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增收>《调结构转方式兴特色促增收

调结构转方式兴特色促增收

时间:2023-03-23 09:30:39 增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调结构转方式兴特色促增收

近年来,凉州区以加快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为方向,认真实施“4301”强基富民工程和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牧业生产向产业特色化、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营销市场化方向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结构调优、农业特色产业规模调大、农业主导产品市场竞争力调强、农业综合效益调高的目标,努力建设全省蔬菜生产大区、畜牧产业强区和全国特色制种重要生产基地与现代节水农业示范区。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监督检查

凉州区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方案、一套扶持办法、一个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区级领导包抓、部门主抓、乡镇落实工作责任制,及时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台了《全区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关于设施农业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做到计划早安排、任务早落实、措施早到位,确保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顺利进行。区委、区政府加大督查力度,组织力量定期不定期对农业结构调整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帮助解决,督促乡镇全面落实任务。将结构调整工作纳入重点目标责任进行考核,年终算总帐,通过奖优罚劣,全力推进全区农业结构调整。

加大政策扶持 助推结构调整

加大政策扶持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动力,凉州区制定完善了旱作农业、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日光温室万亩乡镇、千亩园区(村)建设、玉米秸秆青(黄)贮、村级动物防疫员、特色林果等扶持补助政策。累计投入资金2800多万元,统一采购地膜1000多吨、起垄覆膜机具1500多台(套),投入玉米良种18000多公斤、玉米专用肥160多吨,全力支持旱作农业和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以国家巾帼妇女创业贷款为平台,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门槛,加大资金扶持,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4.3亿元,有力的助推了设施农业建设和发展。投资3000万元对30座以上的日光温室示范点、养殖小区(场)的电力设施进行配套建设,特别是对金色大道沿线的9个日光温室、9个设施畜牧业和8个特色林果业区级标准化示范点建设采取整合项目资金等方式予以政策扶持。对在农业结构调整种涌现出的模范乡镇、标兵村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调结构、转方式、促增收的积极性。同时,对申请注册新品牌的企业和合作组织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扶持,对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的企业进行重奖,对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方面成绩突出的企业、合作组织和个人予以奖励,通过政策扶持,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坚持节水增收 优化种植结构

今年,凉州区委、区政府提出了“设施农业棚均增收4000元,大田作物亩均增收300元,全区增收8亿元”的目标。为确保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凉州区坚持以水定结构,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的原则,依托旱作农业和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项目,严格按照“区域化种植全覆盖和全膜垄作全覆盖”的要求,大力推广玉 2

米全膜双垄、马铃薯膜侧栽培、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种植模式,大幅度压减高耗水、低效益作物,扩大马铃薯、中药材、露地蔬菜、瓜菜制种等高效作物种植面积,种植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今年全区农作物春播总面积143.91万亩,其中:夏粮16.49万亩,同比减少17.61万亩;秋粮88.47万亩,同比增加10.07万亩;经济作物38.95万亩,同比增加7.3万亩。夏秋比由去年的30:70调整到16:84,粮经比由去年的62:38调整到 60:40,井水灌区小麦“零种植”目标基本实现,区域化种植步伐进一步加快,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缓解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明显减轻了夏灌压力,成为全省第一个成建制推广100万亩高效节水种植的县区。今年,全区完成旱作农业31.53万亩,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面积100.7万亩,分别占任务30万亩、100万亩的105%、100.7%;瓜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48万亩,同比增长12.7%,其中:蔬菜占53%,马铃薯占32.4%,中药材占

2.6%,其它占12%。根据黄羊镇土塔村、永丰镇永丰村等全膜双垄玉米示范点长势估算,预计垄膜玉米亩均增产80公斤,亩均节水80立方米以上。

突出提质增效 推进设施农业

凉州区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大力推进日光温室建设。2011年,全区累计建成设施农业21万亩, 较2017年前增加16.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9.6万亩、拱型温室0.9万亩、养殖暖棚10.5万亩。设施农业总产值35.4亿元,较2017年前增长7.2倍,占农业总产值的58%;人均设施农业纯收入达到3014元,较2017年前增加4倍,占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429元的 46%,其中:人均日光温室纯收入1397元,牧业纯收入1617元。建成高坝、发放、黄羊3个设施农业万亩以上乡镇,武南、大柳、和平、清

《调结构转方式兴特色促增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水、金羊等13个5000以上乡镇,其余22个乡镇都在2000亩以上。今年,全区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城郊乡镇整村整组全覆盖推进,重点发展“一村一品”蔬菜产业;井水灌区乡镇选择重点村组,增量扩面,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河水灌区乡镇以现有示范点片为中心,重点发展红提葡萄和食用菌产业。以6个日光温室万亩区域化生产基地、30个千亩园区(村)建设、9个区级标准化示范点为重点,推动日光温室连片发展、规模生产。加快优质种苗推广,积极培育扶持种苗生产企业和专业大户,提高集约化育苗推广率,力争全区70%以上的日光温室实现标准化供苗,加强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棚均增收4000元以上。至6月15日,全区已落实设施农业建设地块面积42527亩,已开工建设31915亩,分别占任务4万亩的106.3%和79.8%。

坚持规模养殖 提升畜牧产业

凉州区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为着力点,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以“走出庭院、人畜分离、集中连片、规模生产”为基本方向,大力实施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坚持小区建设与整村推进相结合,全面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消毒、防疫、粪污处理等配套设施,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65个,累计达到642个。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进黄牛冻配改良、生猪人工授精杂交改良和绵羊杂交改良,不断扩大畜禽饲养量。加快秸秆青(黄)贮。整村整组抓好玉米秸秆加工调制,完成秸秆加工调制80万吨,秸秆加工调制利用率达70%以上。2011年,全区建成规模养殖场 (小区) 577个,规模养殖户达到

3.3万户,规模养殖量达658.4万头(只), 规模化养殖程度达63%。牛、羊、猪、鸡良种化程度达91%、70%、99%、100%。秸秆加工调制利用率达54.5%。畜牧业增加值达到12.8亿元。

坚持“五位一体” 强化科技支撑

凉州区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联万户”、“千名农技人员包万棚”活动,创新建立了“技术单位领导+首席专家+技术服务组+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五位一体”服务模式,组建了7个日光温室蔬菜技术服务专家组和6个畜牧业技术服务专家组,重点解决设施农牧业建设、特色林果、节水农业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切实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讲解、现场指导、科技咨询、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对乡村组干部、科技示范户、科技助理员及广大农户开展设施农牧业、大田节水、高产创建、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生产等技术培训,实现对农户全覆盖培训,提高种养水平。围绕“设施农业棚均增收4000元、大田作物亩均增收300元”的目标,制定出台了《凉州区2012年农牧业增产增收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技术人员包乡包点包棚包场挂牌负责制,实行“开春建账、年内查账、年终结账”的台账式管理机制,将技术服务成效与技术干部考核相挂钩,切实做到技术推广到田头、指导服务到人头。大力实施“998”科技示范工程,重点规划建设9个区级日光温室和9个区级设施养殖标准化示范点,建成日光温室千亩园区(村)10个、区级日光温室标准化生产示范点41个、省级标准化畜牧示范场1个、市级标准化畜牧示范场90个、千亩全膜双垄玉米示范点26个,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完善配套设施、健全服务体系、集成综合技术,全面提升农牧业整体档次和水平。依托甘肃诚坤、四坝协会、清水百利、金帆科技,先后在羊下坝、四坝、清水、高坝、大柳、发放建立示范培训基地,并对西瓜、番茄、辣椒、牛、羊等专业技术服务小组成员进行集中现场培训,宣传报道了黄羊镇全膜双

垄、武南镇棚栽桃子、和平镇庄园乳业等10多个典型乡镇和发放镇日光温室种植能手王文贤、黄羊镇养猪能手刘菊花等等50多个典型种养农户以及玉米套大蒜、制干辣椒、四茬西瓜等20多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对主体生产模式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应。区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王进保发挥技术优势,在张义镇流转土地1350亩种植马铃薯,变“引着农民干”到“领着农民干”,带动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坚持规模经营 提升产业化水平

凉州区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重点依托发放、祁连等蔬菜运销企业,雨润、森泰等肉类加工企业,德农、金苹果等制种企业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发展各类合作组织和“订单农业”,形成了企业建基地、基地带农户、公司找市场的经营模式,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1户,建成北关蔬菜批发市场等各类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4个,瓜菜运销企业6家,蔬菜产销合作经济组织81个。成立畜产品营销公司2个、养殖合作经济组织80多个,畜产品运销户180多户。建立区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个,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38个,累计流转土地29.3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44家,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张义镇今年流转土地9200多亩,比去年增加4900多亩,流转面积占水浇地面积的50%以上,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增加了农民收入。羊下坝镇五沟村今年流转土地500亩,规划建设日光温室97座,目前墙体已基本完成,全部种植西红柿,实现“一园一品”。安徽诚坤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在羊下坝镇六沟村承包日光温室65座,主要进行西红柿专用品种先进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开展绿色食品的生产推广,示范点农药使用量是正常量的10%,水的用量是普通用量的50%,亩产量

比常规种植高50%,而且产品口感好品质优,深入消费者欢迎。武威天祥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日屠宰生猪最高达1300头,在屠宰加工前活猪外销占50%,屠宰后活猪外销占20%,外销数量下降,带动作用明显。

推行标准化生产 加强质量监管

凉州区坚持标准化生产和绿色食品品牌创建并重,制定完善了12项农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指导农户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力争实现“两个百分百,两个全覆盖”( 农药、饲料、饲料添加剂规范使用率100%,生产管理建档率100%,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到棚全覆盖,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到人全覆盖)。加强“三品”认证和证后监管,全区认证有机食品的企业达到3家、产品7个,绿色食品的企业达到19家、产品36个,无公害农产品的企业达到1家、产品5个,认定无公害畜产品产地3个。加大蔬菜检验检测力度,全面推行“月检测、月通报”制度,重点加强日光温室蔬菜基地、标准化生产示范点和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超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力度,抽检合格率达到99%。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牛、羊、猪、鸡因病死亡率控制在0.3%、0.4%、1.1%、4%以内。依法开展了种子、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专项整治,市场经营秩序良好。

【调结构转方式兴特色促增收】相关文章:

关于促农增收的思考09-22

进农村促增收帮扶计划09-22

学转促汇报材料09-25

学转促党课讲稿09-25

特色农业农民增收的新亮点09-22

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09-22

学转促活动汇报材料09-25

员工结构与管理方式04-16

学转促自查自纠材料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