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考察报告>《赴浙江义乌永康考察报告

赴浙江义乌永康考察报告

时间:2023-03-23 06:35:58 考察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赴浙江义乌永康考察报告

为了加快推进“开放兴县”战略,抓住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良好机遇,实现借势、借力、借智发展, 月 日至 日, 委书记 、政府常务副 、 委 ,带领、 政府有关部门领导,赴浙江义乌、永康进行了考察交流、项目推介招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赴浙江义乌永康考察报告

一、活动基本情况

在义乌市举行了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驻义乌劳务办事处成立暨挂牌仪式。召开了 籍义乌务工代表座谈会,受邀参观了华鸿控股集团;在永康市,实地考察了永康科技五金城建设发展情况,与永康市政府、企业代表召开了项目推介会和发展座谈会,与浙江新艺有限公司签定了在 新建西北五金城合作意向。

整个活动准备充分、安排周密,受到了对方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确保考察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促进了思想解放。参观中的视觉冲击和座谈中的情况交流,使每个考察成员深切地感受到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源于思想解放的深度,达成了“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不竭动力”的共识。二是扩大 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借助召开 籍义乌务工人员座谈会、考察座谈交流会等平台,全面介绍 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势资源开发项目,既激发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义乌客商来 投资兴业的热情,又在更大范围、经济发展外向度高的区域推介了 。三是架起了两地今后长期合作交流的桥梁。所有的考察参观、交流座谈都在愉快、 1

和-谐、热情的氛围中进行,义乌、永康党政部门和工商企业界真诚表示愿意与我 长期合作、定期交流,优势互补,共谋发展,随后将组团来我 对有关工作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协商合作有关事宜,这为我县今后的对外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对我县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驻义乌劳务管理办事处的成立,既为保障我 在义乌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提供了后盾,又使他们感受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支持,解除了后顾之忧,有利于做大、做强我 劳务企业。

二、义乌、永康两地的发展经验

【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东与东阳市相邻,南和永康市、武义县相连,西与金华县、兰溪市接壤,北同浦江县、诸暨市交界。商业发达,市场繁荣。义乌小商品市场以价格低、品种全、信息灵、守信誉的经济特色,小、多、快、新的特点受到国内、国际客商的青睐。市场年成交额近200亿元,连续六年名列全国集贸市场之首,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商业的强势发展造就了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成为劳务输出县首选之地。据统计,我市常年在浙江务工人员2.8万人,其中 县5300人,在义乌设立劳务管理办事处,既有利于维护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的切身利益,也是我县劳务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选择。义乌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市场推动产业发展,以物流带动人流。

【永康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总面积1049平方公里,地理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属浙东低山丘陵盆地,辖10镇、4街道和经济开发区、城西新区,2017年末有户籍人口56.03万人,外来人口30余万,是以工业立市的新兴城市。永康是浙中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 2

之一,是全国著名的科技五金城,也是全国五金产业基地。近年来,永康积极实施“五金名城、生态城乡、商旅大市”三大战略,为永康经济的快速发展增添后劲。其中中国科技五金城创建于1992年底,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国家经贸委重点联系批发市场、浙江省重点市场、浙江省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浙江省质量达标市场、全国五金专业市场委员会会长单位。截至目前,中国科技五金城已投入建设资金3.7亿元,占地1000多亩,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店铺摊位臵4500家,五金城内硬件、软件配套齐全,服务设施完善,工商、公安、技监、供电、供水、税务、金融、运输、邮政、学校、医疗、信息网络等服务机构一应俱全。城内主要经营日用五金、工具五金、建筑五金及机电产品、金属材料、机械设备、装饰材料等上万种产品及相关产品,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外客商前来经商贸易。2017年中国科技五金城的市场成交额实现260.3亿元,2017年达300亿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中国商品专业市场竞争力50强”中排第3名,2017年荣膺“中国十强品牌市场”榜首,是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辐射最强的五金产品集散、信息和技术交流中心。永康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产业支撑市场,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

《赴浙江义乌永康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两市经济发展的模式虽然迥异,纵观发展历程,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的主要经验是:

(一)下大气力培育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制造业发达,产业优势突出,“块状经济”活力十足,是浙江给人的深刻印象。这些地方从80年代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开始起步,经过市场优胜劣汰和产业的多次提升,逐步形成了“小资本大聚集、 3

小商品大市场”的格局,制造业不断发展,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外开放的主要载体、农民致富的重要依托。一是特色鲜明,规模大,竞争力强。永康“强项在工业、特色在五金”,共有各类五金工业企业1万多家,其中销售产值过亿元的30多家;从业人员20余万;100多种产品在全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产品销往俄、美、加、日、巴西、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二是每个产业都有龙头、有基地,辐射面宽、带动力强。永康五金有一年一届的“中国五金博览会”,年交易额达150多亿元,在五金制造行业形成了“永康制造”的知名品牌。两市之所以培育起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关键在于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发展理念,并一以贯之。抓工业促农业带三产,抓龙头育产业增实力,科学编制规划,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强力推进实施,实现了产业壮大、工业突破发展。

(二)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推动开放型经济大发展。在浙江,招商引资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发展开放型经济成为共同的主题。开放型经济发展快,首先是他们在思想上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对待,认识到位。各地都提出,要真正把招商引资作为维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运工程,作为财政增收、农民增收,推进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主要抓手,作为全市今后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聚焦点。其次,工作上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领导到位。再次,在措施上真正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办法到位。各地都普遍建立了项目推进中心、项目建设中心、企业投诉中心等服务机构,要求工作人员对客商“全方位服务”;设立“一号工程办”,专门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调度、考核;对各级 4

党政机关层层分任务,把招商引资作为考核干部的最“硬”指标,实行“招商引资一票否决制”,严格考核奖惩。

(三)以承载和壮大城市产业为目标,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各地都把加快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求大气、重人气、聚商气、添文气”。求大气,就是坚持“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的理念,大视野定位,大手笔规划。他们都坚持“融入上海就是融入世界”,重新为自己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功能进行定位,主动接受上海辐射。即使地处浙中腹地的永康,也正在规划新城区、改造老城区,增强城市竞争力,挤进“上海两小时经济圈”。重人气,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努力建设适宜人们生活居住、求知创业的“新天堂”。聚商气,就是把园区作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努力构筑产业聚集的平台、招商引资的高地、城市化的“推进器”。添文气,就是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整合文化资源,提炼文化精髓,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永康的“五金博物馆”浓缩了中国五金业五千年的历史精华,成为永康人创业精神的鲜明象征。

(四)完善市场机制,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成为市场主体。浙江经济发展快,开放势头足,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市场机制比较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充足,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已经形成。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有企业改革已基本完成。政府坚定地全部退出了企业中的国有集体资产,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二是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基本建立。如各地都在逐步打破城市建设中的垄断,对有收费机制、收益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充分吸纳社会资金,对一些有收费机制但难

以做到投资收益平衡的项目,通过适当补贴等,鼓励社会资金规范、有序地投入。再如企业的贷款担保等,全部走市场化的路子。三是土地经营成效显著。在旧城拆迁改造中,采用市场化运作方法,将拆出土地实行一次性拍卖,收入充实了城市建设资金。四是教育等社会事业充分吸收民资参与,加快发展步伐。五是机关后勤全部社会化。所到之处,早已没有了“机关宿舍”、“机关招待所”、“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机构和概念。完善发达的市场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温床”,目前浙江95%以上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政府强力推动,实行干部领办、包扶、包抓企业的办法,全过程为企业发展服务。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和引导的政策措施,放开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除法律、法规、政策明确限制的以外,凡是对外开放的领域,均向民资开放;凡是国有企业能进入的领域,民营企业均可进入;同时放宽民营企业注册限制,并在立项、用地、用电和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使民间创业者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加大工业园区建设投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引导民营企业进区,实现集聚发展、规模发展。

《赴浙江义乌永康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五)注重打造品牌,凝聚发展合力。“只有突出特色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市场经济法则在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在浙江,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城市之间竞争异常激烈,为赢得竞争,各地都在树立自己的新形象,打造自己的新品牌。一是基础设施牌。各地都在加快交通、能源、水利以及其他公用设施建设,提高为市场主体服务能力。二是城市文化牌。各地都把城市体育馆、图书馆、剧院、展览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列入重要日程,深挖文化底蕴,打造城市品牌。三是生态文明牌。注重区域环境能力的

提升,注重人居条件改善,所有的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企业喷泉假山、碧草连片,给人以进入花园的享受。环境实力的竞争已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内容。在考察中,我们感同身受了当地干部群众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发展欲望,“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是硬道理;千任务万任务,发展是第一要务;千难题万难题,发展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成为大家的最大共识。为保障发展,建立了一系列责任制,完善了经济工作的竞争激励机制,让群众和社会评议部门负责人,实行末位淘汰,让不称职公务员下岗;年终考核对开发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任务实行“一票否决”。这些制度和办法,大大激发了干部队伍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凝聚了强大的发展合力。

三、几点启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义乌、永康两地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处在突破发展关键阶段的我们,有以下启示:

(一)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从两市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表现在发展指标上,差距在发展方式上,根源在发展观念上。这次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讲求实效,注重功利”的观念,一套尊重、保护、激励人民群众进行市场活动的制度体系。我们认识到如果在思想观念上不能突破,纵然有再大支持,再多的优势,也培育不出一个地方的竞争力。实现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目标,首要任务就是要解放思想。要坚持把解放思想落实在推进突破发展的各项工作部署上,克服墨守成规,打破定势思维,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观念和做法,敢想敢干,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大发展。

(二)突破发展工业不动摇。要按照“小商品催生大产业”的思维,加强中小企业发展,下功夫解决生产经营中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的困难,促其做大做强,壮大县域工业经济总量。要抓住灾后重建和沿海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的大好机遇,包装一批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的大项目、好项目,指定专人驻地定点推介招商,吸引有影响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来 投资兴业。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完善规划,加大投入,增强服务功能,打造产业聚集平台。

(三)加快全民创业不懈怠。义乌、永康两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群众聪明才智、大办企业、多半企业”。这对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扎实推进全民创业,要继续抓好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巩固完善提高工作,探索完善帮扶长效机制,确保有愿望的实施创业,创业者尽快做大做强。要把技能培训作为实施全民创业的基础性工作,利用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职教中心、乡镇农技校和各类民办培训机构等平台,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要制定落实优惠政策,降低准入门槛,扩大投资领域,吸引民间投资,引导、鼓励、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党政干部投资创业。

(四)抓工作落实的力度不减弱。回顾我 经济发展过程,我们也经历过像永康发展“村村点火,处处冒烟,领导干部包抓、领办企业”的阶段,但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抓工作落实不彻底,没有将这一做法坚持下来。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看准了的项目就上,定下来的工作就干,不争论、不懈怠,不摇摆,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当前,我县正处在突破发展的关键阶

段,各级各部门都要按照既定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脚踏实地,步调一致,苦干实干,以扎实的作风、一流的业绩,彰显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要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和失误问责,确保政令畅通,各项部署全面有效落实。

【赴浙江义乌永康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赴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考察报告09-22

赴浙江杭州等市工商局学习考察报告09-22

福建赴江苏浙江两省林业考察报告09-22

赴乌鲁木齐考察报告09-22

赴新加坡考察报告07-28

赴台交流考察报告05-06

赴名校学习考察报告09-22

赴重庆学习考察报告09-22

赴苏州温州考察报告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