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上海文化考察报告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概况
2003年7月至9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管理宣传工作委员会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海尔集团共同举办“2003中国企业文化年会系列之一 —— 中国企业文化(海尔)现场研讨会”。经公司党委领导同意,由公司党委工作部牵头组织了三期考察学习,公司党委工作部、人力资源部、团委、机关党委等12名同志参加了考察学习。为期三天的考察学习使与会人员有机会聆听了企业文化专家“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的专题辅导报告和海尔轮值讲师有关“海尔文化是企业灵魂”、“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讲课,期间还参观了海尔工业园区,与授课老师和考察同行进行了互动交流和研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考察学习受益颇多,对搞好和推进上海电信的企业文化建设无疑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海尔文化的成功经验和突出特点
海是精深的、是博大的。大凡走近海尔的人都会感到,海尔也有着大海一般的气质。 海尔的文化是成功的,体现了时代特征、地方特色、行业特点。海尔人认为,文化再造对于海尔来说,首先是观念的再造,一切推倒重来。再造意味着一切重新开始,一切从零开始,重新设计。对过去再思考,过去成功的经验,是今日成功的绊脚石。紧盯市场,跟着迅速变化的市场而变化;改变“对上级负责”的传统态度,形成“人人对市场负责”的观念。对目标的思考:一切“以创造有价值的订单”为目标,构筑核心竞争力。
1、根植传统文化
出青岛机场不久,我们的车子很快驶上了闻名遐迩的海尔路,沿途便可领略海尔工业园现代又不失秀丽的风光。走进海尔,展现在眼前的是布局整齐的厂房,郁郁葱葱的树木,来往穿梭的卡车。热情的海尔人立即会迎上来边带领参观边讲述海尔的故事,您很快看见到工业园中的标志性建筑 —— 一栋寓意一年12个月的12层办公大楼,这大楼有365个窗户可以用来透视海尔人的一年中的每一天。“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楼前的一组大象雕塑,会把您带进中国古代哲学的殿堂,让您接受哲学的洗礼。
令海尔人骄傲的是他们的智源 —— 海尔大学,大学园精雕细凿而成,体现了园林式建筑风格。大学园门槛比一般的修得要高些,带领我们参观的海尔大学王峰老师告诉我们,门槛高是告诉您这里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去的,这是海尔制定战略,培训干部,传播文化的场所。 据了解,海尔是全世界第一家设立“首席文化官”(CCO)的企业。“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张瑞敏常用老子的《道德经》来感叹无形文化的神奇,他把文化看做一个紧迫的业务问题,认为塑造文化是最重要的高层领导的责任。作为首席文化官的张瑞敏,领导者职责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文化的诠释和发展。
2、坚持绩效考核
海尔有个著名的8号会。每月8号,中层干部聚集在海尔大学园里举行会议,对他们当月的工作进行考评,并提出下个月的工作目标。这一天对干部们来说,是一个紧张的日子,他们要当集团总裁和所有同级管理人员的面,总结过去一个月的工作,过去定下的目标达不到标准的,除了挨批还要接受罚款。8号会不仅仅是考评的场合,也是张瑞敏不厌其烦地向下属传达远景目标的机会。张的很多思想都是首先在这个会上散播的。
3、注重理念传播
和张瑞敏一样,每个海尔人都是很好的海尔文化传播者。在研讨会上,来自海尔大学的几位员工分别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业务流程再造等方面为与会者讲述海尔的理念,诠释了海尔文化的内涵。据介绍,他们都是海尔大学的轮值讲师,为做好培训工作,海尔实行轮值制,每个事业部派一人到海尔大学做半年轮值讲师。在这段时间内,他们的工作是发现本事业部的典型和问题,编写案例,并给干部做培训。这让我想起张瑞敏提出的在组织流程的再造结束后,要实施对人的再造,即在2017年之前,把三万海尔员工变成三万个“张瑞敏”。在海尔大学走一圈,您一定会相信张瑞敏会圆再造人的梦想,这里会输送出无数个“小悟空”。
4、提倡观念领先
到海尔之前,就听朋友介绍,海尔文化中心在海尔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海尔收购兼并一个新的机构,第一个派去的人就是企业文化中心的人员。海尔的高层认为,海尔的成功张瑞敏有50%的功劳,文化中心起20%的作用。文化中心下属的《海尔人》在业内知名度颇高,这张周报办得很有特色,她可以任意点名批评一个做得不好的部门和老总。一般的企业内刊多是报道一些动态的信息,而《海尔人》则不同,他们发现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并进行研究。换句话说,就是参与破案,并把案情写成文章。海尔报是非标准明确,任何时期弘扬什么,反对什么,在《海尔人》上都能找到案例。没有勇气找问题,就不能发展,所以每期《海尔人》上的文章解剖问题都是血淋淋的,内部人则称《海尔人》编辑部的人员是冷面杀手。有人则戏言,红头文件解决不了的问题,海尔报上的一篇文章给解决了。
《上海文化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张瑞敏认为,每一个错误的问题后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文化的力量是解决人的观念。因此,《海尔人》上的文章都是抓观念,不抓具体问题,从观念上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翻开一份《海尔人》的合订本,您便可以看到这样一系列针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的专栏和文章。
企业文化不是衣服,不是表面的着色,而是一种渗透到心灵,融入到血液,深入到骨髓里的基因。海尔的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张瑞敏也如同海尔的“精神领袖”,海尔不存在“中梗阻”或“无终端”等问题,只要张瑞敏有新的想法,副手就会开动脑筋去实现,中层也随之行动,《海尔人》就会去监督执行,就这样把一个个无形的想法变成有形的业绩。
5、吸收中西文化
海尔经过十八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的文化真是无处不在,走进工业园,您可感到,这里的人、物、事,就连空气里都散发着海尔文化的气息。 海尔文化中不仅有“之乎者也”,还有“ABC”在与海尔人交流过程中,不时听到孔子、孟子、老子、孙子,还有德鲁克、松下幸之助、韦尔奇等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在听到“之乎者也”的同时,您也可以看到OCE、6S、SBU等洋字码,这恰是海尔人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体现。海尔文化的底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把美国企业由舒展的个性激发的创造力和日本企业严格的纪律和协同作战的团队意识融入到海尔的文化中。
“我告诉他了”,“我已经布置下去了”等等,这些在很多企业常常听到的口头禅,在海尔只要有人一说,立刻会遭到耻笑。“人之初,性本懒,管理是治人的惰性”,“小河有水,大河满”,“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居危思进”,海尔人就这样修改着传统的管理教材。“持续创新就是天天和自己过不去”,“说了不一定做了,做了不一定做到位了”,“用户的难题是海尔创新的课题”,“与用户零距离就是与竞争对手远距离”,海尔人有很多朴素的哲学思想。
6、强调创新发展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海尔的精神是“快速反应、立即行动”,这些深深扎根于他们经营管理和日常行为中。举个例子说,在海尔业务流程再造的5年间,其组织机构按形势需要打破了40多次,重建了40多次,其中很多决策做出5分钟内立即会有行动,海尔的竞争力也在打乱重来中得到质的提升。
有人认为海尔的负激励过多,但我的感受是:及时的激励与批评是海尔的两大-法宝。只要对
企业有贡献的,海尔会及时给予奖励。带领我们参观的海尔大学王峰老师指着墙上的看板告诉我们,这个由他设计的看板被命名为“王峰看板”;在展厅参观,我们看到每台家电前都大大摆放着设计人的介绍,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对员工劳动和智慧的尊重。王峰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有一年他被评为年度先进,但因工作无法出席表彰会,单位便把他的父母给请去参加,会上张首席又是给戴红花,又是送手机?尽管在海尔的收入不高,但我们都很热爱这个企业,热爱我们的事业。看得出王峰的话是肺腑之言,可这类的故事在海尔俯首皆拾。
7、体现个人魅力
在很多人看来,身为中央候补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的张首席的工作该是定定战略,可他则认为自己首先应该是个设计师,在企业的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其次是个“牧师”,不断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的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为了演好这两个角色,他要抓好主要干部,抓好管理人员。他每天要到一个终端去,研究一个问题;决策后,他还要到终端去,看看政策的效果如何。正是这种独特而先进的海尔文化使张瑞敏具备与世界级大师对话的资本,也使中国企业在世界管理思想宝库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三、海尔文化对我们的启示与思考
应该说,海尔的机制和体制、产品和经营方式都于我们有着许多的不同,盲目的模仿,照抄照搬是不可取的,也是行不同的,但是,海尔文化的建设理念、保障机制、推进方法等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我们着眼未来,开拓创新,立足实际,持续推进,一定会使上海电信这个“百年老店”焕发青春。
(一)对企业文化的意义、作用、定位要有一个理性化的思考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的时代课题,更是国有企业需要探索和创新的迫切需要。从经济形态来看,企业文化是一个经济标志,是一种文化氛围,是经济发展的一种现实状态,它包含并体现着社会生产力。从文化形态来看,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社会经济发展在文化上的现实表现,它包含并体现着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上去了,就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建设企业文化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需要;是企业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和延伸。
《上海文化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有企业就有文化。对企业文化的作用既不能否定,也不能无限夸大。可谓“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企业不能没有文化,有了也不是万能的。企业文化不能雪中送炭,只能锦上添花。
3、企业文化的实质是管理文化,它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坚持以文“化”人,以文管人,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既不能包罗万象,也不能简单化。
4、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持续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不懈的、持之以恒的推进和深化。其凸现的作用也是间接的、无形的、潜移默化的。
(二)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以管理力为重中之重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实践,其本身并不仅仅是一种“纯”理念性的东西,而是贯穿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灵魂。没有管理力,(或曰制度力)的支撑,文化理念只能是一堆流于形式的“口号”。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在本质上看,应当是管理文化或曰制度文化。海尔文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从市场这个最前端开始导入,逐步向定单、流程、营销、服务和人力资源延伸,并以制度的形式渗透到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把文化理念转化为员工的岗位行为准则,其成功的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
(三)企业文化理念的宣贯应当大众化,使员工易于接受
有人形象的比喻,“小企业作事、大企业作人、优秀的企业作文化、卓越的企业讲故事”。文
化理念的宣惯要区分层次,注重实效。在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中,通过辅导、培训,研讨、考察等形式,进行系统的理论灌输是非常必要。但对于一般的员工,则应采取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文化理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员工易于接受。海尔通过员工的“画与话”、总结和提炼一人一事的文化案例,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传播,有身边事教育身边的人,将高深的文化理念和丰富的哲理大众化,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在于执行,在于行动
运用理念,强化管理,落实制度,归根结底是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在于执行,在于行动。就是要把虚的变为实的,把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这就要求每一个员工不只是背几句口号,重要是能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念,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在自己的岗位上自觉遵守,忠实履行,创造性的搞好自己的工作。这种自我意识,自主管理的模式,必将迸发出巨大的潜在能力和竞争优势。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也是建成企业文化的标志。无数事实说明,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案例,其最为珍贵的就是全体员工的价值共识和创造性地工作。海尔的“创新文化”,就在于创新已经渗透到海尔人的行动中,在于每一天一项专利的发明创造。这就是行动的魅力,就是企业文化的追求。
(五)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和亲和力
人是企业的中心。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企业造人,是现代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海尔文化启示我们,一个企业的成功,越来越要靠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使每一位员工能发挥其才干。以人为本,文明经营,诚信服务,就能增强企业的活力。虽然企业的类别不同,地域各异,但是,只要按照各自企业的特点建设企业文化,扣住企业文化的中心环节,就一定能大见成效。
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文化具有思想层、道德层和行为层。思想层是长远的东西,道德层具有自我约束作用和环境影响作用,行为层是协调员工的一种规范。文化建设的推进,应该是三者的统一,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现代经营的观点看,企业文化不仅把企业看成人们谋生的场所,而且把企业看成是职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组织。这样就使劳动者的个体行为同企业行为相一致,个人动机同社会理想相统一,有利于整合企业的行为规范,使企业行为在高质量高层次上有序的运行。
(六)领导重视,中高级管理人员的率先垂范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的文化。海尔的文化就是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文化,是张瑞敏的治企思想、经营理念在海尔的体现。我们是国有企业,由于体制和机制等原因,不可能做到向海尔那样。但是,他们的领导、尤其是中级管理人员的率先范、无条件的执行是值得我们效仿的。存在决定意识,思想支配行动。首要的是强化文化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变要做作为我要做。其次是机制作保障,形成一套严格的考评办法,做到奖罚分明,强制执行。海尔的经验再一次证明,企业文化向深层次推进,向制度和流程渗透,中高级管理人员是关键。
上海外滩考察报告2017-03-29 13:03 | #2楼
一、外滩简介
有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的外滩,英文名称为the exotic building clusters in the band of shanghai。它是百年上海的一个影子,也是旧上海资本主义的写照。外滩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与浦东陆家嘴金融区隔江相望。它北起北苏州路南至金陵东路,长约1800米,地形呈新月形。
二、大楼展示
1、亚西亚大楼(中山东一路1号)
亚西亚大楼由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七层,竣工于1916年。外观为折衷主义风格,正面为巴洛克式,六、七层有爱奥尼克双柱,整幢建筑平面呈回字形。1939年大楼又加高一层。。
亚西亚大楼原址是英商兆丰洋行的产业, 1917年,大楼被英商亚西亚石油公司收购,遂名亚西亚大楼。现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办公楼。
2、上海总会(中山东一路2号)
早期的上海总会旧址,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英国式的改进建筑,兴建于1864年。该建筑除保存英国传统建筑风格外,在二楼和三楼还增加了宽敞的长廊式内阳台。1905年总会筹备重建,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塔朗特(t.tarrant)设计,1909年奠基,由英商聚兴营造厂施工,1910年竣工启用。新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共六层,底楼高26.9米,十分引人注目。外观是英国古典主义风格,第三、四层中间有爱奥尼式列柱,顶层南北两端有塔楼。墙面装饰和塔楼式样具有巴洛克特征,内装潢由日本设计师参照日本帝国饭店装饰风格完成,有“东洋的伦敦”之称。走进上海总会,就能看到一条长达34米的酒吧吧台,这条大理石吧台黑白相间,豪华、壮丽。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二楼300多平方米的餐厅中竟无一根柱子。1956年,大楼曾交国际海员俱乐部使用,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3、有利大楼(中山东一路4号)1860年,大楼原址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房屋,属天祥洋行。1922年,大楼被拆除重建由公和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承建。大楼设计采用新文艺复兴时期特征,以正门为轴线,两侧建筑对称,外墙装饰吸收了巴洛克的艺术风格。大楼高六层,转角处有一小塔楼,使用变形的古典柱式,整个建筑布有丰富的雕刻装饰图案。是上海最早采用框架结构的大楼。1937年抗战,华商保险业纷纷内迁重庆,有利银行购得了大楼的产权,由此该大楼被称为“有利大楼”。现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的办公楼。
4、日清大楼(中山东一路5号)日清大楼是一幢六层钢筋水泥结构的日本近代西洋式建筑。大楼1925年建成,由德和洋行设计,外貌简洁,整幢大楼分为三段。一、二层为第一段,
三、五层为第二段,顶层为第三段。五、六层之间有较深的挑檐,窗框周围饰有浮雕。属欧洲复古主义风格。因大楼原属日清汽船会社所有,故称为“日清大楼”。1945年日本战败,日清汽船公司由中国政府接管。日清大楼也改为招商局办公大楼。建国后,大楼归海运局使用。
【上海文化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上海考察报告12-09
文化考察报告05-09
上海民办教育考察报告05-19
安徽上海苏州南京专业考察报告09-22
赴上海地区学习考察报告09-22
邯郸地方文化考察报告09-22
企业文化考察报告11-02
对上海物流业发展的考察报告09-22
赴上海参加新优质学校学习考察报告09-22
香港机场企业文化考察报告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