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汇报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臵的一门综合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在于:
一、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知道“创新来源于问题的产生”,“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发明创造”。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课程。这一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要研究探索的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资料、实验等方式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其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国至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以来,“421”家庭比比皆是,这些独生子女在长辈们的精心呵护下,养成了“唯我独尊”、“凡事以我为中心”的习惯。再加上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致使我们的一些孩子变得自私自利,他们不懂得,也不愿意,更不会与人交流、合作。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恰恰充分重视教育学生学会和同伴共同分享、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将使学生终身受用。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倡导“仁以为己任”;宋代的范仲淹曾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成为近、现代无数炎黄子孙的道德信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课题,如环保问题、健康问题、社区建设问题、百姓生活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等等,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可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注国家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材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某一课题,常需要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根据需要处理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完成自己的课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材料、利用信息的能力自然会得以逐步提高和强化。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直接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鼓励学生在“做”、“考察”、“实验”、“设计”、“制作”等一系列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去理解和感悟生活,从而在获得“程序性的知识”的过程中,在探究与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自觉地强化这一能力。
二、开设情况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从一年级开始的,一、二年级各班课程表中都能安排每周3个课时的量,三、四、五、六年级各班课程表中都能安排每周2个课时的量,同时开设综合实践课外活动课的组织机构,建立了以詹文沿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德育室胡笑辉主任主要负责,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方案、有计划、有总结。大部分班级都有许多切合实际的活动主题,99%的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非常喜爱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而1%的学生对课程持喜欢、感兴趣的态度,这是我们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动力和法宝。
同时,在看到学校实施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发展,需要引起关注。
1、对课程实施的资源配臵不完善。(1)任课教师配备力度不够,教师的配备显得比较单薄,专职教师没有。各班级课程都由语文教师兼任,而语文教师的学科任务和平时的琐事又比较繁多,甚至挤占了综合课程的教学时间。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势必不能兼顾太多,对课程的开发和教材研究都带来困难,指导学生的时间也相对减少。(2)学校缺少教学实验器材,使得课程教学只能纸上谈兵,教师无器材演示,学生无法亲身体验活动,严重影响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2、对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课改的亮点 2
课程,无论对学校还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学生座谈会中,学生们纷纷表示他们需要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上社会,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在五彩斑斓的自然世界中学习、体验、探究……学生们认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会使他们的收获更多更全。然而有些老师却不能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没能认识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在课程实施中处于被动状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对课程的评价不够完善。虽然在评价上很多老师都在积极探索,期望通过评价来促进课程的有益发展,达到常态化有效实施的状态。然而调查中发现有些评价的内容很空洞,可操作性不强,对师生实施课程的激励性作用不强。很多老师反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成效是长期而隐性的,学校没考虑到对过程的评价或追求短期效应的做法不利于教师实施课程的积极性提高。
4、对课程的实施不够准确。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割裂开来实施,有的在封闭的教室空间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甚至为确保安全,足不出户,闭门造车;有的只重视研究性学习,而忽略了其他三个领域的学习;有的注重手工技能培养,忽略了研究性学习等领域。
针对学校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教导处需要加强新课程实验的宣传力度,要使课改工作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能得到社会各界、家长等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资源支持和活动支持。才能确保它的正常开展,才能让任课教师有足够的信心走下去。任课教师多注重自身的知识修养和业务修养,及时积累每次活动开展的资料,进行教学反思。上级主管部门更要加大资源投入,学校要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实验室,以便更好的有利于课程的实施! 同时,教师要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树立课程意识,提高认识,真正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意义。要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活动的关系。 要进一步完善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评价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有效的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征,评价应以发展性、形成性、激励性为主,重参与、重过程,
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评价的内容要综合、全面,因此各老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以此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不断提高。教师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立体性原则(即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反馈性原则、互动性原则,主要对教师在职业道德、教学态度、指导水平、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可采用教师自评、学生评教师、学校领导小组总评的方法评价。其次要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领域之间的关系问题,形成比较稳定的多学科结合的指导教师团队,学校应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门负责教师、主导教师、主题的指导教师,构成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活动指导教师小组。要制订确实安全、有效的教学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可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进行,如访问、调查、观察事物或观察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查资料、做实验等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题讲座,方法指导。在交流展示活动成果时,可采用小品、辩论、小组展示、论文、录像、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
2012望马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汇报材料2017-03-26 16:08 | #2楼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有关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与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整合的话题,下面我就结合我校的实例,谈谈我校是如何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努力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为了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大家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而校本课程则是学校自主开发设计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而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校的办学特色;综合实践活动依赖于校本开发,而校本课程开发则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实现。因此合理的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有机的结合,使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丰富学校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确立学校办学理念,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的基点和目标
一所学校,要想形成自己的特色,关键是找准点、定好位、选好路。我校
在发展中反复酝酿,最后确定以“向上、向善、勤砺、勤学”为校训,以“激发兴趣,主体参与,自主实践”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结合点。以地方性、校园性、趣味性、实践性为活动开发目标。经历艰苦的探索,由初期的朦胧走向现在的渐趋成熟。学校、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开发和活动的主体,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学科学习中的疑惑、社会新颖的问 1
题入手去开发校本课程,去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从而实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给学生留下了发展空间,扬学生所长。 二、立足自主实践,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的领域与活动形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我校坚持以“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立足实践、着眼整合、注重过程”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策略,积极探索校本化的实施方式与路径。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与自我的关系”这四条主线索,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德育活动、科技制作、传统文化、家乡特色等相整合,形成校本化实践内容的“五大板块”,即:①“启智尚德”板块,②“绿色环保”板块,③“民俗文化”板块,④“实践制作”板块,⑤“时事追踪”板块。每个板块下分列子项内容,如“绿色环保”板块主要包括“街道垃圾处理、河流污染及防治等问题的研究,“民俗文化”板块中主要有五谷文化、民间习俗”等,它们既可分步实施,又能相互交融。
我们在进行校本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也逐渐形成了适合自己的 “五种活动类型”:①小课题研究活动类型,如“农家秸秆处理问题的研究”;②社会调查活动类型,学生从关注身边热点焦点出发,开展采访调查活动;③与各学科整合、迁移,如:自编校本教材《兴趣阅读与写作》、《五谷文化教材》等;④制作活动类型,如“五谷画的制作”⑤劳动技术与实践教育,如:在校园劳动基地体验生产劳动。
这样,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五大板块”、活动方式的“五种类型”,就构成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与课程开发校本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
三、从学校周边环境和实际入手,开发符合校情的“活教材”
开展校本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要依托本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有的放矢,贴进生活,贴近学生,使学 2
生产生兴趣,活动也才能收到实效。我校周边乡村的经济特色产业:天花板制作装潢业、西红柿、甜瓜大棚种植、法兰盘机械加工业等;还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河流、池塘污染、垃圾处理等系列问题,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开展活动的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教材,但决不意味着活动的内容可以随意而定。我们就发挥当地和校内外课程资源的优势将学校自主开发的“怡德园”作为德育开发的基地;将校内“五谷种植园”、赵明机械加工厂作为劳动实践基地;把集贸市场和池塘路边垃圾堆放处作为环保教育基地,把图书室、网络计算机教室等作为信息化学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四、将行动研究引入纵深,多形式推动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的
合理嫁接,形成必要的基本模式
--------用心开发校本课程读本,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开发校本课程相结合。我们根据实际陆续自主编辑了《兴趣阅读与写作》、《尚德 启智 励人生—中华美德教育校本教材》、《五谷文化教育》等校本课程读本。这些实用的教材读本,是实施好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力凭借和抓手。它不仅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也拓展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我们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需经历“进行需要评估--确立课程目标--分析课程资源--确定开发内容--设计实施--完善评价体系”等几个基本环节。同时制定得力的保障措施,如成立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开发小组,加强师资培训,建立激励机制等。下面我仅以开发、编辑、实施运用《五谷文化教育读本》为例,向各位领导、同仁简要介绍我校是如何依托校本课程读本着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二者有机结合的。
1、进行需要评估。我们做过一个调查:面对几种常见的农作物,作为农村的孩子们无一能认全,不少农作物还被张冠李戴。这看似好笑,但细细想来,“五
谷不分”这不是孩子们的错。孩子们除了学校就是家,除了作业就是练习,他们怎能识五谷,四体勤?所以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能识五谷,能做到四体勤。还有近期教育部乃至我区教育局发文,重申了“教育要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指示精神。这就成了我们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于是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学生、家长问卷,决定了编辑《五谷文化的教育》读本。 2、确立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的开设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们能了解一般性的农作物,能说出五谷的名称,了解五谷的价值,掌握一些简单的种植技术,并能利用五谷杂粮,传承民族的精髓文化,制作五谷画。(五谷粮食画是以各类植物种子和五谷杂粮为本体,通过粘、贴、拼、雕等手段,利用其它附料粘贴而成的山水、人物、花鸟、卡-通等形象的画面,运用构图、线条、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对其进行特殊处理所形成的图画。五谷粮食画起源于盛唐,当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五谷”在佛教和道教规仪中,地位极高,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则将“五谷”作为辟邪之宝,故用之作画。)于是编写组据此编写了教材读本。读本中“走近五谷”部分包括:追根五谷、了解价值、五谷画的种类、五谷画的制作方法等;“走近五谷种植”部分包括简单介绍豆类、水稻、小麦、高粱等种植技术。
3、活动设计实施。为了使我们的各项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我们在校园内自主开发了“五谷种植园”“青青菜园”“飘香化草园”等劳动实践基地,尽管小,但很实用。于是,所有参研教师在向学生们讲解好 “五谷”常识后,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们进行大豆、高粱、花生、蔬菜等作物种植活动。活动后学生们写出体会和感想,这样就把劳动技术教育、品德教育、大语文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经过春种、夏管、秋收系列过程,我们再用收获的果实,主要是五谷种子,制成五谷粮食画。作画过程中,师生共同合作,其情趣融融,乐在其
中,确实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境界,其过程容育德、启智、审美于一体。值得一提的是在活动中学生们的兴趣极佳,综合活动教育效果显著。
4、完善评价,形成体系。任何一项活动都要经历一个渐变过程活动。活动课程实施一段时间后,师生的热情或许会减退,出现倦怠,这就需要管理跟进,发现亮点,及时地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肯定,注意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我们发现老师们对活动课程的教育价值是普遍认同的,但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却有限,因为教师一方面要保证国家课程教学的量与质,另一方面又要自主开发新的课程,这在课程开发的初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的做法是:(1)每一课时的活动课程课折算工作量为两课时,给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以课时上的支持;(2)给老师松绑减负,教师的《课程纲要》《开题报告》《实施方案》《教学设计》可以经过低档修改后沿用以前的,只须根据学情进行适当调整就行;(3)给学生展示的舞台,也就是给教师展示的舞台。学生优秀的作品,优秀的才艺等,我们利用走廊、展室和校会的时间,给展示出来。老师们好的论文和教学设计,我们也尽可能地向上推荐,这对教师也是一种激励,目前,我们有30余人次的成果被教育部获省市区评为奖项(4)价值引领。学生的发展变化能让教师产生自信和成就感,我们总是从这个角度去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这已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
--------校本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显现成果
1、经过近年来的研究,我校的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已形成了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操作模式: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课程开发相关制度-进行需要评估-确定课程的目标和大致结构-相关知识培训-进行校本课程学生意向调查-学校撰写《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上课,实施《课程纲要》或《方案》-综合课程问卷调查-反思交流、阶段考查,撰写分析总结。
2、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部分研究项目,获得成果。我们组成过研究小组累计68个,提出小子课题36个,完成课题研究过程记录表32份,学生调查情况记录表30多份,各种图片600余张,撰写活动手记 80余篇,形成了一套校本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集册。
3、综合实践活动课确实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践表明:学生求知面被拓宽,他们的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学习能力,观察、思维、动手、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及学习积极性都明显提高。
4、开设校本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直观的综合效益及潜在的隐性效益正逐渐显示出来
从一定意义上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五个“有利于”,有利于加强品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办出学校特色、有利于加强学校和社区的的密切联系”。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增强了学生吸收、消化、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必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落实“以生为本的”的教育目标。
以上是我校在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其间肯定有不妥之处,拜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汇报材料】相关文章: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汇报材料09-22
市综合实践活动先进校汇报材料09-22
实践活动汇报材料09-2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04-07
小学综合工作汇报材料09-22
最新北街小学特色课程汇报材料09-22
综合考核汇报材料09-2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05-13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计划05-24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计划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