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时间:2022-11-19 16:14:51 增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近几年,我市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玉米、马铃薯、水稻等优势粮食作物和水飞蓟、白瓜子等各类经济作物,实现了由“单一大豆”种植,到各类经济作物“百花争艳”的飞跃,粮经饲比例日趋合理。2011年,全市总播种面积269万亩(市属乡镇185万亩),其中小麦34.20万亩(乡镇23.5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2.7%;玉米15.50万亩(乡镇10.5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8%;马铃薯26.00万亩(乡镇18.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7%,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7%、19.2%、25.6%;大豆161.86万亩(乡镇111.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0.2%,比上年下降了11.2%。种植水飞蓟、经济作物等8万亩,水稻等其他作物基本与去年持平。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一、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体现

一是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今年我市农业克服前期阶段性低温和后期干旱等诸多不利因素,除大豆外,各类作物单产高于往年,预计全市粮豆薯总产达10.6亿斤,同比增长32.5%;种植业产值实现21710万元,同比增长15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036元,同比增长10.2%;农业增加值实现 34736万元。其中,小麦亩产277.4公斤,玉米亩产455公斤,大豆亩产130公斤,马铃薯亩产1500公斤,水稻亩产 1

500公斤,分别同比增长33.2%,32%,16%,3%,32.3%。

二是增强了抵御风险能力。通过年初下发《五大作物效益对比表》、《五大连池市2011年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等进行算帐宣传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同时,推广应用新技术,水稻采取大棚育秧,早育苗、早插秧;大田在去年秋季完成秋整地面积162.6万亩,其中深松整地81.6万亩,全部达到待播状态,为结构调整、园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之上,积极在抢农时、上标准、调结构、防药害和避免越区种植等关键环节和关键措施上下功夫,确保全部种在丰产期。玉米由于采取1.1米大垄密植,垧保苗近10万株,品种抗旱、耐密、抗倒伏,避免了7月末8月初两次风灾,今年预计亩产量可达1000斤以上;水田4月15日开始育秧,5月初即开始插秧,躲过了前期低温和扬花期多雨等不利因素;小麦种植克服春旱,今年亩产突破600市斤,并为下茬作物轮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大面积的小麦、玉米、马铃薯种植,引进了一批知名农产业加工企业,全市现有小麦加工企业9 家,仅龙镇就有华滨、开发等面业5家,各企业日处理小麦近1500吨,年创产值达4.5亿元以上,实现利税500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400人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13 家,其中北绿食品有限公司和二龙山马铃薯加工企业年加工马铃薯量就达20万吨。

2

二、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亟需转变。虽然农民从身边的例子中看到了种植经济作物要比单纯种大豆的效益好得多,但由于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和对粮食作物的依赖心理,不敢闯、不敢试,不愿调、也不敢调的保守意识还很严重。有的农民虽然已经尝到了结构调整的甜头,但满足于小打小闹,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意识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敢放手发展。此外,一些地方以前靠行政命令推进结构调整,引起农民反感,造成现在一些乡镇干部在推进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有畏难情绪,不愿放开手脚带领农民探索结构调整的新路子,这也影响了整个结构调整的进程。

二是资金短缺的制约还很突出。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长期靠土地收入的农户来说,收入普遍不高,靠自我积累来扩大种植业,资金短缺的制约十分突出。农民在贷款时大多无法提供银行能够认可的抵押担保,因此很难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即使得到了贷款,也大都是小额信用贷款,难以满足农民需要。农民普遍反映贷款难。而能够获得较大数额贷款的大多是有稳定工资收入的人或一些富裕户,农民有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的危险。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必须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来保障。在水利设施上,全市农村新打机电井近 100 眼,大多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有效灌溉面积仅千亩。大田作物靠天吃饭,水田自流灌溉,有的还上不去水,打击了农民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四是为农服务体系建设还很滞后。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单靠农民自身力量是不行的,它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另外,因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民的供求信息渠道极其狭窄,除当地市场外,很难掌握外地市场行情,基层政府在信息提供方面的作用还有待加强。再有,农民的合法权益缺乏保障机制,针对农村的法律援助体系尚未形成。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几点建议

(一)、突出特色,打优势牌,把优势变资产、变收入。市场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比较优势的竞争。在推进结构调整上,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的产业,这样才有对企业的吸引力、对外地的竞争力、对市场的主导力。一是要发挥资源优势。我市结构调整应当围绕资源、围绕生态进行,向绿色、特色产业发展,使每亩土地的比较优势都得到发挥,做到“地尽其用”。二是要发挥龙头企业优势。龙头企业不仅能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还能够带动农业结构调整,龙头壮则产业兴。要依靠龙头企业做大基地,做大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要依靠龙头企业发展高新产品,做长产业,

提高竞争力;要依靠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做强产业,使大庆产品领军全国。三是要发挥规模优势。对于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如玉米、马铃薯等,要继续做大,抢占市场;继续做强,搞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继续做深,延长产业链条,开发相关产业,做好上游和下游;继续做透,不仅成为生产基地,还要成为加工基地和销售中心。四是要发挥品牌优势。培育名优特新产品,强化产地保护和商标保护意识,打造几个知名的五大连池产品品牌;利用生产基地搞大流通,建大市场,打造几个知名的市场品牌。

(二)、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加强协调和引导。现在农民虽然认识到了结构调整对收入增加的重要性,但鉴于各种原因,调整的主动性、积极性还不够。对此,政府要积极发挥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引导农民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增收。一是靠典型示范引导。让农民自己在典型面前权衡利弊,自主自觉发展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广大基层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真正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结构调整的引路人。二是靠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利益的代表,也是农民闯市场的桥梁和纽带。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结合当地实际和产业发展状况,组织农民建立各类种植专业合作社,把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交给合作社,并在硬件设施、人员指导、信息交流、财务管理上加以扶持,使其作

用得到充分发挥。对已经成型的合作社,如新发乡德安村惠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平镇和平村强民小麦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鼓励其发展壮大、扩大影响,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市场信息、技术培训等更多服务。三是靠订单推动。订单是引领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的指示器。龙头企业对市场有较强的把握能力,通过龙头企业下订单,能够引导农民发展市场前景好、比较效益高的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三)、创新体制和机制,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打开市场的主体,是农业发展的支撑,更是推进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可靠途径。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对于促进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十分重要。具体说来,要做到“三引”。一是大力引进龙头企业。针对小麦、马铃薯、大豆等作物,引进市场竞争力强、深加工、外向型的知名企业;大力发展饲草饲料等加工企业,延伸农畜产业链条。二是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我们发现,部分地方企业利用垄断地位压低农产品价格、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要进一步消除行政壁垒,鼓励各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有序竞争,这样不仅有利于龙头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利益。三是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探索建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与龙头企业协商机制;完善龙头企业以提供贷款、种子、化肥等形式对农业进行投入的机制;以订单连结、服务连结、资产连结等方式,形成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一体

化运行机制,从而实现龙头与农户共同抗御市场风险,共同赚取市场利益。

(四)、不断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加大资金投入是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采用财政扶持、各类补贴等多种形式来扶持鼓励农民进行结构调整,发展经济作物和特色种植。二是要加强完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协调银行贷款,鼓励银行开拓农村金融市场,提高小额信用贷款数额,完善五户联保贷款运作模式,在全市农村范围内逐步推广。三是要协调龙头企业对农业的投入。建立相关机制,通过税收、信贷、窗口指导等方式,引导其将一部分利润拿出来投向农业发展。

(五)、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主要在通乡通村(屯)道路、农田水利、生态环境恢复等项目上,市、乡两级财政每年增加投入的比例。对从国家、省争取的农业项目,市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项目最大程度地发挥综合效益。另一方面要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庞大,仅靠各级财政支持难以满足需要,因此有必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17-04-01 18:01 | #2楼

近年来,我县农业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产品供给总量平衡。但是,农产品品种单一、产品品质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矛盾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如何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已成为“三农”工作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个渐进的过程,它必须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可能性。如果条件不具备,硬性调整效果也不会好,结构调整就不会顺利。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调整应从长远目标入手,以服务现在、着眼未来为宗旨,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保持生态环境平衡,让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保护和环境规划结合起来,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发展。

(二)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各乡镇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着差异与不同,因此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实事求是地根据不同环境特点选择主导产业、主导产品,从而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产业结构新格局。

(三)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配合的原则 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通过利益机制驱动,市场机制可自行调节各项经济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市场机制本身具有信息传递滞后性等缺点。因此,为克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弊端,需要制定出相应的产业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正确引导。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户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思想保守,市场主体意识没能很好形成,极易失去市场主动性,错过增收致富的好机会。

(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土地经营规模小。虽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涌现出一大批特色基地,但从整体上看还是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为主。由于种植分散,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上也以自产自销为主,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农户总体收益的进一步提高。

(三)农产品品质不高,难以适应市场需要,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比较缓慢,不利于农民自身种植水平的提高,当然更不利于农户的增产增收。

(四)单一农户对市场的适应与把握能力差。一方面生产无序,缺乏统一标准,难以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另一方面,收获集中,流通渠道不畅,还会出现互相踩价,低价抛售的现象,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几项建议

1、解放思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群众参与调整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一是组织农民外出考察,帮助农民打开眼界,寻找思路,激发调整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组织科技培训,鼓励农民参加农广校学习,带领农民到发展快的地区实地参观;聘请专家教授到当地举办培训班,邀请专业技术员长期巡回指导生产、传授科学技术,帮助农民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三是建立各种生产协会,充分发挥技术带头人的作用,在生产中学习专业知识,进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

2、搞好统筹规划,解决好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发展。统筹规划,连片发展,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土地流转和规划问题,既不能改变30年不变的土地政策,又要达到规模发

展。这就需要搞好协调,进行土地流转。在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立足长远,立足实际,制定农业发展规划,鼓励农民按照自己的种植要求,兑换、租赁土地,力求取得较好的效果。

3、提高品种档次,发展特色产业,保证农产品优质高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优质,重点是特色,落脚点是效益。只有优质品种,特色产业才能为农民增加收益。因此,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还要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各地价格等,建立专业批发市场和营销队伍,确保农产品优质高效,产的出,销的了。

4、打开市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组织,扭转单个农户竞争力低下的局势,变竞争为合作,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占据市场主体地位。要遵循市场决定生产,生产服从市场的原则,既重生产更重市场,做好市场调查和预测,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形成订单农业,构造农产品产运销一体化服务,合理高效地调整好结构,确保农民增收致富。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相关文章:

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09-22

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09-22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09-22

加快发展合作组织有效促进农民增收09-22

加快发展设施蔬菜大力促进农民增收09-22

促进农民增收措施03-15

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09-22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09-22

做活做强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09-22

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