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时间:2023-07-21 16:19:15 诗琳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并存的同时又相互补充,但二者的优势和使用时机却不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网络查找一些资料觉得以下内容很有启示:

  美术是视觉艺术,它离不开具体的形象,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在美术教育方面实质上就是培养儿童在形象上的创造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分为一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形象思维能力的高级形态,它最终是以创造美的形象为目的。故,在儿童画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着重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上,它是美术教育的“灵魂”所在。课题研究抓住三个方面。

  形象思维的过程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其实就是通过对原始形象的观察、记忆、想象后,加进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个性特征,再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1、观察。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指出:“教师的目标是激发更多的思想,扩大参照框架,以便使儿童自己的经验内容变得更精确复杂。要做到这点只有向儿童提供更多和仔细观察的机会启发他们。而只用一种机械的方式指导他们画画是达不到目的的。”这是罗恩菲德在美术教学中提出的一个革命性观察。它把激发更多的创作思想作为教学目标,把观察能力作为教学目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多种观察形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①变传统的写生课为写生添加、写生组装课。

  传统的写生课中的观察,是把写生对象的形状、比例等客观属性作为观察重点,是一种以客观性为标准的被动观察方法。其结果是在观察阶段就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而写生添加、写生组装课是在对描绘对象特征把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添加、变形、夸张的艺术处理方法。如:美术教材第五册《车辆》写生中,对自行车的基本特征观察了解后,要求学生不拘泥于原有形象,可根据自行车的各部件特征重新“组装”一辆自行车,更可以设计成造型新颖、用途广泛的自行车,并可添加适当的环境。这样的观察与表现把学生从纯客观、纯自然的观察与表现手法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在观察中的主动性,延伸了学生的视觉空间,使学生的观察产生了质的变化。

  ②特殊的观察视角。

  由于人们习惯了按部就班的生活规律,易对周围的物象感到平淡、乏味。换个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事物,将生活中简单的事物画精细,细小的事物变巨大,如:“哈哈镜中的我”、“把图片(事物)局部扩展为一幅画”……换个角度、换个方式察看习以为常的经验世界则好似三棱镜观看阳光,会分化出七彩颜色,使学生获得全新的感受,从而表现出新的美的形象。

  ③赋予生命力的观察。

  “花儿微笑,鸟儿歌唱”,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在孩子们看来都是有情感的,富有生命力的。采用拟人化的方法观察事物,一则可以增强作画时的情趣,让静止的画面充满活力,能与自己玩耍;一则可以改变学生画什么,看什么,想什么的机械写生方法,如:“会说话的牵牛花”、“能自动操作的劳动工具”、“会拖地板的鞋”等。赋予生命力的观察写生能使学生的观察更敏锐,思维更活跃。

  2、记忆。

  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把看到的物象或经历过的事凭借记忆默画下来,是一种培养学生记忆力的良好方法,并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贮存在人脑中的记忆常常与具体的视觉形象密切地联系着,美术教学中的记忆画不是以客观物象的形象为目标,而是需要记忆进行新的构思,是一种创造性的记忆。

  ①实物记忆。通过实物的观察,熟悉并默记实物的特征,然后抛开实物进行默写,并可将实物放到不同的场面、境界之中,赋予实物以生命,使所描绘的实物更能震撼人心。如:“摸物背形”、“看物默形”等。

  ②情节记忆。一个动作、一个姿态、一个场面、一个情节有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情节记忆就是运用手中的画笔将生活中的这些动人场面刻划出来,作画形式有独幅画、连环画等。如:“球场上的我”、“钓鱼比赛”、“碰碰车”等。

  ③参与记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有了自己的参与,有了亲身的体验,游戏变得更有趣,活动变得更快乐,创作的作品也就更有情趣了。如:“采标本”、“护蛙小队”、“放风筝”都是最好的参与记忆画。

  3、想象。

  高尔基说过:“想象在其本质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是形象的思维,即‘艺术的思维’”。可见,想象是美术创作的一种最活跃的思维方式。想象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人脑的主观能动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世界上最善于想象,最富有想象力的就是我们的儿童,他们的心未受到任何框框的禁锢,能驾驭想象的翅膀遨游于大海、天空乃至无垠的宇宙。想象的形式很多,现实性想象与虚幻性想象是其主要的形式。

  1、现实性想象(再造想象)。从不同视角通过联想来刻划事物特征。如:“假如我变小了”、“用放大镜看的事物”等,寻找不同视角,通过观察,展开联想让学生获得新的感觉、新的信息,从而创造出新的、富有趣味的形象。

  2、虚幻性想象(创造想象)。美妙的梦幻、远大的理想都是虚幻性想象的好题材,如:“机器人保姆”、“我和外星人交朋友”、“鱼儿听我讲故事”等。虚幻性想象赋予万物以生灵,缩短时空之间距,并通过大胆想象,能创造出生动、奇特的艺术形象来,另外,在创作过程中还能使学生养成从小热爱科学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语文的形象思维能力

  《语文课标》中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但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简单化,如“对不对?”“是不是?”“是什么?”之类;也有一些述理性问题,如“你想到了哪些可能?”“还有什么其他想法吗?”等等。存在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不少教师习惯了以统一结论灌输的方法。其结果是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结果是导致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不到应有发展。学生自然也就不喜欢语文课。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大脑生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左右半脑是严格分工的。左半脑思维材料侧重语言、逻辑推理、数字、符号等;右半脑思维材料侧重事物形象、音乐想象、空间位置等。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等活动主要是以语言、逻辑为媒介,即以抽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运用得很少且无系统。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大脑生理学又告诉我们:如果对半脑中的某一“未开垦处”给予刺激,激发它与另一半脑积极配合,大脑的总能力和效率会成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就有利于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同运作,从而有效地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

  (1)运用插图和挂图。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学生没见过赵州桥,不知道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空间位置究竟是怎样的,可以出示挂图或教学生画示意图,使语言文字变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2)画图。如教学《登泰山记》时,可以引导学生画出作者登泰山的路线;学《死海不死》,可以标出死海的地理位置,这样可将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中。

  (3)配音朗诵。如朗诵《听潮》配上大海落潮和涨潮时的不同音响,将有助于学生通过音乐想象来理解大海的温柔美和雄壮美,得到美的享受。

  (4)表演。如在讲《核舟记》时,让三个男生上台表演文中苏轼、黄庭坚、佛印坐在船头的位置及动作,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阅读教学中注重发散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散思维从本质上讲是创造性思维,它具有多元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在数理学科中,这种思维的训练是可以经常地、自然地进行的,像一道几何题就可以有好多种不同的证法,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就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语文学科中,也能培养发散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该少提判断、叙述性问题,即不要叫学生简单地回答“对不对?”“是不是?”“是什么?”。因为这类问题学生凭记忆就可作出正确回答,甚至即便不懂,也可能猜中。而应多提一些发散性问题,即需要从几个侧面解释或多种解释的问题,其典型形式是:“对这个问题你考虑到哪些可能性?”显然对发散性问题的回答有一定难度,因而教师要合理掌握它的分配密度,并且在最初阶段要注意引导。

  三、读写结合,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于想象能力都得到锻炼。

  故事性强的作品,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练习读写课文,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的好办法。如学习《卖炭翁》后可写《买炭翁被抢之后》,学习《孔乙己》后可写《孔乙己临终的独白》。固然,写这一类文章,必须帮助学生吃透课文,同时,在训练的最初阶段还需要教师适当点拨。实践证明,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学生们在作文中变换人称,虚拟人物,有的虚拟说书人作为故事叙述人,有的以原文中的两个人物交替作为叙述人,笔法灵活,跌宕有致,内容充实,人物的个性也在细节描绘中突现出来,所以,我们认为结合课文的命题作文是锻炼学生创造想象的良好途径。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高度重视《语文课标》所要求的“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1、创设情境引发提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问对于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要想激发孩子的潜能及创造力,父母和老师必须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发问的技巧,也学会听孩子发问。因为这既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时可培养其语言表述能力和逻辑性。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用式问题,要多问一些没有唯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如:茶杯有些什么用途?多少加多少等于10?等等。问题愈多元化,孩子所受到的思考刺激越有利于培养思维力。

  2、为孩子创造“想问”的情境

  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这对孩子思维的发展极其重要。如何才能止孩子想问、会问?要让孩子想问题并提出问题,一个重要的做法、是安排一个情境,以激发孩子想问的兴趣。所谓安排“情境〞,有某些技巧可依福。首先,让孩子感到好奇。如故事说一半、让孩子好奇地想问结果:玩猜谜游戏,给一些暗示,等等…;:然后引导孩子如何问得清楚,而且能有礼貌地问。其次,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原本有着无数个“为什“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成人习以为常的姿态和不以为然的态度,逐渐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求知冲动。因此,父母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动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

  3、 训练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我们经常碰到以下两类问题:一类问题,就傣课本上的习题提出的问题很明确,要求我们远用己经学过的某些知识,针对问题“聚会思维”:而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往往是唯一的,这就像我们回答“1十1”只能等于2,等于別的就意味着错误。另一类问题,就是可能有多种答案的问题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量问题都是属手这种类型。解決这类问题,除了要努力明确问题外卜,还要打破平时习惯想法的束缚,将自己的思想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扩散开去考虑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04-19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3-08

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04-24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4-03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09-22

如何培养学生创业能力05-18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09-18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0-17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