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与应用正成为这个社会越来越明显的特征,必然也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作为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重任的教育正在由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向社会生活的中心,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轴心”。顺应这一趋势,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造就创新人才作为面对新世纪的价值趋向。为此,本文特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一、提高历史学科的课程实用价值,让学生“乐”学
目前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层次还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历史情节中(这可能受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影响),也就是停留在直接兴趣这一层次上。我们知道,直接兴趣是不稳定的,常会因各种因素而减退,比如知识简单易懂、概念重复讲述、结论不易理解、内容难记难背等,一旦学生感到乏味,或感到困难时,直接兴趣就会衰减、消失。因此,历史教学要提高学科的实用价值。
首先,我们至少应该向学生显示历史学科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的作用,比如可以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寻找历史依据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还可以在校内多办一些历史学科的课外活动,如开设历史讲座、展示学生的历史小文章、搞一些历史性的纪念活动,等等。总之,校园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气氛,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让他们觉得至少在学校里,学好历史课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其次,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心理,使学生“喜”学。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与初中比较,普遍感到困难,出现“怕”的情绪。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成功心理,这对稳定学习兴趣有极大作用。我们可以结合教学由浅入深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层次的内容,作出达标的要求,对学生每达到一个层次,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有信心进入下一个层次学习。再比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让他们在不同的场合获得不同的成功感觉,可以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作出当众表扬;可以对作业中有出色解答或独特见解的学生予以高分;也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办的刊物或壁报上发表一些作品,如历史小论文、历史漫画等;或者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到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总之,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多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抱有信心,最终保持历史学习的稳定兴趣。
最后,要重视对历史理论的学习,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会”学。不过在基本历史理论的教学中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要控制好“度”。高中学生毕竟认知水平有限,如果要求过高,理解不了,对学习历史就怀有畏难情绪,就会“厌”、“怕”。因此,教师要深入细致地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限度,不能加重学生学习负担,更不能使他们不堪重负而丧失学习信心、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必须打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变学生单纯从教师或书本上获取信息为从各方面(包括电脑网络)获取有效信息;变学生单纯在学校、阶段性学习为向社会学习、终身学习,这才是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可以做一些尝试,具体做法是变原来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这一模式又可分为规定型开放式教学、主题型开放式教学和自主型开放式教学。所谓规定型开放式教学是指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教师规定的内容,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并用历史小论文的形式体现学习的成果。一般在普通高中学生中,主要就采用这种方式。对此,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景,如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政府的统治垮台。在总结失败的教训时,国民党内有人说:“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蒋介石在退守台湾后曾发出感慨:“此次失败,并非是被共-匪打-倒的,实在是我们自己打-倒自己。”请你结合史实谈国民党失败的原因。(题目自拟)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句流畅,字数不少于500字。改作后,我们惊喜地发现,不少学生的论文题目新颖,立论正确,说理透彻,其写作水平比预计的要高。这次考试中较好的小论文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行不义必自毙》、《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自毁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对手只有一个,就是自己》等。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我校开展教研的有利契机,配合教学内容提出《七七事变研究》这一课题,根据大家的兴趣,学生自行组建五个研究小组,组成总课题下的子课题组,分别是《七七事变发生的背景》,《七七事变后日本对丰台地区的统治及暴行》,《七七事变后丰台人民对侵华日军进行的反抗斗争》,《勿忘国耻反思组》。通过同学们的自己确定研究方向,亲自查找资料,撰写论文,不仅使学生学会以探究的方式认识重大的历史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并且通过评价可以达到互相激励、启发、产生更多的新想法为目的。
四、针对创新思维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既包含聚合思维,又包含发散思维,其中,发散思维是构成创新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均习惯于以聚合思维思考问题,所以,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发散思维的训练。直觉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本形式,它是一种不借助推理形式而直接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并非胡乱猜想,而是个体长期积累的有关知识经验,在瞬间被调动起来产生快速综合的反应,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唐朝经济繁荣盛况之后,在未讲唐文化之前,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个时代的科学文化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局面?”之类的题,让他们直接作出判断。
总之,大量的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证明,创新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已知的知识和信息为前提条件的。古今中外的许多大发明家、大科学家之所以能够有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是与其具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经验分不开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必要的历史知识和材料。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相应的思维品质: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等。只有这样,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2017-03-21 08:04 | #2楼
创新思维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高中历史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历史教师以良好的心态,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实现教师与学生良好的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允许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不仅是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实现创新思维的心理需要。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开发。
二、创设问题情境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需要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授《鸦片战争》这一节课时,可以抓住教材中的核心内容提出问题:“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那么鸦片战争能否避免?”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通过对该问题的分析和探讨,使学生最终明白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经过这样的启发、引导,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历时事件形象生动的再现,从而使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拉近。事实证明,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如在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一节内容时,首先播放一些有关美国股票市场以及罗斯福竞选总统的历史影片,然后再提出一系列有关问题:“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罗斯福新政是否可以消除经济危机?针对罗斯福新政,有什么看法?”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看前面的背景资料,畅所欲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把握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巧妙构思,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探讨中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质疑是创新的前提,缺乏质疑性思维的头脑是难以产生创新思维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完“十月革命”后,有些同学就提出:“假如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是否会产生资本主义?能不能说是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资本主义呢?”等等。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加以分类,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有些问题学生可以自己释疑,有些则需要老师释疑,也有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探讨,师生共同释疑,对于那些具有较大难度的问题,课堂上一时不能解决的,课后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加以解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学生的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
开展探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加一些类似与史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并产生积极情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形成勇于质疑、乐于探究、积极求知的心理倾向。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求思发问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社交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不应只给学生考试的“标准答案”,而是要给学生留下发散思维的空间和时间。
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对历史学科发展变化的脉络,能够做到及时了解和掌握,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材,改变以往的照本宣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一种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平等的和-谐的关系。这对于教师实施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教师应具有求知求真的精神。就现行的历史教材来看,经历了多次修订,即使是最新版本的教材也存在一些漏洞。这就需要教师敢于质疑,带动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高中历史教师来说,在教学之余应多关注一些有关历史方面的最新学术活动,并恰当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带动学生一起进行研究。任何知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意识,培养历史学科的研究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大部分的历史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新时期合格的教师,才有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型的人才。
总而言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广大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创新精神,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相关文章: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3-08
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04-24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15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4-03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07-31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2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9-21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0-27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3-24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