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考察报告>《红色景点考察报告

红色景点考察报告

时间:2023-03-23 06:33:05 考察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红色景点考察报告

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2012年专业考察报告

红色景点考察报告

人文社会科学系

2011级

2012年18日—19日期间,借着此次专业考察的机会,我们参观了衡阳市石鼓书院以及衡阳市烈士陵园这两个著名的红色景点,并对其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衡阳市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的第二大城市——衡阳。石鼓书院的文脉绵延千年,是一座历经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国六朝的千年学府。从古至今,有无数的文人志士来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或寻幽揽胜,其状蔚为壮观。独具特色的楼、阁、亭、祠也使得石鼓书院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但不幸的是,石鼓书院在1944年7月的衡阳保卫战中,毁于日寇炮火,由于各方面的原因,2017年衡阳市政府才得以仿照清代石鼓书院的格局重建石鼓书院。

18日上午,我们来到石鼓书院,穿过大门,走过长廊,映入眼帘的便是禹碑亭。禹碑亭的柱子上题着一副对联:“蝌蚪成点通,天地衍大文”,此联为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史穆所题,在禹碑亭的中央放置着一块禹碑,为蝌蚪文所做,据说,禹碑为大禹治水功成时在南岳衡山岣嵝峰所刻。穿过禹碑亭,便来到石鼓书院的二门前,透过二门,看到眼前有两个祠堂,位居其右的是为纪念诸葛亮而建的“武侯祠”,位居其左的则是为纪念李忠杰的高风亮节而建的“李忠杰公祠”。穿过祠堂,大观楼跃入眼帘。参观完大观楼,便是合江亭,也称之为绿净阁。站在合江亭内,眺望书院,便可将美景尽收眼底。最后便是朱陵洞,朱陵洞在石鼓山东侧的悬崖下,据史书记载,南岳朱陵洞为道家第三洞天福地,相传为朱陵大帝所居。朱陵洞不过几平方米宽,两米多高,并没有什么深奥的地下通道,人们赞美朱陵洞,不因其虚无缥缈的仙迹,而只因其蔚然大观的诗词。“朱陵洞内诗千首”,朱陵洞是以诗词而闻名的,唐宋以来,便有许多的文人墨客在此乘兴作赋吟诗,抒发情怀。众所周知的是,现在的石鼓书院是由禹碑亭、武侯祠、李忠杰公祠、大观楼、合江亭、朱陵洞组成的,此行至此,参观完朱陵洞,我的石鼓书院之行也便结束了。那么,下面就让我来谈谈此次石鼓书院之行的些许感想吧!

走进石鼓书院,一方面,我觉得里面的景色很好,是很典型的山水组合景观,就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有山有水的地方,那是因为山与水能让我们更加的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然而,现时代,我们放眼望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全是一排排的大同小异的高楼大厦,并不能像怡人的自然风光那样带给人们视觉上

与精神上的享受。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整天为生计而奔波、而劳累,也许,有时候停下前行的匆忙脚步,去亲近自然,去尽情的感受大自然所带给我们的别样的生机与活力,领悟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岸,会让我们的内心得以洗礼,让我们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继续前行。另一方面,看到那些与现代社会的高楼大厦截然不同的独具特色的仿古建筑,仿佛来到了另一番天地,格外的宁静。在石鼓书院,我们还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由古代文人志士所留下来的诗、词、歌、赋以及对联等宝贵的文化遗产,那一幅幅对联,一篇篇诗词,无不让人驻足,去细细品味一番。身临其中,透过刻在石碑上的古老的文字,仿佛刹那间便拉近了自己与大师们的距离,站在那里,感觉自己的文学素养也瞬间得到了提升。当我伫立在凉亭中,望着前面的那一汪平静无波的湖水,感受着石鼓书院的浓厚的书香之气,感觉此刻自己那颗略显浮躁的心也得到了洗涤,最终归为平静。

总的来说,我觉得此次的石鼓书院之行很有意义,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优秀文化的熏陶。石鼓书院里面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优秀的有价值的东西,其学风之盛、管理之严也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石鼓书院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石鼓书院曾鼎盛千年,名噪朝野,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石鼓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当今社会来说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说,一方面,我们应重视对宝贵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石鼓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并接受这一优秀的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

二、衡阳市烈士陵园

衡阳市烈士陵园坐落在衡阳市石鼓区黄沙湾,1954年由原中央领导中南局书记陶铸同志携专家勘考定址并命名为“衡阳烈士陵园”。现如今,园内共有68位烈士长眠于此。

19日上午,我们来到衡阳烈士陵园,从入口沿着甬道,首先看到的便是路两旁的青松翠柏,那排列得整整齐齐的青松翠柏为庄严的陵园更添了一份肃穆。继续前行,便看到了革命红军干部墓、英烈苑,然而,让我感触最为深刻的是“11^·3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碑位于纪念广场的东南面,是该广场的标志性

《红色景点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建筑,碑座下面缺口处刻有烈士事迹简介,纪念碑的两组群雕有中间向两边倾斜,艺术地再现了消防官兵扑灭“11·3”大火的壮烈场景,以此来纪念那些在灭火抢险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消防官兵。在衡阳特大火灾事故中,湖南衡阳消防支队的官兵不畏艰险,奋力疏散群众,使数百名群众安全撤离,无一伤亡,但20名消防战士却被倒塌的楼房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衡阳“11·3”大火中,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战士们表现出了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他们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雄浑悲壮的英雄赞歌。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令人震惊和悲伤的衡阳“11·3”火灾事件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我相信,消防战士们勇敢无畏的精神会永远的留在人们心中,鞭策着我们。来到陵园的烈士褒扬区,这里有衡阳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墓、烈士纪念广场等建筑,看着那一排排纪念墓,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我们熟悉的英雄人物:有大革命时期“马日事变”的巾帼英雄廖兆凤烈士,有勇于与歹徒搏斗牺牲的袁佳烈士,有被胡-锦-涛亲笔题名的“抗洪英雄、爱民模范”宋文博烈士等等,数不胜数。先烈们有着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出生,牺牲在不同的岗位上,但他们都有着一颗甘于奉献的赤诚之心,他们同样的为世人所尊敬、所崇拜。

当我行走在那个庄严而又不失生机的烈士陵园,瞻仰着那一幅幅图片、一尊尊雕塑,我的思绪仿佛也跟着来到了那个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脑海中不断闪现着他们誓死抵抗的悲壮场面,仿佛听到了那些在抗战洪水中的伟岸身躯的竭力嘶吼,又仿佛看到了在那熊熊烈火中,消防战士们坚定无比的眼神与那视死如归的决心。看着眼前的一幕幕,我顿时感觉到,这里,没有文本教材,却有丰富的图片资料,图文并茂;这里,没有教师的滔滔不绝与强行灌输,却有逼真的史迹以及鲜明的烈士形象,供游客们瞻仰感受;这里,没有校纪校规的约束与成绩的压力,却有来自一块块烈士丰碑的革命情怀的熏陶与爱国主义的陶冶现如今,这里已是国家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为了那些不能忘却的记忆,为了能让我们经常翻阅那些艰难历史的一页页,国家为我们修建这个陵园,让我们能了解历史,记住历史,共同缅怀那些英雄。

衡阳市烈士陵园是褒扬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传统,更是衡阳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场所。在这个烈士陵园里面,有数不胜数的烈士,每个烈士的事迹都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光荣。坐在回校的车上,我不禁陷入了沉思:烈

士陵园的作用就是让我们时刻铭记过去那艰难困苦的历史,让我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让我们知道烈士的伟大,烈士的光荣,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在成长的岁月中,鞭策自我,不断进步。作为大学生,当我们坐在设施齐全的教室里接受高等教育时,应不忘革命精神,并把对革命先烈的无限缅怀化为现实中不懈奋斗的动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我,尽自己所能的奉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意义

此次的红色之旅,不仅让我们重温了峥嵘的历史,看到了众多的文物,也听见了动人的故事。既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又领略了祖国大好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英雄们的英勇无畏。石鼓书院幽静的景致以及那悠久的文化沉淀令我们流连忘返;烈士陵园庄严的气势令我们折服,烈士们的精神令我们心生敬畏。我想,这次的参观,不仅具有极大地教育意义,更是对我们精神和心灵上的洗礼。

皖南红色景点考察报告2017-03-29 16:09 | #2楼

第一站:回忆烈士陵园 再现我党英豪 首先,我们来到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皖南泾县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而修建,占地十五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由入口纪念碑、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四个纪念性空间序列配以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有机组合而成,整座陵园以邓-小-平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主碑为中心,结合山形地势,将各纪念建筑组成一个完整有序、庄严肃穆的有机整体。陵园的入口利用两边的高岗形成了相对的两个“土阙”,成为陵园的天然门户。入口跨公路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阙,四座厂阙以数字寓意新四军的四,七米高隐喻皖南事迹悲壮惨烈的七天七夜,形成了纪念性空间的第一序列。

进入陵园后,沿台阶向上约三十米,是一个不规则的小型广场。正对面的挡土墙上镶嵌着叶飞题写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字碑,点明陵园的主题,形成了纪念性空间的第二序列。从广场右转,是一条五十米长的神道,神道正对着由两个石阙形成的神门,神道的石阶宽度逐步缩小成梯形,加强了透视感,使人们在感受觉上延伸了神道的长度。神道有九十级台阶分成三个层次,喻意当年九千新四军将士成三路纵队东进抗日。

我们一定要记住这血的教训,用行动证明缅怀先烈。

第二站:红色的摇篮 新四军军部旧址

接着,我们来到了新四军军部旧址。

新四军军部旧址又称皖南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安徽省泾县云岭镇罗里村。距县24公里。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方八省14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同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成立,并于1938年8月2日进驻云岭,新四军军部设此,指挥华中敌后各抗日战场的新四军部队。中共中央东南局也同时设此。直至1941年1月。

云岭东接泾云公路,南依青弋江,西靠黄山,北望长江,风景秀丽。新四军军长叶挺有诗赞日:“去中美人雾里山,立马悬崖君试看。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7月陈毅元帅敬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馆名。从此,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正式建立。至今,新四军军部旧址是全国新四军纪念地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旧址群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八大重要史迹之一。它的总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

作为新世纪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建设强大的共和国。

第三站:历史性转折 宝贵的一票——王稼祥

然后,我们来到了王稼祥故居。

这里群山环绕,烟树茫茫。绿竹茸茸,景色十分秀丽。故居是一座已有上百年历史的普通皖南民居,是一座普通的皖南民居,三间两厢,前有庭院,庭院有花圃,其间花木杂错有致,一厢为书房,书房虽小,但简洁雅致,窗明几净。在皖南民居里,王稼祥的书房在设计上有些与众不同,原因是王稼祥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家人希望他好好读书,为了防止他贪玩,就专门盖了这间最容易被监视的房子作为他的书房。“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此之谓也。 王稼祥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先入柳溪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又跟王惠久和王谈人先生补习一年,1920年离开家乡赴南陵县乐育中学初中,后转入芜湖圣雅各中学读高中,不久去上海就读于上海大学附中,从此走向革命道路。

虽然,老先生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他那种伟大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那种在关键时刻做出伟大抉择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继承的。

第四站:人才的摇篮 胡氏宗祠

最后,我们来到了胡氏宗祠。

龙川胡氏宗祠坐落在皖南绩溪县瀛州乡大坑口村东,为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的族祠。此外,绩溪还是近代学者胡适、胡-锦-涛、清朝红顶商人胡光镛的家乡.龙川距县城12公里,龙川是大坑口的古称。据《龙川胡氏宗谱》载:“东晋散骑常侍胡焱提兵镇守歙州时游观华阳镇龙川(即绩溪县华阳镇,当时隶属歙州),见这里‘东耸龙峰,西侍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蜿蜒而来’,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即刻上书皇帝请求赐居,恩准,遂于咸康三年(337)举家迁此定居。 龙川胡氏宗祠以其强烈的徽派建筑风韵,屹立在中国古代建筑之林。其丰富的建筑文化内涵,叫人为之惊叹。1988年1月,龙川胡氏宗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如著名建筑师郑孝燮先生在考察龙川胡氏宗祠之后所说的那样:“相见恨晚,这里有看头,不愧为国宝。” 当我们处在这样一个人才辈出的大祠堂中时,心灵已经受到了洗礼,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素质,力争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让历史记住我们。

【红色景点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个人考察报告_个人考察报告范文09-30

党员考察报告范文_入党综合考察报告09-29

绘画考察报告格式_绘画考察报告范文09-30

大学考察报告06-11

酒店考察报告09-09

考察报告格式05-27

项目考察报告05-06

出差考察报告05-11

外出考察报告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