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是—种精神,“创新是—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藉华人朱棣文曾—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我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时弊。那么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怎样失去的呢?根本原因在教育本身,负担太重——考试频繁、资料繁多、死记硬背、作业机械重复,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题海战术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几乎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陈旧做法,牢固地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同题解决”中去,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起学生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二、鼓励质疑问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发明千千万,起点就—问。”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手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探索过程,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四、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开放教学
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学生的学主要采用记忆、理解的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局限在书本上、课堂上,认为学习仅仅是到学校听教师讲一些书本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适合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往往呈现低效性,培养出的学生往往脱离生活实际,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于学生的学,凸显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
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多鼓励他们,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017-03-21 08:53 | #2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怎样发挥其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平等对话,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释放创新激-情。
如在教学“比的意义和性质”时,我问学生:“你想知道哪些关于比的知识?”学生回答:“什么叫比?它有几部分组成?学比有什么用?和以前的知识有关系吗……”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设计的问题之中,他们认真阅读,用心思考,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活动,允许学生奇思异想,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意见要给以补充,对那些不合理的问题要给以帮助。如学生探索出比的意义后,我问:“你认为比的后项可以是零吗?为什么?”学生的好奇心马上被激发,展开争论,一个学生说:“比的后项不能是零,因为比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既然除数不能为零,比的后项也不能为零。”另一个学生马上反驳:“比的后项可以是零,我在体育比赛中看到记分牌上有4:0。”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他们各抒其见,据理力争,我趁机顺势引导,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
这样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又发展了智力,激发了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利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促使创新意识的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告诉我们: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教学手段,唤起学生的创新潜力和激-情,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⒈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乐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引人入胜的问题情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教学"比大小"时,要让学生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会用符号表示物品的多少关系。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抽象。因此,我运用课件先出示三只小猴分水果的画面,其中香蕉2个,桃子3个。然后问:“三只小猴分水果,分哪种水果时没意见?分哪种水果时有意见?为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便争先恐后地发言,分桃子时不会有意见,因为桃子的数量和猴子只数同样多,我趁机讲解了等于号的有关知识。接着学生又说分香蕉时可能有意见,因为香蕉只有2个,而猴子是3只,2比3小。这时再出示小于号,让学生理解小于号的含义,同样的方法介绍大于号。这样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进问题情景中,精心设疑,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⒉精选教学材料,创设思维空间
创新需要时间,创新更需要空间。创新思维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创造性的思维习惯养成过程离不开一次次的实践活动,因此我们要精选教学材料,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去发现、去探索、去突破、去创造。
如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我出示了这样一题:“在一个长方体物品的每个面上都捆扎十字绳,绳子的长度和什么有关系,怎样计算所需的绳长?”学生们拿出学具,经过操作、研究、讨论,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样教学既实现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促进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中选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精心设计练习,增强创新意识
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适当设计一些多样化的开放性练习题。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力争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03-0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03-03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04-06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09-21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0-27
如何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的思考05-18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03-22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09-22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