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
1.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它既研究各种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本质,探讨生物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又研究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分化:生物发育过程中,自受精卵开始,从同质的细胞逐渐分化,形成在形态、功能和结构等方面差异显著的异质细胞,进而分化形成具有不同结构、执行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3. 干细胞:一类尚未分化,但具有无限或较长期自我更新潜能的细胞
4. 克隆:通过无性方式,由单个细胞或个体产生的、和亲代非常相似的一群细胞或生物体
5. 无性生殖:一般以营养细胞或营养组织为生殖单位,不通过遗传物质的重组,直接产生继承亲代相同遗传信息的子代个体的生殖过程
6. 有性生殖:通过两个亲本生殖细胞的结合及遗传物质的重组产生子代个体的生殖过程
7. 遗传:生命有机体在生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亲子代之间的相似现象
8. 变异:生命有机体在生殖过程中同种个体直接的差异
9. 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10. 结构域:一条多肽链或能够独立折叠为稳定的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的一部分
11. 细胞增殖:细胞通过生长和分-裂,获得与母细胞同样遗传信息的子细胞,细胞数量增加的过程
12. 细胞周期:对于连续分-裂的细胞,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
13. 细胞周期时间:细胞周期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14. 周期细胞(连续分-裂的细胞):在细胞周期内连续运转的细胞
15. 静止期细胞(G0期细胞):暂时脱离细胞周期,不再增殖,适当因素刺激下重新返回细胞周期的细胞
16. 终末分化细胞:不可逆脱离细胞周期,丧失分-裂能力,保持生理功能的细胞
17. 限制点:在细胞周期中各时相转换中存在特定的时间点,或调节细胞继续沿细胞周期运行,或停止于某一阶段,对细胞大小、DNA复制、纺锤体组装及染色体分-裂等事件进行调节、监控
18. 有丝分-裂器:由中心粒、纺锤体和染色体构成的临时性细胞结构,专门执行有丝分-裂功能,确保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均匀分配给两个子细胞
19. 减数分-裂:在有性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最终产生四个只含有单倍数的染色体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特殊有丝分-裂过程
20. 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结构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一对染色体
21. 联会:同源染色体从靠近核膜的某一点开始相互靠拢在一起,在相同位置上染色粒准确地配对的过程
22. 联会复合体:联会时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一种蛋白质的复合结构
23. 二价体:联会的结果,每对染色体形成一个紧密相伴的二价体
24. 重组节:联会复合体中央区一些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直径为90nm的多酶集合体,含有大量与DNA重组有关的酶,与染色体发生交换有关
25. 生殖:生命有机体通过特定的方式产生子代个体,从而使生命现象得以延续的过程
26. 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合子的过程
27. 胚胎发育:受精卵在卵膜或母体内发生发展形成幼小个体的过程
28. 胚后发育: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或从母体分娩出后,经生长、成熟、衰老、死亡的过程
29. 变-态:有些动物从幼体发育为成体的过程中,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等方面发生显著的改变
30. 种: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界的生殖和进化的单元;由种群组成,与其他单元生殖隔离,在自然界占有一定的生境地位,在系谱线上代表一定的分支
31. 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的对称方式
32. 消化循环腔:由胚胎发育中的内外胚层围成的原肠腔,具有消化的功能,进行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同时又能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33. 世代交替:生物世代生殖过程中,存在这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出现的现象
34. 多态现象:在同一群体中有形态不同的个体,它们完成不同的生理功能的现象
35. 原口动物:在棘皮动物以前的各类无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胚的胚孔发育成成体时的口
《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6. 后口动物:从棘皮动物开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胚的胚孔发育成为成体的肛-门,与胚孔相对的一端另产生一个成年的口
37. 假体腔(原体腔):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为消化管内壁和体壁之间的空腔,只有体壁中胚层而没有脏壁中胚层,无体腔膜,腔内充满体腔液,将体壁和肠道分开,能促进肠道在体内独立运动
38. 同律分节:除体前端2节及末一体节外,身体的其余各体节在形态和机能(内部神经、排泄、循环、生殖等器官亦相同)上基本相同
39. 异律分节:身体自前而后分节,一些相邻的体节相互愈合,形成形态和机能上不同的体节(体区)
40. 次生体腔(真体腔):由中胚层形成的,在体壁内侧和消化管外侧之间由肌肉层和体腔膜隔开的广阔空腔
41. 脊索:位于身体背部消化道和神经管间的一条不分节的棒状结构,内部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围以结缔组织鞘,韧而有弹性,具支持功能。
42. 背神经管:是位于脊索上方的中空管状神经索,由外胚层下陷形成,管内腔为神经腔;前部膨大成脑,神经腔形成脑室;后部为脊髓,神经腔形成中央管
43. 咽鳃裂:脊索动物消化管前端咽部两侧成对裂开与外界相通形成咽鳃裂,上面有许多毛细血管,有呼吸作用
44. 逆行变-态:在变-态过程中,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的变-态过程
45. 羊膜卵:具有羊膜结构的卵,受精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羊膜、绒毛膜和尿囊,胚胎与羊膜之间的腔隙称为羊膜腔,内充满羊水,以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胚胎消化道末端发生尿囊收纳胚胎在卵内排除的废物,并具呼吸功能
46. 胸廓:由胸椎、肋骨、胸骨围成的骨框,保护肺、心。并有呼吸运动作用。
47. 双重呼吸:吸气时,大部分气体经中支气管直接入后气囊,小部分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前气囊也扩张,接受来自肺内的气体;呼气时,后气囊中的气体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肺内原有气体经前气囊,与前气囊中原有气体一道经次级支气管入中支气管排出体外;无论鸟类在吸气和呼气时,肺内均有新鲜空气进行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48. 胎盘:是胚胎的绒毛膜和尿囊膜愈合成许多指状突起(绒毛)嵌入母体子宫内膜的特殊结构,形成胚胎与母体之间不相通的两套血液循环,通过扩散作用进行营养物质、呼吸气体和代谢废物的交换。
生物医学名词解释二2017-04-08 22:32 | #2楼
主要有甲状腺素,又称四碘甲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两者都是低分子的含碘氨基酸。
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十分广泛,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分化、物质代谢,并涉及到神经系统、心脏等多种器官、系统的功能。
甲状腺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是碘和酷氨酸。机体能自行合成酷氨酸,但碘则需从食物中摄物,因此甲状腺与碘代谢的关系极为密切。
生理上人体任何时候都处在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之中,因此也就时时刻刻都不断地需要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根据机体的需要而产生甲状腺激素。那么人体每日大概需要多少甲状腺激素呢?经研究表明,人体甲状腺每日分泌出来的t4为90~110微克,每日分泌出来的t3约为5微克。t3除了由甲状腺直接分泌出来外,还可以在外周组织由t4脱碘转变而来,每日t4转变生成的t3大约为25微克。血液中t4浓度可以保持不变,只有当t4长期分泌而且大量超过正常时,如甲亢情况下,血液与组织中t4才可能明显增加。
如果由于甲状腺疾病或者外周组织转化t3的功能异常,造成甲状腺激素产生过少,可以引起全身代谢降低;造成甲状腺激素产生过多,可以引起全身代谢过度增高。甲状腺激素产生过少或过多都会对身体带来极大的坏处。
饮水缺碘地区的居民,由于摄取碘不足,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以致发生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肿大,此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
若在胎儿或婴儿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则会使长骨生长停滞和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以致身材短小、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称“呆小症”。呆小症必须及早治疗,在出生后三个月左右即应开始补充甲状腺激素,过迟难以生效。
发生在幼年或成年时期的甲状腺激素缺乏症,叫“粘液性水肿”,表现为皮肤及内脏组织细胞间质中有大量粘蛋白沉淀,由于粘蛋白的亲水性很强,可吸收大量水分而形成水肿。患者神经系统兴奋性和代谢率均低于正常,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差、嗜睡、心率慢、低体温等症状。
《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则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由于大量的甲状腺激素进入血液,引起全身细胞、组织的物质氧化过程加速,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引起一系列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多食、消瘦、怕热、多汗、心悸、易激动、眼球突出、甲状腺肿大等。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应用药物、放射性碘或手术等方法以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参考资料:
甲状腺激素是怎样合成的,碘是怎样代谢的?
甲状腺激素主要由四碘甲状腺原氨酸(3,5,3′,5′-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即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5,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即t3)两种物质组成,习惯上都称为甲状腺激素。两种物质都是酪氨酸碘化物,t4全部由甲状腺细胞直接产生,然后分泌到血液中,t3可由甲状腺细胞直接产生,然后分泌到血液中,但是它大部分是在甲状腺以外的组织中由t4脱碘转变而成,t4脱去5′位上的碘变成t3。t3和t4都有生物活性,也就是说它们具有促进各种代谢的作用。t4和t3相比,t4的生物活性较低,t3比较高,t3的生物活性比t4高出3~5倍。
甲状腺与碘的代谢的关系极为密切。人每天从食物和水中大约摄取100~200微克碘,约1/3 进入甲状腺,甲状腺含碘总量为8000微克,占全身碘含量的90%,地区缺碘或食物中含抗甲状腺的成分过多,或因消化道疾病而影响碘的吸收,以及先天缺乏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酶或脱碘酶,以致合成发生障碍或碘的再利用难以实现,这样均将不同程度地影响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
酪氨酸碘化生成甲状腺激素的过程是怎样的?
平常我们所吃的食物中,含有碘化物,消化后由肠吸收的碘,以i-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而甲状腺体内i-浓度较血液中高25~30倍,通过腺泡壁上皮细胞膜上的静息膜电位,再消耗一部分o2使i-进入细胞内,也就是生理学通常所说的“碘泵”来完成这一过程,但“碘泵”必须依赖na+、k+ -atp提供能量。根据摄取放射碘的能力来检测甲状腺机能,已成为临床常用方法之一。
摄入腺泡上皮细胞的i-,在过氧化酶的催化下被活化,活化部位在细胞顶端质膜微绒毛与腺泡腔交界处,使i-变为i2或i+,或是与过氧化酶形成某种复合物,如先天缺乏过氧化酶,i-不能活化将引起甲状腺肿。
多数学者认为,在腺泡上皮细胞核糖体上可形成一种由四条肽链组成的大分子糖蛋白——甲状球蛋白,它含500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70000,3%为酪氨酸残基,其中10%可被碘化,碘化过程发生在微绒毛与腺泡腔交界处,实验表明,只有微绒毛与腺泡腔壁的甲状腺细胞“残骸 ”才能碘化甲状球蛋白,残基上的氢原子可被1~4个碘原子取代或被碘化。首先出现的是一碘酪氨酸残基和二碘酪氨酸残基,然后这两种分子发生偶联而生成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残基,两个二碘酪氨酸残基偶联而成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残基。放射自显影实验表明,注入放射性碘几分钟后,即可在微绒毛与腺泡腔交界处发现含有以上四种残基的甲状球蛋白。
i-的活化和酪氨酸碘化都在同一过氧化酶催化下完成,故抑制此酶活性的药物如硫脲嘧啶等,便有阻断t4与t3合成的效用,可用于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病(简称甲亢)。
甲状腺激素是怎样贮存、释放的?
甲状腺激素的贮存有两个特点:一是贮存于细胞外(腺泡腔);其二是贮量较大,一般可供机体2~3个月之需,因此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时,用药时间需要较长才能奏效。当甲状腺受到适宜的刺激后,腺细胞即活跃起来,伸出伪足,将含有四种酪氨酸残基的甲状球蛋白的胶质小滴,通过吞饮作用,吞饮入腺细胞内,吞入的甲状球蛋白随即与溶酶体融合而形成吞噬体,并在溶酶体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把四种酪氨酸逐步经水解作用而解脱下来,但只有t4与t3可抗拒脱碘酶作用,其分子又小,可进入血液,血中的甲状腺激素即是t4与t3。甲状球蛋白分子上的t4数量远远超过t3,因此,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主要是t4,约占总量的90%;t3分泌量较少,但t3的生物活性较t4约大4倍。
t4与t3释放入血液后,以两种形式在血液中运输,一种是与血液中蛋白质结合,一种则成游离状态,两者之间可互相转变,以维持动态平衡,能进入机体多种细胞发挥生理效应和对下丘脑-垂体起反馈作用的是游离甲状腺素。t3主要以游离型存在,而其生物活性较强,尽管由甲状腺释放的量少,其作用不容忽视。
结合型的t3加上游离型的t3称为总t3(简称tt3),结合型的t4加上游离型的t4称为总t34(简称为tt4)。目前我国医院用放射免疫测定的t3、t4是指tt3和tt4。总之,游离型的t3、t4是具有活性的激素,可以迅速进入相应的组织细胞发挥其作用,结合形式的t3、t4暂时不具备活性,只是一种激素的储备形式,只有当代谢需要时,结合形式的t3、t4可以从载体蛋白分离出来,转变成游离形式的t3、t4,继而才能迅速发挥其作用。
人体每天能产生多少甲状腺激素?
生理上人体任何时候都处在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之中,因此也就时时刻刻都不断地需要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根据机体的需要而产生甲状腺激素。那么人体每日大概需要多少甲状腺激素呢?经研究表明,人体甲状腺每日分泌出来的t4为90~110微克,每日分泌出来的t3约为5微克。t3除了由甲状腺直接分泌出来外,还可以在外周组织由t4脱碘转变而来,每日t4转变生成的t3大约为25微克。血液中t4浓度可以保持不变,只有当t4长期分泌而且大量超过正常时,如甲亢情况下,血液与组织中t4才可能明显增加。
如果由于甲状腺疾病或者外周组织转化t3的功能异常,造成甲状腺激素产生过少,可以引起全身代谢降低;造成甲状腺激素产生过多,可以引起全身代谢过度增高。甲状腺激素产生过少或过多都会对身体带来极大的坏处。
甲状腺激素是怎样代谢的?
t4和t3与肝、肾、肌肉等组织的蛋白质结合,可以确保血浆中甲状腺激素相对稳定。20%的t4与t3在肝内失活,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后经胆汁排入小肠,小肠内重吸收极少,由小肠进一步予以分解,随粪便排出。其余80%的t4在外周组织中依赖脱碘酶的作用产生t3,血液中的t3约有75%来自t4,脱下的碘由尿排出,t3的80%也经过脱碘而失活,其代谢产物不清楚,脱下的碘也由尿排出。
【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03-20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09-23
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整理09-23
环境生物学名词解释01-09
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问答09-23
细胞生物学复习名词解释09-23
医学信息检索名词解释07-24
环境微生物学名词解释09-23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最全09-23
预防医学重点名词解释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