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教育创新的世纪,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热点。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更应采用创新性教学方法,引导教会学生创新学习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激发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灵魂,它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㈠充分发掘数学的内在美感因素,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善于通过展示数学美,让学生在对数学美的欣赏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问题要新颖、奇异,引起学生好奇心。解决问题时,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思维美、方法美。知识整体过程中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统一和简洁美,进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㈡数学问题生活化,把身边数学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巨大的数学课堂,数学教学中要多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如“今天以后的第 天是星期几?”必能激起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浓厚兴趣。
㈢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逼真的动态演示,打破学习数学的思维定势,提高学生创新热情,为开展创新活动作充分的情感准备。
二、优化课堂教学,激起学生创新欲望。
赞可夫说:“好的课堂教学,要有幽默,要有笑声……”。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展示自己的自身的才华及人格魅力,努力做到以生动的讲解、丰富的联想、精美的作图、严密的推理、巧妙的方法、娴熟的运算技巧等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情感,激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踊跃发言,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
三、通过实施创新性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性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针对学生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创新性教学过程:
1 、注重探索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对数学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把创新过程艺术性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尽可能的亲身体验,把教学立足点放在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和知识产生的基点上,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实现认知结构的整体优化。
2、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思维水平。思维的敏捷性是智力活动的速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就是要培养其正确迅速的解题和运算能力,以及在学习数学时积极地思考、迅速地判断、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的能力,使学生迅速找到解题途径。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加强思维敏捷性的训练。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思维能力指学生从已知信息中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前提。数学上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往往来源于发散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大小应和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可见,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
例如:求函数 = 的最大最小值。求解时可用以下多种思路:⑴利用函数有界性来解;⑵利用变量代换,转化为有理分式函数求解;⑶利用解析几何中的斜率公式,转化为图形的集合意义来解,等等。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寻求问题解法,沟通知识联系,克服思维定势,拓宽了创新广度,从而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再次,教学中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或补充条件,变化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进行发掘和再应用,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很好的训练途径。
4、利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 “数”和“形”,是数学教学中的两大内容,数形结合,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中,可借助几何图形直观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代数知识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利用数轴直观学习理解有理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直观、形象、便捷。
在几何教学中,通过几何图形的直观,注重对各种图形的表象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教学中,可通过三种图形的相同点、不同点进行比较,很快可找到他们的区别与联系。
除此之外,用类比的方法思考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如果教师长期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认知进行教学,有效训练学生借助图形直观,数形结合,训练学生进行对比、类比、联想,将会很好地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驱动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增强。
四、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性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在学习态度上激励学生成为创新学习者,树立创新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过程的探索比结果是更有价值的学习。
在学习内容上,激励学生思考问题的范畴和领域不为教师所左右,不满足于对教师教学内容或问题的记忆或解答。教师可在课后延伸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一些开放题,探索题。合理设置课后思考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打破常规,发挥自己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开展素质教育,重视和加强解题能力更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需,挖掘潜能。
激励学生增加数学课外书籍的阅读,深入社会,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收集素材,采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受到对于数的完整训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它超越学科体系和课堂教学局限,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自主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关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问题,展开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获得探究的体验,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学中一定要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世纪、新课标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上具有全新的教育观,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性教学能力,不断唤醒、培养、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如何培养初中数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实质上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初中学生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大脑皮质基本成熟,是创新思维起步、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特别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通过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加强数学猜想的训练,培养学生提出数学猜想的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一般而言,知识经验越多、想象力越丰富、提出数学猜想的方法掌握得越熟练,猜想的正确率就越高。就如何通过数学猜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我总结了以下两点:
1.通过类比思想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类比是将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通过观察和比较两个相类似的数学研究对象的异同,从一个已经学过的、熟知的研究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去猜想另一个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类似的性质。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如果题目结构相同或类似,那么解题方法就很可能相同或类似。
2.在归纳推理的过程中训练数学猜想能力
当一个问题涉及到很多乃至无穷多的情形时,可从有限的问题情形或特殊情形的归纳推理,发现一般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通过直觉和灵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总结出:“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他强调,在科学创新思维过程中,从已有认知经验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之间,没有“逻辑的桥梁”,必须依靠灵感和直觉。当代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霍金说:“推动科学前进的是个人的灵感”。可见直觉和灵感在科学创新中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直觉和灵感的培养必不可少。灵感是人脑理性思维活动和直觉思维活动共同的结果,只有通过深思熟虑,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自我才能对有价值的灵感的到来有所感悟,并且借助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灵感来临时牢牢地抓住它,将它变为现实。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诱发和捕捉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不同寻常的思路,别出心裁的想法,标新立异的解答,只要有新意,就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还应当运用适当的方法来诱发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比如数形结合、换位思考、作类比等方式,促使学生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三、通过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百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思维的动力和方向,数学思维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数学问题情境。精心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1、利用类比或对比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上,很多新知识与已学知识有着相似之处,或与已学知识在研究方法上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这种情况下,类比或对比已学知识的研究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展开思路。
2、利用联想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中,很多题目的解法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将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04-24
新课标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09-22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4-03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04-19
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07-21
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2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04-03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0-17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