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难题。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体性。教师如何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作用,我的一些体会如下: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就是让学生想学、乐学。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传授知识建立在对学生片面认识的基础上,而学生只作为接受的主体,没有形成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的培养,达到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因此,从教师方面,培养健全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尊重自己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景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从学生方面,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它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使学生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与幸福,从而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想学、乐学,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着力培养他们勤动手、勤动口,勤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把感知与思维结合 1
起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例如,在教学“运动与身体变化”时,我注重引导,通过“思考——猜想——试验——验证”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既掌握数学知识,又学会了数学学习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在操作中探究知识的兴趣
操作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活动。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学习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学生愉快的操作不仅可以丰富感性知识,激发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理性知识的理解。
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首先,引导学生操作,把操作、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融为一体。让学生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看一看摆成的每个长方形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每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思考: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维,让学生发现和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推出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知识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 2
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自我激励,自我评价
教师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教师应尽量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时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追寻这种体验。在讲解“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解法”时,每当收到学生交上来的用不同的解法做的作业时,教师都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学习绩效受到肯定,学生的信心大大增强,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也增加了。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最清楚什么样的学习最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想知道什么,也最清楚自己糊涂和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指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学会”的过程是否合理有效,在学习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得当,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总之,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017-03-20 12:37 | #2楼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7)10-0194-0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学习方式。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体会。
1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学习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我们正试图寻找或探索出教学的新思路,以便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自主学习意识越来越引起学科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视。无论是教育专家或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对自主学习都有一定的认识。可能是由于过度频繁的提及引致自主学习经常与自学和独立学习的概念混淆。
首先,自学不等于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确实有较大的自由度,但这种自由度取决于学习目标和客观学习条件。其次,独立学习也不等于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是指不依靠他人帮助进行的学习,而自主学习者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包括同伴、老师等的帮助进行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促进其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我们现今都极为关注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职责,同时也是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共同的义务。
2 营造一种宽松、和-谐、自主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我们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果我们的教学语言、动作和神态能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那就会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能激励他们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产生兴奋感和愉快感。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就激发出来,学生无限发展的潜力就挖掘出来。
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丰富、完善以及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以亲切的教态、和蔼的语言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平时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 同时,我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耐心,对他们回答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鼓励学生多问些为什么,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3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养成
进行自主学习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自学,学生刚开始进行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可以先扶后放,循序渐进,训练学生的自律能力。比如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我们可以在课前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提出自学要求和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对于基础差或学习习惯较差的的学生,应该教他们如何预习。指导学生动手动脑,该圈点的圈点,该思考的思考,该查工具书的查工具书。这样上新课时,学生就有话可说,有问题可问。其次,课后作业应形式灵活多样,难易适中。还可以把作业分类,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比如必做题、选择题和拓展题,阶梯式的练习设计可以适合不同程度目标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样更好的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再讨厌做作业。最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在课堂上,各个学习小组进行自主交流时,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优等生要帮助学困生,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4 家长也应该参与培养孩子自主学习习惯的过程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从出生至学龄前,以及上学后的日子里对学生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的激发、产生、调解、更正、提高的过程。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总会给父母以致整个家庭带来无限的喜悦与希望。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其无微不至的照顾,整个家庭都以之为中心。而且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对于子女的要求,父母一般都会尽量满足,对其千般宠爱,万般疼惜。在给予的同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在逐渐形成,甚至把未来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一个人身上,希望子女将来成龙成凤。希望他们出类拔萃,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接踵而来。在这种状态下,往往会忽视孩子的个性特点。不论孩子喜欢与否,只要家长认为对孩子是有帮助的,就把孩子孩子送去“深造”。那怕孩子哭天抢地,父母总以将来孩子会明白我们是为了他好来说服并坚持自己的决定。他们没有注意到,孩子除了被各种各样的学习班搞得精疲力竭之外,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其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也在家长施加的巨大压力下被逐渐磨灭,甚至还会造成孩子的身心失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还何谈孩子的自主学习。作为家长也要善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家长应以平常心态接受孩子在智能方面表现出来的短处,同时要创设有利条件使学生优秀的智能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和提高。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相关文章: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04-21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09-21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04-07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03-09
如何正确培养学生学习习惯09-22
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4-25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09-22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08-11
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04-11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