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增收>《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思考

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1-19 16:57:55 增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思考

一、农民增收发展现状

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思考

近段时间,我们通过开展“如何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开展调研活动,通过深入村组农户,进行走访、座谈,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全县粮油产量的逐年增长使我县农民增收的基础更加牢固,特色骨干项目使我县农民增收的优势更加显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县农民增收更加显著,在惠农政策支持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驱动下农民增收的幅度更加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实现恢复性稳定,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幸福指数日益趋高。

同时,竹溪是山区农业县,因受土地、交通等纲性制约,农民增收与其它县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基层调研中发现,农民收入主要由种养业收入和打工收入构成。并呈“三个特点”:

一是粮油种植增收保稳定。全县粮油因为产量、价格同步恢复增长,增收作用不断增强;但相对而言,粮油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增收幅度较小、利润小,一般仅满足于自给自足,保持生活稳定,现金收入较少。一家老小仅靠粮油种植,生活将十分困难。

二是特色产业增收促进步。全县的茶叶、药材、蔬菜等特色作物产量增、效益增,增收作用也非常明显,但由于市场供应份额较小、产品加工粗放,仅仅处于原料生产,拉动全县人民大幅增收还有一定距离。

三是外出务工增收强支撑。外出务工增收对我们经济收入和状况来讲,仍是农民增收的主动力。但仅靠务工,由于受农民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的制约,挣得钱也只是辛苦钱、低收入。

所以,全县农民增收仅靠一个产业、一个行业、一种方式是十分有限的,我们必须采取“九牛爬坡、个个攒劲”的方法,加强对促进农民快速增收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二、制约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

1、农业灾害应对措施积极,但自然灾害可控性差。农业大多数是靠

天吃饭的产业。近年来,农业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影响农业丰收的不可预测性增加,再加上我县县级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影响了农民增收。需健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预警体系,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投入力度,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2、国家惠农政策措施好,但倾斜山区农业发展较少。政策投入是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但我县粮油总量偏少,特色产业规模不大,国家扶持粮油产区和省里扶持板块经济的政策对我们支持不多;再加上农业用地越来越少,农业产业板块总砣子小,导致国家惠农政策倾斜力度不够,扶持力度不大、增收空间缩小。建议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和涉农项目,多向山区贫困县倾斜,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增强山区农民增收渠道。

3、特色农产品初具规模,但产业化发展不够。近年来,虽然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品牌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进步,为农民增收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存在着基地建设质量差、产出效率低下;加工水平低、还处于卖原料和加工初级产品阶段;龙头不强,龙头企业发展处于“小的长不大、大的做不长、长的没做强”状况;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等组织发展不够,社会化服务方式有待改进。

4、科技创新推广有效果,但整体应用水平仍然较低。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广了覆盖工程、良种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等系列科技创新工程,并在粮油高产创建、轻型简化栽培、生物防控病虫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为提高粮油产量、调优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技推广应用的普及率、转化率、贡献率还很低,在广度和深度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试点示范还没有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到边到角;从推广方式上,还存在两条腿、一双手、凭着一张口的古老方法,从而降低了科技推广应用力度。还需在研究和探索创新机制、创新推广方法、增加科技投入上下功夫。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工作措施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促进农民增收,我们必须避危寻机、发挥后发优势,坚持“弯道超越”战略,举科技发展大旗、用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思路,把活农、壮农、兴农、护农、强农、保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重要时期的任务抓好、抓落实。

1、项目活农,加大农业投入。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投入体系。一是鼓励民间投资。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规范承包地转包、租赁、入股方式,加快土地流转,允许农户将土地入股参与农业投资。二是抓好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建好农业项目库,加强项目的申报、储备和管理,做到争取项目不掉队、不断档。三是增加财政投入。要稳定提高农业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要根据资金性质和用途,继续向优势农产品基地、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重点龙头企业倾斜。金融机构专项贷款和小额贷款也要突出支柱产业和产业带基地建设,对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要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额度,实行以奖代补,不断推进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四是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

《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龙头壮农,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一是要抓好产企对接。积极推广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订单抓生产,建立一批与企业需求相配套的优质原料基地,实现企业与产业的有效对接。二是打响品牌促对接。紧紧抓住、省政府实施的“四个一批”战略机遇,立足现有的茶叶、魔芋、黄姜、药材、果蔬和粮油等产业龙头,进一步搞好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和品牌争创工作,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县特色产业。三是抓好园区建设促对接。进一步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关联度大的农产品加工建设项目入园发展。积极引导加工向农业主导产业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集聚效应,把县工业园区真正建成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四是进一步科学规划产业板块布局。要紧紧围绕“南特北茶”的长期发展战略,按“短期烟、魔、芋,中期药,长期干鲜果”的思路规划南部山区乡镇产业发展,北部乡镇继续主抓茶叶、鲜果、黄姜、蔬菜产业发展,努力在优化布局、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建有机绿色板块,打造生态品牌竞

争优势。

3、科技兴农,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继续大力推广实用农业新技术,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应用率和转化率,提升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是继续引进、推广一批名、优、特、新品种,提高优质良种普及率,使全县农、特作物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二是推广一批成熟的粮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如:薯稻两膜栽培技术、玉米综合配套技术、有机贡米生产集成技术等;三是加大对油菜免耕、水稻抛秧、一次性施肥等轻简栽培、节本增效技术的普及力度;四是强化病虫防控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五是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搞好农业面源污染,推广种—养—沼模式,搞好秸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六是强化特色生态农业的辐射力,大力推广茶鸡共生、虾稻共养模式,实现生态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现代农业的可比效应。

4、执法护农,加强农业法制建设 。一是加强法律知识宣传。广泛开展农业政策法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依法治农、兴农、护农意识。二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加强对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的监管、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三是进一步抓好植物检疫和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严防重大植物危险性病虫的传入和蔓延。四要逐步建立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运用现代工业标准管理手段,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监督、检测和认证服务体系,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设。通过大力发展高产、优质、生态、安全农业,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5、素质强农,加大农民知识培训力度。一是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通过不断创新培训机制和培训主体,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和制定培训计划,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提高科技入户率。以实施增温、植保、测土、农科教、信息工程为重点,重点抓好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采取科技培训、示范、宣传、技术承包、办示范点、扶持示范户等方式,提高入户率、到田率。三是实施田间培训的纵深发展。培训跟着季节走、课堂不局限于室内,引导农民自觉、自发、主动接受新事物,

促进农业成果转化。并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和试验,提高农业科技的渗透力。四是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培训机构,进一步探索贷款培训、就业还贷,校企联合、订单培训,就业培训、就地转移的新办法、新机制,形成农村人流、物流、信息流双向流动机制,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实现稳定就业。

6、生态保农,加强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一是坚持标准化生产。要完善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质量标准,建立绿色农产品示范、生产基地,坚持以标准化生产促增收,推进标准化生态示范区建设。 二是培植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坚持种植原种优质化、种植布局区域化、生产过程标准化和产品品牌化模式,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增强土地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污染、优化农业生产环境,从而实现生态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竹溪县农业局

二〇一一年七月三十日

【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思考】相关文章:

促进农民增收措施03-15

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09-22

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09-22

促进农民增收交流材料09-22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09-22

试论如何促进农民增收09-22

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09-22

促进农民增收报告09-22

关于农民增收致富的几点建议09-22

农民增收致富途径的思考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