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利用数学教学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是当前教学实践所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数学教师要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个人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意识,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能力.中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创新,主要在于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自我发展、自我突破,自我提高.
=例> 某单位计划十月份组织员工到H地旅游,人 这种题型在新课程标准是比较少见的,但如果抓住问题的相似点进行联想就不难发现解题的途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b2-4ac)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因此,这小题可作如下解:
^方程x2-4x+m=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_b2-4ac=0,而(-4)2-4@1@m=0,解得m=4.
实践证明:教师这样讲,可使观察、分析、联想、化归等思维过程成为学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要充分展示定理发现的探索过程
德海纳特说:/所有有活力的思想都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而向学生预示结果或者解决方法都会阻碍学生努力研究.0可见,揭示定理发现或发展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
=例4>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0的教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要点:
(1)提问与练习
角平分线的定义是什么?
任意画NAOB,再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OC;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是什么?
在NAOB的平分线OC上任取一点P,画出点P
联想
数估计在10~25人之间,甲、乙两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且组织到H地旅行的价格都是每人200元,该单位联系时,甲旅行社表示可以给予每位游客七五折优惠;乙旅行社表示可以免去一位游客的旅游费用,其余旅客八折优惠,问该单位应怎样选择,使其支付的旅游总费用较少?
本问题是经济类讨论问题,可让学生相互讨论,经过讨论发现本题可利用方程、函数、不等式知识互相渗透来解决这个问题,可设该单位到H地旅游人数为x,选择甲旅行社所需费用为y1元,选择到乙旅行社所需费用为y2,然后写出y1,y2关于x的两个函数关系式,再经过三种讨论:y1=y2,y1>y2,y1<y2,从而不难求出根据该单位的人数情况去选择哪家旅行社总费用较少.通过学生思考,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就是学生自我创新的表现.
二、根据中学生心理成长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创新的诱因.而心理成长是中学生知识发展和能力形成的主导因素,培养学生创新兴趣需要抓住中学生心理成长特点.如在讲授某些新知识前,教师可先提出一些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而学生暂时又无法回答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到NAOB两边的距离PD、PE.再在OC上任取另一点Pc,画出Pc到NAOB两边的距离PcDc、PcEc.
(2)指导学生实验分别度量点P、Pc到NAOB两边的距离,并且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要求学生再在NAOB的平分线OC上任取一些不同的点,并且按上述要求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3)引导学生猜想
要求学生自己认真整理、分析数据,写出实验结论,并与他人交换意见、互相议论;
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并猜想: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指导学生论证
引导学生按照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对猜想进行严格的推理论证;
命题为真,指出这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实践证明: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由于努力地、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定理,久而久之就会自然养成一种爱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进而也会逐步培养和发展探索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罗 艳)
40
(中旬)2017.6总第17期
ZHONGXUE JIAOXUE CANKAO
教学经纬
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授任意三角形的知识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是否不过河就可以测出河宽?不上山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从而引出全班同学的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逻辑推理故事等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他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教学的结合点,培养创新的兴趣.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也是激励学生乐于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
《如何利用数学教学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中学生爱美心理迅速上升.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促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中学生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适当地介绍一些有关的数学史话,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特别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古今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以及一些数学难题和猜想等等,都会令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肯定、发展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是创新的过程.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评价.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0,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帮助学生使其创新能力向正面形成.
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教师应对学生的创新表现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抓住学生奇妙的思想火花,充分肯定,让创新萌芽成长.
好奇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解开事物的神秘面纱,必须保持好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的好奇表现应给予肯定.如,学生向教师提出:为什么用三根木棍扎在一起撑起来,能搭起一个稳固的架子?为什么轻轻一拉铁闸就收拢了?这时教师因势利导,简约介绍平面几何,同时告诉学生要真正理解这些道理,就必须认真学好这门课,在弄清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性质后就能解决这些
问题,促使学生对平面几何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情.
四、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中学生创新能力生成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赖于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教学模式的创新.
首先,要创新课堂氛围.研究表明,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有效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不良的心理因素,有利于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精力.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的环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可因课而灵活设计,如运用/回答问题接力比赛0、/速算比赛0、/默写公式比赛0、/学生提问,学生解答0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愉悦地学习.
要让学生成功地开展/创造性学习0,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新奇0,启发学生打破常规的框框,克服思维定势,为产生/新奇0创造条件.
例如一节代数课上,教师出示一道解分式方程题.有一名学生不用常规方法)))去分母,而是变分子相等.解法过程简捷,打破常规思维.再如,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对中找新,错中找对0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新奇0程序,其效果也十分理想.所谓/对中找新0是指在教学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已经能正确使用常规的途径解决某一问题时,教师还注重诱导学生大胆提出其他新的途经.
在教学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提出自己的不同问题.
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发生在身边的现象,然后提出质疑,提出不同观点.如生活中的储蓄利率问题,质疑:是否到别的银行存款利润更多?生产中的成本问题,质疑:哪个环节改进之后,成本会更低?还有物价涨跌问题、购物的容量问题、合理用料问题、最佳决策问题等等.在平时结合所教内容,渗透应用问题的教学,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加以解决,给学生以示范作用,逐渐地让学生自行收集生活中的教学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及其巨大的发展潜能,/创造发明0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天性.学校教育的职能是保护、激活、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一句话,就是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人格.
学会创新是每一个孩子的义务,教会创新则是每一个学科教师乃至学校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承认孩子的创新潜能,发现他们每一个人的特长和优势,开发中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品质和能力,这三位一体的任务是当前倡导创新教育的重要宗旨.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017-03-20 09:04 | #2楼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呼唤创新的教学模式,呼唤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但时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始终没有逃脱应试教育的阴霾,传统的“教师负责制”教育弊端在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不断上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和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知识权威,把知识作为像“圣旨”一样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也在这种长期的、没有硝烟的“传统版教育”中“正常”的淹没,学生的数学素养也难以得到提高。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呢?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善于赞赏和鼓励学生,点燃学生自信的火焰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让学生积极探究,大胆质。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少些“小人之心”。多给学生一些赞赏鼓励,一些理解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表扬,切忌打击和嘲讽。让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积极评价,对他们的肯定和赞扬,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奋斗的热情。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比赛、晚会、故事演说等等,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3)利用数学中的美,教学中的美(语言美、意境美、方法美、和-谐美等)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线条美、色彩美等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4)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有趣的内容和活动总是吸引着他们,即使这种活动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他们也乐意参加。教师只有创造出教学中的各种美,才能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如何利用数学教学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0-27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07-31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11-28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15
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4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合集)07-20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创新能力09-22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职教学生的创新能力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