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农业结构调整是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经;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释放结构能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我镇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几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组织实施“种子工程”、“畜禽养殖工程”等工程,改善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提高农民人均资源占有率。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201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2000万元,比97年增24000万元,增长85.6 %;实现农业总产值39800万元;比97年增16000万元,增长6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88元,比97年增1280元,增长60.7%。201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40.5:10.2:49.3,与97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19.8个百分点。 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有了较大进展,培植出一批骨干产业。粮经比例有所调整,2017年,粮经比例为40:60,经济作物比例比97年上升了30个百分点,优质特色作物品种面积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农业产品生产逐步扩大。主导产业得到巩固发展,到2017年,全镇粮食总产量为6000万公斤,粮食种植面积虽然减少,但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科技含量,总产量不减反增,特色产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以早春西瓜、辣椒为主的主导农业得到大幅度的增长。素有“水坡辣椒辣了家乡辣四方,水坡西瓜甜了你我甜中国”的美称。目前,已形成以弓棚瓜菜生产为龙头的支柱产业。全镇无籽西瓜种植面积突破6万亩,亩效益1800元以上。全镇各类小弓棚2300座,平均亩效益2500余元,相继形成了小麦、棉花、蔬菜、西瓜、樱桃、辣椒等六大农产基地。三是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水坡以打造里养殖小区为目标,在沿贾鲁河两岸水草丰茂的河滩地发展养牛、养羊、养鸭等养殖业,另外养猪、养鸡业也发展兴旺。目前,全镇生猪存栏20万头、牛1万余头、羊5万只、鸡20万只,蛋鸭30万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比97年提高15个百分点。四是加工业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涉农龙头企业。全镇共有粮油加厂4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专业大户有8户,龙头企业的带动力逐步增强。以开封冠宇蔬菜开发有限公司的蔬菜脱水加工带动周边坡徐、海清郭、杨店、耿庙等几个村的蔬菜生产种植。五是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有一定改善。六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过发展加工业和劳务输出,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二、三产业上来,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确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城镇化程度低、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流通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劳动者素质不高,品种老化,科技含量低等,仍然制约着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变化不是十分大。我镇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一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珍稀、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 二
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落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农田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目前仍有部分农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另外,我镇虽已形成县级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牵头,乡镇农科站和畜牧兽医站为载体,科技示范户为触点的农业服务体系,但在服务过程中仍于产中指导为主,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较少,无法提供给农民超前市场信息,农户难于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不顺畅。改革开放以来,我镇虽着力建设了一批农村集贸市场,但这些市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功能落后,无信息服务网络,大部分农产品仍在露天下交易,致使农产品转化成商品率较低。由于市场体系建设不适应当前结构调整需要,对农民起不到引导的作用。 四是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对新科技、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进程;大部分属于产中服务型人才,缺乏综合性、多学科方面的知识,难于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难于适应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五是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亟须提高。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业主认识不到位,仍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重点,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由于人民群众消费观念尚未改变,优质优价难于体现,致使农产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 六是涉农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七是农业投融资体制不畅,结构调整的资金不足。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农产品加工业和开拓农产品市场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种养大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 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低。由于我镇耕地相对短缺和劳动力严重过剩,使得农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成为阻碍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问题。
三、今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措施
今后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工作重点工作思路:高举中国物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略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粮、瓜、果、菜四大基础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镇,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工作重点:突出“两个打造,两个调整,一个巩固,一个确保,一个抓住”。一是打造十里工业长廊,就是北起西杨南至北玮坞,沿开许路两边近十里的区域内,建立水坡镇工业区,把投资额大、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引入工业区内,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水坡的十里工业长廊;二是打造十里养殖带。就是以贾鲁河沿岸水丰、草成盛的河滩地为依托,背靠中原皓月集团,在近十里的区域内发展养牛、养羊、养鸭等养殖业。利用两年的时间使牛存栏突破5万头,羊存栏突破8万头,鸭100万只。两个调整,一是以牛集冠宇脱水蔬菜公司为依托,辐射周边的村,海清郭、盆刘、耿庙、杨店、坡徐、南玮坞等村大力发展陆地蔬菜和温室蔬菜,使我镇的陆地蔬菜突破两万亩,日光温室达到500座。二是以瓦岗大樱桃种植为中心发展林果业,带动周边的朱岗、仝家、冉庄、霍砦等村大力发展樱桃、柿子等小杂果的生产,力争在3--5年内使全镇林果面积突破1.5万亩。一个巩固就是继续巩固以李占、贾占、苏桥、齐岗等村为主的辣椒生产基地,加大科技投入,在现有5000亩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改善品种,提高品种质量,争创名、优、特品牌。一个确保就是确保以北玮坞、李牧庄、西夹河、西水坡、南闹、北闹、肖庄等村为中心的全镇西瓜种植面积,在原有5.2
万亩西瓜种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大套种面积,提高品种质量,打出知名品牌。一个抓住就是抓住以北闹为中心的农业开发项目这个契机,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与推广,1.5万亩小麦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力争用3年的时间使我镇的小麦品种优质率达到100%。 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我镇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伟大战略。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相关文章:
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什么05-16
合作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03-03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通用8篇)06-09
关于我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04-26
农民增收年终工作总结范文05-28
增收节支的管理措施03-14
全民创业乐业增收总结05-18
优化薪酬制度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