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学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3)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
三、教师要适时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势头
学生的创新能力被激发起来后,应做到以下几点:(1)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作为教师要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2)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2017-03-21 08:53 | #2楼
创新是新世纪的召唤,创新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学生学习要创新,教师教学也要创新。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更是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创新思维是一种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去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它不拘泥于常规,能突破思维定势,冲破固定模式,在解决问题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自学潜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是我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看法:
一、创设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感到我能行。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为了使学生能在活泼、生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抑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营造愉悦的、宽松的、开放的学习气氛,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课堂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机会,所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注重实践,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发现、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化为手脑结合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易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后,我出示:“医院包扎用的三角巾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是0.9米,现在有一块长18米,宽0.9米的白布,可以做多少块三角巾?”课前学生已进行预习,可我在教室里巡视一周后,发现只有五分之二的学生能够正确解答,多数学生只会求出三角巾的面积。面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拿出一张纸,画一个长方形表示长18米,宽0.9米的白布,再引导学生在“白布”上按题意截取三角巾。(如下图。)
18米
0.9米
0.9米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很快理解了题意,并列式解答:18×0.9÷[ (0.9×0.9)÷2]。之后,我让学生再仔细想想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解法。学生思维的大门再次被打开,他们在纸上画画、写写,两分钟后部分学生举手了。我请学生说说看法,一位学生说:“通过画图,我发现白布的宽就是三角巾的底或高,那么边长为0.9米的正方形里就有两块三角巾,我只要先求出白布里有几个边长为0.9米的正方形,再乘2就能求出有多少块三角巾了。所以算式是18÷0.9×2,这种方法更简便。”在他的提醒下,刚才还有些不知所措的学生也都恍然大悟。我及时表扬了那位男生,同时也鼓励全班学生课堂上要大胆思考,要重视动手操作的过程,养成实践操作的习惯,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开发创新潜能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中国古代有许多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起于思而源于疑”。有疑必问,有问必有所得,学生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在采取教材上给定的解题方法教学后,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从多角度的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答问题,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论学生这种方法与教材的编排意图怎样,但这种思维上的创新,教师应给予鼓励。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的训练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
四、增强学习内容的开放程度,发展创新思维
在素质教育下产生的开放题,因其条件不完备,结论不明确,因而蕴含着多种可能,这类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给学生提供较大的独创空间。在数学教学中,突破教材中例题习题条件完备,答案确定的模式,适当地选取部分开放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补充题时,给出条件,让学生给应用题提出问题。例如:甲、乙两辆车在长达800千米的公路上行驶,甲车每小时走50千米、乙车每小时走40千米。( )?在没有说明是同时从某地出发,还是相向而行的情况下,学生就会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来把题目补充完整。这样就有利于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和氛围,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旧的框框,敢于标新立异,更要培养在实践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用全部的爱心去呵护学生的创新嫩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创新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07-31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合集)07-20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0-27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0-17
如何利用数学教学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09-22
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4
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01-12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