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一、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普遍存在的问题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家们拓展这些概念,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从合适选定的公理及定义中建立起严谨推导出的真理。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是锻炼学生逻辑能力的学科。然而,许多学生却对数学这门学科不喜欢,更有甚着讨厌或放弃它,认为它是枯燥、无味,没有美感的,除了非智力的原因外,总结起来有以下问题:
1、没有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2、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兴趣低或无兴趣
3、学习自觉性较差、意志薄弱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所谓自主,就是有自己的主见,在学习过程,学生的自主性表现在对知识的主动思考、吸纳与重新构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个大而泛的口号,我们要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每一门科目中,对于初中数学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一)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发现学习的乐趣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因此,要让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让兴趣作为学习数学的第一老师。常言道 “态度决定你的高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国内的教育家们早已经肯定了心态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们意识到数学这门科目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数学不是一门无用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古往今来,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领域上,特别是近代,包括科学、工程、医学、经济学和艺术等。数学对这些领域的应用通常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导致全新学科的发展。因此,数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 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二)要让学生们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兴趣,那他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他都会努力去做,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教学进行。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做好课前“热身”,以唤起学生的自信。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刚上课,学生思维没有转换过来,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句幽默的话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可缓解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又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活跃教室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能提高学习兴趣的生活知识,向学生呈现学习新知识之前所需的引导性材料,帮助学生获得新知识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从而为获得新知识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认识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缩短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促进学习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课堂一旦出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除此外,教师还要善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的人格、能力、教学方法及其与学生的关系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时一个贴切的比喻、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无声的手势都会像童话里的魔棒一样,使学生全神贯注,饶有兴趣;我们教师以自身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及广博的知识,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师生间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使数学学习成为乐趣。
(三)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随着教学理念的进步,教学的主要任务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成为当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知识讲授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体制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在教学中提升学生们的探究学习能力可以促进让学生们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学习不是把学生当做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形式。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所在,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是丰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要大胆放手,更多的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做到七个让,特征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发现,学具让学生操作,算理让学生讲述,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推导,难关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学习全过程,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好习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着很大影响,这要求教师不能采取过于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与先进的教学理念接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小组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们学习的注意力。
(五)教师正确的“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人的行为动机,使人做出努力行为,从而有效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懂得如何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科目,它不仅影响着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更是作为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发现学习化学的乐趣;要注重学生们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塑造能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更要革新教育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自主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2017-03-20 20:05 | #2楼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呢?关键在于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真正落到实处。培养学生自行学习的能力,激励他们自主学习,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技能。
一、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精心设计导语
精心设计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思维发展,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和积极的内心体验。如教学《蒲公英的梦》一文时,我板书“蒲公英”后问学生:“谁认识蒲公英?了解蒲公英是怎么样生长的?它一般生长在哪?”学生回答后将板书补充为完整的课题——15.蒲公英的梦,并引导着说:“从课题上看,蒲公英是一种植物,植物怎么也跟我们人一样,也会做梦呢?她做了一个怎么样的梦呢?”……而教《端午节的由来》时,我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分别是哪月哪日?学生的一番回答后,我板出“端午节”,再问:端午节时,家里都吃些什么?人们又做些什么活动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我又问:这些习惯是怎么来的呢?我把课题补充完整:30、端午节的由来。然后直奔本节教学内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这种问答式的导语简单明了、朴实无华,却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在自主学习中,重视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自主学习”,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裕的自学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我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学习质疑的方法。一般的要求是:边读、边想、边画出不懂的字、词、句,提出问题,并由自己先尝试释疑,即“读→画→查解→讨论→再读”。学生按这个实践过程自读,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学生在开始阶段会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发现大量“问题”(无价值的)→发现少量“问题”(有一定价值的)。特别是中年级学生,提的问题一大堆,却是大多无意义。但无论怎样,老师都应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要爱护学生,信任学生,允许他们慢慢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教给学生以下一些发现问题的技能和技巧:
1.要在含义深刻的词句处思考。如《麻雀》中的“……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哇!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一种强大的力量”是指什么呢?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从含义深刻的词句着手去发现问题,是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2.要在描写生动细致的地方思考。如《倔强的小红军》“……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的比你的还多呢。’”为什么要把小红军的动作、语言描写得那么细致?这样写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好处?这样通过动作、语言的描写,很好地突出了小红军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倔强性格和高尚品质。
3.要在文章的好词佳句中思考。比如《观潮》“……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豫千万匹白色站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具体描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思考得出,这样运用比喻手法具体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形状和声音,突出了潮头之高、潮势之大的壮观景象。
4.要紧扣教材中的练习提示思考。课文中的练习不仅揭示了教学重点,而且也揭示了一些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很好地利用它。如《新型玻璃》课后练习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这一练习题,就是既揭示了课文教学的重点,又揭示了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只要紧扣课后练习题,就能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还应当教会学生会提问题。会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善于发现问题是学生学习能力强的标志。
三、在阅读释疑中,重点指导学生优选学法
在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不同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优选”。即确定出哪些问题是靠自己的力量暂时解决不了,哪些问题是可以在同学的互相帮助下能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和同学合作也解决不了而又恰恰是学习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师应着重挑出后一类的问题进行重点指导解决。
比如,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文,在教学第二部分(2—10自然段)时,学生会提出较多的问题:1、小红军为什么会掉队?2、小红军掉队了,为什么不骑陈赓的马、不接受陈赓那包青稞面?3、为什么小红军要说自己的体力比陈赓的强?4、小红军为什么不肯和陈赓一起走?……要抓住这些问题思考:哪个问题最重要?要把哪个问题解决呢?显然,是第④个问题。我让学生解决第④个问题时,由他们想一想、说一说。学生思考后,有的联系现实来谈,可能小红军不认识陈赓,怕上当受骗,所以不跟他一起走。有的联系他俩的年龄谈,陈赓那么老,小红军可能觉得一起走没意思,所以不和他一起。有的联系当时的情况谈,陈赓只有一小包粮食和一匹瘦马,如果他要了,陈赓会挨饿受累了,所以他不肯接受。……我进一步追问:“谁说得更接近课题、更全面呢?谁理解这个问题的方法更好呢?”很明显,学生的理解是值得肯定的,但就某位学生而言,是不够全面的。我趁机指导学生理解的方法:对于理解这么重要且含义深刻的问题,就应当联系上下文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去想,这样理解才更全面,才更深刻、更贴近主题。由此可得,指导学生学法的过程要具体、生动、形象,这样做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易于学生接受。
四、在课堂小结时,引导学生认识自主学习过程
在学生完成一个阶段或一篇文章的学习任务后,要进行学习小结、学法总结和自我评价: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怎样的体会?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样弄懂这个问题的?你为什么采用这个方法?你觉得你学得怎么样?……通过这些问题,诱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不仅使学生知道学了什么,而且知道怎么学的,学得怎样。使用这种学习方法,有利于学法的迁移。
开放课堂,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着眼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导”得其法,就一定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好习惯】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09-21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04-07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归纳能力11-14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03-09
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04-07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01-25
如何正确培养学生学习习惯09-22
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4-25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09-22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