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11-19 01:49:55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的蓬勃发展依靠的是有独立思考的人和有创造能力的人。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以知识为主体的经济时代,创新便成为了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为了能跟上世界飞速发展的脚步,加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点。这就使教育事业接过了一副沉甸甸的担子,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创造性能力的人才的重要使命。小学语文则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其是一门情感丰富、个性张扬、能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思维创新的课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及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提供机会,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封闭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失去了自己的想象,失去了思考的机会。没有想象力就没有伟大的发明创造。想象力是人类发明创作的源泉。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往往不受传统观念、思想、现实的束缚,能自由想象,他们想象出的事物,是成年人往往意想不到的。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比一比谁想象的多,谁的想象新奇。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元发散思维,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引导学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树叶以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用自己所收集的树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粘贴成各种图案。一周以后,在检查作业时,被同学们的奇思妙想给惊呆了。小到粘成金鱼、萝卜、小船、房子、月亮、电灯,大到大水牛、疏密有致的风景、美丽的校园、有趣的活动,真是应有尽有,各具风格。这种作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在教学《狼和小羊》这一课时,就让同学们替小羊想办法去战胜大灰狼,让学生想象可能发生的不同结果。结果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踊跃回答,畅所欲言,想出了很多办法,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2.尊重学生,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关于如何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形成提问能力。引导学生敢于怀疑,善于发现,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遇事多让学生提"为什么"、"怎么会"、"怎样"这类思考类型的问题。

当年牛顿由一个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由壶里的水开了,顶起壶盖发明了蒸汽机。这些伟人为什么能有发明呢?归根结底是由于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敢于标新立异。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教师精心指导。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从仔细观察入手,引导他们观察事物可以有步骤、多侧面、多层次进行,在此基础上,再对观察对象进行联想、思考,并反复质疑,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

3.用设计探索机会的手段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是依靠发掘创新思维所创造的。创造力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创新思维能够依据所要达到的目标在头脑中创造出一件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创新思维就是能够产生出闻所未闻的思维成果[2]。因此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就在于语文教学。比如,面对看图写作的课程时,以图中的"蝴蝶"为对象发挥想象,自己命题写作。在学生动笔开始写作之前,教师应该就蝴蝶所准备的资料对大家介绍蝴蝶一生的结局,以及相关诗句等。在介绍完之后,学生对其有了基本了解,这时可以让学生迅速进行构思。这样,就可以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有话可以写,并且能对蝴蝶的优点进行赞美。当然也不排除会有在少部分同学认为蝴蝶的一生活的毫无价值,整日无所事事,流连花丛,不思进取,最终碌碌无为而终,并且由蝴蝶联想到生活中的人和事。如此自圆其说的文章也不乏智慧的火花闪现。由此可见说,语文教学担心的不应该是学生做不到,应该是教师会"想"不到。这里所说的"想",就是给学生一个设计探究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我价值,这是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方法,同时也是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体现教学能力的绝妙舞台。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有策略有计划地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有意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为学生开创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小学生抓起,小学语文教师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素质人才。

小学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017-03-21 08:02 | #2楼

《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在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中,我们始终有一个很基本的认识: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因为这类课程的实质就是课程教学的交互推进,也就是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推动教学的进行,而教学反过来也会促进课程的调整与改进。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师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学生同样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同样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1转变观念是创新的前提和条件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小学生有他自己的个性,天真、好奇,容易对各种事物提出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抓住孩子的特点,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便告诫我们教师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绝不能再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搬教参、教案,从事那种麻木性的机械运动。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长期以来,我们教师习惯于夸大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当作知识的承载体,一味地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进行词句段落的教学,这种把学生当作客体的做法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随着新的《课程标准》出品,我们中的很多老师已经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中的新理念,尝试着角色的改变,主动走近学生,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地去发现,去领悟。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上课形式的变化,其实,这便是教师观念的更新,一种理念上的飞跃。

2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疑法,情境法,游戏法,导语法,活动法……,每种方法都有着不同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应该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最终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中常有疑点和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发现,常有创新。因此,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飞夺泸定桥》一课,可以紧扣 “飞夺”提问:泸定桥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飞夺”,怎样“飞夺”的,“飞夺”说明了什么。如《草船借箭》一课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由此提问: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他算对了什么,从“神机妙算”中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习惯。事实证明,从教导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3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一位老师讲《狐狸和乌鸦》的结尾部分。她是这样设计的:一是让学生从乌鸦的角度,设计“我真后悔……”的话题,启发学生想象乌鸦失去肉以后的心理活动;二是让学生从关心乌鸦的角度,设计“我们都来劝劝它”这样的话题,让大家帮助乌鸦认识自己的错误。

这种带有情感因素的设计,能激发学生很快地进入特定的故事场景,借助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他们自己的情绪体验,使学生从思想认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讲究趣味和情感的设计,是我们平日那种“客观评价、生硬说教”的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在发散中创新。如教《凡卡》一课,让学生多角度思考:作者为什么用凡卡的梦作结尾。学生纷纷发言:“因为凡卡的信没贴邮票,也没写清地址,爷爷根本收不到,他只能在梦中和爷爷团聚。”“以梦结尾,突出了凡卡的命运十分悲惨,揭露了旧时代的黑暗。”“用梦结尾,十分含蓄,发人深思。”……然后让学生比一比,哪种说法最好。这样既发散又求佳,有利于激发创造的火花。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同样我们也应该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现实的训练中,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4及时评价,鼓励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的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教育不是摇椅上的学问,要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关文章: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15

试论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9-22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3-01

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01-12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07-31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9-21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0-27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3-24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3-03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