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朝阳七中课改汇报材料
朝阳市第七中学1979年建校,至今走过了30多个春秋,2017年完成了校舍的异地新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硬件设施已经达到省级配备标准。对比优良的办学条件,朝阳七中面临着生源少、学苗素质低,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也亟待提高,用一句话说,教的无力,学的无趣,因此,在这样的境况下,连续多年中考升学都名落尾末。面对学校的现状,七中人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理念催生崭新的朝阳七中——课改从这里起步
以李树河校长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对朝阳七中的现状,提出了:把朝阳七中建设成为‘有内涵、有质量、有特色、有文化’的朝阳市窗口学校的办学总体目标,同时确立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未来发展培育各级各类人才,为学生今后的幸福人生做准备这一办学宗旨,实施以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办学策略, 正是在这样一种办学理念和方略的指引和催生下,朝阳七中吹响了改革的号角。
二、做好课改的前期准备——建构课改雏形
随着钱学森先生的世纪之问成为热议的焦点,课改也随之从朝阳七中拉开了帷幕。根据学校实际,结合他校成功的课改经验,学校从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从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推出了以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为抓手的课改探索。因为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的教学活动,解决好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问题,是实施课改的一个先决条件。学校组织实施了一个建设、两组培训工程。
(一)实施一个建设,精心打造学习小组
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发挥作用,学生自主
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1、构建学习小组。
在学习小组的组建过程中,我校借鉴杜郎口的小组围坐形式,根据不同班型确定4--8人为一组,在构成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组织能力、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因素,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按照统一标准,每组成员统一编制学号,力求不同组但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达到基本平衡。其中设组长、学科代表,履行小老师的职责,负责落实一对一帮扶。大的小组内又分两个子小组,这样将管理和学习任务分解,更好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2、小组长培养。
小组长培养是小组建设的核心工作。我们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配合做好小组长的培训工作,首先明确组长职责,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小组长在小组学习中的带头作用、领导作用、组织作用、监督检查作用。及时发现问题跟踪指导,手把手的帮教,使小组长成为教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同时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激励他们更加尽心尽力得做好小组工作。
3、小组成员培训。
在小组建设中,小组成员的培训也不能忽视,首先进行自主学习指导,然后要加强互助意识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差生学习,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给差生更多的学习、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予以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
4、转变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
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实行小组捆-绑式评价,每一个评价的给出都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明白,个人的成绩不再凸显,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团队整体优秀了,个人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助,提高
整个小组的水平。我们通过开展模范小组长最佳组员优秀学习小组等评选,努力营造小组间的竞争氛围。
(二)抓好两培工作,做好教师和学生培训
1、教师方面
第一、加强学习培训,转变观念,引导教师走上课改之路。
首先,变惟教为惟学。组织学习,做好疏通,转变观念。因为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通过借鉴各地的成功的课改经验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要求教师逐步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做好角色的转变。
其次,变教案为导学案。狠抓学科组建设,重点抓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改变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的问题。引导教师从学情出发,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撰写导学案,精心设计和研究好每一个问题。
第二,加强教科研管理,提升层次,引导教师跻身研究者行列。 开展以学课标、研教材、论方法、勤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因为由于教师对课标与教材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课堂教学低效还是普遍存在的,通过系列校本研训,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来看,引导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评价的方法、教学空间的拓展等方面,逐步改变原有的僵化而封闭的教学形式,构建有利于发展学生潜能和创造性学习的开放性的教学体系,特别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同时,要求教师要做好分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培优补差。
《朝阳七中课改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学生方面
第一、设置了预习指导课。
在预习环节下功夫,把预习当作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
1、加强对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根据导学案,指导学生有针对
性的进行预习,为新课的顺利学习扫清障碍。扭转在新课学习的被动局面,提高上课效率。
2、加强对学生预习过程管理。指导学生在预习指导的引领下先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这个环节充分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示范、带头和引领作用。教师在辅导期间杜绝讲课,而是督促、指导、组织管理、检查明天新课的预习情况。
第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针对学生长期的被动接受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方法单一这一学情,学校要求每位任课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立足于每一节课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上具体落实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研讨方式,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确立课改模式——建构“两主、三阶、三高效”的课堂模式 课改的症结在课堂,课改的点睛之笔在课堂,因此,聚焦新课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课改主目标。结合校情,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我校确立了两主、三阶、三高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其中两主和三阶是实现三高效的前提条件和保障。
1、两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求教师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其中要求教师做到四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经过合作学习会的不讲、经过点拨会的不讲、质疑后学生没讲时不讲,同时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做到三动,即要求从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个体探究---小组交流研讨---学情展示贯穿于课堂。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把握
好主导的角色,要做好导演,而不仅仅是一个组织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我校要求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引导,提升学生学习效益和生命成长的导师。关键是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学,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教师主导着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也决定着学生的命运,教师主导的作用绝对不能忽视。
2、三阶: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导学三种学习方式的融合与补充
这三个阶次的学习,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互相补充,二是形成了学习实施中的递进效用,在这三种学习方式中,单独把小组合作学习列出来,主要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合作研讨意识和有效的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习活动有效的反应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决定了高效课堂的效度,因此,我校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同时,在教师导学方面,首先重点要求教师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因为课堂是否达标,关键要看教师对小组的利用和调动,这不单纯的是考量教师课堂操作的技术问题,而是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观念认识到何种层次。高效课堂的成败在小组,离开了小组则无法实现新课改反复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引导小组的每个成员,发挥对子的最大功能。其次要求教师导学要紧扣高效课堂的目标,要充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使用学生、发展学生。让课堂成为一场充满情感的智力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实现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要的是人人能创造,即所谓的创学。
3、三高效:学生听的高效、说的高效、做的高效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听占80%、说占15%、做占5%这种缺乏科学性、不利于学生高效学习、听说做分配比例不合理的低效被动学
习,要求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的具体要求,有效安排学生进行听、说、做的高效学习,其中,尤其要求教师在导学的时候,要强化对学生做的学习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开展,因为这也是很多老师常常忽略的,在设计学生做时,不能仅仅强化训练,还要让学生能够在更深入的层面上进行思维的碰撞、同时对于实践操作层面能够有较好的把握,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 围绕模式,细化流程,提升课堂效益
围绕两主、三阶、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依托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三反馈、六环节课堂流程,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堂效益明显提升。
《朝阳七中课改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预习反馈,明察学情
教师提前一天利用大约15分钟时间布置给学生的预习任务,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研讨互助学习。课堂上,教师直接进行预习情况的检查,形式不限(由小组代表、组间同号生、分层指派学生展示或是以笔答小检测等形式),通过这一环节,可以考察三方面,一是掌握学生预习情况,二是明确哪些问题学生已经学会,哪些问题需要接下来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学习。三是每一个层段的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2、合作探究,研讨助学
结合预习反馈的学情和教师对教学任务的整体设计,此部分主要是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破解和学习,要求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小组内进行互助研讨,落实兵教兵、兵带兵、兵促兵,形成全员参与、积极思考、互帮互助的学习交流氛围。
3、展示反馈,问题盘点
在小组合作学习后,以小组为评价单位进行各小组成果展示,要求教师选学生代表时要有针对性,最好能够直接考察不同层段的学生目前的学情,并能够充分暴露出问题,以便下一步重点引导。各小组成果展
示后,要求教师要组织做好全班学生的大交流、大研讨。
4、精讲提升,解难提能
对于学生已经够不到的问题,要求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引导、点拨,同时要求教师做到三讲三不讲,只讲易错、易漏、易混点;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研讨交流可以学会的。要求教师,从方法、规律、系统归类的层面对知识进行梳理,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5、学后质疑,补漏启思
教学内容全部完成后,要求教师给学生3分钟时间进行学后质疑,也可以围绕本节课提出相关问题,一是要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二是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和能够提出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拓展学生思维。
6、当堂反馈,评价跟踪
每一堂课最后用6分钟时间,以考试的形式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试卷检测,要求教师对于先做完的学生试卷进行批改,以便掌握各个层段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会的程度和还有那些遗留问题,做好课后的二次跟踪。同时,做好各小组的评价,从课堂学习状态、参与度到试卷完成等情况进行评价,及时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不断促动学生小组的凝聚力和竞争意识。
五、构建校园文化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高效课堂不是孤立的,它需要自己的文化场,因为学校构成中的任何元素都是教育资源,构建开放、向上、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始终是朝阳七园文化建设的根本。
一是用有形的文化进行环境育人。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朝阳七中已经完成了校园由净化、绿化、美化到墨香、书香的转化。
二是用无形的文化实施管理育人。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断地尝试和努力,力争在学校形成学生和教
职工求真的知识世界、向善的人际世界和美好的心灵世界,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力争在全校形成的七中精神,共同建设尊重、理解、宽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家园;力争在我校教师中形成共同的学校价值观体系,即实现以职业成功和幸福为必要条件的人生价值。届时,这些主流价值观作为师生共同的美好愿景和价值判断标准,将影响师生群体思想与行为的取舍,也将会进一步推动课堂的不断提效。
六、打造高效课堂——构筑“七中精神”,实现“共同创造,共同成长”
经过几年的课改实践,朝阳七中师生坚定而充实的行走在探索的路途中,同时也一路采撷着点点的收获。一支前瞻创新、和-谐凝聚、精业引领、高效力行的干部团队,专业扎实、勇于创新、仁爱宽容、善教尽责的教师团队和自强不息,乐于合作,德业并遒,身心竞健的学生群体正凝聚成形。同时在2011年的中考中,朝阳七中以90名学生升入重点高中、升学比率将近50%这一佳绩让所有人瞩目、称赞。 态度决定视野,观念改革眼界,温-家-宝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有一些仰望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这个民族只注重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高效课堂是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进步的课堂,在共同创造、共同成长这一朝阳七中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全体七中人将以教育发展为己任,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让爱与责任共同去续写更加美好的明天!
朝阳市第七中学
二0一一年九月
朝阳中学学洋思课改汇报材料2017-03-25 10:03 | #2楼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否与教育改革的发展同步跟进,是决定新课程改革能否健康运行,学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这个层面上看,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因此,学校必须以人为本,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才能保证课改顺利实施。我校于2004年9月进行教改,2017年又适逢学洋思新课程改革在我县全面展开,学校审时度势,抓住这一有利机遇,针对我校实际,选择了走以人为本,专业引领,促进教师成长之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面,我就我们的具体做法,向各位领导和老师做以汇报。
一、创设环境氛围,促进教师在和-谐中成长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管理仅靠规章制度的约束是不能适应教育发展需求的。我们认为,制度约束只是基本要求,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关心、尊重、激励才是高层次有效的管理,才能使广大教职工发挥潜能,创造性地工作。基于上述认识,首先,学校为教师创设了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管理上讲民-主、讲公正、讲平等。工作上做到“四多四少”。即多赏识,少指责;多宽容,少计较;多激励,少批评;多信任,少怀疑。生活上,则尽学校所能,想方设法为教师着想,让教师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教师生病,领导亲自探望;教师遇到困难,领导帮助解决;教师的孩子需要开家长会,领导关照允许。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拉近了领导同教师的距离,形成了教师对学校的认同和归属。凡调入我校的教师,都有一种感觉,觉得这里工作氛围好,大家团结和睦,不用人管,都能自觉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
其次,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心理支持。大家知道,教师的工作繁忙而辛苦,每天有操不完的心:学生的安危、进步,让教师操心;学生的成绩、发展让教师操心,再加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致使教师快乐不起来,影响心理健康。而没有心理健康的教师群体,就没有心理健康的学生群体。因此,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能一味地加压力,提要求,而是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我校在出台每一项管理制度时,力求符合人性、贴近人心。贴近了才能理解,才能宽容,
才能更好地激发人的内驱力,引导“人性”走向完善,在成就学校事业的同时成就人生。“以人为本”是现在人们谈到管理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我的理解是校长对待学校和教职工的态度就如同对待家庭、对待家人的态度,那就是真诚的关心、呵护、宽容,真正使教师从心灵深处产生以校为家的观念,时时处处为这个“家”着想,为这个“家”献计献策,为这个“家”出力流汗而无怨无悔。
二、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在研究中成长
1、建立自我反思制度,促进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核心因素。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省、思考,教学中的疑难才能得到解决,经验才能得到总结,从而使认识得到升华。我们建立了自我反思制度,要求教师做好教前反思、教中反思和教后反思。具体要求是:教学前反思重在预测,反思学情、教法、学法。教学中的反思重在随机应变,反思与教学预设出入的原因,及时调控策略,从而保证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主要进行批判性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反应、教学中的经验、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理性分析,寻找不足,积累经验。实践证明,教学反思为教师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张扬了教师个性,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促使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2、建立专业合作团队,促进教师在合作中成长
过去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孤军奋战的现象非常普遍。同一教研组的教师也往往“老死不相往来”,这种情况下开展课程改革,不仅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而且使一些学科很可能开展不下去,因此,新课程改革必须建立专业合作团队。集体备课制是我校教师专业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针对以前集体备课有形式、无内容的弊端,我们对集体备课进行了改革。首先确定主备课人,由主备课人提前备好课,写成教案;集体备课时,组内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讨论,提出各自的意见,再由主备课人修改完善后,进行打印,每人一份。授课时,教师根据各自的学情灵活调整,体现个性。课后进行反思,寻找不足,积累经验。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备课质量,也培养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3、建立专业引领制度,促使教师在专业引领下成长
实施新课程改革,学校不但要进行思想引领,而且要进行专业引领。没有高层次的专业引领,很可能使教师教学水平停滞不
前。在专业引领方面,我们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学校班子成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定期开展专题讲座、论文交流等活动,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引领年轻教师专业成长。二是创造条件让全体教师参加市县两级聘请教育专家所做的专题学术报告,举行现场教学观摩。三是派选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形式的研讨会、论坛等,进行学术交流,激活思想,开阔视野。专业引领制度为教师创造了与专家对话交流的机会,使教师得到专家的指导、提携,学会了对话,学会了研究。
三、搭建发展平台,促进教师在自我实现中成长
教师群体对自我实现的需要比一般人更为迫切,学校只要引导他们把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与本职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就能激发工作的活力、内驱力和创造力。学校里育人的工作虽然琐碎平凡,但只要努力,也可以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有的教师对课堂教学艺术无止境地追求,让上课成为一种艺术享受;有的教师对班级工作的潜心钻研,让班级发展成为一种事业;有的教师对学生艺术特长进行指导,从学生取得成果中获得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体验。因此,学校更要人尽其才,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每一位教师在最适合他取得成功的地方发出光亮。这样做的结果是,当教师某些方面的亮点被肯定,其他方面的工作也越来越出色。
四、强化学习意识,促进教师在学习中成长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固有的知识与经验很难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学校要积极地创建学习型校园,让学习成为教师生活的基本方式,成为学校活动的重要内容。 首先,我们教育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形成自觉学习的职业生活习惯,使自己努力向学习型教师迈进。其次,班子成员率先学习,以实际行动引领教师,教师引领学生,在全校形成读书氛围,促使全校师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第三,要求教师在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除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本专业知识外,还要广泛涉猎社会、自然、文史等百科知识,向“全能型”教师发展。第四,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成果交流展演活动,表彰奖励先进个人,激励教师学习。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读书活动,增长了教师智慧,提高了教师品位,增强了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五、创新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在激励中成长
长期的实践证明,多年来沿用的“德、能、勤、绩”的评价方式在短期内对教师有激励作用,但它制约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也不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评价原则。针对这一弊端,我们制定并实施了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即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学校对教师的期盼值为参照,以奖励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为结合点,以全面、动态、多元化的方式评价教师。从操作层面讲,就是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校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共同参与的综合、互动、多元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激励教师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主动发展。这种评价体系,发挥了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促进教师在激励中成长。
二、对学生的培养,以生为主,转变观念,培养高素质新型毕业生。
(一)、彻底扭转观念,“让你学”更改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从而达到了让其学会学习的目的。这其中有许多小学毕业时曾是中等生的学生,历经三年的培养,顺利考上高中,有些去读高职的学生,在校表现优秀,如2004届的李新平在佳林卫校,在小升初时名到学年四十几名,但在08年中考中亦顺利升上高中。
(二)顶住压力,加强教育,使“公主”“王子们”学会生活。 当今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家中集万子宠爱于一身,家庭的溺爱,自身的意志薄弱,使他们都照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虽身处农村却个个几乎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小皇帝”“小公主”。针对这上情况, 我校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军训,加强体能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利用校内的劳动,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利用“住宿”点,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让这些“皇帝”“公主”们学会了基本的生活能力。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学会做人。
调动学校一切宣传,教育手段,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的心中知道自己,不知道“父母”“老师”和社会,我校通过“校园”广播,主题班队会等多种多样的德育活动使许多学生学会了“爱父母”“爱老师”进而爱班级爱学校,“学会了做人”。虽然他们有些 升学,但他们懂得了合作,能很快的融入社会,在社会中也一定会找到适合他们的位臵。
四年来的实践证明,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我们探索的方向是正确的,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这些举措不但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而且推动了课程改革的发展,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2004年至今,我校先后有28名教师荣获市、县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有67篇论文、案例在省、市、县级评选中获奖,学校荣获各级各类集体奖13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先后有多名学生获得市县级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光荣称号,中考成绩也稳步提升。
我校在教改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教学中也遇到一些困惑。面对学生,我们也想全面提高学生各项素质,但每年的中考压的我们喘不过气来,尤其是我们农村中学,还面对择校的压力,更是无法应付。
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无法落到实处。因为我们考核教师必须参照中考成绩,而现阶段农村中学能升学的必须是尖子生,这样就牺牲一部分中下等学生,对他们提高和培养无法落实。这是我们做基层工作的困惑。
二,因为中考的缘故,学生的课业负担无法真正降下来,让学生特长发展也就落不到实处。
【朝阳七中课改汇报材料】相关文章:
朝阳中学学洋思课改汇报材料09-22
课改标兵汇报材料09-22
上京高级中学课改汇报材料09-22
漆工镇中心小学课改汇报材料09-22
医院医改汇报材料09-19
新农村汇报材料改09-22
学校十年课改工作汇报材料09-22
高中课改实验教师汇报材料成稿09-22
朝阳春季开学工作汇报材料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