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如何培养特殊群体家庭子女养成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特殊群体家庭子女养成良好习惯

时间:2022-11-19 00:51:19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特殊群体家庭子女养成良好习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大,我校所处周边各种市场的产生,使这里逐渐与城市相融合,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居多,学生流动性大且参差不齐。这些孩子的家长为了生计而奔波,没有时间与精力去管理孩子,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住的现象相当严重。家长素质偏低,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长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如何培养特殊群体家庭子女养成良好习惯

正是由于学校生源的复杂化、多样化、流动性,给学校教育工作者带来许多新课题,特别是在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方面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1、家庭教育的影响:由于学生来源复杂,各自家庭情况多样,因而家庭教育水平不一。但总体来看,家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父母缺乏主动了解子女在校情况的意识和方法,对家庭教育缺乏有效方法。调查显示,65%的家长文化程度为初中或初中以下;抱有"工作很忙,一般教师不找我们,我们也不会去找教师"想法的家长竟多达51.7%,家长自述家庭教育缺乏方法的也有58%。另一方面,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存在偏差。65.2%的家长认为"无论如何希望子女上大学",94%的家长认为"子女最重要的是学习成绩好",而对子女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却不够重视。有的家长甚

至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送到校,一切承包掉"。正因为这样,学生很难在家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也很难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

2、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一方面,由于部分外来人员居无定所,大多居住在出租房里,环境嘈杂,一般无法为子女创设一个整洁、安静、和-谐的家庭环境,再加上父母工作、经商忙,无暇照顾子女的生活、学习,更忽视对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家庭虽然经济很富裕,但提供给子女的学习环境并不理想。据调查,很多家庭的父母整日沉迷麻将、跳舞,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很难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等习惯。

3、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城乡结合部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社会大众的价值标准也日趋世俗化,主要表现为注重功利、讲究实惠、贪图安逸等等,这些观念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表现在行为习惯方面,容易使学生形成懒散、怕吃苦、怕困难、缺乏责任心等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当地文化教育事业历来不够发达,缺乏文化氛围,当地居民与外来人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与学校配合的默契程度相对城市其它区域来说明显不足,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给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4、生源流动性大的影响:由于学生流动性较大,中途转入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并且大多来自边远农村。不同的学习环境,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教育要求,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很难立即适应学校要求,也给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带来困难。

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的健康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城南办事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我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针对这些现象和实际情况,学校针对性的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成效很大。

一)提高认识,建立学校开展行为养成教育的体系;

1、提高老师的认识:学校组织教师讨论、学习,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最基础工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结合学校实际,更使教师认识到:我校生源复杂,各方面基础薄弱,学校工作更应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才能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2、建立学校开展行为养成教育的体系:学校实行以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领导机制,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经常研究学校德育工作和行为规范教育工作,并把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工作列入各项工作计划,做出具体安排。做到学校计划有要求,少先队、卫生等责任工作计划有相应活动安排,班主任计划有具体落实的措施。为了使学校行为养成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学校制定了严格的《 一日常规检查评比加、扣分细则》和“流动红旗”评比竞赛制度,对各班级学

生做出具体的要求,并把这一项工作与教师工作考核、班级工作考核结合起来,以制度保证这一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工作有计划、制度来保证、措施能落实、责任到专人"的学校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体系。

《如何培养特殊群体家庭子女养成良好习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强化管理与规范管理相结合,把规范要求落到实处;

(1)抓好常规训练。根据学校实际,学校把对学生的行为规 范要求进行细则化、具体化的分解,制定出《学生一日常规》,对上学进校、集队早操、上课、作业、卫生保洁、课间活动等做出了具体要求。从行为规范的小处入手,每天让学生进行一日常规的自评、互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2)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针对调查中发现的薄弱环 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如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家中的礼仪习惯较差,学校就采取一些强化训练措施,先以具体生动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晓之以理;再通过看录像、讲故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然后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还要求家长予以配合;最后采用“家长联系卡”了解学生在家的实行情况,对做得好的给予表扬。通过这一系列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在家的礼仪习惯有了明显的转变。

(3)循序渐进、及时反馈,不断巩固训练成果。在常规训练与强化训练过程中,学校还注意根据学生特点,做到循序渐进。如在训练早操出操时,学校先要求各班在教室里集队做到“三个一”,即:“一分钟、一条线、一片静”,这一要求做到了以后,再要求出操队伍行走时排好队、靠右行,按指定路线走,最后再要求行走时精神饱

满、配合音乐节奏、步伐整齐。这样通过几个步骤,最终达到了规范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学校和各班级也根据情况,每周确定重点训练1-2条规范要求,做到训练一项,落实一项,达标一项。为了检测学生常规训练和强化训练的效果,学校制订了《学生行为规范现场抽样考核办法》和专项检查制度,组织教师、班干部对各班情况进行评估,提出反馈意见,督促班级及时矫正。形成了“训练-评估-反馈-矫正”的全过程,有效地巩固了行为养成教育的成果。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行民-主化管理;

由于城乡结合部地区生源复杂,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责任心不强,缺乏合作精神,因而学校注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施民-主化管理。

(1)师生共同制定规范。在教师引导下,针对班级实际,师生共同制定行为规范细则。如许多班级都制定了《班级公约》、《七星评比》、《你能做到吗?》等形式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针对性强,又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自己整理、自己公布,容易使学生自觉认同,为达到规范要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让学生主动参与管理。在行为规范达标活动中,各班分成若干考核小组,在小组内由同学进行相互评价,相互督促;有的班级开展了“班主任助理”、“监督岗”、“小干部轮岗”、“值日班长制”等活动,放手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学生自我实践、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监控,既促进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开展,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3)在活动中让学生接受自我教育。学校少先队开展了“争当校园文明好少年”、“做生活的小主人”等系列队活动;学校建立了“红领巾监督岗”、”红领巾广播站”、等,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各班也根据班级特点开展活动。如有的班级针对转入学校的新同学,开展”我们都来关心他”主题活动,使新转入学生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很快溶入新集体,为尽快适应新环境创造了条件;有的班级开展了"守规范有奖行动"活动,对遵守规范好的同学给予"分数"奖励,累积到一定分数时给予一些小奖品,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低年级班级开展了"天天露笑脸"的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上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这些有趣的卡-通形象会变换表情,学生每天达到一定的规范要求,才能使卡-通形象保持笑脸,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由于许多学生家庭富裕,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也比较多,养成了乱花零用钱的坏习惯,针对这一现象,在辅导员老师和建设银行的帮助下,少先队成立了"红领巾小银行",全部由学生组织开展工作,学生有多余的零用钱就存入小银行,乱花钱的现象也渐渐的少了。

四)多方配合,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

1、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 。首先,转变家长观念。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进行部分家长座谈、个别家访、发《告家长书》等形式,广泛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子女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转变家长只注重子女学习成绩、不注重子女行为习惯教育的思想,并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家长与学校共同配合教育。其次,开办好家长学校。城郊结合部地区的学生家长一般经商、工作

都很忙,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又不高,要办好家长学校,除了各方支持,制定一些制度外,最重要的是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才能把家长"请进来,留得住"。学校请村老书记作了《父母教育子女十忌》的专题讲座,并打印成小册子分发给听课家长;请医院的医生为家长讲《儿童营养与保健》、《儿童常见病防治》等;请有经验的教师讲《怎样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通过学习,使家庭教育的水平有了提高。第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学校组织建立"学生家长委员会",学校与家长共同讨论研究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有关问题;设立"校长信箱",请家长为学校工作出谋划策;开设"家长热线电话",由教师解答有关家庭教育的问题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使学校的工作进一步得到了家长的支持。此外,学校还配合办事处、村开展学生校外教育、社区教育等活动。这样,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协调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多方面力量,把对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落实到各个方面,使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了教育网络,保证了教育的一致性、有效性。

2、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动员全体师生共同创造一个美化、净化、绿化,并且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给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的形成。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美化、净化、绿化校园,校园内始终保持清洁、美观,校园内各种布置既富有教育性,又富有装饰性,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教育有密切关系。学校要求家长给子女创设安静的学习环境、

清洁的生活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样,对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有帮助。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搞好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必须坚持经常性与反复性相结合,做到经常抓、反复抓;在训练过程中,坚持常规训练与重点训练相结合,循序渐进,逐条落实规范;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坚持教师正面引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坚持行为养成教育与整体教育工作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只有这样,学校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何培养特殊群体家庭子女养成良好习惯】相关文章:

如何把自己培养成精英09-22

如何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09-22

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03-01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01-25

在大学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人才02-27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教育11-28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09-22

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计划(精选6篇)05-05

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09-22

家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