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考察报告>《华东地区考察学习报告

华东地区考察学习报告

时间:2023-03-23 06:36:29 考察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华东地区考察学习报告

一、学习考察概况

华东地区考察学习报告

根据区委中心组全年学习安排,第二季度中心组的学习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加快大发展”为主题,结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和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区委书记×为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人,于×月×日至日到温州、杭州、苏州、上海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在重庆驻上海办事处的积极联络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后期开始,在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战略抉择下,华东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势地区,“黄金地带”迅速凸现出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黄金效益”。××××年,华东地区以占全国的土地和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的。现在,华东四市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市建设和开发的投资力度以千亿元计;构筑了城市及辐射周边的高速交通网络;打造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在短短的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了康奈集团、大虎打火机厂、乔顿服饰集团,对促进温州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和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参观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教园区和娃哈哈集团,学习了娃哈哈的品牌多元化经营模式和理念;与苏州工业园和昆山市领导座谈交流,向他们请教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问题;参观了上海浦东新区,听取了浦东新区领导关于浦东新区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政府职能调整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参观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和德隆公司,学习了资本运作、战略投资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实地考察了新天地旧城改造项目。

学习考察中,我们既学习了华东四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标准的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和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当地政府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转变了我们的观念,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使我们看到了我区在观念上的差距,在发展思路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切实感受到发展的压力,同时在考察比较 。

民币,经济总量年均增幅以上。

㈣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增强经济总体素质。杭州以加工工业为主,逐步形成了以娃哈哈、养生堂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行业;以汽轮动力、万向等企业为龙头的机械制造行业;以东方通信、斯达康等企业为龙头的电子通讯行业;数量众多、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纺织服装行业这四大支柱产业,并全力打造产业和新药产业等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全国软件产业四大基地之一。温州打响“温州制造”品牌,建立个国字号轻工业基地,创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基地、集散基地、创新基地。浦东立足区域优势,以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为基础,建设功能完备的产业园区。

㈤注重载体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在二十年的市场磨砺与整合中,规模化的园区建设为华东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接轨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把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内辐射的基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园区建设强化了发展主体经济的拉动效应,使园区内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苏州工业园九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多亿元,其中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标准,并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海关物流等方面获得相应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良好条件。浦东新区在建好大载体的同时注重功能特色园区互补联动的发展格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形成聚合国际现代化金融贸易功能,拥有中外金融机构家;张江高科技园区形成以现代生物与医药、微电子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金桥出口加工区形成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拥有中外加工企业家;外高桥保税区实现区港合一,形成自由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等功能,有效促进了资本、技术、

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使得浦东新区成为上海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象征。 ㈥优化发展环境,构筑社会经济发展的软硬平台。在倾力投入建设硬环境的同时规范政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和改善发展软环境。“你办项目,我办手续”,立项、征地、登记等都由政府代办,全程服务,创造“四个环境”:一是创造上下同心,开明开放的舆-论环境。二是创造主动热情、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着力建立长效服务体系,推行服务全程代理制,从各个环节降低客商投资成本。确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错不在自己身上产生,企业不在自己这里受冷遇。三是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四是创造优惠宽松、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华东地区考察学习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创新管理体制,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科学地构筑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区别于一般行政区的管理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寓管理于服务中,使政府的管理行为具有法制性、规范性、国际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平方公里的“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实施“境内关外”的一系优质政策,由海关实行时间式管理,运行按电子报关,口岸直达方式进行,外向型经济特点明显,开发区已成为杭州市对外开放的创业基地、人才基地,以及享受国家特定政策,实现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基地。

㈦构建人才高地,以人才开发形成知识经济聚集点。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华东地区经济的飞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批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他们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氛围,还通过多种措施,引进、培养了一大批思维创新、锐意进取、层次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为发展蓄积了后劲,满足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智力需求。苏州坚持“政策引人、事业留人、环境育人”方针,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化运作,引进了国内外一流名校、名师,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和智力支撑。杭州建设了占地平方公里的高教园区,规划容纳所高等院校及万在校学生,为发展提供宽裕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创新成果。浦东新区××××年投入亿元发展社会事业,拥有上海科技馆、浦东图书馆、少年宫等,投资亿元迁建华师大附中,目前浦东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卫生事业完全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吸引—的留学人员自愿回到浦东工作,多外籍人士入住浦东,人才的大量聚集,提高了整个社会效率。

三、加快九龙坡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如何应对新挑战,加快大发展,确保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应加快推进观念、战略、结构、科技、载体、环境六大创新,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市场竞争体系,推动区域经济超常规、跨跃式发展。

㈠实施观念创新,进—步解放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变革的前奏。我们感到,与江苏、浙江、上海等先进地区比,我们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强化“四种观念”:一要强化辩证思维抓机遇的观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在辩证把握大局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冷静分析找寻面临的新机遇,在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方面,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结构调整方面,在利用强大外力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惰性,彻底深化改革方面,在吸引资本和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方面,以“拼、抢、赶、超”的精神状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二要强化竞争才能进步的观念。不主动同高手“过招”,就难以超越自我。唯有竞争才有生机活力,才有发展进步。我们要正视可能带来的压力和挑战,采取积极措施超前谋划、参与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前进。三要强化不发展就是后退的观念。切实克服“步子不大年年走,贡献不大年年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陈规陋习,敢于想大事,谋大业,确立新的发展目标,拿出超常规的发展举措,迈出跨跃式发展的步伐和步频,实现

以快补晚。四要强化适应变革的开放观念。积极清理废止过时的政策、法规,在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法律框架下,从游戏规则、组织形式、产品定位、科技素质方面迅速接轨,主动把经济联系的触角更多地伸向国内外各个角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为加快自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㈡突出战略创新,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必须正确审视区情,讲究战略战术,科学制定规划,理清思路,推动发展。在区域战略制订上,一要做到胸有全局。敏锐观察、正确把握国内国际形势,研究了解制约经济发展关键因素,以战略的眼光、开阔的眼界,站在明天看九龙,跳出九龙看九龙。洞悉竞争对手变化,长远规划竞争方略,前瞻性科学把握未来。二要正视自身劣势。定位区情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必须正确把握劣势,取长补短,随机应变。三要注重发挥优势。要善于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学习借鉴东部先进地区多年的发展经验,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抓住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实现经济总量的低成本扩张。四要优化发展方略。按照“动态调整,长短结合,粗细有度”的原则,结合不断发展的实践,拟定完善发展战略。

《华东地区考察学习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赴华东地区学习考察报告修改稿2017-03-29 09:07 | #2楼

为了进一步开阔我市法宣工作眼界,拓宽普法思路,增进普法见识、提高新时期做好“六五”普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2012年5月下旬,根据市局领导的安排部署,由董华光副巡视员带队,市局法宣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组织各区、县(市)司法局、各工委、市直各单位主管法宣工作的负责同志及相关人员共28 人,分两批次赴华东地区学习考察。受到了南京市和杭州市司法局的热情接待。学习考察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开展“六五”普法的经验做法、法治城市创建、法治文化建设等课题。通过南京、杭州两市主管领导的情况介绍和相关材料的学习,大家受益非浅,达到学习考察活动的预期目的。现将本次学习考察情况及感受汇报如下:

一、南京、杭州两市推进“六五”普法工作的做法

1.南京市以“两个创新,三个建设,一个主题活动”为抓手,倾力助推“六五”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做法:一是创新工作理念。提出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抓法治就是抓生产力”的观念,树立“抓法制宣传教育就是抓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的观念;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强调要善于结合南京市的法治建设实践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三是抓好队伍建设。从专职、兼职和普法宣传教育资源入手,提出要进一步构建“大普法” 1

工作格局;四是推进阵地建设。强调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在普法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数字出版等新兴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完善城乡公共场所法制宣传教育基地、设施建设;五是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提出要注重法治文化的理论研究,举办法治文化节,加快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法治文化实体工程;六是深化主题活动。要继续以“法律人在行动”为载体,深入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法律六进”活动;开展“法治与青奥同行”和举办著名法学家系列法治讲座等多个主题活动。

2.杭州市深挖特色法治文化资源,着力构建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强力促进“六五”普法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做法:一是围绕杭州市文化名城建设,坚持文化引领、法治融入,培育法治理念,倡导法治生活,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法治文化氛围。二是深入挖掘杭州法治文化资源。注重对本土优秀法律典故的收集整理,注重对“五四”宪法在杭州诞生的史料的征集保护,注重从西湖文化、钱塘江文化、运河文化的历史积淀中吸取养分,通过书籍汇编、纪录片制作、场馆展示等形式加以宣传,使群众在历史文脉中感悟法治精神。三是将法制宣传融入法律服务和法治实践。通过“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方式,深入开展“律师进社区(农村)”活 2

动,加强“网络律师团”、“12348”法律服务热线和法律援助机构建设,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复合主体型的基层法制宣传、矛盾调解、法律援助、法律服务体系。坚持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发挥城区在法律服务产业、人才、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将城区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延伸至农村,增强城区对五县(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市、区县(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统筹共建,打造覆盖城乡、方便群众、共建共享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圈”。四是牢固树立“大普法”理念。充分整合各地各单位法制宣传教育资源,整体谋划、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现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常态化、规范化。

二、南京、杭州两市法治文化建设的构想

1.南京市以“七个举措”,打造法治文化建设新品牌。南京市在推进“六五”普法的开展的同时,突出以法治文化建设为引领,开展全方位、大纵深的法治文化建设,把重点放在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法治文化的新品牌上下功夫。一是抓好视觉型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灯箱、石碑、公益性广告牌等为载体,宣传“六五”普法规划、法律知识等。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法制文化墙、法制宣传一条街的建设,让广大居民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法制的熏陶。二是抓好艺术型法治文化建设。一方面继续组织开展法制书法、法 3

制剪纸、法制漫画、法制篆刻等比赛活动,把法律的宣传融入到传统的艺术形式中去。另一方面抓好法制文艺创作和演出。继续抓好戏友艺术团、夕阳红艺术团两支文艺演出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法制文艺节目创作队伍。 三是抓好校园型法治文化建设。青少年是“六五”普法的重中之重,抓好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对于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四是抓好社区型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法律图书角”向社区延伸。五是抓好集中安居型的农民法治文化建设。打造一个农民法治文化社区。一方面建立“五个工作室”:法律咨询室、法律调解室、法律援助室、法律图书室、法律学习室;另一方面建立室外法制宣传设施,即建立一条法制宣传大道、一排法制文化墙、一个法制宣传专栏、一个法律知识长廊。 六是抓好基地场馆型法治文化建设。包括抓好法治文化广场建设,抓好法治文化公园建设,抓好一个法制文化馆建设。让群众更好地参与法律知识的学习,真正使法治文化建设融入群众生活。七是抓好动静态型的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利用上法制课、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活动等动态型方式宣传法律知识。利用村(居)民学校、培训班等载体,聘请专家举办法制讲座。继续组织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活动,让群众接受面对面、零距离的法律教育。采用静态型法制宣传方式,编写《综合法制案例100例》、《“六五”理论研讨论文集》、《三十年普法写春秋》等书籍,并发放到广大群众手中,实 4

现动态型宣传与静态型宣传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法律学习效果。

2.杭州市以“三个更加注重”,全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一)更加注重在贴近百姓工作和生活上下功夫。一是强化法治文化的群众性。要把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利、促进人的自由平等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法治文化建设全部过程及各个环节。二是强化法治文化的创新性。创新是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法治文化建设面临新形势新要求,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强化法治文化的实践性。法治文化建设同法治实践相结合才有生命力。既不能离开经济发展空谈法治文化建设,更不能用法治文化建设干扰和阻碍经济发展。要支持和引导法治文化建设朝着促进依法行政、服务大局等方向发展,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的法治化,形成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导向,使之作为新时代深人推进法治佛山建设的“倍增器”,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

(二)更加注重在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其公益性、群众性、社会化、经常化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合作、交流与沟通,通过部门配合、分工协作、扩大交流,不断提高普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是建立领导责任机制。推进法治文 5

化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要积极与市、区、镇三级党委政府沟通协调,建立全面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责任机制. 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必须有强有力的经费保障。在政府加大经费投入的基础上,还应采用财政支持与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保障法治文化建设所需费用。三是建立资源整合机制。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工作,必须发挥各行各业的资源优势,发动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法治文化活动,积极构筑各级“积极参与、优势互补、有序运行”的法治文化工作联动机制。

(三)更加注重在拓展宣传阵地上下功夫。拓展阵地是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依托。应积极营造立体宣传载体的模式,通过它们发挥不同的普法效用,为工作的有效开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努力形成法治文化建设的“阵地化”、“项目化”和“有形化”。一是发挥电视等专栏的普及作用。要尽快搭建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和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联手的法制宣传专栏平台,多层面、全视角的宣传报道,努力扩大了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二是发挥法治广场的互动作用。通过在广场上举办法制漫画展、法制警示图片展等系列展览,使群众感受到直观的法治教育;通过利用广场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口号,使法治文化真正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定期由普法办牵头,将有关职能部门、执法机关集中组织起来,在一个人群相对集 6

中的广场就各部门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改变过去各部门各自为阵、“单兵种”作战搞法制宣传的局面。三是发挥法制书刊的引导作用。法制宣传资料是传播法治理念、法治精神的最直观的方式之一。针对不同对象印发各类法治类书籍,较好地引导了不同重点对象的法治教育,有效引导了社会各界学法、用法、守法和护-法。

三、南京、杭州两市开展“法治城市创建”的启示

1. 南京市法治城市创建工作:起步较早,特色明显,亮点凸现。

特点一:创建工作起步早,经验趋于成熟。从“一五”普法到“四五”普法,南京市都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普法先进市。今年正在努力为冲刺 “五五”普法夺冠“练身”。正是因为他们始终抱着一种坚持韧不拔的拼搏精神,始终为之作出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司-法-部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被司-法-部列为全国法治城市创建联系点。南京市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努力打造法治文化名城,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稳固支撑和保障。

特点二:兴建文化平台,彰显法治氛围。南京市借助“六朝古都”的历史文化底蕴,利用公园、住宅小区、园林护拦、地铁、公交汽车、户外电子显示屏和日常休闲商品,大力兴建法治文化宣传平台,营建法治文化氛围。近几年,随着城 7

市的快速发展,南京市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多方位、立体化推进法治文化传播体系建设。

特点三:着眼制度创新,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南京、市政府提出,要通过深入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提高南京的城市功能品质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南京在国内外的美誉度。围绕“四大基本目标”,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城市特色,促进科学发展的法治之路。

2.杭州市“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创建标准健全,载体平台新颖,理论氛围浓厚

(一)注重考核指标体系健全。杭州市下发了《争创浙江省创建法治区、县(市)工作先进单位考评细则》,《考评细则》分为5个大项、97个小项和群众满意度测评,总分为1000分,年底对全市各区(市、县)和市直各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浙江政法委和依法治省办也下发了专门的考核细则,在全省开展“法治浙江合格县(市、区)”和“法治城市”创建及考评工作。杭州市余杭区还创设了“法治指数”,每年公布一次。与指标体系相对应,注重将指标考核和绩效考评挂钩,对先进单位给予物质奖励,提高各部门、各单位争创“法治城市”的积极性。

(二)注重载体和平台创新。杭州市均充分利用“法治城市”创建这一平台,强化方式方法创新,一方面,通过开展 8

法治建设实事工程,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法治巡视员,一年4次召开“法治城市”创建新闻发布会,建立行政审判监督制度对有关单位执法情况进行通报,创建示范点单位等活动,推动“法治城市”创建深入扎实开展;另一方面,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各类法治文化广场,征集普法形象代言人,开设普法栏目、普法茶室,举办法治论坛,培育浓厚法治文化氛围,为“法治城市”创建打下坚实基础。

(三)注重理论研究,弘扬法治精神。在考察期间,我们无论是现场参观,还是听取介绍,或者与杭州市司法局的干部个别交谈,都明显感觉到,杭州市广大干部、专家、学者,对法治城市创建有丰富的理论思考和研究。在创建法治城市过程中,他们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众多高等院校专家、教授云集的优势,深入开展对法治城市的理论研究,、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运用这些理论研究成果,为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增添了重彩的一笔。这张无形的品牌,为杭州市创建法治城市工作提供了无穷的精神动力。为他们高喊法治城市口号,提升杭州市的对外形象和美誉度,提供了有力的非物质支撑。

二、考察学习后的几点体会

9

考察团成员一致认为,通过学习华东地区先法制宣传教育的先进工作经验,既看到了工作上的差距,更在思想观念和工作理念上受到了启发。

(一)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改革创新的前提。华东地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之所以走在全国前列,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将解放思想贯穿始终。我们此次考察看到的南京市用市场化和政府行政管理相结合来构建法律服务体系等经验做法就是解放思想的成功典型。我们到华东地区学习考察,就是要学习他们自觉融入和服务大局、敢于创新进取、勇于探索担责的工作理念,这样才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发展的最前沿。

(二)必须争取党委和政府重视和支持。法制宣传工作及众多方面、诸多部门,只有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牵头,各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配合的工作格局,才能实现有效管理。通过考察发现,杭州市已将法制宣传工作上升为党政意识,辖区的各区、县(市)党政“一把手”多次调研指导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今后,我们将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查找不足,深入地探索和尝试适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发展需要的新机制、新做法,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和-谐平安的法治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10

(三)要与推进各项工作发展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法制宣传教育要着眼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稳定,着力解决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问题,注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努力形成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确保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各项部署和任务要求落到实处,为建设“五个”沈阳做出贡献。我们学习华东地区先进经验,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创先争优”的工作作风,切实加强调查研究,确保出台的制度和制定的文件附有操作性、针对性和生命力,促进法宣各项工作的发展。

三、几点工作思考

(一)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力度。通过此次参观考察,我们感到,应通过紧盯前面的,借鉴后面的,学习旁边的,从而形成自己的普法新方法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工作理念、拓宽工作思路是引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的前提。下一步,要改变以往口号式、标语式的普法形式,推行新概念普法,提升法制宣传工作实效,推行概念化的普法新模式,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多用故事性、娱乐性的宣传方式,让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文化熏陶,力争在最短时间内突显普法成效,突破普法宣传职能偏软、工作务虚的不利局面。在利用好传统的法制宣传载体的基础上,积极拓

展“投入少、见效快”的新平台。制作各类普法宣传漫画和口袋书,利用LED显示屏、步行街广告雕塑、景观灯、新建街道和小区内的景观设计等元素彰显法制文化理念,建设法制文化宣传主题湿地公园,营造文化氛围。

(二)深刻把握法治文化建设新定位。一是法治文化建设要具有时代性。在“六五”普法中突出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不是权宜之计,是时代的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但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提高了,而且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提高了,法治文化对传统的中国文化赋予了新的内容。通过强有力的法治文化建设来提高广大公民和干部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素质,就能推动法治政府、法制社会和法治城市的建设,为实现“十二五”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二是法治文化建设要具有先导性。法治文化建设是围绕着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而开展的,是对社会主义法律的宣传、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颂扬,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倡导。法治文化建设反映着社会主义先进的法律制度,通过法治文化建设对广大公民进行宪法和法律的教育,把广大干部、公民、青少年培养成学法懂法模范、守法的好干部、好公民和优秀青少年,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三是法治文化建设要具有协调性。法治文化建设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它渗透性强、效果好,它让广大公民在快乐中受教育,

在耳濡目染中受感染,当公民和法人在权利和义务遇到矛盾的时候,会自觉地加以化解,不会造成矛盾激化。法治文化在矛盾化解中也会起着润滑剂的作用,法治文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十分的重要性。四是法治文化建设要具有系统性。法治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是链条式的规模,从街区法治文化到场馆法治文化、从社区法治文化到农村法治文化、从校园法治文化到企业法治文化、从新闻媒介法治文化到景点公园法治文化,具有大纵深、全方位,教育的面广、量大,是开展法制教育的最有效形式和手段,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推进“六五”普法规划的落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努力推进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法治是一个城市走向现代化文明的重要标志。世界上许多具有国际性竞争力的城市,他们之所以具有令人耀眼的辉煌,其中最重要的用法律构筑了城市制度框架体系,用法治在引领和保障城市有序运转。从我市实际性情况来看,创建法治城市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要着眼于现代城市建设谋划创建工作。城市是市场经济的主阵地。未来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城市的高度发达和财富的大量聚集。而成熟的市场经济,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法治城市经济。众所周知,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准入、

土地流转、资本运作和城市管理。要使它们之间各种要素能够有效运转,协调配合,为公众提供满意的服务,必然要有法治或者制度作为保障。否则,就会无序可循,乱作一团。当前,、市政府正在把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化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城市转型,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在这个关键的发展时刻,、市政府又作出创建法治城市重要决策,这完全顺应时代历史发展的潮流,也遵循了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必须用历史和现实的发展眼光,扎实推进我市法治城市、法治县区创建工作,共同创建萍乡美好的明天!

2、要把法治元素嵌入到城市文化之中。文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灵魂。一个城市如果缺少一种文化,它不仅会使人感到缺乏一种城市的特色,而且缺乏一种引人向上的精神活力。法治文化是整个文化体系当中的瑰中之宝。萍乡作为一座历史工矿城市,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也有辉煌的近代工业文明,还有灿烂的红色文化。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当中,不泛具有丰富的法治思想和火花。我们在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既要继承这些优秀的法治文化成果,又要积极充实现代法治文化的内容,使法治文化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

3、要加大-法治城市创建的投入。法治城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有学者在2017年第40期《瞭望东方周刊》撰文中指出,法治指数每上升一点,低收入国家平均每人财富总值可以增加100美元以上,中收入国家平均每人财富总值可提高400美元,高收入国家平均每人财富总值可以提升3000美元,从而诠释为法治创造GDP。南京市创建法治城市资金投入按人均1.5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且足额拨付到位。我们创建法治城市,需要建设法治广场、法治公园、法治社区,都需要一定的财力作为支撑,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大力支持,真正把法治城市、法治县区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4、要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创建法治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目前我市创建法治城市,虽然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但办事机构相对职能较弱。建立参照我市“四城同创”的做法,从政法委、组织、宣传、法院、检察、公安、司法、城建、规划、文化、工商等部门抽调人员,组建专门的办事机构,负责指导、协调和督查工作。创建法治城市要充分发挥各基层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为创建法治城市提供源头活水。

【华东地区考察学习报告】相关文章:

华东地区考察调查报告09-22

考察学习报告09-29

学习考察调研报告09-27

学习考察报告09-29

学习考察城市建设考察报告09-22

企业学习考察报告12-07

外出学习考察报告05-25

参观考察学习调研报告05-26

外出学习考察报告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