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论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论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时间:2022-11-19 01:51:29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受教育者适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主要包括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语文自学努力的培养。

论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发明、新创造、新技术、新信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但是学生目前在学校所学知识大多是相对稳定的基础知识,这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产的迫切需要差距越来越大。面临科学技术急剧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加速获取知识,这就需要努力培养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和素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明确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具体要求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语文自学能力各不相同。本着“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我认为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能使用工具书,能熟练查阅字典词典。二是能理解文章的题目的含义,能较为准确地判断文章的常见文体。三是能给文章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四是能看出文章思路,并概括出中心思想。五是能找出文章中的重点段落、重要句子、关键词语,并能着重领会体味。六是能从文章中找出一些写作方法,供作文时仿效。七是能记有一定质量的听课笔记、读书笔记。还应该指出的是,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要把学生学习语文的非智力因素养育得比较完美。这些非智力因素包括,有明确而稳定的语文学习动机、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饱满的语文学习热情、顽强的语文学习意志等等。这些非智力因素,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也能为他们建立起自学动力机制创造条件,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可缺少的土壤。

二、确立培养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若干先进理念

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师问生答,平铺直叙,师生在预设性强的教学过程中失去了灵活性、个性、创造性,也使学生失去了自学能力。课堂教学当然需要备课,需要“预设”。但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师生思维活动的多样性,就使得教学过程的“预设”变得十分困难。这还是其次,更主要的在于,学生是一个拥有学习权利的探索者,他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表现出多样化的学习成果,并因此实现基于自由的成长意志,只有生成性教学,才是授“渔”而不是授“鱼”的教学,才能够称之为成功的教学。

在强化课堂教学预设性的同时,伴随出现的就是课堂教学十分严重的刻板性。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减少“众人一举、众口一词、众腔一调”的刻板性,增加“不在于坐得是否整齐,不在乎答得是否标准”的自由性。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要正确对待他们的“犯错”。成年人自学中还经常“犯错”,更何况一个初中生呢!从某种意义上讲,“犯错”越多的学生,获得的“体验”越深刻,自学能力也就提高得越快。实践表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教师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就会下降。教师要舍得给学生用褒扬的词语,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

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的“教”和所有学科一样,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但它又有其自身的本质属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师必须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必须解决学生学语文的动力问题。离开动力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不切实际的,而学生的兴趣要靠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尽量利用课堂教学唤起学生对所教科目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地学习中去,从而不自觉地获取新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语文,有助于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从而在兴趣的带领下主动地学语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这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例如,走上街头,搞一次清除不规范字的活动。义务为群众代写书信,春联等。另外,还可以多开展课内外活动,变枯燥的课堂学习为生动的活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品表演,讲故事比赛,把歌声带进语文课堂等。

《论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多欣赏电影、电视剧等文学作品。优秀的影视作品会激发、带动人,让审美能力反作用于语文学习,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例如,看《南京大屠杀》时,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来提升学生的强国责任感,从而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学生把保尔顽强的革命意志借鉴到学习中去。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促使学生自主、自觉、自我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不打无准备之战”。同样的,在学习中对课文的预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培养课前预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更主动的学习课文内容,提高课堂学习兴趣与效率。要指导学生做好几点:阅读提示,大体了解;阅读全文,整体感知;细看注释,扫除障碍;编写提纲,加深理解;结合“练习”,把握重点;摘抄精华,积累材料。

2、培养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字典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在第一节课就传达给学生的一个学习观念。学生会不会使用工具书,有没有用工具书的习惯,关系到他们一生自学的效果和水平。因此,我把教学生使用工具书作为培养自学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在教学中,是老师走在前面,还是学生走在前面,两者有着质的区别。有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问老师某字的读音、某词的含义,他们等待老师的告诉,而我常不告诉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借助工具书解决类似的问题。在坚持这样的引导下,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主动的去查工具书,效果还不错。

3、培养学后总结的习惯。我们说学习一篇课文,不仅是解决这篇课文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能从这篇课文中学到方法,举一反三,从而能自学相同类型的文章。“方法是学习的钥匙”,这就需要学生能从课文中总结学习方法,用于以后的自学。所以在学习一些不同类型的文章时,我要求学生去自行总结在这篇文章中学到的方法,并归纳出来。通过长期练习,学生由刚开始只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学习方法,且能从多方面进行总结。而当遇到类似的文章时,学生也能自觉的去运用已学的方法去尝试自学。

4、培养学习积累、运用语言的习惯。语文在于积累。在阅读各种文章的过程中,遇到好词佳句美段以及典故等,我都要求学生摘录下来。我在学生的预习作业中就明确要求学生每篇文章摘抄美句不少于四句。积累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运用。运用语言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积累了优美的词句,最终目的是运用到生活中去,即“学为己用”,将别人的转换成自己的。因此,我经常让他们做些语言表达的练习来提升其表达能力。仿写练习就是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这在大多数课文中都可以尝试进行。小片段练习也是容易上手的。此外,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课前演讲就是一个省时又效果不错的方法。

五、借助多种手段对初中学生进行自学训练

1、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里进行自学训练时,可以多搞些微型竞赛活动,如查字典比赛,纠正错别字比赛,观察敏锐性比赛,选用恰当词语填空比赛等,而在课外,还可以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知识积累能力的各种展示活动,如展示听课笔记、摘抄笔记、读书笔记等等。

2、举一反三。如讲过一篇课文,可以选一篇体裁相同、写法类似的文章,让学生“带读”。这样的“带读”,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类文章的布局特点、行文方式和基本结构,特别有助于初中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当然还可以进一步引导“份写”,使他们的自学能力转化成物化成果,进一步提高他们“反三”的积极性。

3、多布置简单易行的课外练笔任务。布置任务时不能简单要求多写些,再多写些,而要强调课内对课外的带动作用,强调按照课内定的“规矩”办事。写日记、周记、办墙报、编手抄报等是较好的练笔任务,还可以结合学校的重要活动布置自由作文任务,如运动会、艺术节、旅游等活动。这些学生在班上展览、交流、评选优秀,更便于教师指导,也更能促进学生自觉自学,提高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学习。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无疑将会让我们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课改要求,实现新课程的总目标。

《论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读课文的自学能力2017-03-21 10:34 | #2楼

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他的这一思想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育机构的重要任务;第二、学生要努力学会自学的本领,养成自学的习惯;第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摘自《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时代的要求: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人类新知识、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要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就得不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建设者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对新一代人才素质水平的提高都是十分重要的。

2、课程的要求:

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多不重视学生的自学,只注重教师的“讲”。而在语文教学和发展任务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发展起关键性作用。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人类近100年掌握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科学知识总量的90%。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长一倍。20世纪是每10年增长一倍,而最近10年则是大约3年增长一倍。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体系,尤其是语文教学,它涉及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生活方方面面都与之联系,因此教师是不可能教得了,教得完的,只能靠学生自己今后进一步去学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有教师的讲授,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掌握知识,提高素养的。这就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新课标的要求: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新课改下新编的中学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教学观念就是“以人为本”,即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改变过去强调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习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干动手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我认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实现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因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己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4、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

初中阶段学生自主性意识崛起、学生研究性学习兴趣日浓。三年的初中生活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而且,现在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网络信息的高速与大容量给学生提供了相当多且丰富的知识。这时光凭老师讲解已远远无法满足学生认知能力的需求了,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活动提出了一个严峻而迫切的要求——即怎么能让学生既“吃饱”又能保障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吃好”。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办法。

二、什么是自学能力?

什么是自学能力呢?就是受教育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素质。———摘自《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的自学能力培养涉及到许多方面:从讲读课文到自读课文,从课堂教学到课后作业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在此截取其中一个方面,重点谈谈自读课文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认为在自读课文自学中应养成以下几点良好的自学习惯:

1、  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战争中有句名言“不打无准备之战”,同样的,在学习中对于课文的预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培养课前预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更主动的学习课文内容,提高课堂学习兴趣与效率。

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布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预习习题,让学生独立的解决,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例如现代文预习,主要要求学生预习字词、相关的文学背景、文章内容以及中心思想;文言文预习则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并总结文章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2、  培养有目的地学习的习惯:

有目的地学习,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通过课堂学习解决疑问的过程。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强、听课效率提高。

3、  培养勤翻工具书的习惯:

“字典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在第一节课就传达给学生的一个理念。在遇到争议时、或者新知识时,我总是鼓励学生去查字典,而不允许他们凭主观去盲目猜测。在坚持这样的引导下,效果也比较明显,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主动的去查工具书,字典也成了他们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4、  培养积极参与、勤于动脑的习惯:

自读课文教学强调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这就要求学生能主动融入其中、充分发挥课堂主人公的地位。因此学生的积极参与、乐于参与、勇于参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教学过程能否进行下去的重要因素。所以我花了很多心思用于怎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并且在自读可课文学习中承担课堂“小主人”的重任。比如:让学生推荐一篇课文里需要掌握的重点词语及解释,或者指出需注意的一些易错字、词、及解释;文章重点语段可以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并将自己的理解与全班同学沟通,互相探讨、互助学习;我也试着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自行表演,从而帮助他们主动掌握课文内容、揣摩人物形象。因为表演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我还大胆采用了体验情境的教学,在学习《登上地球之巅》这篇课文时,我觉得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学习,学生对于课文的认识不会很深刻,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经历,于是我让同学们采取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去学习,即:四个同学饰演文中四个主人公,其余同学饰记者,饰记者的同学需要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而饰四个文中人物的同学就要非常熟悉课文,去应对相应的问题。课堂学习的结果相当的好,同学的提问比较精准、且与文章的中心联系较紧密,而四个文中人物的扮演者,不仅熟悉课文内容,还额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已比较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人物的精神。像这样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去发挥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5、培养学后总结的习惯:

我们说学习一篇课文,不仅是解决这篇课文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能从这篇课文中学到方法,举一反三,从而能自学相同类型的文章。“方法是学习的钥匙”,这就需要学生能从课文中总结学习方法,用于以后的自学。所以在学习一些不同类型的文章时,我要求学生去自行总结在这篇文章中学到的方法,并归纳出来。通过长期练习,学生由刚开始只能总结一两点表面内容,发展到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学习方法,且能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二)、掌握方法,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

学习方法,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在上述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在自读课文学习中,注意教给学生自学方法,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运用语言。

首先,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字典、词典、资料书)。因为学生会不会使用工具书,有没有用工具书的习惯,关系到他们一生自学的效果和水平。因此,我把教学生使用工具书作为培养自学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在教学中,是老师走在前面,还是学生走在前面,两者有着质的区别。如,一篇文章的教学,老师查字典、找资料,与学生查字典,找资料,大有区别。有的同学经常问老师某字的读音,他们等待老师的告诉,而我常不告诉。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若遇到生字、新词、难句及与文章内容有联系的问题时,我都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这些问题。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字典是最好的老师”。

其次,学会摘录,积累词句。在阅读各种文章的过程中,遇到好词、佳句、美段以及典故等,我都要求学生摘录下来。我在学生的预习作业中就明确要求学生每篇文章摘抄美句不少于三句。还有像自读的文言文预习,我也常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摘抄下来后,指导学生通过读、背等方式积累。此外,还要养成多问、多说、多写的习惯。最后,我还鼓励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多说、多写,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再次,为了深入理解一篇课文,为了扩大知识面,增加文学常识积累。我注意教学生查找参考资料的方法,这也是自学时必不可少的能力。如学习《丑小鸭》,我就让学生去查找关于安徒生的生平简介;学《黄河颂》让学生查地图资料、地理知识;学《真正的英雄》就让他们去了解“挑战者号”的相关背景。有时我会对学生查找的资料做必要的补充,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搜集的资料不仅全面广泛,而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经常查看有关的书籍、资料和图片,能使学生初步知道哪类课文可以查找哪方面的书籍和资料。这样既培养了能力,又能激起学生更浓的学习兴趣。

2、教学生掌握学习步骤

学生学习课文,往往东看一点,西看一点,没有顺序,缺乏条理性;或是看一遍就认为读懂了,不会逐步深入学习,所以教他们有步骤地学习就很重要。在一般情况下,我要求学生第一遍通读课文,查字典解决不懂的生字生词;接着朗读或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大体知道写的是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语段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最后再返回头来统观全文,划分段落,总结中心思想,掌握表达形式上的特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钻进去逐层深入地学,又能跳出来看到文章的整体,总结自己学到了什么。比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文章学习:学生第一遍阅读,解决了课内生字词,再读课文时,了解了文章写的是“一个星期天发生在福楼拜家,朋友聚会的事情”,这篇课文重点描写了几个人物的特点,因此接着我指导学生重点品读表现人物特点的语句,最后通过个体人物的特点,反观全文,归纳这些人物的共同特点,并总结文章在描写人物时用了哪些方法。当然这些学习步骤,可以因课文不同而有所不同。当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了,自学能力提高了,还可以变更或简化,但在打基础期间这样的学习是必要的。

3、教学生对不同的课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

不同的文章,作者思路不同,表达方法不同,重点不同。一般来说,记叙性文章(包括记叙性散文、记叙性诗歌、小说),应把握好记叙的要素;抒情性散文,应侧重了解文章的行文线索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说明性的文章,应把握好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及语言的特点;议论性文章,应把握好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不同课文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一方面能使学生抓住各类文章特点,用不同方法去学习,即节省时间,又扩大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训练学生逐步学会根据教材实际抓重点、抓特点地进行分析,使他们在自学时能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教一点有关文章的知识。当然,这些知识的讲授不是外加的,而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给的。比如学《女娲造人》,这篇文章的体裁是神话,因此首先教学生掌握神话的基本特点——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接着指导学生从神话特点入手学习文章的情节。学生懂得了这些,学习文章时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了,反而能较好地理解文章的情节。又如《秋天》这首诗歌,我指导学生抓住诗歌的几个要素——意象性、象征性、诗歌主旨、作者情感,从这几个角度去学习,就能基本把握住诗歌学习的重点,而不至于有所偏颇。除此之外教材中还有不少描写景物的文章,这类课文语言优美,感染力强,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学习时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关于写人的记叙文,作者要通过一件或几件具体事反映人物的精神、品德,要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关于自读课文的学习其实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也是只是就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办法总结了以上几点。当然,方法因人而异、重要的是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而因地制宜。我个人认为在自读课文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空间相当大,因此我也会将在此方面不余遗力的进行下去。因为我们做老师的职责就是:培养有创造性、独立自主的“大写的人”。

【论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相关文章:

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2

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05-29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12-11

如何提高自己的异性缘培养自己的气质09-22

如何培养和提升创业能力?05-18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1-06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08-11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09-22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09-18

如何培养学生创业能力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