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所谓习惯,指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若不注意,行为就有可能成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1
说起习惯,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培根所说一句话: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是好习惯,则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一辈子。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自身认识,在学生中起典范作用,给学生带头作用
平时,我们在教育过程当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模仿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模仿的对象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能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这一特点,首先,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学生中树立榜样的形象,从言谈举止和平时做事的原则都要起到带头的作用,如要学生帮忙时说“请”字。学生帮助就会说声“谢谢”。要学生做到,首先自己先做到。在日常生活中,平时我们要求学生不乱扔垃圾。在看到垃圾时,我就会主动的把它捡起来。学生看到老师做了。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也不好再乱扔东西。
也会见到垃圾积极主动捡起来,从中班里有了好的学风。学生就会有样学样,这样也得到学生的认可。平时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会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欣佩。让学生感到我们师生是平等的,师生之间也不会产生距离。从中也教会学生怎样做事做人。并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灌输常规,渗透教育理念,让学生明确熟悉行为规范
学生的许多坏习惯,其实是老师和家长给惯出来的。只要我们做老师的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学生的坏习惯就一定会改变不少。让学生明确行为规范,首先,建立必要的制度,规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明确行为规范和制度的要求,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而我们在灌输常规,在教育学生,不光有耐心,还得有细心,因为只有细致入微的指导,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好习惯。
甚至可以说,没有细节的指导,就没有儿童教育。如: 学生刚入学时,我把学生当作客人,每天有地灌输学校的常规,如作息时间、值日、做操、文明休息等,让学生尽快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如有违反,反复纠正和强调,直至全体习惯为止。向学生渗透,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必须学会“学知识、学做人”的理念,让学生按着我设计的.路子走。
三、实行不停的训练和互相督促
大家都知道好的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重在长期坚持和不停的训练,它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个月以上。它要求时间持久,要求要严格,时时抓,处处抓。因此作为教师,要持之以恒,狠抓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对学生在培养的良好行为习惯过程还要进行分析、阶段性评估、检查、训练、引导和互相督促等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实对于这一点,我们所有的班主任体会都很深。
无论学生的什么样的行为,都具有反复性。所以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循环往复,要有信心,有耐心。而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教师要善于用集体力量互相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的卫生评比,领巾佩带,纪律评比等等,都是班级之间的竞争,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参与活动。集体荣誉来源于每个同学,要靠大家共同维护,因此就形成了坏事有人管,好事有人评,人人都为集体荣誉争光,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 处处注意学生言行举止
对于小学生来说,什么是对的、善的,什么是错的、恶的,他们的脑中没有明确的概念,这需要老师一步步的引导。对学生的行为引导教育过程中应贯穿于学生一日生活中,应从点滴小事抓起。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多观察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使学生在从身边的事例中接受深刻的教育,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在和孩子平时的交流中,我利用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的熏陶。
一次,班上一个孩子告诉我,他妈妈在路上捡了一个钱包,结果占为己有。我就微笑着问这个孩子,“你认为妈妈的做法对吗?”孩子说“不对。”我又让孩子自己说为什么不对,在此基础上,我再进一步给他讲一些道理。后来,这个孩子回家还“教育”了他的妈妈。不妨再举个例子,我们班有一个学生说话不是很了流利,第一次回答问题,就被其他小朋友偷偷嘲笑。
我不动声色,等全班安静下来之后,我慢慢地说:“刚刚小朋友在笑的时候,老师是怎么做的?”有孩子举手说:“老师没有笑,在认真听。”我顺势引导孩子,“对啊!老师在认真倾听他说话,我们其他小朋友也应该像老师一样,养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这样,你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如此几次,很多孩子都逐渐改掉了嘲笑别人的坏毛病。
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总之,我经常抓住一些细节给孩子讲做人的道理,讲我们要有爱心,要尊敬长辈,不要因为爷爷奶奶疼爱你们就乱发脾气。有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这样那样的坏习惯,但我相信只要逐步引导,还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五、 紧密与家长联系
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
家庭教育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国当代的青少年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家庭过多的照顾和溺爱。也由于物质生活日渐富裕,往往会养成任性、自私、独尊、不合群等毛病。
首先要发挥家庭“第一课堂”的作用及家长的榜样作用。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培养孩子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家长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所谓“谁家的孩子像谁”,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尤其是对家长的模仿。因此,家长要意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多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就十分重要了。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有赖于家长的严格要求。家长要和教师密切配合,注重实践,持之以恒。经常地反复地、长时间地实践是至关重要的。例如由于学生年纪小,坐不住,必须进行强化训练。单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也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持之以恒。当孩子按照要求去做时,家长应及时给与肯定。孩子有了兴趣和愉快的体验,良好习惯就容易形成了。
再次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习惯养成条件。形成习惯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能提供相应的条件,有助于孩子较快地形成习惯。比如,要求孩子饭后漱口,每次饭后为他提供一杯水,在他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之后,再让他自己倒水。这比一开始就要他自己倒水漱口更容易形成习惯。
总之,在教育中,我们要了解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不妨给他一把椅子,听他一次倾诉,给他一份同情,送他一份宽容,给他一点建议,送他一份期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点滴做起,那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日积月累的话,就可小中见大,小事情中体现高品质,小事情中成就大事业。
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质的飞跃是量的积淀,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应是建立于平时生活的每一小事,每一小处,每一小节之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紧密配合,只有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总而言之,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好习惯要养成,那么让我们共同去养成更多更好的好习惯,让好习惯伴我们一起成长。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2
一、习惯培养要从小抓起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是在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六岁以前是习惯养成的最重要的时期。
在幼儿阶段,家长要特别重视孩子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如:按时起床,自己穿衣,自己洗脸、刷牙,吃饭不掉饭,做事不磨蹭、动作要快等;在小学阶段,要多地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如:做完作业自己检查,不会的字自己查字典,按时学习,写完作业后自己整理好书包,在要留心观察。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越容易塑造。所以,孩子的好习惯要尽早培养,不要等到孩子年龄大了,已经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了,再想着去改变,那就晚了。
越小的孩子的行为越应该管束和规范,对越小的孩子的无理的行为越不能迁就。如果在孩子幼年时期父母就不能制服孩子的对抗行为,孩子以后的每一次对抗,父母都不会获胜;家长还要尽量避免在青春期强迫孩子纠正不良习惯。如果家长无法让一个5岁的孩子拾起他的玩具,就不可能在孩子具有逆反心理的青春期进行任何有效的管教。
二、家庭成员要遵守同一规则
家庭要有一些全家人共同遵守的规范,这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有很大影响。如:妈妈让孩子每天睡觉前要刷牙,孩子说:“我爸爸就不刷,我也不刷。”妈妈说:“别理你爸,他那人,不讲卫生,他不会刷的,他不刷咱刷。”这就很难让孩子养成刷牙的习惯。
如有的家庭饭后不刷碗,都堆在洗菜池里,等下一次做饭时再刷,有时一堆就是几天。这样的家庭里,家长还要孩子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孩子肯定也难以做到。
提倡家长和孩子之间定一个契约性的东西,一家人互相监督,这实际上是把孩子作为行为习惯养成的主体,而不是靠别人来限制他、管制他,最终还是孩子自己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对孩子的要求要始终如一
如孩子喜欢睡懒觉,你说不行,必须按时起床,孩子哭,你就打他屁股,硬把他拉起来。到了星期天,孩子又睡懒觉了,你又起来拉孩子,他又哭,这时你想,算了吧,今天是星期天,睡就睡吧。这样,孩子睡懒觉的习惯肯定改变不了。有些坏习惯的矫正,或者好习惯的养成,不能孩子一拗劲就算了,要求要始终如一。
四、对孩子的要求要用正面的说法
不少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方面喜欢说“不”,如不许拖拉、不许啰嗦……其实,家长不如用正向的说法,用提倡性的、倡导性的说法,而不用限制性的、制止新的说法。有的家长还喜欢用威胁性语言来吓唬孩子,如:你再不起床我就打断你的腿,你再挑食我就把你扔到山里喂老虎……这都是毫无警示作用。你能把孩子扔到山里喂老虎吗?从小就这么吓唬他,等你真正想制止他某些行为的时候,你的话就一点作用也没有了。
五、多做塑造工作,少做改造工作
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各种各样的好习惯,家长要在孩子还没形成习惯前,就注意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这就是多“塑造”。因为这样容易。但有时一留神孩子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等家长意识到时,要想改,这就难了许多,这就是“改造”。
六、少做“教导”,重视训练
家长应该认识到,实现转化的关键是训练。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转化需要训练;由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转化更需要训练;由不良习惯向正确行为转化尤其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不断强化,是实现转化的关键。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迁就多,要求少,说教多,训练少,结果使孩子是能说不能做。有的孩子在学校里慷慨激昂地大赞劳动光荣,可是在家里连手绢都不洗,这不能不说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个弊端。因此,家长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好习惯的训练,根据“规定”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不断强化。
对于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工作要更耐心。孩子由不良习惯转到正确行为,即需要提高认识,又需要行为纠正。特别是需要孩子的意志努力和家长的严格训练。
七、利用孩子的欲望来诱导孩子形成好习惯
如孩子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半天做不完,10分钟的作业孩子边玩边写磨蹭一个小时。催促一下写一点,不催促就又玩别的东西去了。可以抓住孩子有兴趣或欲望,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后,满足孩子这个良好的兴趣或欲望。孩子其实很简单,做事情是凭一种欲望,家长完全可以通过满足孩子看似没有道理的欲望,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改正不良习惯。
八、用比赛的办法促使孩子形成好习惯
日常的一些行为习惯,洗脸、刷牙、洗脚等,对于大人来说,很容易完成,孩子就不同了,他做事往往是觉得好玩才愿意做,一件事情做过了,他就觉得不好玩了,就不肯再做了。
家长想办法让孩子坚持下去,让行为成为好的习惯。家长可以采取和孩子比赛的办法。如洗脸、刷牙、穿衣、洗脚、早晨跑步、晚上健身、坚持写日记、认真学习、不发脾气、每天给孩子讲故事等。时间长了,一些好习惯也就养成了。
九、用“连续性”建立好习惯,用“中断性”矫正坏习惯
在培养一个好习惯的过程中,要保持训练的连续性。尽量做到天天坚持,中间尽量不要断开。如:家长想培养孩子看课外书的'习惯,那就要做到让孩子每天都看一会儿,久而久之,孩子看书的习惯就形成了。
但是,有些家长不是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忙起来了,就不让孩子看了,明天带孩子出去玩了,又不看了,或者过两天又有个什么事,又没让孩子看,因此,这个看书的好习惯就很难养成。
家长如果要培养孩子好习惯,应该天天让孩子坚持,尽量做到“连续”。
十、既要持之以恒,也要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不能紧一阵松一阵的,或者虎头蛇尾。要形成一个新习惯,一般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是培养智慧性思维习惯,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许多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前面一段抓孩子还抓得紧,过一段时间,也没坚持抓下去,结果一个好的习惯还是没养成。所以,要培养一个好习惯,就要抓实、抓死。记住在孩子一个好习惯没有养成前,家长要保持习连续性,尽量不要断开。
十一、要给以孩子积极的鼓励
孩子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经常会出现反复,这里面有多方面原因,有时是因为受环境的诱惑,有时是因为自己的意志力不够。不管什么原因,家长还是要学会看到孩子的正面,看到孩子的进步。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始终相信孩子会往好的方面发展的。因为,进步是在曲折中进行的。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3
1、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中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对同学的评价很到位”、“你很善于倾听”、“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学生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更多的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对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4
一、以目标为导向,以具体目的去牵引孩子的行为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以长远的学习目标为导向,使学生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要达到长远目标,首先要从近期的具体目的开始,要从眼前的学习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有可能达到近期目的和长远目标。
二、从程序化训练入手
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孩子们好动、贪玩、主意力集中时间短和自制能力弱是相抵触的。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初要从程序化训练入手。在孩子早读和晚自习复习做作业的时间里,家长[微博]要指导孩子或与孩子共同确定学习的程序。先学什么,后干什么,一项一项按程序完成。除了在程序中规定的间息、活动时间外,不随意做小动作、玩小玩意、唱歌吵闹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会形成自动化习惯动作方式,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检查总结
在学习习惯尚未养成之前,家长要帮助孩子制订学习程序,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在训练过程中要加以检查落实。每个程序开始要检查,以后每天要检查,再以后每周要检查,直至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和家长都认为检查已不必要,成为多余的时候,这就说明习惯已经养成,就可以进一步深化、扩展。
四、用表扬来激励,用批评控制越轨
通过检查,就会总结出孩子在学习行为中好的表现和不好的表现。为了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家长必须赏罚分明,及时表扬好的方面,激励继续保持,使之巩固好的行为,以尽快形成习惯。针对不好的表现,要及时地提出批评,启发自觉制止不良行为重犯,以控制其越轨。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相关文章:
谈如何培养幼儿快乐成长07-03
谈如何培养班级优良学风09-22
如何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09-22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能力11-17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10-14
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01-12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03-22
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06-07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