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增收>《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选择

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选择

时间:2022-11-19 16:58:01 增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选择

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近几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农惠农政策,湖北省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使农民收入有了较快的增长,但农民增收的基础仍很薄弱。根据湖北实际,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促进农民增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城镇化为依托,以产业化为纽带。在具体对策上,主要是抓好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科技创新等。

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选择

——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关键是瞄准调整方向。目前,农业仍然是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效增收潜力,关键是要瞄准调整方向,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一方面,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湖北农业要从传统粮棉种植业偏重的结构,转移到农林牧渔业并举的大农业结构。从县域资源禀赋条件出发,推动具有比较优势的畜牧、水产养殖和蔬菜、花卉种植以及林果业发展,形成新的农业支柱产业;按照国际食品卫生与质量标准,加快建立一批肉、蛋、奶、鱼、果、菜等绿色食品基地,大力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推动创汇农业发展。另一方面,突出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平原地区重点发展优质稻、优质油、优质猪、优质鱼和水生菜;丘陵地区突出发展专用小麦、玉米、小杂粮和牛、羊;山区重点发展果、茶、药和草食畜禽;城市郊区突出发展设施农业、高科技农业,重点发展“菜篮子”产品。通过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拳头产品。

——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湖北已经推行了十几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发展还很不够,目前有影响、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较少,且龙头企业的规模偏小,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链条较短。农民从田、水、圈里生产的农副产品基本上还是直接进入市场,没有经过深加工,产品档次低、收益小。企业加工能力不强,加工档次不高,这是导致农民增收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标志,现代农业发达国家都在2-3∶ 1的水平。而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在0.3-0.4∶ 1之间,其中西部地区仅为0.18∶ 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与地区。湖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潜力很大,要围绕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农产品加工不仅可以改变农产品的形状和特性,延长供应时间,而且还可以吸收大量的劳动力,使农产品成倍增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食品加工业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食品业的发展前途十分广阔。农业集约型增长必须把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运输销售业有机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实现专业化和规模经营。要大力培植能够网络农户闯市场的龙头企业,运用市场机制引导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加工企业合资合作,把龙头做大做强;要统筹农业和工业的关系,鼓励企业围绕粮食、棉麻、肉类、水产、乳品等重点,提高农副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切实转变主要依靠出卖初级农产品的农业增长模式。

——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核心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进步是农民增收的主推力量。提升湖北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一是要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加强市(州)、县(市、区)农业科研机构建设,集中优势力量,研究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二是要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加快稻谷、油菜、水果、生猪的优质化进程;推广有机农业、动植物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技术。三是抓好农业生产指导信息网络、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农产品市场营销信息网络建设,使农

业生产能够与市场对接,提高农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通过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广大农民更新知识结构。

——引导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着力点是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与就业,仍然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对策。目前大量农民在有限耕地上的隐性失业,是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湖北47.5%的劳动力依靠仅占GDP16.1%的农业来增加收入,其增长潜力十分有限。要想跳出就农业抓收入的圈子,就必须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通过减少农民数量来增加农民人均收入。要充分发挥小城镇的投资拉动效应,把建设小城镇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我们现在讲城镇化建设,其内涵比过去丰富多了,应该从县域经济整体发展角度,城镇与乡村统一规划,协调发展。要紧紧抓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把县城、乡镇、中心村一起考虑,科学布局,扎实推进。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第一站多数是本县城镇。一般而言,县城进入门槛低、吸纳空间广,是农民进城的现实选择。城镇化建设要以县城、建制镇为重点,运用市场机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企业、个人参与小城镇的开发和建设。要努力消除不利于城镇化进程的体制及政策性障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户籍制度,引导人口向城镇有序聚集,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促进农民的非农就业。

《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选择》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着力实施三次产业联动,重点是激励促进农民自主创业。在新的形势下实现农民增收,必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激发农民创业、就业的门路上。改革开放之初,浙江百万农民闯市场,兴办民营企业,推动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浙江农民富裕的“秘诀”,不外乎“创业”两字。如今在浙江,哪里民间创业活跃,哪里经济就繁荣;哪里老板多,哪里的发展活力就强,哪里的农民增收就快。民间创业、农民办厂大部分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具有较强

的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对就业的要求相对较低,适应湖北农村现阶段劳动力的素质水平。中小企业的发展动员了民间资金的生产投入,弥补了国家对农村的投入不足,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近1.2亿人在中小企业就业,占城镇全部就业人数的47%,发达国家和地区全部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比重已达65%~ 80%。可见,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潜力是巨大的,湖北应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还有一点,农民增收的内在动力来自于农民自身。目前,湖北农民外出打工,经受了市场经济风雨,更新了思想观念,学到了致富技能,有的农民还掘到了第一桶金,有志于回乡创业者不在少数。因此,县市政府要放手鼓励民间创业,推动农民从“出外务工潮”向“回乡创业潮”转变,要取消各种歧视性的准入限制,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创业办厂,以此带动大批农民就业与增收。■

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与对策2017-04-02 08:35 | #2楼

在2017年国家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农民增产、增收,保障农村社会长久稳定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压力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新形势下,只有积极谋划新思路,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近几年,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也较同比增长近三成。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县农业还面临着较大考验,如何保证农民持续增收,农业长久发展是我局今后几个时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促进农民增收面临新形势

目前,从我县实际情况看,农民收入存在“增长慢、水平低、门路少、增收难”等问题。农业收入的门路少,目前仅农业收入就占总收入的50%以上,其他方面占的比重较小,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新的增收途径,存在着缺信息、缺资金等实际问题,一些农民短期内增收难度很大。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有:

1、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旧。小农意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在农民中表现较为突出,影响农民增收。

2、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虽然我县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但与发展现代农业所应具有的基础条件相比还相差很远,这已成为制约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到目前为止,全县还有5%

的村没有通上柏油路,17%的村有线电视光缆网络没有被覆盖,8%的村没有通上自来水。

3、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差,缺乏增收后劲。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县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调查的农村劳动力中,中专文化程度以上的只占2.94%;小学文化、文盲、半文盲却占到40.3%。文化素质低,吸纳科技能力弱,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二、农民增收发展思路与对策

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一)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目前我县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让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掌握更多的种植、养殖和经营技能,必须加强培训。首先,要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对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培训,以现代适用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主,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其次,面向城乡劳动力市场需求,围绕农民转岗就业,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发展多种形势的农村职业教育,增

强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科学种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农业的整体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措施。在目前农产品供给有余的情况下,必须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要求,转变生产观念,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一要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蔬菜的种植效益与粮食作物相比,是粮食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冯屯镇的大蒜亩收入超过3000元,是小麦的4-5倍,肖庄的韭苔亩效益在六七千元以上,乐平镇的樱桃西红柿亩收入达到了一万多元。二要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突显块状精品发展。三要紧紧围绕建设“铝城枣乡”的战略目标,加强大枣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博平镇大王庄村,人口608人,有园铃大枣1.1万株,2017年人均大枣收入达到1300多元,博平镇05年鲜枣产量达到了80万公斤,综合产值1000多万元,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人均增收300多元。我县要积极利用好这一传统优势,做大做强园铃大枣这一产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四要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畜牧业比种植业需要更多的劳动投入,产业链条比较长,更符合我县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现实,可以带动更多产业的发展,更好地增加农民收入。

2、进一步提高粮食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加大以科技入户和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的农业推广力度,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机制。二是大力发展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的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约型农业。三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带动农民增收。

3、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要扶优、扶大、扶强,着力培植壮大绿香源果业、小杨屯鸭业集团等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税收、贷款等方面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引导更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壮大龙头企业群体,膨胀龙头企业规模,增强其辐射带动的龙头作用。二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形成“企业+基地+农户+协会”的经营机制,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4、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目前,我县还有5万剩余劳动力闲置,一定要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作好就业信息和指导工作。首先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引导农民不当农民,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是使劳务输出形成一项产业,截止目前,全县已经输出农民工8万多人。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大办企业吸纳农民,变农民为工人。三是通过走城镇化之路,让有头脑、善经营的农民到乡镇驻地发展,让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到小城镇施展才华。

5、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搞好副业创增收。在目前农村劳动力富余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搞好副业增收,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韩集乡有个草庙杨村,村子不大,却靠着加工贩运苇箔出了名。全村180户人家,有三分之二的农民搞苇箔加工或贩运,仅此一项,每年为该村带来200多万元的收入,户均一万元。由此可见,农村二三产业大有可为,政府部门应进一步鼓励农民利用当地特色产业,开拓致富之路,以小加工业兴农。

(三)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使农民依靠土地增收更加灵活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合理流转的有关精神,拓宽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途径。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引导农民增强流转土地的自觉性。二是要大力宣传政策法规。要大力宣传《土地承包法》、《合同法》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教育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知法、懂法、用法。三是要加大典型引导力度。乡镇和涉农部门要充分发挥外出创业有成人员和种田大户的典型示范作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从而转变思想观念,投身非农产业,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收入。

2017年5月4日

【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选择】相关文章:

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09-22

促进农民增收措施03-15

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09-22

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09-22

促进农民增收交流材料09-22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09-22

试论如何促进农民增收09-22

促进农民增收报告09-22

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及对策09-22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总结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