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学习工具也是越来越多,很多家长老师也开始注重孩子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也是提高读书质量的表现。下面小编为您带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的能力
作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小学的作文教学,它不仅是培养儿童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全面提高语文水平、发展智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已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积极探讨的问题之一。现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充分发挥阅读优势,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将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即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写作特点等,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态度为主动地学习吸收,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以促进写作。叶老也曾说:“阅读得其法,写作能力高精尖随之增长。”首先,要利用解题,指导学生审题。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想写作好作文,必须审好题。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分析作者怎样立意、怎样紧扣题目来写的,通过分析解题,得出结论;审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学会了解题目,并从中学习审题的方法。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品读领悟等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他们更加深入细致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写作技巧。再次,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层次结构、段落关系以及开头、结尾的写法和方法的运用等,从中学习表达的技巧。“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学生对阅读课熟读精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而不断地提高作文能力。
二、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写日记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通过写日记,可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学生学会了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教师要教会学生什么叫日记、日记的格式、如何选择内容等,指导学生写简短的日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经常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地分析、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将自己所观察、思考的写成日记,从而不断地积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重视作文讲评,以提高教学质量。
作文讲评是指导工作的升华,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讲评可以让学生总结写作的经验,并从中发现自己写作上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写作中扬长避短,提高写作能力。首先,教师讲评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针对教学实际,把讲评重点放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上。通过讲评让学生认识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技巧。其次,要注意讲评的方式。讲评的主要方式有常规讲评、重点讲评和集体讲评。在常规讲评前,教师先出示本次作文训练的要求,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和教师的批注认真看一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议,寻找优缺点。然后根据作文的情况,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评。教师要选准本次作文中的主要优缺点作为讲评重点。选取主要优点作讲评,帮助学生总结经验,以继续提高、发展;选主要缺点作讲评,是为帮助学生总结教训,分析原因,在今后的写作中努力克服。教师还可根据作文训练要求,选出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在班内讲评,再共同讨论过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把握重点,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并结合自己的作文找差距,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四、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学生作文的内容、欲望和激情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生活越充实,感受越深刻,作文的基础也就越扎实。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主要原因是没内容可写,也就没作文的欲望。这主要是缺少观察,平时对周围的事物不留心观察,许多可写的内容从眼底下溜了过去,有的是过于偏重仿写,只能“依葫芦画瓢”,作文能力得不到提高。
文学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如果平时对周围人、事、物、景没留意观察,就不能拥有写作素材。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也能去掉学生习作中种种弊端。
1、在观察中发现美。
有观察就有收获。在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学生并不是不热爱美,而是不懂得怎样去理解、观察和领会美。在教学中,首要问题不是教学生怎样写,而是教学生怎样看。为了培养学生感受捕捉美的能力,我寻找适宜时间和环境,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观察体验。然后把观察到的内容在同学之间互相讨论,我再根据大家观察的角度不同加以讲解,最后进行习作。这样,作文就显得有物可写了。
2、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
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不仅能使学生观察得全面细致,而且有助于抓住重点,否则东看看,西瞧瞧,学生只能得到杂乱无章的印象。还要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告诉学生并不是观察到的东西都能写进文中,这样会犯毛病——没重点,正如乱吃东西会影响肠胃的消化吸收一样。
例如让学生练习按照一定的方位介绍一个地方。如果按常规的要求让学生去作文可能会使他们感到枯燥无味。为了使学生既按一定的顺序抓重点地观察,又感到兴致勃勃,我一改往常做法,我对学生说:“许多同学的家里老师还没去过,有空我想到同学们的家里去看看,你们的家在什么地方(大位置总写)?从学校到你们该怎么走?你们写下来告诉我,注意把位置、路线写清楚,否则我就找不到了。”学生带着欢迎老师到自己家里来的目的进行写作文,就会细致地去观察,兴致就很高了。
3、多角度观察。
指导学生,自然界、生活中的事物并不只是单一的一面,不同的人观察角度不同,反映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更高要求地提高写作水平,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新见能力,这样才有创新。
如教学生写树。一棵古树,要启发学生观察它那扭曲的造型去想象它不屈的生命力;从它那龟裂粗糙的树皮上去联想它久经沧桑的艰辛;从它那顽强不屈的树根中品味它的光荣使命;并由此对照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样的引导,会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发挥各人的想象力。有人写那一簇簇的树叶,以赞美它旺盛的生命力;有人写落在树根上的枯叶,以感受它的落叶归根。这样的引导,一棵相同的树就写出了多棵不同内容的树,从而避免了千篇一律的现象。
当一篇篇风格各异的精美作文出自学生之手时,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才能擦亮他们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够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学教法也在不断改革前进,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作为教者必须把握好作文这一关。当然,教无定法,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方法的更新灵活,还须不断探索研究,摸索出更多更能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能力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多数学习成绩好,而且学的轻松;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多数成绩上不去,学的还挺苦。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格外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有哪些呢?
1、认读能力。认读不是孤立的读出字音,它也伴随着初步的理解。认读时,必须要逐字逐句的读,朗读要读准字音,默读要看清楚每个字每个词。
2、理解能力。它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较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指能顺利的读,而且能较充分地,正确地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学生往往偏重对阅读材料表面含义的理解,而忽视阅读的真正目的。因此,要教学生逐步获得理解字、词、句、篇的能力和初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阅读能力。
3、感受能力。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学生简单地说:我喜欢这篇课文或者我讨厌这本书。这些情感的流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童心”。学生常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人公,当他读到有关小主人公说的或做的事时,只要他能够理解或认为反映他自己的思想感情时,就会读的十分起劲,甚至读上数遍,完全被书中的人和事吸引住了。这时就与书中主人公的感情沟通了。所以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把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4、记诵能力。记诵贯穿在朗读,默读和背诵过程中。在朗读和默读时,也有记忆活动参与,通过熟读,达到背诵。背诵能提高记忆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背诵也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方法。
总之,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做出来不如讲出来,听得懂不如说得通。
做10道题,不如讲一道题。 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后,家长不妨鼓励孩子开口讲解一下数学作业中的难题,我也在群里会经常发一些比较好的训练题,您也可以鼓励去想一想说一说,如果讲得好,家长还可进行小奖励,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原因:做10道数学题,不如让孩子“说”明白一道题。小学数学,重在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活了,升到初高中,数学都不会差到哪去。家长要加强孩子“说”题的训练,让孩子把智慧说出来。孩子能开口说解题思路,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模式。很多家长以为数学就是要多做题,可是有的孩子考试做错了题,但遇到同类或相似题型时,仍然一错再错。不妨让孩子把错题订正后,“说”清楚错误环节,这样孩子的思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要培养质疑的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反省,并逐步养成习惯。
在孩子放学回家后,让孩子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老师如何讲解的,同学是如何回答的?当孩子回答出来之后,接着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孩子讲出思维的过程并尽量让他自己作出评价。有时,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孩子去发现、评价、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在思维上逐步形成独立见解,养成一种质疑的习惯。
二、举一反三,学会变通。
举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之前也常常听到家长反映,接到一些学生来信,说平时学习勤奋,请家教、上补习班,花了很多精力夯实基础知识,可考试时还是感觉反应慢、思路窄,只能就题论题,做不到举一反三,对于一些灵活性强的题目往往就束手无策。
在数学的训练中,一定要给孩子举一反三训练。一道题看似理解了,但他的思维可能比较直线,不多做几道举一反三或在此基础上变式的题,他还是转不过玩了。
举一反三其实就是“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这句话的执行行为。
三、建立错题本,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每上第一次课,我所讲的课程内容都和学生的错题有关。我通常把试卷中的错题摘抄出几个典型题,作为课堂的例题再讲一遍。而学生的反应,或是像没有见过,或是对题目非常熟悉,但没有思路。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学生没有及时总结的原因。所以第一次课后我都建议我的学生做一个错题本,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下自己的错题和错因分析。
一般来说,错题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特别愚蠢的错误、特别简单的错误;第二种就是拿到题目时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解题该从何下手,但是一看到答案却恍然大悟;第三种就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对,但是却做错了。
尤其第二种、第三种,必须放到错题本上。建立错题本的好处就是掌握了自己所犯错的类型,为防范一类错误成为习惯性的思维。
四、成为孩子探讨的伙伴,而非孩子的领导者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说一些伤及孩子信心的话语,比如:真笨、你怎么跟你老爸一样,看看其他孩子,我怀疑你是不是亲身的,这道题都不会?快别上学了。
我承认,思维能力是有超常的孩子,但觉对没有超笨的孩子,思维能力差,一定是外部环境与平时对孩子训练不够。
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生命中影响力最重要的老师,要多表扬、多鼓励,与孩子成为问题探讨的伙伴,而不是孩子的教导者和管理者。
道理越辩越明。父母要在家庭中创设一种“自由争辩交流”的氛围,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争辩、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自己获得新的解题方法时,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解题方法的独特之处。父母和孩子争辩解题思路,能促使孩子通过自由争辩,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拓宽思路,促使思维更灵活。这对突破固有的思维束缚、培养思维能力和品质有着良好的帮助。
五、图形推理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工具
假是真时真亦假,真是假时假亦真;逻辑思维是在规则的确定下而进行的思维,如果联系生活就属于非常规思维。一切看似与生活毫无联系却自在法则约束规范的范围内。逻辑推理的“瞒天过海”可谓五花八门,好似一个万花筒,百变无穷,乐趣无穷。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01-12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07-31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合集)07-20
如何培养幼儿的识字能力09-21
如何培养幼儿动手能力04-21
如何培养学生创业能力05-18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03-31
如何培养管理者的能力04-16
如何培养员工管理能力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