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防控>《非结核分枝杆菌防控措施

非结核分枝杆菌防控措施

时间:2023-03-03 10:40:07 王娟 防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非结核分枝杆菌防控措施

  非结核分枝杆菌是指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与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非结核分枝杆菌防控措施,欢迎大家阅读。

  非结核分枝杆菌防控措施1

  非结核分枝杆菌是指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与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原称为非典型分枝杆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存在于水、土壤和气溶胶中,可导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发生感染。近年来,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发生因手术器械、注射器具及医疗用水等灭菌不合格、使用不规范造成患者手术切口、注射部位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暴发事件,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预防和控制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的具体要求

  (一)重点部门: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室、新生儿室、产房、血液透析室、内镜室、供应室、口腔科、各临床科治疗室、换药室等为预防和控制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应按照卫生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及措施,保证医疗安全。

  (二)各科室应切实做好手术器械、注射器具及其他侵入性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1.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2.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应尽量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同时,快速压力蒸汽灭菌仅在应急情况下使用,不应作为常规手术器械的灭菌方式。

  3.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三)各科室应当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使用医疗用水、无菌液体和液体化学消毒剂,防止二次污染。

  1.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婴儿暖箱的湿化装置应当使用无菌水。

  2.各种抽吸的输注药液或者溶媒等开启后应当注明时间,规范使用,并避免患者共用。无菌液体开启后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3.需要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时,要保证其使用方法、浓度、消毒时间等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认真做好使用中的液体化学消毒剂的浓度监测。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实施手术、注射、插管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操作技术时,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规范,避免因医务人员行为不规范导致患者发生感染,降低因医疗用水、医疗器械和器具使用及环境和物体表面污染导致的医院感染。

  (五)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1.感染管理科要加强重点部门(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室、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内镜室、供应室)、重点部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等)以及关键环节(各种手术、注射、插管、内镜诊疗操作等)医院感染

  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感染病例。

  2.医务人员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感染病例,科内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应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3.在处置聚集性、难治性手术部位或注射部位感染时,应当及时和微生物联系,进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病原学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及时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

  4.我院经核实发生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暴发时,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向当地及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务人员的培训

  1.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等应当加强对全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定期开展对临床一线医务人员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强化防控意识,提高医务人员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能力和处置能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2.医务人员必须积极参加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掌握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预防与控制等相关知识,认真落实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及隔离等措施。

  监督与考核

  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将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纳入各科室质量考核,定期监督检查,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促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持续改进。

  非结核分枝杆菌防控措施2

  一、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及医院各项医院感染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医务人员实施手术、注射、插管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操作技术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规范,避免因医务人员行为不规范导致患者发生感染,降低因医疗用水、医疗器械和器具使用及环境和物体表面污染导致的医院感染。

  二、加强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凡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如果使用戊二醛,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灭菌时间不少于10小时。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重复使用。

  三、严格医疗用水、无菌液体和各种化学消毒剂的监测和使用。各种抽吸的输注药液或者溶媒等开启后应当注明时间,并避免患者共用,开启的溶媒和配制好的药品4小时内使用,无菌液体开启后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需要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时,保证其使用方法、浓度、消毒时间符合要求,每季度对使用中的液体化学消毒剂的浓度进行监测。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婴儿暖箱的湿化装置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

  四、加强ntm病例的诊断及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例,根据2000年全国非典型分枝杆菌病研讨会拟定的《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处理指南》意见:

  (一)同时具有以下两项条件者可诊断为ntm感染:

  ①ppd-ntm皮肤试验阳性。

  ②缺乏组织、器官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依据。

  (二)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为ntm病可疑者,须进行ntm检查:

  ①经近规抗结核治疗无效的结核患者或标本涂片抗酸染色仍阳性者。

  ②标本涂片抗酸杆菌阳性而临床表现与结核病不符者。

  ③标本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但菌落状态、生长情况与结核杆菌复合群不同者。

  ④显微镜检查有异常的分枝杆菌。

  ⑤初治结核患者首次分离的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耐药。

  ⑥有免疫缺陷症、白血病、肿瘤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等已排除结核病的肺部感染。

  ⑦医源性或非医源性软组织损伤、手术后伤口长期不愈找不到原因者。

  (三)ntm肺病:具有呼吸系统症状或伴全身症状,有x线胸片显示的肺部病变,已排除其他疾病,在确保标本无污染的条件下,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诊断为ntm肺病:

  ①痰ntm培养3次均为同一ntm菌。

  ②痰ntm培养2次为同一ntm菌,1次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

  ③支气管灌洗液ntm培养阳性。

  ④支气管肺活检物ntm培养阳性。

  ⑤肺活检见与ntm病变相似的肉芽肿,痰ntm培养1次阳性。

  (四)肺外ntm病:有局部或伴全身症状,经检查有肺外组织、器官病变,已排除其他疾病,在确保标本无污染的条件下,病变组织ntm培养阳性,即可诊断。ntm淋巴结炎应与其他细菌所致的化脓性淋巴结炎、结核性淋巴结炎、猫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相鉴别,ppd-ntm皮试有区别价值。

  特别是发生聚集性、难治性手术部位或注射部位感染时,应当及时进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病原学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及时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

  六、一旦发现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病例,住院医师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并于24小时之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出现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暴发事件时,应在6小时内严格逐级上报。

  七、ntm病人住单人间隔离,门口挂接触隔离的警示,专人护理,严格限制出入房间的人员。所有出入房间的人员必须严格防护,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手套,床头置速干免洗手消毒剂,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手消毒,一患一洗手。物体表面及地面定时清洁消毒;病人用后的器械或物品单独处理。

  八、根据标准预防原则,执行按需防护和接触隔离。凡接触到患者伤口、溃疡面、侵入操作或病人的粘膜、任何其他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伤口分泌物、痰、尿液、粪便)时均应戴手套,摘掉手套后应洗手。

  九、ntm病人的床单、面巾、睡衣、餐具等严格遵照常规清洁消毒处理,做到每日清洁消毒。避免锐器伤,医疗废物单独收集。所有感染性废物均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用过的被服应该在原地打包,不能在病区进行分类或洗涤;污染严重的被服应该使用防渗漏包装袋;污染的被服应严格执行常规被服清洗消毒流程。

  十、ntm患者出院后(转出或死亡后),对病室及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简介

  1999年上海第一肺科医院报道,15年间5592例痰抗酸杆菌阳性患者中经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者173例中有咳嗽症状者占78%,咯血者58%,发热者26%,有空洞者40%。表明有一定致病性。非结核分枝杆菌从结核样病人分离的阳性率,我国为3%~15%。

  菌种分类

  Runyon根据菌落色素与生长速度将非结核分枝杆菌分为4组。

  第Ⅰ组:光产色菌(photochromogen)。本组细菌在暗处为奶油色,曝光1小时后再培养即成橘黄色。生长缓慢,菌落光滑。对人致病的有堪萨斯分枝杆菌(M.kansas),引起人类肺结核样病变,常有空洞形成;海分枝杆菌(M.marinum),在水中可通过皮肤擦伤处侵入,引起皮肤丘疹、结节与溃疡,病理检查见有抗酸菌,易被误认为麻风分枝杆菌。

  第Ⅱ组:暗产色菌(scotochromogen)。这类细菌在暗处培养时菌落呈橘红色。在37℃生长缓慢,菌落光滑。对人致病的有瘰疠分枝杆菌(M.scrofulaceum),引起儿童淋巴结炎。

  第Ⅲ组:不产色菌(nonphotochromogen)。通常不产生色素。40~42℃下生长慢。菌落光滑。鸟-胞内分枝杆菌(M.avium-intracellulare)可引起结核样病变,多见于肺与肾。

  第Ⅳ组:迅速生长菌(rapidgrower)。在25~45℃生长。生长快,培养5~7d即可见到菌落,菌落粗糙,有的并能产色。对人致病的有偶发分枝杆菌(M.fortuitum)、龟分枝杆菌(M.chelonei)和溃疡分枝杆菌(M.ulcerans),引起皮肤病。耻垢分枝杆菌(M.smegmatis)不致病,但经常在外阴部皮脂中存在,检查粪、尿中结核分枝杆菌时应予注意。

  非结核分枝杆菌特点

  非结核分枝杆菌是否有致病性可用抗煮沸试验加以区别。非致病株煮沸1min即失去抗酸性,而致病株能耐10min,甚至高压灭菌亦不失去抗酸性。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别,除热触酶试检外,可将菌苔置含盐水小滴的玻片上研磨,前者不易乳化而后者容易乳化。

  由于许多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常用的异烟肼、链霉素等耐药,但对利福平有一定敏感性;现多主张用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异烟肼联合使用。溃疡分枝杆菌则仅对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结核菌药物敏感。但鸟-胞内分枝杆菌耐药性强;有报道分出的23株全部对上述药物耐药;而通过结构改造的新型红霉素,如克拉红霉素在体内外有很好的抗结核菌活性,可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对鸟-胞内分枝杆菌血培养清除率达62%——98%。

  非结核分枝杆菌经治疗后也常出现L型,耐药性增高,有的经多年治疗不愈。且L型往往因细胞壁脂质缺失不易致敏淋巴细胞,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阴性,诊治时应多加注意。

  诊断标准

  (1)临床标准:

  ①临床症状、体征:常见咳嗽、疲乏,病情较重者有发热,体重减轻,咯血和气促,有基础病者临床症状恶化。

  ②排除其他疾病:如结核,肿瘤,组织胞浆菌病。

  (2)X线标准:

  ①浸润性病灶,伴有或不伴有结节性病灶(持续≥2个月,或有进展);空洞性病变;单个或多个结节。

  ②HRCT示多个小结节或多灶性支气管扩张有或不伴有肺部小结节。

  (3)细菌学标准:

  ①1年内至少有3份痰或支气管灌洗标本,其中3次培养阳性,而AFB涂片阴性,或2次培养阳性,1次AFB涂片阳性。

  ②若仅得到1份支气管灌洗标本,未能得到痰标本,培养阳性,同时涂片阳性达。

  ③若痰或支气管灌洗液标本提示未能确诊或未排除其他疾病,经支气管活检或肺活检做细菌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得到阳性结果。

  HIV血清实验阴性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局部免疫抑制,如酒精中毒,支气管扩张,发绀性心脏病,囊性纤维化,肺纤维化,吸烟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全身严重免疫抑制,如白血病,淋巴瘤,器官移植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HIV血清试验阳性,CD4<200。

【非结核分枝杆菌防控措施】相关文章:

风险及防控措施09-28

廉洁防控措施09-22

火灾防控措施09-22

风险防控措施09-22

疫情防控措施02-14

管控区防控措施04-26

隔离区防控措施06-08

甲流防控措施09-22

布病防控措施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