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考察报告>《校长提高班学习考察报告

校长提高班学习考察报告

时间:2023-03-23 06:33:14 考察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校长提高班学习考察报告

在市教体局领导下,我们参加了方略公司组织的为期六天的沪浙名校考察学习。整个活动安排得既紧张又和-谐,虽然劳累但收获颇丰,特别是参观的4所名校,令我们产生了深深的震撼。我们通过看校园、听报告、进教室等形式获得了名校管理的鲜活而厚重的第一手资料。此行我们共参访了上海市向明中学、上海市奉贤中学、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浙江省宁波市李惠利中学。所参观学校具有的前瞻的办学理念、精细化管理、校园现代化的人文气息,以及师生们表现出来的朝气与活力、和-谐与健康都让人叹服和感动。

校长提高班学习考察报告

现将收获与感想汇报如下:

一、现代的办学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学校腾飞的基石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发现:名校的办学理念是深入民心的,是货真价实的,是令人信服的。其办学理念都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在逐步深入实施和完善。

这次我们学习考察的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把办学理念实实在在的贯彻到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办学理念就是学校工作的总方针。 向明中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坚持全面发展,发挥个性特长,培养创造才能,造就四有人才”的办学思想,开展了中学创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注重学生的素质能力的培养。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学校提出了“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在创造实践中成长”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培养学生创造素质,塑造创造性人格,形成具有综合能力和国际化素养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创造教育为重点的,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向明创造教 1

育课程框架,从而形成“基础+特长→创造”的办学特色。校训:明理向上,学风:勤思创造,教风:崇实求新。

奉贤中学传承“敦本重学,崇奉贤人”的优良办学传统,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形成了“奉贤至诚,明朗力行”的校风、“博学严谨,务实创新”的教风、“自主勤奋,合作进取”的学风。

效实的办学理念,我们归纳为四个字——求适、务实。“求适”的目的就是要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意思就是要做适合学生的教育,“务实”的含义就是“责效于实”,排斥虚妄,拒绝空想,鄙视华而不实,崇尚实干精神。“求适”必须“务实”,二者相存相依。效实的每一面墙,都显示着效实文化,最引人瞩目的还是效实的两块LED大屏幕,一块在门口,内容是电子钟,提醒人们时间的流失,另一块是在主楼的门厅,内容是一周的具体工作。学校的一草一木每一面墙都体现着效实的办学理念。

二、依托先进的办学理念,开创学校办学特色

各学校正是基于以上理念才开创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如向明中学的创造教育;奉贤中学激发学生的潜能教育;效实中学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李惠利中学的“一体两翼”教学特色等。

走进向明中学,首先参观向明中学“学生创造展示厅”,学生创作的“自动架子鼓”、“模拟风洞”、“矩阵字体”、“乐高积木”等给我们参观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脑自动架子鼓”被历届学生不断的改进,创新,不断激发着学生的创造欲望。通过创造活动,对学生进行三独、三创、三心教育,即:创意(创新)、创造、 2

创业;独思、独创、独立;爱心、宽容心、责任心。2011年开始学校开展的《深化创造教育,营造学校文化》列入国家教科研课题。

奉贤中学季洪旭校长,用学者的风度介绍了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激发学生潜能,他们坚信: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可以发展的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被激发潜能的期待;每个学生潜能都有被激发的可能。构建相应课程体系,激发学生4种潜能,动力潜能、志趣潜能、学习潜能、创新潜能。利用人生规划体验课程激发学生动力潜能,用拓展、体验、探究三维一体社团课程激发志趣潜能,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通过探索高中创新素养培育项目的课程体系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整个设计采用课题的方式运作,成效显著。

三、依靠教科研手段,以教科研课题为载体,努力开发校本课程,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向高效课堂建设要质量。

效实中学教科室主任介绍了学校正在研究的课题《基于学生发展的效实理想课堂行动研究》,效实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倡导课堂教学:“三高”:高密度、高思辨、高互动;“老三抓”:七天抓五天、五天抓白天和白天抓课堂45 分钟;“新三抓”:抓实、抓紧、抓得法。课题的开展确定了“学-谈-研-展-提”的五字研究框架:学--学习理论、谈--谈学习体会、研--研究教学范型、展--展示教学范型、提--提炼本学科教学范型,开展 “小专题、共同体”学术沙龙的研习体活动。在优生培养方面建立优生档案,建立导师工作手册,这是对教师评价依据之一。效实中学校长张悦说:“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教育的“构筑理想课堂”为我们提出了三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我们都是走在追求理想课堂的路上……”

《校长提高班学习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宁波李惠利中学从课程角度建立多元课堂即“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一体是

普通高中教育,两翼是艺术教育和中澳合作办学教育。从课堂角度尊重课堂教育教学规律,加强教学变革;建立知识导向+学习能力导向的自主课堂模式,通过听李惠利中学应晓屹老师的生物课以及组长座谈,得知李惠利中学开展的以学案为依托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展、评、结”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的二本升学比率大面积提升。

上海奉贤中学探索“二二三四”导学制课堂教学范式深受启发。“二二三四”导学制课堂教学范式是简称,它主要由“两点、两度、三动、四导”构成。两点是低起点夯实基础、高视点培养能力,两度是小坡度设置台阶,高密度训练思维,三动是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动嘴表达相结合;四导是教师“导读、导思、导研、导行”,核心是通过教师导教使学生“善读、善思、善研、善行”,实现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由机械操练到意义建构的转变。物理教师制作的课堂教学的思维导图,和建立习题的身份证都是高效的学习方法。

四、积极探索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建平学校长杨振峰做了《课程、质量、负担》的讲座, “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发展” “合格+特长”、“规范+选择”是建平中学的办学理念,把“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领袖气质”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06年开始,建平中学就实行分层教学,选课走班。介绍了上海和浙江的新高考方案,应对新高考,他们轻松自如,杨校长从理论的高度阐述了他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应对新高考的办法,而李惠利中学的于校长则非常接地气的介绍了他们从高一开始的应对“学考+选考”的新高考方案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他们的经验就是“先确定几种班级类型,尽量少走班”,在全校330多名高一学生中,让学生选择科目,大多数选择了物理化学,一半同学选择了政治地理,少数选择了历史生物,于校

长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确定几种班级类型,让学生至多走班一门的方法进行编班,给我们以较大的启发。

五、其他几点感受

1、小班化教学。无论上海还是浙江他们都是实行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的班额不超过44人,奉贤中学每个班34人,效实中学上英语时每个班20多人,宁波市的普高和职高的比例为1:1,这使学生到更适合于自己的学校上学。

2、学生自主管理。效实中学的图书管-理-员是学生值班,三台能够上网的台式电脑放于学校走廊,图书就放在办公楼的走廊上,学生自己可以随时借阅。向明中学的震旦书院,由学生会自己组织阅读,并设有学生会办公室。这些都很令人震撼。

3、教师的人性化管理。效实中学老师可以到教师阅览室备课,来阅览的教师可以品尝免费的咖啡。向明中学把每个教研组设到阅览室,书架上的书籍都是老师自己推荐购买的。

4、丰富的校园文化和优美的校园环境。走进每一所学校都给人以美的感受,给人以美的启迪,仿佛校园的每一草每一木都是那么的和-谐自然,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一走进学校,就使你感受到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也使你穿行在美的世界中。

5、大数据下的课堂学习变革悄然兴起。效实中学、李惠利等学校开始了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实验班每个学生一台ipad,借助海量的视频资源,先进的电脑设备实现着课堂教学的新变革。

6、南方名校都把学生的全面发展,特长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办适合

学生的教育是他们努力的方向。

六、努力创名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短暂的学习考察结束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的同时,借鉴名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今后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规范学校管理,提高学校工作实效。

重视学校常规管理,制定系统、全面的规章制度,涵盖学校方方面面,让学校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照章办事。

2、构建德育特色,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使学生学会自理、学会做事、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3、优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育人环境。

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精心设计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等,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教育,得到熏陶。

4、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以教科研课题为载体,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以推行“小课题”研究为抓手,进一步深化高效课堂建设,推行滕校长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旨、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四为主一体现”的教学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不变,坚持学生展示不动摇,基于各科特色的“复习课”“讲评课”的模式要彻底落实,做到有模式但不唯模式,以

《校长提高班学习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成绩为宗旨。 5、着眼落实,精细管理,切实抓好毕业班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高三工作又是教学工作的重点。级部管理团队要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及时全面地掌握教师教学情况,及时发现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制定措施,科学矫正。要借鉴名校经验,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加强集体备课的研究,进一步增强任课教师的责任意识,切实搞好教学常规的细化和落实。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在管理过程中,分段要求,逐项落实;在教学方式上,分层指导,分类推进。班主任要下真功夫抓班级管理,培育浓郁的学习风气,构建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校长提高班的学习考察,使我们亲眼目睹了全国一流学校的风貌,亲耳聆听了名校长的先进管理经验,领悟了科学化、精细化、人文化管理的精髓内涵,感受颇深,不虚此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考察学习为契机,自觉学习名校先进的办学经验,立足本校实际,知难而进,扎实工作,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2017年12月30日

第27期中学校长提高班赴南京教育考察报告2017-03-29 13:04 | #2楼

在市教育学院的组织下,第27期中学校长提高培训班50余人赴江苏教育学院进行了为期七天研修与考察学习。整个活动安排得既紧张又和-谐,虽然劳累但收获颇丰,特别是参观的南京玄武区科利华中学、南京溧水县东庐中学两所名校,令我产生了深深的震撼。

我们通过看校园、听报告、进教室等形式获得了名校教学与管理的鲜活而厚重的第一手资料。亲身感受名校长的风采,切身感悟到名校的风韵。每一所学校散发独特的学园文化气息,体现现代教育办学追求,创建特色学校模式,都给予我们许多的启迪和思索。

一、南京玄武区科利华中学

这是一所南京市义务教育的一个品牌。2000年被江苏省教育厅命名为首批省级示范初中。坐落于古城金陵繁华的中央路旁,风光绮丽的玄武湖畔,雄伟古朴的明城墙脚下,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享有独特的交通优势。 学校创建于1979年,前身南京市第五十九中学,1983年与南汽子弟学校合并,更名为南京市丰润中学。由于历史原因,学校在初创阶段,条件简陋,困难重重,从硬件到软件,从生源到师资都非常落后,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薄弱学校。但历代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师生不气馁,不懈怠,不等靠,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逆境中求生存,在改革中求发展。1999年,在科利华公司的协助下,创办了科利华教学改革实验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推进了教育观念

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成功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与时俱进的发展道路。

建校三十多年来,学校在德育、教学、队伍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实验,尤其在校本研修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并逐步确定了以“创设优良学习生态,为学生优质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自砺自强”为校风,以“自主自觉”为学风,以“厚德博学 身心两健”作为学生培养目标。

启示:立足资源优势,继承和发扬,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光明大道。树立以人为本思想,顺应人性需求,激发来自内心的真正认同、主动参与,这是学校现代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

二、南京溧水县东庐中学

这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创办于1958年,坐落在百里秦淮源头的东庐山下,风光秀丽的中山湖畔,位于南京市溧水县永阳镇,交通便捷,环境优雅。是一所乡土气与书卷气并重、高知名度与高美誉度兼备的样板学校 东庐中学从1999年开始大胆尝试以“讲学稿”为载体的“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改革,积极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努力寻求农村初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追求“合融教育”,倡导无形约束、有效劳动,崇尚“至博至淳”,着力培养学识广博、气质淳厚、可持续发展的师生。

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实现了“六无”:一是无辍学,学区内学生100%入学;二是无外流现象,彻底改变了以往优质生源外流城区的现

象;三是无快慢班,学校严格执行平行分班;四是无不开课程;五是无加班加点,不赶进度,不补课;六是不买教辅书,不用练习册。而在“六无”状态下,学校探索出了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教改新路,形成了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特色,构建了以校本教研为中心,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的体系,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而带来的身心负担,校园生活回归了常态,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

启示: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没有质量何谈课改,课改正在路上,只有坚守,方能远行。

本次学习考察之行,带给我们的收获是全方位的。因此,我们有理由推论,只有给予校长更多走出去的机会,才能让校长了解新理论、新方法,进而切实提高校长教育教学管理的领导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发展。

【校长提高班学习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校长学习考察报告05-06

校长外出学习考察报告05-18

校长外出学习考察报告02-17

校长提高班培训总结03-07

十二五校长培训学习考察报告09-22

校长培训考察报告05-06

校长教育考察报告11-13

校长外出考察报告05-06

校长教育考察报告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