使枕骨髁撞击寰椎引致寰椎侧块与前、后弓交界处发生骨折。此骨折向锥孔四周移位,不压迫颈髓,不产生脊髓压迫症状。
枢椎椎弓骨折/绞刑者骨折hangman’s fracture:骨折后枢椎椎弓向后移位,而椎体向前移位,故称之为枢椎创伤性滑脱traumatic spondylolisthesis of the axis。由于椎弓断裂向后移位,椎管容积增大不产生脊髓压迫症状。
脊髓震荡concussion of the spinal cord:脊髓神经细胞遭受强烈刺激而发生超限抑制,脊髓功能处于生理停滞状态,脊髓实质无损伤。临床上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与反射完全消失。一般经过数小时至2-3周感觉和运动开始恢复,不留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
脊髓休克spinal cord shock:脊髓与高级中枢的联系中断以后,断面以下的脊髓并有暂时的反射丧失,处于无反应状态,称为脊髓休克。表现为断面以下的脊髓支配的感觉丧失、骨骼肌张力和运动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发汗反射消失,内脏反射减退或消失。脊髓休克是暂时现象,损伤后不久可逐渐恢复,一般持续1-6周。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损伤平面以下保留某些感觉和运动功能,并具有球海绵体反射,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前脊髓综合征anterior cord syndrome:脊髓前2/3损伤,造成皮质脊髓束、前外侧的脊髓丘脑束及灰质部分受损,病人表现受伤平面以下无运动功能和痛温觉消失,轻触觉、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良好。此型损伤的预后为不完全性损伤中最差者。
后脊髓综合症posterior cord syndrome:脊髓受损平面以下运动功能和痛温觉、触觉存在,但深感觉全部或部分消失。
中央脊髓综合征central cord syndrome:常为脊椎过伸性损伤,表现为上肢功能丧失重于下肢功能丧失,脊髓远端运动功能优于脊髓近端运动功能,或脊髓近远端功能丧失表现一致,肛-门周围感觉存在。
完全性脊髓损伤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脊髓实质完全性横贯性损害,损伤平面以下最低位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包括肛-门周围的感觉和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运动,不出现球海绵体反射。
脊髓圆锥综合症spinal cones syndrome:当圆锥与腰骶神经根在同平面均损伤时,神经感觉运动障碍平面在L1神经节段。当仅圆锥损伤时,支配下肢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存在,但会阴、骶区表现马鞍区感觉障碍,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膀胱逼尿肌瘫痪,跟腱反射消失,肛-门反射和球海绵体反射消失。
马尾综合征Cauda equine syndrome, CES:一般L1以下受损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神经损害呈进行性,感觉障碍表现为双下肢及会阴-部麻木、感觉减弱或消失;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为排尿排便乏力、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男性还可出现阳痿。
颈椎病the cervical spondylosis:指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和食管等组织,并引起症状或体征者。可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椎动脉型颈椎病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交感型颈椎病sympathetic cervical spondylosis。
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轻微外力或无明确诱因导致椎间盘突出而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产生相应症状,不并发骨折-脱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坏、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症,以L4-5及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
健肢抬高试验/Fajersztajn征:直腿抬高健侧肢体时,健侧神经根袖牵拉硬膜囊向远端移动,从而使患侧的神经根也随之向下移动。当患侧椎间盘突出在神经根的腋部时,神经根向远端移动受到限制则引起疼痛。如突出的椎间盘在肩部时则为阴性。检查时病人仰卧,当健侧直腿抬高时,患侧出现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
屈颈试验/Lindner征: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两下肢伸直,此时坐骨神经已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然后向前屈颈而引起患侧下肢的放射性疼痛者为阳性。
化脓性骨髓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骨组织炎症称为化脓性骨髓炎。按病情发展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反复发作或病程超过10天开始进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阶段,一般认为死骨形成是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标志,死骨出现需时6周。
骨脓肿/Brodie’s abscess:局限性脓肿,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多见于胫骨、股骨的干骺端。一般认为细菌毒力低、身体抵抗力强,才可使化脓性感染长期局限于干骺端。
硬化性骨髓炎sclerosing osteomyelitis/Garre骨髓炎:是一种由低毒性细菌引起的骨组织感染,并以骨质硬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骨髓炎。
冷脓肿cold abscess/结核性脓肿:全关节结核导致病灶部位集聚了大量脓液、结核性肉芽组织、死骨和干酪样坏死组织,由于缺乏红热等急性炎症反应,故称之为冷脓肿。
脊柱结核/Pott病:即结核性脊柱炎,最常受累的椎体为第一腰椎。
流注脓肿:椎旁脓肿集聚至一定数量后,压力增高,会穿破骨膜,沿着肌筋膜间隙向下方流动,在原理病灶的部位出现脓肿。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其特征是关节软骨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变以及骨质增生,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等。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出生或出生后不久股骨头脱出髋臼,伴有骨性或软组织发育不良。左髋受累多于右髋,双侧病变多于单侧。
Perkin象限:当股骨头骨骺的骨化中心出现后可利用Perkin象限,即两髋臼中心连一直线称为H线,再从髋臼外缘向H线做一条垂线P,将髋关节划分为4个象限,正常股骨头骨骺位于内下象限内。若在外下象限则为半脱位,在外上象限为全脱位。
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从髋臼外缘向髋臼中心连线与H线相交所形成的锐角称为髋臼指数,正常值为20°-25°,当小儿步行后此角逐年减小,直到12岁时基本恒定于15°左右,髋脱位则明显增大。
CE角/中心边缘角center edge angle:即股骨头中心点连线的垂线与髋臼外缘-股骨中心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正常为20°以上。
Shenton线:股骨颈内缘与闭孔上缘的连线。正常情况下为平滑的抛物线,脱位者此线中断。
Sharp角:两侧泪点连线与泪点和髋臼外缘连线所形成的夹角。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1.跗骨间关节内收;2.踝关节趾屈;3.足内翻;4.可有胫骨内旋及胫骨后肌挛缩。
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joint:关节稳定结构受到损坏,使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可分为创伤性脱位和病理性脱位。
【运动系统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系统结构名词解释09-23
消防报警系统名词解释09-23
信息系统名词解释12-20
主流企业管理系统名词解释09-23
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名词解释09-23
管理信息系统关键名词解释09-23
医学影像学各系统重要名词解释09-23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09-23
管理信息系统最全名词解释09-23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