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增收>《郊区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郊区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时间:2023-03-23 09:51:25 增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郊区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今年,郊区政府将重点打造桃林沟生态娱乐园等6大乡村旅游基地;建设新城森林公园等3大观光园区;举办关王庙关公文化节等10大旅游项目推介活动,实现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郊区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如期而至。4月7日,郊区平坦镇桃林沟村第十一届桃花节拉开帷幕,数万名游客踏春赏景,尽情享受烂漫春色。

年年赏桃花,次次有新意。为使乡村旅游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和带动村民增收的重要方式,桃林沟村依托“桃花节”这一品牌,建起集观赏、采摘、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观光农业示范园,着力打造农业观光旅游胜地。

经过连续多届“桃花节”的举办,桃林沟村已成为市民闲暇之余就近旅游的首选“后花园”。

不仅是桃林沟村,郊区政府也在思考着区域转型发展。郊区区委、宣传、副区长田进勇说,围绕我市“文化兴市”、“生态靓市”战略,郊区政府借业已成熟的“桃花节”举办之际,适时启动了郊区“乡村旅游年”活动,力将郊区建设成山城人就近旅游的“后花园”。 在当天的“桃花节”开幕仪式上,除荫营镇、义井镇、李家庄乡等8个乡镇设置展板、展台进行旅游产业推介外,郊区政府更是将今年重点打造桃林沟生态娱乐园、辛庄红色旅游园

等6大乡村旅游基地,建设新城森林公园等3大观光园区,举办桃林沟桃花节、关王庙关公文化节等10大旅游项目的信息传递出去,为“乡村旅游年”的开展进行了提前预热。

谋转型

找好支点促增收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是我区转型发展的需要,更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田进勇说。

去年,全区审视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立足旅游产业,促进三产发展成为首选。 郊区立足自身的历史沉淀、发展现状及资源禀赋,着力打造“小”而精、“小”而优、“小”而奇、“小”而巧的郊区乡村“小”旅游,利用零碎独特、分散质优的“小”景观、“小”景点打造阳泉近郊高品质“乡村旅游”,将其作为城镇化建设的补充、新农村建设的提升、解决三农问题的保障,向大家展现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新城。

4月10日,郊区向受邀前来的晋东五市、九县区旅游局负责人及旅游企业代表进行了“2017年晋善晋美·醉美阳泉郊区旅游”推介。

推介会上,郊区文物旅游局局长张兆平把郊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作了详细介绍。 郊区紧紧围绕市区四向分布,十分便于承接城市文明和新型产业,207、307国道穿境而过,李荫路、义白路、新北大街纵横交错,作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后花园”,有着便利的交通优势。

不仅如此,郊区与城区、矿区、开发区相比,拥有较多的耕地,发展乡村农业的基础十分深厚。近年来,区政府先后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农业建设,短期内实现了温室大棚、果品、核桃、养殖小区等成规模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还为发展生态旅游观光、采摘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依托厚重的土地资源,有“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的桃林沟及有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的小河古村评梅景区,成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近来,郊区还积极将平坦镇后峪村的乡村旅游资源申请成示范点,带动沿线魏家峪、神堂咀、半坡、旧街乡南沟、枣园等村协调发展,使郊区在乡村旅游的发展道路上迈出快速而坚实的步伐。

与盂县、平定相比,郊区可以开发的乡村“小”旅游地区密集市区周边、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如晋商大院代表、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银圆山庄;有“小平遥”之称的大阳泉古村;景色怡人的“小香山”翆枫山;保留着原生态古朴民居的辛庄沟;集观光旅游、农耕体验、民俗表演、民间美食、摄影采风、传统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西南舁乡咀子上村……

古色古香的民间俗信文化、乡村工业遗迹也都成为郊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刘关张三庙同聚一地,在全国也较罕见,但在郊区既有国保单位林里关王庙,又有刘备山景区和张飞庙文化园景区在规划建设中;西南舁乡的“舁上文化”、平坦镇的“赛兴秧歌”、义井镇的“民间剪纸”、河底镇的“面塑工艺”及迓鼓、评说、演婚俗等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这些古朴静谧的资源,吸引着旅游者的眼球。

郊区几百年的产业发展史上,传统的煤炭采掘业、冶铸业和耐火业留下了宝贵的产业遗迹。

俗话说,旅游要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良好的配套设施不可或缺。

郊区现有各类酒店17家,客房1240间,营业总面积共5.5万平方米;与郊区对接的生态新城建设更是规划有五星级酒店、商场、会展中心、音乐厅、大剧院等大型公共设施,这些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游的环境。

《郊区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在出行方面,郊区拥有太旧、阳五等过境高速公路,有207、307国道和省道,还有通达村庄窝铺的通村公路,这些四通八达的路网体系,使市民不出半小时便可就近到达郊区的某个旅游景点,两大省会城市也可通过“一小时交通圈”顺利进入郊区旅游观光,吸引着我市

上百万客源和太原、石家庄两大省会城市及周边上千万的旅游消费群体。

乡村旅游项目具有投资小、门槛低的特点,能吸引大量外来资金投资乡村旅游的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实现一产转型、三产带动,促进全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解决一部分就业压力,带动全区三产服务业的大发展。”田进勇总结。 找良方

自查瓶颈求突破

“从今年郊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做精旅游工作安排所占篇幅与往年相比,不难看出区委、区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视,及通过旅游业加快郊区转型发展的用意。”郊区文物旅游局局长张兆平说。

这样的工作安排,缘于郊区政府对本地旅游资源及经营现状的深入调研和细致考量。 张兆平介绍,郊区政府推出“乡村旅游年”活动,经过了前期大量细致的走访调研。 走访中发现,郊区旅游发展存在着经营规模狭小、营运模式单一、生态遭到破坏、配套服务落后等瓶颈问题。

狭小的经营规模难以拉动庞大的市场需求。以桃林沟旅游为例,该景区已成功举办了11届桃花节,但仍未形成产业化旅游,其道路建设、未与周边村庄进行土地资源联动开发等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旅游经济模式形成还缺乏足够的承载力,严重限制了旅游业发展。

“趋同性”也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

郊区境内具有一定规模和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点中,在投资理念、项目设置、盈利模式等方面存在着趋同性,果品采摘、欣赏民俗、吃农家菜成为主要经营模式,旅游项目开发缺乏创新设计。如西南舁乡咀子上村其民俗、文化内涵还有待更好地开发,以满足旅游市场日趋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

众所周知,乡村旅游发展依托自然环境。一些村庄对于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一些“农家乐”小饭庄沿路随处造房、低层次开发,污水、垃圾随意处理,破坏了生态环境,无法留住稳定的旅游客源。

相关配套服务落后,也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如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层次偏弱;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例如景区内道路、停车场、洗手间、指示牌等设施建设不完善,田园周边卫生环境还需加强整治等;乡村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偏低,由于经营者和服务人员大多是村里人,因其没有受过正规的从业培训,在为游客提供高品质服务上还有差距;乡村居民一些固有的一些不太好的饮食卫生习惯、行为举止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的发展。

寻出路

全力做精旅游业

瓶颈找到了,就要逐一解决。在前期大量走访调研的基础上,郊区政府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全区旅游工作做出部署,有针对性地提出要“做精旅游”。

郊区政府科学规划,精心策划,合理定位,大力开展“乡村旅游年”活动,切实推动郊区乡村旅游发展。

按照制定出台的《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实施方案》,今年,郊区重点打造桃林沟生态娱乐园、西南舁休闲采摘园、刘关张忠义文化园、辛庄红色旅游园、小河历史民俗园、三名酒庄文化园等6大乡村旅游基地;建设新城森林公园、保安生态沟、龙泉沟垂钓园等3大观光园区;举办桃林沟桃花节、关王庙关公文化节、翠枫山红叶节和冰雪节等10大旅游项目推介活动,真正通过以景促游、以游聚客、以节造势,实现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农民增收与农村繁荣的互利共赢。

此外,郊区政府站在全区产业协调发展的高度,还就农旅结合、推进旅游重大旅游景

区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部署。

在农旅结合方面,郊区政府坚持农民增收不动摇,做精做优一产,大力发展现代城郊农业。

围绕市民休闲观光,抓好桃林沟现代综合农业园、汉沟农产品加工采摘园以及上千亩坪、小河、咀子上、南沟等农业观光园建设,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

充分发挥三来食品、裕盛源等龙头的辐射作用,叫响“三舁”苹果、“冬春”蔬菜、“晋阳府”食醋、“老妮儿”等特色品牌。

重点抓好保安沟万亩生态林、南沟生态休闲观光园、刘备山休闲观光园、西南舁万亩果园改造提升和休闲采摘园、神堂沟休闲采摘观光农业园等,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在加强生态环境整治,推进旅游景区建设方面,一是大搞植树造林,重点抓好阳五高速30千米生态修复、西外环高速12千米通道绿化和刘备山森林公园8千米绿色长廊建设。 二是做强菜、果、蛋三大主导产业。建设以蔬菜为主的河底现代农业综合园,年内新增温室大棚200亩、标准化蔬菜基地500亩;打造以苹果为主的西南舁万亩优质果品园,年内新增苹果种植1000亩以上、标准化果园500亩以上。

《郊区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经营机制转变,积极尝试“合作社+基地+品牌”发展模式,加大农超对接、农产品定点直销、配送专卖等经营模式推广力度,年内新增农超对接示范基地500亩。

四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首先是向大户集中,采取支持家庭农场发展、鼓励联户规模经营等有效办法,有序推进土地资源向种植业、养殖业大户流转。今年,区政府要对土地流 出户每亩一次性补贴100元。

其次是对市民开放。围绕知青对农村的怀旧、城市中老年人对土地的热爱、青少年对农事的好奇和兴趣,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知青大院”、开办“市民农庄”、创办“花卉乐园”,发展土地租养、大棚领养、花卉托养等特色服务。

再次是让企业开发。充分利用山庄窝铺移民搬迁后的耕地、林地、宅基地资源,采取政府给政策、企业拿资金、农民出劳力的办法,实现闲置土地的产业性开发,促进农民增收。

五是大力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工程。建立健全村企直通、定期互动机制,坚持主动出击、积极作为,不断加强与南煤集团、燕煤集团、河坡电厂、荫营煤矿、固庄煤矿、煤运公司、志远工程公司等企业的合作,真正通过发展产业给贫困山区农民授之以渔。

今年,郊区将重点抓好保安沟万亩生态林、南沟生态休闲观光园、刘备山休闲观光园、燕龛万头猪场扩建、西南舁万亩果园改造提升和休闲采摘园、五里庄2万只育肥羊养殖园、神堂沟休闲采摘观光农业园、下烟村200亩集中连片农业园、杏树坡10万只蛋鸡养殖园等项目对接,力争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本报记者 李俊琴 通讯员 高金

链接:

郊区乡村旅游发展项目建设计划

(2017年—2017年)

一、休闲农业旅游系列

1.南沟村休闲生态园建设项目,做好水土保持,重点增加生态景观、设施建设,村落村俗保护。

2.西南舁规范化苹果采摘园建设项目,建设标准化采摘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采摘品种,扩大采摘规模。

3.保安沟生态观光采摘园开发项目,加强治理环境,提升植物绿化景观,增加基础设施建设。

4.枣园休闲农业示范园,培育农林畜牧一体的现代农业,培养绿色食品品牌。

5.旧街万亩药材建设发展项目,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招商引资,建立大项目。

6.桃林沟娱乐园项目,建设主题公园,扩大景区规模辐射临近村落。

7.上千亩坪休闲养生文化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8.汉河沟采摘庄园建设项目,扩大采摘规模,提升园区品质,整理景观环境,增加采摘品种。

二、乡村民居旅游系列

9.辛庄古村开发项目,整理村落环境,修复废旧建筑招商引资、立项开发。

10.大阳泉古村保护项目,加强古建保护和修复,加强整治环境卫生。

11.小河古村开发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古村旧居保护。

12.北舁村生态乡村建设项目,整理村落环境,提升景观环境,对村庄整体建筑风格风貌进行整理。

13.刘备山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加强山体生态修复,通道绿化,建设停车场、医疗点、咨询点建设生态卫生间、垃圾桶、引导标识等。

14.关王庙古建保护项目,制定古建保护规划,庙内古建整体修复。

三、乡村山水旅游系列

15.咀子上农耕体验园项目,开辟租种土地,完善种植相关配套,引导居民开展农家乐项目。

16.翠枫山景区完善项目,改造景区游步道,清理生产垃圾,整理景观环境,改善生态植被,建设消防通道。

17.温河灌区保护开发项目,开展灌区水源保护,灌区沿线环境治理;积极增资引项。

18.官沟村河道治理项目,加强官沟村河道卫生整治工作,增强防汛能力。

19.辛庄河治理项目,推进截污治污工程建设,全方位削减污染负荷;在优先治污、保障防洪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水景观建设和水生态修复工程。

20.三泉搬迁新村建设项目,开辟旅游观光区,体验区。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农民增收2017-04-02 08:35 | #2楼

时下,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产业对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乡村旅游产业的确是一个吸纳就业、综合性、支持性很强、涉及国民经济多个领域的“无烟”产业,又称为“朝阳产业”。但就目前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仍有一些不足和亟待思考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加快推动乡村旅游产业适应市场的需要和游客的需求,笔者认为,广西是个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要把乡村旅游这个“朝阳产业”做大做强,必须要注重特色,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变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成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一、注重特色,促进地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目前,在一些地方乡村旅游产品档次低、品种单调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根源在于缺乏市场化运作。注重特色,要让乡村旅游资源在旅游经济、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发挥出最大效用,就必须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视对乡村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统筹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一是注重对乡村文化内涵的挖掘。一个旅游景区对游客吸引力的大小,往往与它的文化内涵的多少紧密相关。为增加景区文化的“厚重感”,对一些古迹进行修建是必要的,但不能仅停留在低层次的大型景点的建设上,更不能把十分有限的资金用来搞那些充其量的“古董”。要让游人“品”出景区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就应该加强对原始文化形态旅游景区的保护与开发,加强对具有民族特点、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风俗民情的整理与开发,以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游人通过游览增加知识,陶冶情操。同时,这有利于加强民间的文化交流。二是与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增长见识不是旅游的唯一目的,休闲、体会自然美等也是旅游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现代乡村旅游开发不应仅仅注重景点建设,还应注重旅游景点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将乡村旅游规模扩张与旅游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要多探讨围绕“民俗旅游走进千家万户”这个主题,推出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产品和增加乡土文艺表演等活动,倡导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假日旅游休闲生活,是乡村旅游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是以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主题,形成特色。应该从乡村本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走势,确定若干旅游主题。围绕主题慎重选择开发项目,分批次、多层次进行开发建设,以突出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宗教文化、观光文化、生态文化等旅游产品的特色,让游客从中领略到更多原始文化形态、民族特点、地域特色的厚重文化氛围,让农民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中受益。

二、规模经营,促进扩大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目前,有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标准低、吃“老祖宗”或守住旧摊子原地踏步,其根源在于投入开发乡村旅游产业的前瞻性不强、处在“接待型”或是单打独斗状态。规模经营要把乡村旅游产业做大做强,除了搞好高标准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外,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突破投入这个“瓶颈”。据业内人士称,目前吸纳外资、民间资本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建设资金比例还很低。因此,各级必须用发展市场经济的思路去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壮大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基础;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除了实行广开门路和开放合作多渠道融资方式外,各级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搞招商引资、吸纳民间资本,解决投入开发乡村旅游产业的资金来源。这样在高标准、统一规划的指导下,让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促使乡村旅游产业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千帆竟发的竞争发展的新格局;要遵循“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有经济实力的老板和经济能人大胆投入乡村旅游产业开发,在竞争发展中促进管理,冲破传

统落后发展观念,克服接待型旅游观念的影响,真正把乡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努力向高层次旅游产业型转变,推动乡村旅游景区按照不同的旅游主题和特色来开发建设,让有经济实力的老板进行强强联合,扩大乡村旅游产业经营规模,推动各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其他相关产品的综合开发,形成充满活力的具有强大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规模景点、规模宣传、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逐步形成乡村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新格局,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好的增收途径。

三、整体推动,促进合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目前,在一些地方部门仍然是小农意识、各自为政、“画地为牢”障碍乡村旅游业开发,其根源在于政府缺乏宏观市场管理。整体推动促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各级要树立地方支持、部门配合和民间力量参与的全局意识,形成乡村旅游产业、旅游经济一盘棋的发展格局。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度指导,采取“政府主导,协调服务,利益共享,合力发展”的工作思路,破除部门意识和小农意识,按照市场运作,进行资源开发,实行滚动发展,以旅游带开放,以开放促旅游,带动乡村第三产业发展;要理顺全局与局部、块块与条条的关系,坚持从大局出发,强化协调服务,合力促进发展;要加强乡村旅游市场管理,理顺乡村旅游管理体制,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规范乡村旅游服务,提高乡村旅游接待能力。业内专家告诉我们: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乡村旅游产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着它较其他产业要依赖于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改善与进步;没有相关产业的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就没有大发展的经济依托和社会基础,它的综合效益也就难以发挥出来。另外,从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旅游经济发达的省份来看,乡村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非常突出。所以,开发乡村旅游产业,加快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只有破除部门意识和小农意识,把乡村旅游产业纳入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大局来谋划,才能形成强大的开发合力、进而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推动旅游这个“朝阳产业”发展,更好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民增收。

【郊区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相关文章:

发展珍贵树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09-22

大力发展特色蔬菜促进农民增收09-22

加快发展合作组织有效促进农民增收09-22

促进农民增收措施03-15

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09-22

加快发展设施蔬菜大力促进农民增收09-22

试论如何促进农民增收09-22

促进农民增收交流材料09-22

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