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科技助农增收调查报告
近日,县多办针对当前我县菜农科技素质及培训要求进行调研,现将调研基本情况汇总如下。
一、新品种、新技术在我县蔬菜、食用菌、推广和应用拉动菜农增收力度越来越强
通过近几年来各级各部门不懈努力,我县科技兴农、助农步伐不断加快,科技助农增收力度越来越强。表现在蔬菜生产方面,第一设施越来越先进。由刚开始寿光I型里顶外压式冬暖大棚发展到现在无立柱、大跨度、大面积新型冬暖大棚,中小拱棚由低矮木棍、树条→竹、木→竹、水泥柱→无立柱大跨度大拱棚。在西湖乡,近年来推广的无立柱大跨度,有卷帘机大拱棚,在食用菌方面,由原来单坡面大棚,一层种植发展到立体多层种植,栽培指数提高了4倍以上,在蔬菜生产上还推广防虫网技术,日前该技术已在我县90%冬暖棚和大拱棚上得到了应用,大棚卷帘机,现在我县新发展大棚中已大面积推广;新型复合保温材料,大棚保温被在我县大布乡董庄、薛楼村已有推广,夏季蔬菜推广遮阳网,对提高蔬菜品质起到较大作用,其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的扩大在促进农民增收方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先后引进示范30多个品种,特别是西葫芦品种表现最具代表性,从最开始的“早清一代”到“碧浪”、“碧玉”再到“冬玉”,
再到目前我县主栽品种“法拉丽”就是我县引进新品种最好缩影,其他如灯塔长茄,“绿龙”芸豆,“R144”西红柿,“托马雷斯”西红柿,“毛粉”西红柿,“佳粉”西红柿,“圣女红果”樱桃西红柿等,这些品种引进和推广大大丰富我县蔬菜品种,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为促进菜农增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在引进新品种的同时还引进了不少新技术,使良种良法配套,使良种发挥更大效益,冬暖大棚推广立体间作套种技术,提高复种指数,二种二收或三种三收种植模式已在我县大面积推广,双孢菇推广二次发酵技术,单产由过去13斤/㎡提高到现在的30斤/㎡,产量翻了一番还多。
二、科技服务“三产”。
产前搞好种植品种,种植模式等方面的收集和发布,为农民在中,在搞好以上措施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和理念,更好的为三农服务。产前搞好种植品种,种植模式等方面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为农民在种植品种,种植方式等方面提供好指导使农民心中明确我该种什么,怎样种,才能获得高产高效。其次搞好产中的技术服务。县多办常年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分包乡镇,定期深入乡镇、村、大棚,给农民搞好技术服务。在生产关键环节,聘请省市农科院所专家,召开生产现场会,写出技术意见,印发到乡镇、村、户。在产后的销售服务上,县多办结合几个蔬菜批发大市场,全面搜集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的供求信息,为群众搞好销
售等方面的服务,让群众取得最大效益。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我县菜农总体科技素质较低。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其一我县菜农总体素质偏低,调查80%以上户是初中(含初中)及以下毕业,他们接受新的科技知识相对较慢,接受科技培训由于受培训时间、地点,培训信息相对封闭,所以接受培训次数较少;其二,菜农年龄劳动主体偏大,现在种菜农民大多数年龄在40-65岁之间,他们本来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较短,家庭负担重,年轻一点或有一技之长的都外出务工、经商,偶尔接受一次培训大都是有营利目的,生产厂商动员而去的,大多数接受被动培训,而培训厂商培训的目的无非是推销他们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功利性,不排除有时带有欺骗性,对提高菜农科技素质起不到应有作用。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菜农对科技培训有较高要求,一是培训要有针对性,二是培训时间最好安排在晚饭后,三是培训要有教材。
(二)、蔬菜品种科技含量较低,品牌农业才刚刚起步
目前我县蔬菜有8个品种通过无公害认证,无公害蔬菜面积常年保持在10万亩左右。如阿城西葫芦,茄子,闫楼黄瓜,七级西红柿、油菜,十五里园西瓜等,七级镇还注册“京运”商标,阿城众联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获康”商标,这些通过三品认证品种和品牌,对提升我县蔬菜品质和知名度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还应清醒认识到我们有些品种虽然获得三品认证,但都是产地认证,没有真正市场化,没有企业进行统一运作,没有做到优质优价,下一步建议有资质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开发,早日把我县蔬菜品牌做大做强。
【科技助农增收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科技助农增收行动执行情况工作总结03-21
情系三农助农增收塘莘片调研情况汇报03-21
发展专业合作社推广高效种植助农增收03-21
县供销社2017年助农增收情况总结03-21
张家湾村三问三解助农增收总结03-21
关于促农增收的思考03-21
科技抗旱增收标语03-21
XX县开展秋冬季助农增收大行动工作总结03-21
农村专业合作社助农民增收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