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小学生积累知识、思维训练、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味强调读,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考的读,恰恰忽视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造力呢?我认为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动机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力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同学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说你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三、选点激辩,培养思维的变通力
思维的变通力,是指不同分类或不同方式的思维,从某思想转换到另一思想的能力,或是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看一个问题。是指要能适应各种状况,同时意味着不要以僵化的方式去看问题。其实语文学习中的许多问题是不能用一种思维方式来解决或是有一种答案的。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时,课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说“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同学认为“地球之外存在生命”,有同学认为“地球之外不存在生命”,就这一问题,我让学生举手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把同一观点的同学编到一组,让学生根据课文和课前了解的资料为依据,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学的兴趣和探索未来的好奇心。
四、同中求异,培养思维的独创力
思维的独创力,主要指反应的独特性,即想出别人所想不出来的观念。也可以说想的问题独特新颖。《狐假虎威》一课,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得出“狐狸很狡猾,仰仗别人的势力吓唬人,进行欺骗,我们不要像狐狸那样,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结论(喻意)也就行了。这个喻意大家也是认同的。而现在新的理论应同中求异,激发同学谈出新的看法。老师说:“你们看过狐狸的卡-通片吗,想想那里对狐狸怎么看的?”学生立刻活跃起来,纷纷说:“那里说狐狸很聪明。”“这篇寓宫把狐狸说成很狡猾我觉得不公平,其实狐狸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个巧妙的办法,既没伤害别人又保护了自己,不是很聪明吗?它这个机灵劲还真值得我们学习呢?”……同样的一篇课文、同样的一个事物,能够谈出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结论,无疑培养了思维的独创力。
五、串联焊接,培养思维的精进力
精进力,是一种补充概念,在原来的构想或基本观念上再加上新观念,增加有趣的细节和组成相关概念群的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精益求精”、“锦上添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精进力,平时我们除了经常训练他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外,还适当增加一些串联词语成句或连句成段以及找联系组句、组段等练习。比如,“我、天空,飞机、大海”,这四个词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把这四个词串联起来,使其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即,“我看见有一架飞机在天空中飞行,飞机下面是碧波荡漾的大海。”这种串联焊接训练看似平常,实际上对精养学生思维的精进力是一分有力的。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总之,上述几种能力均属发散思维的几种基本能力,有了这几种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能形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017-03-21 08:52 | #2楼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未知成分进行探索的活动,是人脑发现和提出新问题,设计新方法,开创新途径,解决新问题的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进行创造性学习,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未曾解决过的新问题,获得新的知识。
一、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识字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弄懂汉字的音、形、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教法得当,那么就不仅能让学生准确识字,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在教汉语拼音时,教师可充分发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把生活经验转移到帮助掌握发音要领上,这样就有助于发准音。例如,在教学单韵母“a”时,可让学生回忆到医院看病时,医生让自己张开嘴说“啊”时的口型。只要学生能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再加上教师对发音口型的讲解示范,那么学生就一定能发准“a”音。在这个过程中,从思维的角度讲,是让学生凭借旧知识,在相似中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2、识记住字形是识字的关键,也是小学识字中的难点。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记住字形。例如,教学“朋”字,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有的想到两个“月”字合起来就是“朋”字,有的还进一步想到用编字谜的方法来识记,他说:“表示60天的字就是‘朋’字。这两个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创造的思维,本质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3、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识字教学的一种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弄清字义,可以让学生通过上下文来理解词义,进而理解字义,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学生的说法也就不一致。教师只需要求大体合理则可。这个思维过程,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契机,既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目标和重点设计出几个或一次列既简明扼要又富有启发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为题去读,读后来思,思不出再读,这样反反复复的去寻觅答案。古人说得好,“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例如,在教学《古井》这一课时,教师可设计以下四个问题让学生去自学,即:(1)本课所讲的古井是一口有什么特点的井?(2)人们来古井取水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3)课文讲了一件与井有关的什么事?(4)古井与这件事有什么联系?
2、教师不必强求一致,也不必马上期望达到标准,可以让学生在争论中明白事由。适当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就在这种高低不同,参差不齐的发言中,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不仅获得了新知,而且在无意识中培养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汇报学习成果的过程是一个梳理思维的过程。通过汇报,学生会再次思索,明白创造过程,这有利于找准创造的途径,以便再创造。
4、小学生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总好问个为什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发问。例如我在讲解《风卡》时,学生问我:“凡卡每天都有面包吃,为什么还说生活不好呢?”面对这个问题,我就给学生讲,如果你家天天吃玉米,就可以说明你家的生活很富裕吗?学生一听,便明白了在凡卡生活的那一个地区,吃面包并不算吃得好。
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
在模仿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教会学生模仿是作文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关键是教会学生如何模仿,走出模仿的误区。即,学生在考虑写作时,首先要考虑自己所写的事物是什么样的,再考虑名人佳作中的事物是如何来写的,可以效仿的就仿,不可以效仿的就要有创新。这样就能起到学习借鉴与创造两全其美的功效。
从选材和结构上培养创造性思维。在评价作文时。选材是否新颖,结构是否独出心裁、别具一格是衡量优秀习作的重要标准。为此,在作文教学时就要鼓励学生从选材到结构都力求新颖别致。这既是作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就拿写一个乐于助人的人的选材来说,教师要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把自己所能想到的事例说出来。可以写帮助值日生扫地,可以写帮组残疾人做家务;还可以写去养路护路,把路上的烂酒瓶深埋......。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别人未说过的材料来写,比如选择养路护路这一件事就比较新颖,这样写不仅更能突出中心,而且还培养了求异思维。何乐而不为呢?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相关文章: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06-13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09-22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1-07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1-06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04-13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09-22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2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09-22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11-28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