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职业中专学生体育兴趣
学校体育是项复杂的系统式程,它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体育教学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它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在培养人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改革学校体育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是改革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单靠某种教学形式或某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我国的学校体育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二个年头了,学校体育要为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服务,已经成了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十五年的改革,我们拓展了学校体育的目标,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改进了学校体育的方法,使我国学校体育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是确有成效的。
然而,无需讳言,学校体育到底如何去为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服务?为学生的终生体育服务?并未找到可供操作的依托,下一步该怎么办?人们依然感到茫然。我们也在为此在总结、在反思、在寻求、在探索。
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兴趣、爱好是心理学范畴的课题,在诸多心理学专著与教材中均有论述,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无疑也应是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
兴趣,是人对外界环境一定的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
因此,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爱好、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就十分重要。
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对该活动没有爱,也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而缺乏对某种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即使已形成的习惯,也会随着兴趣爱好的淡薄而逐渐消退。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可就越强。坚持终生体育,我们强调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从事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意义。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
学校的体育教学,不仅同其它文化课一样体育教学也是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不断挖掘体育教学的潜能,使其获得综合效益。
体育教学,锻炼学生身体和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促进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终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勇敢顽强的精神,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它是作为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几个方面,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学校体育的重要工作环节。
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同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等基本途径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掌握“三基”,具体目标是完成国家统一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其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而体育课却有各种类型的课,应根据各种类型课的特点与任务要求进行组织上课。具体衡量一堂课的质量,总的应从这次课的类型与具体课的任务考虑,而评定整个体育课的质量,却离不开学校体育课在整个学校体育中所占的地位作用这个大前提,因此确定学校体育课改革的方向,首先,就应明确学校体育课在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或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和建立相适应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再具体深入研究学校体育课的上法。
学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但一味强调体育教学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而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这样,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矗能力同兴趣、爱好和习惯一样,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的,能力同兴趣、爱好、习惯虽有上述的共同点互相联系之外,但仍有严格的区别,而不能相互代替。
《如何培养职业中专学生体育兴趣》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那么从小培养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爱“玩”,会“玩”的习惯,加以正确引导,鞭策与鼓励其成效也就愈大。
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应课内外结合,校内校外配合,共同实现之,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于奏效。
学校的体育课是按国家教委颁布的统编的体育教学大纲上课,完成该大纲的教学任务已十分繁重,体育教师在此条件下怎样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改进组织教法,并同课外相配合,促使学生对体育有兴趣、爱好,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使体育改革深入发展,良性循环,学生对参加学校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形成,是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的综合表现,是奠定终生体育基础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首先应树立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要求和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兴趣和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2017-03-20 21:42 | #2楼
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和智育固然重要,体育也决不可忽视、“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没有健康的体魄,就难以完成在校的学习任务,也难以在将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但在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很多小学生不想上体育与健康课,有的即使想上体育与健康课,也是想让老师上“放羊式”的那种课。根据我从事多年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积累了一些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的经验,那就是: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事实证明,只要学生对所参加的体育活动有了兴趣,就会把这种学习和锻炼视为自身的需要,就能积极参与,认真对待。即使有困难,也能克服,不气馁。
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影响下,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培养的。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正处在童年过渡到少年时期,是开始接触社会、逐步认识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进而开始萌发自我意识、形成个性的重要阶段,其心理和生理特征是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但因心理发展不均衡,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容易转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
作为体育教师,要在体育与健康课上向学生讲解体育锻炼对骨骼生长的重大作用。少年儿童时期,骨体和骨骺之间的骺软骨不断增生和骨化,使骨迅速和生长,骨膜也不断形成新骨,使骨变粗。7-12岁的儿童,正是骨骺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科学研究证明,坚持上好体育课,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骨质增强,生长发育良好,因为体育运动时,肌肉对骨骼的牵拉和重力作用,不仅会使骨骼在形态上产生变化,同时也会使骨骼的机械性能得到提高。体育锻炼能使关节囊韧带和肌腱增厚,伸展性加大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和弹性增加,这样就使关节活动范围加大,灵活而又牢固。少年儿童的肌肉正在发育过程中,身体各部位肌肉发展速度也平衡,而坚持体育课学习和锻炼,可以使肌肉在形态、结构、成份和机能上发生明显的适应性变化。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同样产生良好的影响。体育锻炼时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的产生主要靠血液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这样就促使血管开放,心脏跳动加快血液循环加快,长期如此进行,无疑对心肌和血管的弹性是良好的锻炼,心肌经过锻炼以后,力量会加强,每搏动一次排出的血液量就会增加,当进行同样负荷的运动时,经常参加锻炼的学生,其心脏搏动次数要少于不锻炼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心肌强而力。只需搏动较少的次数就可以排出较多的血液来满足运动的需要,而不常锻炼的学生,他们的心脏弱而无力,只有靠搏动较多的次数,才能排出运动时所需要的血液量。
总之,要让学生明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少年儿童机体的全面发展,使他们身体姿势端正、健美。
二、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良好的言行举止会给学生带来“润物细无声”的极大影响。譬如:教师穿着整齐的运动服装,精神焕发地来到学生队伍前,不仅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而且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带入积极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也会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进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课堂上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肢体语言,把良好的情绪直接传递给学生,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起到积极作用:当教师见到学生遵守纪律,认真练习,互相帮助等良好表现时,应向学生笑一笑,点一点头,以示赞同;当学生体育技术有所提高,学习成绩有进步,表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时,教师应竖起大母指或鼓掌,以示表扬,从而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教师严格的律己性对培养学生兴趣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教师规律性的自我锻炼,经常观看体育比赛,随时收听体育节目,关注报刊或生活中有关体育的信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等等,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淡化技术性,丰富兴趣内容
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与体育与健康教学是紧密联系的。在练习中,成绩在达标基础上提高了,学生兴趣就浓,反之,兴趣就会低落,甚至厌学。因此,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个差异指的是在同年级中年龄的差异,体质的差异,高、矮、胖、瘦的差异等。对待有差异的学生,应用不同的要求、标准去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估,要让学生感到学有所成。如果有注意学生差异要,运动基础差的学生就会因为达不到要求而失去学习的信心,这样就达不到教学目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体育不感兴趣,甚至厌学。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自主行为,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不要什么都要求学生一定要跟我学,达到同级水平,而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保证绝大多数能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实际,提供适当的空间,让学生发挥出个性来,展示出自身能力的最佳体现方式,培养出有个性、有特长、有优势的学生。
四、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训练内容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做到给学生以选择。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改变过去那种要求学生什么都跟教师学,不给学生选择机会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体育训练活动中没有选择,哪来的兴趣呢?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多种训练项目,如排队活动、基本体操、走、跑、跃、投掷、踢毽、滚翻、自我表现活动等,并将小学生喜欢的游戏与体育训练项目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体育项目技巧。如将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融进走、跑等体育项目;将学生模仿小兔跳、青蛙跳等游戏融进跳、跑等体育项目。教师可根据内容让学生选择体育训练项目并分组进行,让学生找准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容进行练习。为了提高学生兴趣,还可以以组轮换练习,让学生感觉到是在“玩”中学,“乐”中学,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学习,又能达到“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教学目的。
小学生有了体育兴趣,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以愉快振奋的心情和饱满的情绪上好体育课,他们的身体就会更健康,思维就会更活跃,反应速度就会更快,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就会更强
【如何培养职业中专学生体育兴趣】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05-23
如何培养学生对硬笔书法的兴趣09-22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09-22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04-21
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04-17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09-22
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03-10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9-21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04-07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兴趣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