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时间:2022-11-19 01:48:58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新思维是学生实现自我创造力的基础,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发展,特别是对其今后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重视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

教材不只是知识的载体,其中也包含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法、技巧、思维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对后一方面应给予充分重视。例如,化学中有许多重要的规律和原理的发现,既包含了科学家们艰辛的劳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更闪耀着科学家们非凡巧妙的创造思维的光芒。对于这样的内容,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结论,而不带着学生循着科学家光辉思想历程去回顾,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学中的一大遗憾。所以,我们在讲空气组成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稀有气体的发现、分子和原子的发现,启普发生器的发明、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周期律等原理和规律时,都应突出介绍当时科学家是怎样找出这些结论的。再如,不少教材的内容经教师的加工处理,在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也可起到更大的作用。比如,在“酸碱指示剂遇酸或碱性溶液时发生变色”的教学中,可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由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总结出结论;在讲空气中氧气含量如何测定时,要学生假设自己处在拉瓦锡的那个时代,会沿着怎样的思路来寻找存在我们周围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空气成分;在讲完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节后,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防治学校周围或附近小溪的水污染?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可提出“铜、铝等金属是否可以变成黄金”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非常活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和效率。

二、加强学生知识活化的训练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旨在增强学生对化学问题理解的敏感性;思考化学问题的灵活性和独特性;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化学新知识的能力,学生必需对所学知识熟练和灵活运用,他们的思维才能创新,这是创造性地应用已有知识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在教学中应对学生掌握知识提出“熟练”和“灵活”的要求,并经常选一些代表性的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我在教学中常用到这样的例题:“向混有少量cu(no3)2的agno3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和滤渣中各有哪些物质?”对于这道题,我提出两种可能的情况让学生求解:(1)当铁粉有剩佘时;(2)当agno3过量时。还有这样的例题,我让学生以“铁、氧化铜、硫酸为原料,设计出两种制备铜的方法,并判断哪种方法较好?请说明理由?”此外,在讲完初中酸、碱、盐的性质后,我还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写出用五种方法制取znso4的化学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自己会利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多种可能假设来分析问题,从而起到了使学生知识“活化”的作用。

三、课堂上注意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星星之火

课堂是学生思维最积极最活跃的场所,这里经常有着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创新思维爆发出的火花,这样的火花自学生中来,如果不被及时发现,则可能自生自灭,不成气候,如被老师发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则学生可能受到激励而发扬光大。我们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发现这些星星点点的火花并使之燎原。例如我在一次习题课上布置了这样的一道习题:“有一种盐酸盐,通过实验测定后,其含氯量为47.65%,这种物质是下列四种(nacl、cacl2、mgcl2、kcl)中的哪一种?大多数学生看到例题后,马上根据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公式列出式子寻求答案,我在巡视中遇到一个学生,他问我可否用他的方法求解,我仔细看着他的解法,确实简单巧妙:在nacl中氯相对原子质量35.5大于钠23,即其含氯量超过50%;cacl2中氯35.5×2=71大于钙40,含氯量超过50%,同理mgcl2中,含氯大于50%,以上三者均与要求不符合;只有kcl中氯相对原子质量35.5小于钾39,即含氯量小于50%,与答案最贴近。我看后要求他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解法,立即在学生中引起议论,大家都一致认为他的思维方法真巧妙,有独特之处。同学们向他投入了敬佩的目光。这位学生的解法得到了肯定,他自己倍受鼓舞和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点滴火花,在课堂教学中,在习题解答中,在实验中,在考试试卷中都时常燃起,作为老师,绝不能放过并应及时对其肯定和表扬,激励其进一步发展。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生的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只有当学生真正喜爱自己所学的东西,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学好它。学生是教师工作的特殊“产品”,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需要别人的爱,特别是老师的爱,这种爱无疑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推动力。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老师以相应的积极情感回报,会更深深地热爱老师,敢于和善于在老师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学习上表现出更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当学生对老师的这种爱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迁移现象,即由爱老师进而爱及他所教的学科,对他所教学科产生兴趣,这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人的创新能力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尤其是小学、中学到大学,这个“黄金时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我们作为老师的,务必抓隹这一关时期,切莫错失良机。

在化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017-03-21 06:51 | #2楼

首先,应该正确理解创新的概念。试想,一个老师连什么是创新都不知道,怎能够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呢?什么是创新?有的人说,“创新”就是发明创造出史无前例的东西,开辟出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新思路。这是对创新的曲解。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让学生在学校都成为开创历史新纪元的发明家吗?那不现实,也不大可能。创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可以是人类历史,可以是某一地域的历史,也可以是一个人的历史。譬如说,现在谁发明了一种化学药品,吃一粒能够使人长命百岁,这是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应该是创新。在国外已经有人制造出了某种治疗爱滋病的新药,而今,我国也有人研制出了这种新药。虽然,我国研制出这种新药的时间比较晚,但它在中国这个地域里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它在中国这个地域,也是一个创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探究碘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知道了碘具有某些性质,对学生来说,也是创新。碘,早就被别人所发现,人类对它有比较透彻的研究,对人类来说,碘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以前并不了解碘,碘的性质是全新的东西。他们对碘的认识,从不知到知是一个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对学生来说,这就是创新。教育界所说的创新,指的就是这种意义下的创新。

在教育界,所说的创新能力,就是发现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本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的本领。

其次,要明确创新的过程。只有了解了创新的过程,知道创新的基础,才能够根据创新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一般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怀疑——否定——重新审视——归纳猜想——证明——验证。怀疑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对旧事物产生怀疑,才有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如果对旧事物坚信不疑,就不可能产生新的想法,也就不可能有新的发现。怀疑和否定,不是一会事。怀疑是对旧事物信念上的动摇,否定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旧事物的彻底抛弃。毛泽东曾经说过“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否定是破,也是立的开始。重新审视所要研究的事物,就是重新研究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为做出新的猜想奠定基础。归纳猜想,是在重新审视事物的基础上,找出规律性东西的过程。猜想不等于真理,要使猜想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还必须对其做出严格的理论证明。如果证明没有逻辑问题的话,那么新的理论就被建立起来啦。为了保险起见,一般要把证明成立的理论放到实践中接受检验。

第三、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明确了创新的概念,就可以在创新概念外延的约束下展开化学教学研究,使我们的化学教学不偏离创新的轨道。知道了创新的过程,就可以根据创新过程各个环节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培养人、教育人,使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创新各个环节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呢?

1、要善于设疑 。设疑,就是创造一种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

创新的第一步就是“怀疑”,可以说,没有对旧事物的怀疑,就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发明。然而,我们的学生缺少的正是怀疑的意识。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学就是传授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既然是传授,就要求学生接受,而且是百分之百的接受。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中专,都是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便产生一种思维定势,认为书本上的知识都是正确的,老师的话就是真理。他们常常以“老师就是这样说的”、“书本上就是这样写的”为理论根据,去批驳别人,殊不知老师不是圣人,教科书上的内容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惟地相信老师和书本,缺乏叛逆精神。然而,创新却偏偏需要这种叛逆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设疑,可以培养学生的叛逆精神,增强他们的怀疑意识。学生原本是相信书本和老师的,在教师设置的环境里,学生发现了老师或者书本上的错误,会改变他们对老师和书本的看法,认识到“智者千虑有一失”的道理,可能从此不在过分地相信书本和老师,而是用“扬弃”的辩证唯物主义眼光看待老师、书本,乃至整个世界。同时,也就打开了他们通往创新大厦的智慧之门。

设疑的方法有很多。故意出错是老师常用的手法。譬如,教学过氧化钠。过氧化钠的实验室制法,在试管里放入少量的na2o2,再加入几滴水,这时,试管里会有气体生成,立即把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到试管口,发现木条燃烧了。老师可以这样说,木条燃烧,说明试管里有可燃气体生成,因为,氢气可以燃烧,所以na2o2和水反应不但生成了过氧化钠,而且还有氢气。让学生判断老师的说法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走入误区,也是设疑的常用方法。譬如,教学浓硫酸的氧化性,在试管里加入一小块铜片,然后加入3ml的浓硫酸,用装有玻璃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加热,研究放出气体的成分。可以提问学生:硫酸与铜反应生成的盐叫什么?铜置换了硫酸里的氢,那么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在权威暗示的作用下,学生通常回答是“氢气”,其实,不是氢气。老师进一步问:肯定是氢气吗?为什么?浓硫酸和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so2,老师指出铜置换了硫酸里的氢,暗示着氢原子被置换出来,生成氢气,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歧途。“肯定是氢气吗?”表白了老师的观点,即生成的不一定是氢气,这就启发学生做出自我反叛,对自己原来的想法做出否定,另外开辟新的思路。学生经过这样的多次反叛,就会对老师的教学倍加小心,用唯我主义的眼光看待老师的教学,看待周围的世界。

另外,利用化学发展史上人们曾经对某些物质的误解设疑,也是一种好方法。事物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化学的发展也是如此。人们对某些物质的认识,最初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经过进一步研究,才揭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譬如,人们对汞的认识,最初人们从物质的存在形态,判定它是非金属,可是后来的研究发现它具备的是金属的属性。就又把它从非金属的行列剔除出去,放置在金属的行列里。连化学家都能够搞错的物质,学生更容易误解。所以在这些地方很容易设疑。

2、要让学生自己探究实验的结果

化学“试验”是发现物质化学性质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是再现物质化学性质的常用方法。实验和试验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们的结果,试验的结果是未知的,实验的结果是已知的。他们的目的也不一样,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物质新的属性,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再现物质的属性。实验和试验的思路却是一样的,都是让物质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观察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所发生的现象,研究物质的属性。正因为,实验和试验有这些相通之处,才使我们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化学试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在化学试验中获取物质新属性的能力,以及事物新规律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做化学实验学生需要自己设计实验,配置药物,加热,……,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动手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化学实验的结论是通过观察实验过程的各种现象,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分析,而归纳得到的。所以,通过化学实验,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能力都是从事科学研究所必不可少的。

化学实验的教学,多数老师生怕学生做不好实验,习惯于自己先演示一遍,然后,让学生比葫芦画瓢重复一遍。其实,这样教学不好。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需要的是叛逆思想。让学生按照老师设计好的实验重复一遍,是在教育学生顺从,与创新的要求格格不入。创新要求创新者的思维是发散的,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这样才有可能触击到人类未知的领域,有所重大突破。按照老师的思路实验,所有学生的思路都和老师的一样,思维的方向是单一的,肯定不会有新的发现。所以,教学化学实验,老师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独立操作实验,在他们实在做不成的情况下,老师才给予指点。老师不要担心学生实验不成功,失败也是财富,有时候失败比成功的价值更高。

3、要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创新能力与探究问题的方法密不可分。我们从地点a到地点b,可能有多条路线,总有一条路线最近。与此相仿,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案有多种,其中必有一个方案是最简单、最经济的。谁掌握了这个方案,谁就拥有了财富和时间。因为,方案简单,解决问题的程序少,工作的效率就高,耗费的时间自然少;方案经济,自然就节约了资源。所以,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总是要寻找最佳的方案。对于解决问题的人来说,谁拥有了这样的方案,谁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强。

创新,不论对它做出怎样的解释,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解决问题,工作方面的问题,生活方面的问题,生产方面的问题,科学研究方面的问题等。创新能力,说白了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在化学教学中,主要通过研究处理化学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化学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化学方法的教学。

教给学生选择化学方法的途径有多种,通常是让学生对一个化学问题设计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引导他们从中筛选出最佳的方案,使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例如,氯气制作的关键是收集氯气。在教学的时候,老师不要单刀直入地说怎样收集氯气,可以让学生分组研究收集氯气的方案,让各小组公布自己的方案,全体学生评价这些方案,从中选出最佳的方案。分组探究,大家的思考方向可能不同,得到的收集氯气的方案也可能不一样,通过对不同方案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遇事多思考,勤比较的好习惯。只要这样的习惯养成了,那么他们的创新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相关文章: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12-11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15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09-21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04-07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3-24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3-03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9-21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09-22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