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汇报>情况汇报>《深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深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时间:2022-11-19 05:19:51 情况汇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深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决策。深圳是全国较早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地区,仅有耕地面积4.6万亩。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破解农业资源少与保障大量的农产品供应和安全这一难题,一方面充分利用深圳宝贵的农业资源,把农业发展目标定位在建设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生物育种创新基地和总部集聚区,培育现代种业,抢占农业生物育种制高点;另一方面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鼓励引导企业在异地建立供应深圳市场为主的农业生产基地,完善监管体制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保障市民吃上有安全保障的农产品;努力探索出一条依靠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发展生物育种产业、实现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深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引进创新团队、打造技术平台,以“一区多园”的形式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深圳发展规模化农业生产已相当困难,我市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依托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 一是培育引进海内外生物育种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专业人才。分别是邓兴旺博士领衔的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黎志康研究员

领衔的中国农科院创新团队;杨雅生博士领衔的创世纪转基因创新团队;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稻创新团队;尹伟伦院士领衔的普罗米绿色能源创新团队;范云六院士领衔的农科航天生物工程育种创新团队;朱英国院士领衔的植物能源创新团队;冯树英研究员领衔的杂交小麦育种创新团队;张建华教授和辛世文院士领衔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农业生物技术创新团队以及杨焕明院士领衔的华大基因创新团队。其中邓兴旺博士领衔的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于2011年6月入选了广东省引进第二批创新科研团队,获得省政府专项经费2000万元和深圳配套经费2000万元支持。

二是营造良好的技术集聚、人才集聚和创新创业政策环境。为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我市实施“孔雀计划”,颁布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标准、认定办法,实施一系列配套措施、方法,解决人才及创新团队的住房、户籍、配偶及子女安置、科研启动经费等问题。率先制定生物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每年设立5亿元生物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政府和中国农科院签订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的框架协议,实行院市共建。出台促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努力构建创新环境,培育和提升生物育种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以“一区多园”的形式创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模式。“一区”是指建设以生物育种为核心内容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多园”是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建设多个生物育种科技园。首期重点建设7个生物育种科技园,包括中国农科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大鹏试验基地、热带亚热带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科技园、转基因育种科技园、超级杂交稻育种科技园、生物能源科技园、航天育种科技园、现代农业生物育种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目前,深圳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经科技部批准成为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落实科研实验用地面积达7835亩。

四是建设生物育种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实验室。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是园区生命力所在。近期主要建设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航天育种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种质资源基因测序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四大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发改委批准深圳依托华大基因建设国家基因库,这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基因库。农业部、科技部分别批准华大基因建设“基因组学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农业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还授予华大基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目前,深圳拥有世界最大基因组测序与分析中心,基因技术研究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2011年,深圳依托华大基因新设立了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5个市级工程实验室,每个实验室由市财政提供筹建经费500万元。

二、各显其能、合作共进,在最有条件的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生物育种基础科研国家队纷纷落户深圳,海归创新团队接踵而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专业科研院所、顶尖国内外专家已成为引领深圳生物育种自主创新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我市已在生物育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示范推广等方面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各个创新团队各显其能,合作共进,在最有条件的领域实现了重点突破。

(一)基因组测序和分析位居全球第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建立了大规模基因组测序、高性能生物信息处理、基因与健康、高通量蛋白质组学等技术平台,形成了以测序技术为核心竞争力、以科技服务与健康产业为两翼的发展模式。华大基因2017年的基因测序收入超过1.5亿美元,2011年预计超过3亿美元。近两年已在著名杂志《自然》、《科学》上发表论文42篇。中国农科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与国际水稻所和盖茨基金会合作,启动全球3000份水稻核心种质重测序研究,以水稻为突破口,将陆续完成中国农科院41万份重要作物种质资源基因组测序和重测序,所获得的数据保存在深圳国家基因库并向全球发布。

《深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水稻新品种选育和育种技术创新有新突破。热带亚热带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建立了以智能不育杂交育种技术为核心的育种技术体系,实现了育种技术创新,巧妙地将抗逆性、品质、产量等优良性状进行整合,已研制出抗除草剂的非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国家杂交水稻工程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已审定杂

交水稻新品种13个。“深两优5814”百亩试验田经农业部组织专家验收平均亩产871公斤,超过农业部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每亩800公斤和科技部863计划第二期每亩860公斤指标。

(三)转基因抗虫棉产业化成绩斐然。创世纪公司是我国最大农作物种子生产销售企业之一,拥有我国唯一大规模产业化的转基因抗虫棉核心技术,转基因抗虫棉已推广至全国主产棉区及印度、巴基斯坦、缅甸、越南等邻近国家。先后自主培育了“创杂棉”等6个抗虫棉新品种,目前有20个品系正在参加国家或省级区试。转基因抗虫棉在全国主产棉区已累计推广种植3.6亿亩,国产抗虫棉的种植面积已占全国抗虫棉面积的95%。按每亩增收节支200元计,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超过720亿元,按每亩棉田少施3公斤农药计,累计减少农药施用45万吨。

(四)F型三系杂交小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冯树英创新团队发明的F型三系杂交小麦技术经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认定属于国家重大技术。利用“F型小麦不育系”培育出的杂交小麦品种,比目前全国最高产、推广面积最大的山东小麦新品种“济麦22”增产12%。温-家-宝获悉后立即批示:“农业重大科技成果,要加强应用研究,并尽快实现产业化。”

三、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加强农田保护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深圳农业注重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以科技研发引领自主创新,以人才优势和经济优势为依托,以基本农田为载体,质量安全为基础,融入低碳农业、循环农业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农业生物育种自主创新体系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同时,基本农田保护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实。市政府着力将3万亩基本农田改造成为环境优美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和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加快推进基本农田改造,已建设了一批具有科普教育、观光休闲、农事体验等功能的休闲农业园区,满足市民农业科技教育、休闲娱乐和农业体验等多种综合需求。目前,深圳拥有西部海上田园、西丽果场、光明农场、青青世界、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等多个知名农业休闲景区。其中西部海上田园和光明农场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率先建成具有深圳特色的创新型都市农业,使其成为深圳的靓丽名片,为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做出贡献。

今年我市已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大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扶持力度;现有的生物产业扶持资金、科技发展资金、现代农业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专项资金,向促进生物育种产业的发展倾斜;并

将3万亩基本农田改造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推动改造工作的加快完成,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即为核心项目落地创造条件,也为建设了一批具有科普教育、观光休闲、农事体验等功能的休闲农业园区打好基础。

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城市菜篮子

深圳农业生产结构以鲜活产品和生物育种为主,已初步形成了以畜牧、水产、蔬菜、水果、花卉为主的生产格局,在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方面,农业生产主体以企业为主,企业成为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基本形式,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是由农业企业创造的,农业高附加值产业产值比例由2017年的3%升至2011年的9%,生态社会效益俱佳的种植业产值比例由24%上升到28%。

在农业投入机制方面,已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有70多家,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14家。农业产业化企业带动全国各地农户56.08万户,带动农户增加收入14.58亿元,户均增收2600元,并且产品结构和质量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农产品股份、源兴果品、农牧、光明、联成公司等为代表的2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股份公司是以投资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业务的大型现代化农产品流通集团,是国内农产品流通行业首家上市公司,现有总资产90亿元、净资产38亿元,在上海、北京等20多个城市经营31家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深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和大宗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成为国内农产品批发市场第一品牌。源兴果品公司是集果蔬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在新疆、上海等地拥有9家子公司,还与甘肃、宁夏、海南、云南、广西等地建立长期采购关系,果品主要出口香港、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农牧公司年产种猪5万头,商品肉猪20万头,总资产规模近7亿元,年销售收入近5亿元。光明集团公司已发展成为以乳业、生物制药、生态旅游农业、房地产业和加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现有直属及控股企业30户,参股企业8户,总资产14.5亿元,国有净资产4.05亿元。联成远洋渔业公司是我国从事并线金枪鱼捕捞供应的主要远洋渔业企业之一,拥有现代化的远洋渔业船队,在马绍尔等国拥有四个海外渔业基地、五个金枪鱼加工厂,年度自有中国籍渔船的金枪鱼产量达4235吨,实现产值2亿元,出口冰鲜金枪鱼占日本市场的15%、占美国市场的20%。

五、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深圳市以农产品生产源头建设为基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为市民提供更多有质量保障的菜篮子产品。发展农业总部经济,建设生产能力,加强供深“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建设,同时加强“菜篮子”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鼓励生产型、流通型“菜篮子”总部企业在市内外直接建设“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允许流通型“菜篮子”总部

企业通过与生产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来发展生产基地。在首期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我市企业在省内外建立了七批共584个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农产品不断回运深圳市场。今年又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以“总部带基地”的形式,建立了30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产品检测合格率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蔬菜、生猪、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8.07%、100%、99.59%。

在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方面,我市循序渐进,分品种、分步骤,按照统一规划、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推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完善市区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农产品质量自检能力建设,鼓励、培育第三方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发展。加强市场监测,以农业标准化为抓手,产业标准、技术推广、检测检验、质量认证、执法监督和信息档案等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已建立健全市、区、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对全市定点屠宰场实行驻场检疫,全面推行动物检疫证明电子出证,提高了监管工作效率;在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监控监测点,将农产品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都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 在农业部和各省区市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我市成功举办大运会农产品实现了“数量充足、品种丰富、质量可靠”,实现了“不一样的精彩、一样的安全”。

法库县发展现代农业总体情况汇报2017-03-24 08:04 | #2楼

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政府向各位领导来我县调研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表示热烈的欢迎!

法库县区域面积23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万亩,下辖19个乡镇、1个开发区,总人口53万,其中,农业人口38万。法库县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辽宁省“一县一业”牛产业示范县、国家级出口蔬果(及加工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辽宁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3亿元,同比增长5.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8亿元,同比增长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亿元,同比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430元,同比增长10.9%。

几年来,、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生态家园”总体目标,按照“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要求,克服了体制、资金等不利因素影响,扎实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 、现代农业建设情况

紧紧围绕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工作。

1、都市农业建设情况

全县共实施7个都市农业项目、14个一乡一业项目,获得市级支持1240万元。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全县制定了“法库国家农业公园”

发展总体规划。主导思想是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及产业基地为构架,以自然风景区、旅游景区为节点,以传统文化农耕文明为连线,以优势特色农产品商品化开发为支撑,依托法库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文化古镇、水库湖泊、名山景区、历史民俗文化、通用飞机博览会、陶瓷文化等区域资源优势,打造“一园、两带、八区”农业公园发展格局。“一园”即:国家农业公园,占地面积2320平方公里。“两带”即:沈康高速沿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带,秀水河子流域生态农业示范带。“八大农游融合发展规划区”即:辽文化风情小镇休闲区、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景区、财湖通用航空休闲体验区、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区、灵山湖生态旅游区、五龙山休闲采摘区、药王山养生文化休闲区、巴尔虎山森林文化体验区。

2、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和传统优势,按照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为引领,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以沈康高速两侧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带、秀水河流域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带为重点,建设了树莓、设施瓜菜、辣椒、花生、葡萄、豇豆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90万亩,果蔬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

2、高产生态农业发展情况

围绕全县农业资源特点,立足高产、优质、生态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一是在依牛堡、三面船、大孤家等重点乡镇,积极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对土壤水源监测、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综合措施,实现粮食产量稳步增长,2017年粮食产量达到16亿斤。在稳定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产品

质量明显提高。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建立了有机食品生产基地1万亩,建立了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40.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130万亩。积极发展牛产业。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70万头,存栏10头以上可繁母牛户465户,共建成标准化肉牛小区168个标准单元,千头以上肉牛养牛场2处,年屠宰量10万头以上的肉牛屠宰场1处。

4、高端精品农业发展情况。积极培育新型农民经济组织,采取“企业+专家+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积极发展精品农业。目前,以辽宁民生、沈阳新东胜等出口企业企业为引领,建立了有机蔬菜、出口树莓等精品农业基地3.5万亩。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东亚种业为引领,建立粮食、蔬菜育种基地6.3万亩。以辉山乳业养殖场为主体,发展奶牛6.27万头。年产8万吨的乳制品加工厂运行顺利。

二、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法库县的扶贫开发工作目前主要围绕秀水河流域的叶茂台、秀水河、双台子、四家子、卧牛石、包家屯等六个乡镇展开,这六个乡镇被市里确定为沈阳市扶贫开发重点乡镇。该区域包括6个乡镇,75个村,3.8万户,14.97万人。耕地面积为67.5万亩,粮食作物面积为34万亩,辣椒、豇豆籽等特色产业及设施农业面积达33.5万亩。畜牧业年饲养量牛可达18万头、羊可达17万只、猪可达46万只、禽类可达600万只以上。 2017年六个乡镇共有5500人享受农村低保政策,占全区域3.8%,每年进行动态调整。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突出扶持贫困地区温室和冷棚设施农业、辣椒、菜籽育种及庭院养殖等特色产业,主要围绕做好到户扶贫、 扶贫开发小额贷款贴息、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扶持贫困地区合作社发展、沈阳市党政机关定点帮扶等项目展开。

1、2017年完成到户项目户数987户,新发展地膜覆盖272户、1832.7

亩,新增养猪216户2425头,新发展养牛350户、1422头,新发展养羊149户、3240只。受扶持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在建档立卡、宣传调研两项工作获得省扶贫先进单位称号。

2、以花生、辣椒、设施农业、菜籽生产等产业合作社为培训载体,聘请沈阳农业大学专家完成200人的实用技术培训任务,与县农机校合作,完成190人贫困劳动力农机驾驶员技能培训,补贴采用直补的方式直接发放给学员。委托党校完成30人扶贫干部的培训任务。

3、共有26支沈阳市党政机关定点帮扶工作队对口扶持我县26个村, 2017年定点帮扶工作队为我县贫困村投入达164 万元,其中资金投为158万元, 协调投入为5.5万元。

4、发放扶贫开发贴息资金8.5万元,8家合作社得到扶贫政策扶持。 三、法库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

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情况

目前,法库县农机装备总量达到89486台,农机总动力达到53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6030台,配套农机具保有量21320台,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4230台,水稻插秧机保有量213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722台。

2、提高农机服务水平情况

法库县农机合作社数量95个,合作社成员数量达到543人,合作社农机装备数量1686台,合作社资产总额达到10894万元。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提高我县农机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农机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3、农机作业情况

2017年全县共完成机械整地170万亩,完成机械播种140万亩,

完成机械插秧6.4万亩,完成机械深施化肥120万亩,完成机械铺膜5万亩,机械施药80万亩,完成水稻、玉米机械收获73.5万亩。全县水稻机插率达到90.1%,玉米机收率达到50%,全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1%。深松作业面积11万亩。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情况

2017年共争取国家及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210.96万元,共购置农机具768台。其中操作国补资金1412.96万元,受益农户539户,购置农机具692台,其中购置大中型拖拉机322台,耕整地机械68台,种植机械82台,玉米收获机194台,其他机械26台。操作市补资金798万元,购置大中型拖拉机76台,拉动农民投入资金5100万元以上,极大地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全面提升了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

几年来,、县政府坚持以提高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狠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全程质量监管。从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质量检测、市场监管等环节入手,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1、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建设情况

整合农业系统人才、项目资源,大胆创新体制机制,为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整合了县绿办、农业检测中心、土肥站、植保站、农业执法大队,组建了法库县农业监控中心。投资1000余万元在北方种子农资大市场购置办公楼,一共三层、面积3000平方米,全部用于农业监控中心使用。目前,在监控中心一层建成了农业

行政执法服务大厅,在二楼建立了农产品监控信息化服务平台,在三楼建立开放式化验室。全县初步形成了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耕地水源环境保护、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四大网络体系。 法库县畜产品安全监督所成立于2017年3月2日,有工作人员三名,主要负责本辖区畜产品的监督执法、检测化验等工作;建有县级畜禽产品质量化验室一处,可以检测“瘦肉精”、“抗生素”等非法添加物。

2、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情况

投资75万元,在法库县农业监控中心二楼建设了法库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服务平台,平台有监控中心1处,机房1处,接入联通十兆光纤1条,配套LCD大屏幕监视墙1套、指挥坐席1处、服务器2台(套)等先进设备。该平台包括六个子系统,即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检测数据监控系统、农业投入品监管系统、12316举报投诉受理系统、舆情监控系及语音、视频辅助系统。目前,在全县遴选了20家试点单位纳入监管对象,其中果蔬生产加工企业6户、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区域)站4个、农药经营商店8家、检测监管机构2家,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县重点果蔬基地、加工包装企业、农药经营商店的监控网络。截止10月末,该平台接受检测数据1100个,打印农产品、农药二维码16万个,受理投诉处理事件3件,较好地发挥了信息化监管的作用。

投资50万元建设动物卫生监管信息平台,监控室位于县政务中心A区802室,主要设备液晶拼接屏、管理一体机、交换机等,信息共享。对全县24台生猪运输车、6台牛肉运输车安装了GPS定位仪;对鑫金、清宇两家屠宰场、正大猪场、华美肉鸡场、涌鑫牛场、八家

子奶牛场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3、标准化生产情况

围绕出口树莓、辣椒、西红柿等重点产业,制定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17项,印发标准化技术图谱、手册等技术资料3.2万份,建立辣椒、树莓、寒富苹果等标准化示范园23个,面积55万亩。县政府与省农业科学院签订了五年科技共建协议。今年以来,省市县组成专家讲师团,上门技术指导3000余次,现场指导和培训农民3.6万人次,完成标准化培训71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万份,制作标准卡9200张。县政府出台了扶持“三品一标”发展的政策,大大激发了农事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三品一标”的热情。目前,全县认证总量达到241个,其中地理标识保护产品3个(法库牛肉、五龙山葡萄、叶茂台花生)、有机食品46个、绿色食品44个、无公害食品148个。

4、风险预防情况

围绕出口示范区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在全县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预案,实施了农产品风险监测,做到了重点农产品全产业、全链条、全过程的监控。县农业监测站获得了“双认证”和国家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实验室考核,7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区域)站,全部通过省农委标准化监管站验收。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分别在法库召开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场观摩会,目前,已接待省内外21个市(县)到法库参观学习。2017年,县监测网络开展果蔬出口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抽样检测135批次,样品3516个,合格率达到99.8%。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现代农业建设取得较快进展,但是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待提高。农田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导致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扭转,农村劳动力缺乏,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均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2、农业投入不足,扶持农业发展有待加强。农业生产有了明显的变化,耕地逐渐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事企业流转,种植规模扩大、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投入增加,金融部门贷款不足,农业生产缺少金融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收购农产品季节性强,缺少资金支持。

3、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待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松散,缺乏有效地联结机制。农业品牌建设步伐较慢,致使带动能力仍然偏弱。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能力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大型农机局补贴标准低,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所需的服务还难得到满足。

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切实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切实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保障。要积极通过建立政府、社会、农民

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紧紧围绕“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建设,大力推广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进程,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辽宁孟家绿色食品加工区、辉山乳制品园区、拉马河经济区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3、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思路,积极培育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服务,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包括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

提升现代农业科研与创新能力。 做好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科技共建工作,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积极开展“品牌兴县”战略,积极鼓励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申请创建农业品牌。要继续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落实培训资金,创新补贴方式,健全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内容,切实提高新型农民培训的效果,逐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深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相关文章:

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09-22

发展党员情况汇报_发展党员情况汇报范文09-26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推进制度创新09-21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06-23

果业公司发展情况汇报09-22

农垦企业发展情况汇报05-04

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05-04

民办教育发展情况汇报05-19

儿童的成长发展有关情况汇报09-22

发展水平自查情况汇报材料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