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部门经历如何培养下属
主体性自我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使其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中距此还有不小的差距,为此,我们必须继续努力,探索主体性自我教育的方法。
1、要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育观,表现为学生观、师生观、人才观等方面。人们的教育实践无不受到其教育观的影响,要实施主体自我教育,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形成与主体自我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第一,要转变传统的对师生关系的看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两个主体的互动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理解中接受的。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要允许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讨论,能于质疑,善于创新。而不应仅仅像过去那样被动地接受,唯唯诺诺,惟师是从。要真正形成良性互动的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在此前提下,一个差生,只要他认真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不断地进步,在学习中能够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即使在学习上成绩不是最高,也应该视为在学习方面的好学生;同时,衡量好学生的标准不应该仅仅是智力方面的,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统一。衡量一个学生,不应面面俱到,只要他在德智体美劳的某一方面有长处,就应该关注并予以肯定;而且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第三,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各种特长与基础的学生成材。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主体性
首先,应认识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单一性、封闭性、滞后性,在课堂上教师起着主导和主体作用,缺乏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不利于学生主体的发挥。
其次,应明确教学的真正目的。教师“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任何活动、教师所做的任何努力,根本上是为了使学生具有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我摄取知识的方法。
再次,应积极探索实施适合学生发展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重视学生发现的新问题、思考的新角度、找到的新联系。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创造”的主体,使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过渡为知识的运用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3、在教育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第一,主体自我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其实质是在承认任何教育的最终途径都是通过自我教育的基础上,真正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教育自始至终都要围绕学生来进行,教师、家长和社会都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予以尊重。尊重他的个性和选择,因材施教,使他尽早成为一个独立、自信的主体。
第二,发展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
第三,要发展自我激励能力。这种素质包括主体对各种事物和现象充满浓厚的兴趣,生活中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充满自信。
第四,要强化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第五,要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4、要形成适合主体自我教育的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环节。要形成一整套体现主体自我教育的评价德智体美劳、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评价学校水平等内容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有力地保证主体自我教育的实施。
【部门经历如何培养下属】相关文章:
领导如何培养下属03-07
管理者如何培养下属04-19
管理者对下属的培养04-16
基层管理者下属培养04-16
如何管理仓库下属人员04-16
管理者如何与下属沟通04-16
如何更好的管理下属员工04-16
如何管理仓库下属员工04-16
管理者如何培训下属04-19
管理者如何激励下属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