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口头禅 ,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将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发展的心理环境和如何诱发心理动因方面来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一、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时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始终没有逃脱应试教育的阴霾,还是在升学指挥棒的指引下,要讲“颗颗”、“米米”。教师中心主义和权威主义还很流行,传统的“教师负责制”教育弊端在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不断上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和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知识权威,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借口,自觉或不自觉地大势采用简单甚至是粗暴的方式,把知识作为像“圣旨”一样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再加上教师的“绝对权威”的震慑,更何况学生自己本身意识到就该“学而不厌”,因而教师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心安理得的“统治”着,没有争论,没有异样的声调,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也在这种长期的、没有硝烟的“传统版教育”中“正常”的淹没。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二、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新版教育”,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天地君亲师”这一论调已经到需要重新界定它的真正含义的时候,在打破教师“铁饭碗”的同时,别忘了教师的“特权”影响,它严重阻碍了现代的课堂教学改革,多尔认为,教师作为领导者,他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少些“小人之心”。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少一些打击和嘲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
三、教师的向导作用
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向和积极探究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引导之下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思维方法,相互启迪,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由集中而发散。这种合作必须是人人平等参与的合作,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审视教学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让课堂呈现出“杂音”。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目的都是为了需要的满足。所以说,需要是人的活动总动力、总根源(也称内在驱力)。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如求知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行动目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实施差异教学,以特定的教学方式和行为引发学生探究、创新的需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需要,并能深刻体验这种需要,就会形成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内部动力,推动学生去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地开发自己的潜能,能使人的创造心理活动全部都处于亢奋状态,为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竭的能源。
《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虽然人的活动的动源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动的产生、持续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 一 )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 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比赛、晚会、故事演说等等,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 ) 利用数学中的美 , 教学中的美 ( 语言美、意境美、方法美、和-谐美等 )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线条美、色彩美等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 )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有趣的内容和活动总是吸引着他们,即使这种活动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他们也乐意参加。教师只有创造出教学中的各种美,才能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五、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017-03-21 06:03 | #2楼
2017年10月18至19日,由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新世纪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组、济南市教研室、历下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第四届“新世纪杯”全国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与观摩活动在济南历下区举办。 本次活动的目的旨在进一步推进数学新课程实施,深刻领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内涵,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为此我们教师要根据会议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了教学研究水平,促进了师生“专业”成长。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供参考。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填鸭式”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只有听的“份”,根本没有参与教学的资格,是被动的学习,这样的教学不但与新课标格格不入,而且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教师应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跳出来,具备根据教材内容,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理念,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来,让学生能够“想学”、“会学”、“善学”。
二、教师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兴趣
激-情和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初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兴趣,对初中数学的感受和表现,而不是培养专业初中数学人才。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应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始终带着浓郁的兴趣和激-情走进初中数学课,保持一种对初中数学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说体验,初中数学课堂便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
三、教师设置情景教学
新时期的初中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想象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教学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一是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长进。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围坐在一起,要做学生的朋友,在讲授知识时与他们用商量的语气共同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标新立异。二是教师还应善于营造竞争的环境,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超越同学,甚至超越师长,使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开拓,在不断求新目标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水平。
四、教师创新数学教学方式方法
时间已经证明传统教育中“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这样的教学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而且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只要把教师讲的记熟了,就不用再去搞其他的学习了,显然不能够提升学生的素质。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特别注重教育手段、方法的艺术性,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创新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同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五、教师创新激励性评价机制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极少去鼓励创造,更有甚者因为学生学习的错误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一是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班风乃至校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二是在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平时和期末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特别是注意学生创造意识的体现。如参加艺术实践的合作、组织、创新情况。三是学生回答问题即使有错误,也要和风细雨的进行“诱导”,让学生在认识到错误的实质后能够更好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培养创新精神的热情。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对学生潜能开发的过程。所以说初中数学教育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任何教育不能替代的。为此数学教师应该研、运用和发挥初中数学教育这一独特形式的特殊功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出努力。
【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职教学生的创新能力09-21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15
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4-25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12-11
新课标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09-22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3-24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9-21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3-03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