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增收>《如何使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

如何使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3-03-23 09:30:50 增收 我要投稿

关于如何使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

一、实践目的: 

关于如何使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

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是我们大学生对社会应有的态度。我们学习期间一般都呆在学校,只有上街购物、出去玩耍时才走出学校,对社会了解甚少。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认识我们的社会,珍惜假期良好的实践机会锻炼自己,为以后走入社会打下基础。

日照市是一个新兴的沿海城市,但是十年前的日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一些远离市区的边远乡村地区,道路不通,只能依靠种地维持生活,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经济水平不容乐观。但随着近几年国家财力的投入,政府的支持,民办企业的发展,农村的面貌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收入更是翻了好几番,实现了小康生活,那么,农民是如何实现经济的增收呢?

二、实践内容:

我家就住在农村,因此具备了调研调查农民在这几年里的经济收入状况,在活动实践期间,我所采用的方式是走访谈话,在附近的几个村庄中,各村随机挑选5户,挨个进行谈话了解他们这几年的收入状况以及今后的打算。村里人都很朴实,每到一户人家,他们都会留我下来坐坐,拿出家里有的花生瓜子给我吃。花生是自家种的,瓜子也是过年才买两斤来招待客人的,在这一个多月的寒假中,我安排了20天进行实践走访了解,一共走访了25家农户。

从农民的收入来源看,非农收入占了很大的比重。所谓的非农收入,百分之三十左右是靠外出打工的收入。而外出打工也改变了原先只靠出卖体力劳动,现在主要依靠的是技术,有一门手艺的人工作相对轻松一些,挣钱比较多,收入也较稳定,并且,工作的地方,也已不是原先出远门打工,而是在附近乡镇上的民办企业里上岗就业;另有百分之四十左右是靠在家中办养殖业,他们说现在的政府政策好,搞养殖业有补贴,并且销路有保障,同时,地里种植出来的玉米什么的又可以做成饲料,节约了成本,每年从养殖业中得到的收入相当的客观,前景也很好。

在我们村中,我乡村支书那儿进一步了解了乡镇政府的富农政策,并从他那里了解到了整个村的增收计划的推进模式和实施措施。

1.推进模式

(一)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依托现有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潜力很大。从今年开始到2012年,将立体化、全方位开发利用林地资源,实施“畜禽进林”、“种植下地”、“生态农庄”三大工程,发展林下养羊、养牛、、发展林下种菜、养蜂、养禽等。

(二)加速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稳定粮油生产,着力提高粮油单产及品质,增加总产。二是大力发展养殖业,三是因地制宜发展水果品种。四是扩大复种面积,充分利用大春收割后的闲置田地种植蔬菜、洋芋、大蒜、花生、黄豆等经济作物。

(三)壮大禽类养殖

按实地调研,重点养殖鸡、鸭、鹅,到2012年。

(四)发展本地务工经济

通过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引进城镇工商业主和返乡农民创业者参与农业开发,引导农民就地创业,拓展本地就业岗位,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

2.实施措施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a.组建班子。成立以书记任组长,主任、联系领导任副组长,其他村委委员为成员的农户万元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将该项工作纳入重中之重来抓,做到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不走过场、绝不流于形式。

b.落实责任。我村把万元增收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抓,要求规划到户,结对帮促。 c.带头示范。村党总支书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辖区增收工作规划的落实;村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本辖区万元增收工作;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踊跃参与此项工作,带动其他农户增收。

(二)加强宣传,浓厚氛围

宣传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一是村召开全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会议会议,动员、部署全村万元增收工作,学政策、定规划、建台账;二是召开社员大会,具体落实项目,填写农户增收明白卡;三是利用标语、板报、公开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政策,调动工作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空前氛围。

(三)抓好示范,典型带动

全村拟定十几户大户,通过典型引路,辐射和带动面上发展。

(四)用活政策,增加投入

一是小额贷款,二是提前兑现。

三、实践结果:

通过调查,我认识到,解决好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问题,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大问题,而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在于通过培训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土地经营增收乏力,迫使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从而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劳务经济给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但为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开辟了门路,而且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激发了农村经济活力。农民在外挣了钱,小富置家、大富兴业已成趋势,劳务经济正在催生着一大批“回归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的转移,推动了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使有限的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变一家一户传统种植为现代化大生产。

《关于如何使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但劳动力素质低导致转移成功率不高。他们在劳务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就业门路窄,从事的大多为简单体力劳动,很难找到岗位相对固定、收入相对较高的工作。因收入所限,他们又不敢丢下农业收入,只好进行季节性打工,农忙时回家,农闲时外出,这样又加大了岗位和收入的不固定性,增加了花费,减少了实际收入。

劳动力素质低也制约了土地合理流转。劳动力素质低,导致农村已转移出去的富余劳动力大多数属兼业性质,为顾后路,家里承包的土地宁可撂荒也不敢将承包权转移;委托人代种,承种者则不愿或不敢过多投入,搞粗放型经营甚至是掠夺性经营。这两年,随着农业政策的调整和农产品的提价,种地对农民的吸引力也逐渐增大。但苦于土地不能合理流转,难以向种田能手集中,现代化农业发展困难,农业劳动力的增收空间受限。

开展技能培训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明确培训方向。一是从基础教育入手,抓好源头培训。打破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应试教育格局,树立面向社会办教育的新理念。中学和高等学校都应加强实用就业技能和社会实践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二是从农民转移前抓起,搞好岗前培训。这类培训应以农村18—40岁的中青年农民为主要对象,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根据专业需要确定学制,根据培训对象因材施教,根据

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式方法。三是从企业发展需要出发,抓好岗位培训。引导用工单位充分认识提高职工素质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进而像注重技术革新一样重视对农民工的岗位培训,自身条件不具备的可委托职业培训部门代为培训。四是以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为目的,搞好产业培训。这类培训应以农村中老年农民为主要对象。这部分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家庭负担偏重,让他们放下田地不种、放下家务不管去“离职进修”很难办到。最好的办法是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式培训。

广开门路,积极筹措培训经费。在贫困人口-技能培训资金筹措方面,应采取国家和地方政府拿大头、用人单位投入一部分、受训者本人承担一部分的办法来解决。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应坚持以人为本,适应扶贫开发工作重心的转移,加大对培训贫困人口的投入力度。各级地方政府也应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用人单位是农民工培训的受益者,可以考虑采取适当的优惠政策,促使其投入资金支持培训。接受培训的农民是直接受益者,理应负担一定的培训费用,尤其是培训期间的生活费用更应由受训者个人承担。此外,还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辟筹资渠道。有了资金之后,更应不断完善培训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办法,使之真正用到培训上来,并提高使用效率。

而村村通工程的竣工完成,实现了农村与城镇的连接,拉近了城乡村之间的距离,为农民开展第二产业(养殖业等)提供了必要的道路条件,为农民实现多途径的增收奠定了基础。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

在这实践活动中,我深感技术和知识的缺乏是阻碍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广大农民要想脱贫,就得先脱知识的贫,脱技术的贫。只有掌握了知识和技术,才能挣到高工资,才能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缺乏,又严重限制了农民子女的发展。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这样,只能让他们一代又一代的“贫”下去。

我也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发挥所长,为农村孩子的教育出一份力。

关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2017-04-01 21:11 | #2楼

一.调研简介

1.调研时间:2011年1月20日至2011年2月10日

2.调研地点:乡村、乡镇企业、市场、政府机关

3.调研人员:曹蓝月

4.调查手段:采访相关人员、问卷调查、在图书馆和网上查找资料

5.调研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但与此同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诸多因素仍重重的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和尖锐,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毫无疑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推进,随着加入WTO,农业应该奋勇自保,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此,本次调查研究试图找出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和促进农民增收的解决办法。

二、相关背景

进入20 世纪末期, 农民增收低速徘徊, 严重滞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明显扩大。农民增收减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更为突出。

《关于如何使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社会生活造成

了不利影响。首先, 制约了农村市场规模的扩大;其次, 制约农民发展农业和建设农村的积极性;再次, 制约工业化、信息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和综合国力、省力的跨跃式发展;第四,制约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力的提高;第五,制约改革的深化和保持社会的稳定。

三、调研结论:

【一】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

(一) 农村产业结构层次低, 影响农民增收的途径。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近年来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 农民收入的渠道不断拓宽。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农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偏高, 与之相应的农民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大约占50%, 而发达国家, 如日本早在80年代中期农户总收入中已有84%来自农业以外。同时, “小农业”( 90%以上是种植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也偏高, 超过40%,林、牧、渔业产值分别仅占7. 9%、20. 0%和31. 4%, 第一产业生产结构尚处原始的低级水平。这种依赖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的收入结构,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今天, 农民增收门路显得十分狭窄。

(二) 农产品供需脱节、价格低, 直接影响农民增加收入。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农产品提出了优质化、高级化、多样化的需求。而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农产品中大路货和初级产品供过于求, 优质高档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如我国是稻谷生产及消费大国, 而稻谷生产中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 人们的仍有近50%的是低质常规品种,

少人问津, 而优质稻谷及饲料粮严重不足, 难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近年迅速发展的水果、蔬菜也存在类似问题, 优质品种少, 传统的普通品种多,在旺季上市时往往出现“卖难”现象, 价格一路走低。尽管近年来大部分农产品产量有所增加, 但由于市场不景气, 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继续下跌, 从而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加。

(三) 农业科技欠发达, 生产技术落后, 生产成本高, 影响农民纯收入增加。

我国农业科技仍然不够发达, 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科技人员少且分布不均, 县级以上单位多, 乡级以下单位少; 兼职的多, 专职的少。二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三是农业科技缺乏创新机制, 农产品生产科技成果储备不足, 缺乏既可以大幅度增产又能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新品种和新技术。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农业收入的两大支柱, 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效益低下。我国大多数地区主要耕作工具仍然是耕牛与锄头, 其生产效率之低不言而喻; 畜牧业基本以家庭饲养为主, 90%以上的生猪还是由一家一户饲养, 以传统的、落后的饲养技术为主, 饲养周期长、成本高。由于农业生产成本高, 严重影响农民纯收入的增加。

(四)生产组织方式落后, 产业化水平低, 农民增收的风险加大。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仍然很低, 农业“龙头”企业不多、规模不大, 对农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严重滞后, 目前农产品的加工量不及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对农产品的精加工则更少。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等设备、技术严重不足, 大部分农产品只能以初

级产品或以原料为主进入市场, 农产品难以实现多次增值。农产品销售多处于自然状态,大部分农产品都是直接上市, 产品的保鲜、贮藏、运输等技术非常落后。在市场经济里农民总是处于被动地位, 承担着全

部市场风险, 而无法享受农产品加工、运销过程中产生的丰厚利润。家庭式小生产与大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有效增加。

(五)农业比较成本高收益低, 抑制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影响农民增收。

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一直以来相对较高, 农产品在参与全国大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农业尤其是粮食作物比较效益低的矛盾突出。同时改革开放后曾一度逐步缩小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 近年来又逐渐扩大。剪刀差的逐年拉大, 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效益。农业比较收益的低下, 已成为遏制我国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六)农业投入减少, 发展缺乏后劲, 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对农业投入虽有增加, 但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却呈下降趋势。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总投资的比重下降, 财政农业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下降, 农业信贷占国家信贷总额的比重下降, 农户家庭生产费用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下降。农业利用银行贷款难、引进外资难度也较大, 农业生产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同时, 由于农业投资比较效益低, 近年来农户生产投入呈逐年下降趋势。此外,不少乡村财力有限, 乡

村集体对农业投资大幅度减少, 农业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跟不上,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失修, 农业生产条件更加恶化,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更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根据上述对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分析, 要完成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基本目标, 提高农民收入, 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 实施农业现代化战略, 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

实施农业现代化战略, 应从我国具体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不搞“一刀切”。因此,应积极开展农业现代化的探索,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率先发展, 同时不断总结经验, 做好示范;努力创造条件,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个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发展高优农业,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就是要抓住当前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在坚持粮食等农产品总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 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 改善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逐步实现农业的高优化、高效化,增加农民收入。

(三) 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 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 一是要加快建立以产地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健全市场制度, 规范市场运行, 使农产品价值和农民收入

能够顺利实现。二是在发挥供销社等商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 大力鼓励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销售队伍, 广辟农产品流通渠道。三是要积极组织各类农产品的展销促销活动, 努力探索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新的流通方式, 不断提高农产品销售的组织化程度, 扩大农产品销售规模。四是要清除各种关卡和“三乱”现象, 开辟“绿色通道”, 保证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运销畅通无阻, 尽可能降低流通成本。五是政府部门应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 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价格、生产、库存等方面信息, 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 帮助和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

2.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产业体系和利益机制。农业产业化的推进, 应因地制宜, 认真规划。应多渠道、高层次地建成一批产业化骨干“龙头”企业, 同时理顺“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 积极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存”的利益机制, 让农民分享加工与流通环节的利益, 实现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 既让农民得到实惠, 又兼顾企业利益, 使企业与农户优势互补, 互相依存, 共同发展。

3. 积极支持农民兴办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目前我国农民农产品的销售基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 市场仍然是一个由买方控制的市场, 不仅使得农产品的价值难以实现, 也使得市场信息得不到正确反馈。因此要积极提高农民作为农产品供给方的组织化程度。在家庭经营长期存在、规模经营进展不利的情况下, 通过支持农民兴办合作组织, 将农民组织起来, 鼓励农民

特别是各类专业户以劳动联合、资本联合等多种形式兴办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增加农民收益。

(四)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步伐, 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

1. 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乡镇企业应重点发展以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保鲜、储运为主攻方向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把乡镇企业发展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提高乡镇企业, 尤其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与产品的质量,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与辐射力。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科技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2. 深化乡镇企业改革, 完善企业的组织与管理制度。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应继续深化乡镇企业改革, 尊重农民对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选择, 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企业资产重组和机制转换, 进一步调动投资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各方面积极性, 以增强企业活力。组建乡镇企业集团公司, 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强化乡镇企业的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 建立和健全规范的企业运作方式,提高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五) 引导农民向非农转移, 拓展增收渠道。

推进小城镇建设,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人口, 实现农民的非农化, 可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通过进城务工经商, 将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实现吃饭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

(六)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农民负担过重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国家为增加农民收入减免了农业税。但各地村提留乡统筹、义务工等收费、集资、罚款和各种摊派等还或多或少存在, 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必须取缔。一是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乡镇政府职能过宽、机构臃肿、人员过多、支出膨胀是造成农民负担过重、财政入不敷出的根本原因。先要强化政府的服务观念, 科学界定乡镇政府职能, 把主要职能转到加强行政管理和提高公共服务上来。在此基础上, 采取果断措施, 清理乡镇自聘人员, 减少超编人员, 村组补贴干部人数也要减少。二是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违法违纪行为。三是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取消附加在土地上不合理的税费,使土地真正成为农民的资本, 农民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不仅如此, 还应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下, 放宽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 包括土地的抵押、买卖、作价出租等, 通过市场运作, 达到土地的相对集中, 促进农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积极探索减轻农民负担之策, 加快农民负担立法的步伐。

【如何使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关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09-22

试论如何促进农民增收09-22

新疆地区如何促进农民增收09-22

农民增收途径调查报告09-22

关于农民增收难的调查报告09-22

农民增收先进材料09-22

促进农民增收措施03-15

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09-22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