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改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改能力

时间:2022-11-19 01:10:04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改能力

叶圣陶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自改作文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写作实践中形成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将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呢?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改能力

一、激起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

从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可以了解到,小学生对于自改作文,心理上有许多障碍。有的要改,但又不知道如何改;有的改一点就算完成了,没有实质性的内容。40%的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态度十分轻率,不想修改;80%的学生对修改缺乏正确的动机,是教师要求的,不改不行。因此,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必须从激发学生自改的动机,培养学生自改的意识做起,并将这一项工作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

二、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

学生的作文在草稿完成之后,往往存在着一种定势,认为自己的作文十分完美,无处可寻破绽,却不知作文中的问题大量存在。我们鼓励学生发扬批判的思维,寻找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并努力修改。

从比较中感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范文就相当于学生作文活生生的榜样,给学生以鞭策:为什么别人的作文会如此之棒——正因为他们修改,我也可以通过修改达到他们的水平。

从自读中体会学生的作文完稿后,我让学生反复默读,养成作后自读的习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作文非改不可。首先,从文章的内容上、审题立意上去发现问题;其次看文章的写作顺序、详略安排是否恰当;再次,让学生从读中检查语言文字方面是否有问题,是否符合当时的情境,语法有没有毛病,有无错别字;最后让学生全面朗读,通过朗读深入发掘体会。

从互评中升华心理学上认为:对他人的作品批判的思想更为深刻。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学之间的作文交换更能发现问题。

三、教给学生自改的方法

小学生的特点是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因此,在学生对自改作文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会发现作文中的问题,要及时授予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

修改的一般过程修改的一般过程是从大到小、从粗到细,引导学生先从文章的立意、事例的选择,再到间架结构、详略安排,最后到语句的连贯通畅,词语的适当运用,体现螺旋上升的模式。

修改的符号一般有(1)“增”,即增加字、词、句、段。(2)“删”,即删去多余的部分。(3)“调”,即调换词句章节的位置。(4)“换”,即把用得不恰当的词句换掉。

如何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2017-03-20 20:53 | #2楼

“作文批改难”是让所有语文教师困惑的问题。语文老师普遍觉得,改作文时,人特别累,心也烦燥不安。个别语文老师甚至感叹:“作文批改难,难于上青天。”的确,有时候有些老师觉得让学生作文,不单是折磨学生,而且是折磨自己。”因此,很多老师不愿意教语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改作文。

对于“作文难改”,很多语文老师和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作文差”,而造成“学生作文差”的原因又是“生活积蓄贫乏”、“思想贫乏”、“缺乏成功快感”、“作文教学成人化”等等,并从这些方面入手花大力气进行作文教学改革的研究,并取得了一批瞩目的成果。但他们往往也容易忽略了一点,就是没有从作文评改方式上寻找原因。“长时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都在不断地重复着这样的三部曲:‘教师出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并在作文批改的形式中出现以下几种倾向。

1、全批全改,面面俱到。“教师怕学生改不好,总是精批细改,字、词、句、篇、结构、中心……面面俱到,既有总批,又有眉批。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的习作上圈圈点点。忙了一大阵子,学生习作上红红的杠杠一条又一条,红红的批语一个又一个,弄得‘朱批满篇’。”结果是老师辛苦万分,感慨万分,也心酸万分。虽然老师批改字迹工整,符号正确,批语也具体中肯,但学生面对改得体无完肤的习作,有的不屑一顾,不以为然,对老师的一丝不苟不感兴趣,认为批和改都是老师的事,他们只在乎老师批写的分数,往往是只看一眼分数就将习作本塞进书包。有的学生即使看一下批语,也不深入领会理解批语的意思,真是吃力不讨好。也有的顿生畏惧心理,怀疑自己没有写作的天赋,以后甚至连写的勇气都没有了,结果还是教师枉费心机。

2、一般性批改。“对学生作文中明显的错别字病句,给予批改,文章的中心、选材、组材、结构和语言表达等,在总批中指出优缺点,但用语抽象空乏,学生难以领悟。”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改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精略批改相结合。即“认真批改一部分作文,其余作文只是粗略批改。”精改部分作文的评语写得也较具体、中肯,但略改部分的评语难免流入于形式,都是老模式:句子通顺否,错别字多乎,中心突出否……结果是隔靴搔痒,空乏说教。

4、草率的批改。这种批改“只凭印象,不加批改就评定成绩;草草批改,出现错误;该改的不改,该批的不批,不该改的倒改了;很少批改,明显的错字病句也不给指出,也没有批语;批改符号不正确,批改字迹潦草。”这样的批改,其结果只能是“误人子弟”。

由此可见,造成学生作文水平差,作文难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批改的积极性,没有培养起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不厌改”之说。“人们写文章,都要进行修改。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应当包括准备、起草和修改三个阶段。首先是准备,包括审题、构思、确定主题、选择材料、编写提纲等;其次是起草阶段,即起草文章、完成初稿;最后是修改阶段。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挥而就’的情况是很多少见的。即使有的人‘一挥而就’,大约也是动笔前已打好腹稿,作了认真周密的准备。”鲁迅先生在谈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经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毛泽东同志则指出:“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作文的起码知识。”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写道:“旧句时时有改,无妨说性情。”可见他对修改作品是何等重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是在修改上用过功夫。”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对《战争与和平》修改过七次,对《安娜卡列尼娜》改过二十次,对《复活》的开头修改过二十多次。托尔斯泰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是同他严肃认真的修改态度分不开的。当代作家柳青花了六年时间,四易其稿才写成优秀长篇小说《创业史》,后来对全书进行了一次精心修改,删去两万多字,使内容更加精美,情节更为紧凑。

从认识论和教学论的观点来看,修改作文,其实是修改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要通过反复的思考和研究的,都是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再思维……”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认识事物和表达对事物认识的过程,这两个方面都要反映在“作”和“改”两个过程中,才算得上是完整的作文过程。学生作文写得不准确、不完整、不具体,是属于认识不足(包括对事物外观现象和事物内在意义)所造成的。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提高认识后加以修正。教师如果单纯地精批细改,而不辅以学生自批自改,实质上是教师代替学生跳越了一个认识过程。叶圣陶先生在《谈文章的修改》一文中说:“修改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因此,修改作文,是作者的事,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自己作文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自己修改。学生自己修改虽没有老师修改那么好,但训练多了,修改能力自然会提高,作文自然会进步。这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习的主体。

从终身教育的角度看,要求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要求:“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办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我们只有在教给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还教给学生改作文的技能,才是培养学生完整的作文能力。否则,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时就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从教育心理角度看,提倡学生自改作文,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教学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地位。因为只有把修改文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当“老师”,找出自己或同学习作中的优劣,扬长避短,才能明确到修改是写作的延续,才能体会到文章写好后要多推敲、琢磨的道理,才能使他们在反复的作文修改中提高能力。当学生在自改过程中,看到自己经过修改的作文通顺多了,流畅生动了,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作文兴趣也会增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教学实践看,教师批改花了不少精力,但效果甚微。如果指导学生自改作文,就可以使老师从堆积如山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放到指导学生自改上,把力气放在刀口上,事半而功倍.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改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说得很清楚:“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到这两点,乃教学之成功。”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1、树立学生自改作文的责任心

是否自觉、认真地修改文章,跟人们的责任心强不强紧紧相关。拉法格说:“他(指马克思——引者注)对他的写作从没感到满意过,修改了又改,并且总是觉得文字表现没有达到思想所达到的高度。”马克思对写作精雕细刻、反复修改的态度,正是出于强烈的革命责任心。毛泽东同志也指出:有些人“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象洗脸之后再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发表出去。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象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这样责任心薄弱的坏习惯,必须改正才好。”可见,只有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修改自己和别人的文章,才不会嫌麻烦,不会怕困难,对别人给自己改文章,才会持欢迎态度。也只有这样,才会在反复的修改中提高质量。因此,教师要用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写作实践事例,讲述修改文章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起修改文章的强烈责任心。

2、明确目标,掌握标准

修改作文首先要明确修改的目标和掌握修改的标准。目标不明确,标准不掌握,那就会像“盲人过桥——乱打棍”,修改作文也就无从入手。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范围,把握好作文修改的基本标准:(1)看是否“跑题”;(2)看有无中心,中心是否正确、清楚、突出,感情是否真实、健康;(3)看内容是否具体,详略是否得当;(4)看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如何,层次是否清晰;(5)看语句是否通顺流畅,字词是否恰当;(6)看标点使用是否正确;(7)看书写格式是否规范;(8)看是否达到本次要求。

3、教给符号,规范要求

教师除了在批改作文时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外,还应将这些修改符号教给学生,以形成学生自改作文的规范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从第七册开始要求学生认识使用删、换、调等三种常用的修改符号,第八册又学习增添符号。教师要以这些修改符号来规范学生,不断强化、熟练运用,统一要求。训练时应先易后难,应先在课内训练,教师随机给予个别指导,重点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当学生掌握了这些修改符号的运用后,再放手让他们在课后修改。

4、教给步骤,掌握方法

这是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重要一环。教师要通过范改,教给学生以下的修改步骤:

(1)初读改词句。通过反复朗读自己的作文,以有声的语言支持思考活动,有利于发现文章的毛病。例如“习作读起来别别扭扭的,就可以认定是语句不通;要是读了好几遍还没有明白其意思的,就是语句颠倒错乱,或用词不当,含糊不清;至于读来读去对照文题总是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就可以判断:不是文章中心不突出,就是写得不具体。在找出毛病后,不妨想出两三个修改的方法,经过比较,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直到改得满意为止。

(2)再读改结构。习作的结构问题,学生不易发现。可将习作读给别人听,征求别人的意见,然后作较大的改动。

(3)复读促提高。再次仔细朗读,听听其中还有什么毛病。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能朗朗上口了,才算初步完成了修改任务。

(4)重抄查改。“读一遍不如抄一遍“,在抄写过程中要做到八看八查:①看题目查中心;②看选材查内容;③看剪裁查详略;④看组材查结构;⑤看表达查语言;⑥看衔接查过渡;⑦看句意查标点;⑧看文面查书写。”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再修改。

(5)搁置后改。将修改过的文章放一段时间再来重新修改,这样经过“冷处理”后,可以冷静地思考一些问题,可以将文章改得更好。修改好后,还可以把原稿和修改稿作对照,从中发现自己修改后的作文有何长进,从中总结经验,提高修改作文的水平和写作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每次习作后都要按这样的步骤认真修改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5、形式多样,培养能力

学生的能力是在长期的训练基础上形成的。在学生掌握了修改符号的使用和作文修改的方法、步骤后,就要进行形式多样的作文修改训练。

(1)范例导改。范例导改,是针对某次作文训练的重点,举一两篇习作为实例,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修改。一次重点解决一个问题,既能提高表达能力,又能训练修改技能。也可以翻阅全班作文后,选择三篇(好中差各一篇),或对全文作精心的、细致的批改,或结合本次训练重点,对作文的有关重点部分精批细改,然后将原文和批语印发给学生或抄在班上公布,从批改的内容到方法,都给学生示范。并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改展开讨论、修改,从中学会自改作文。记得在一次习作《我的同学》中,很多同学不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例如,有个同学在作文上段写某人学习怎样刻苦,下段又写他生活如何简朴,但中间却没有承上启下的句子,使人读来感到突然。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以该文为例,组织学生讨论,应加上什么句子或段落才能使文章上下段之间过渡自然,然后才自改作文。这样,学生就懂得如何在文章中做到承上启下、过渡自然了。

(2)师点自改。师点自改就是教师在批阅学生习作过程中,坚持只批不改,用改的符号来指点学生,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点批意见,按要求自行修改习作。这样做,学生就掌握了修改文章的主动权,有利于能力的提高。例如,有一位学生写〈〈游小桂林〉〉,他不是直接入题,而是用二百多字写了出发前的准备,一路上的见闻,影响了中心的表达。我在文章后写了这样的批语:“小红,想一想,在该文中,你最想写的是什么景点?哪个景点给你的印象最深?你文章开头写了二百多字,里面的内容哪些与中心无关?请你认真分析,老师相信聪慧的你一定会改得很棒!”后来,这个学生只用了两句话就使文章一开头就扣住了中心。

(3)互评自改。互评自改,是指习作后,教师把学生的习作收来阅读一番,从中找出带有代表性的问题选择两三篇作为互评的样本,并将这些样本抄印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进行评议,然后各自修改,改后交小组交流,相互提意见,然后再各自修改。

(4)互评互改。互评互改,是指由两位学生交换习作评改。学生互相评改,评得认真,评得仔细,能评出写作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注意作文水平,使各组力量均衡),按作文训练要求,对组内同学的作文逐篇讨论,达成共识后写下批语再作修改。互评互改中,学生发言的机会大,大部分学生都能获得训练,更能确立学生在批改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做,既可以集思广益,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5)比较自改。比较自改,就是在老师浏览全班学生习作后,从中找出好的典型或精彩片断(开头、结尾、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贴上墙,或抄印给学生,向全班学生宣传介绍,然后发还各人习作,让大家自作比较,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自己认真修改。这样做,既可以表扬了作者,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习作的不足,自觉把文章修好,还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6)自批自改。自批自改,是指学生经过范例导改、互评互改、比较自改等批改训练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批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我们自己改文章,也应该问问为什么要改,怎样改才合适。这个习惯也要养成。’”开始时,可能有些学生不习惯,但经过实际锻炼并尝到甜头后,兴趣自然会增强。学生批改后,教师要查阅、总结批改情况。对认真进行、且改得好的,要表扬,可把文章张贴在“作文园地”上,还可以让他说说自己是怎样修改的;对敷衍了事的,要进行教育,并要求他继续修改,直到改好为止。

(7)教师复改。老师复改,是指学生自改作文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轮流抽改,让学生体会自己的批改与老师批改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启发学生多思多想,引起修改作文的兴趣,提高修改技巧。例如,有位同学写〈〈我的父亲〉〉,第一稿把事情罗列过多,没有重点,通过我指出,他自改,我还是觉得语言不够精练,就在语句上为他修改,并用批语让他在比较中明白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改。

此外,学生自改作文的训练还应贯穿于作文的整个过程,如改提纲、改腹稿、作中改……

总之,通过各种形式去组织学生自改作文的训练,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就会养成自觉修改文章的习惯、由厌改到乐改,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自然高涨,作文水平将发生质的飞跃。[兴隆小学 开心一唱]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改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能力11-17

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01-12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07-31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合集)07-20

如何培养幼儿的识字能力09-21

如何培养幼儿动手能力04-21

如何培养学生创业能力05-18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03-31

如何培养管理者的能力04-16

如何培养员工管理能力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