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经调查,农村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下面就谈谈自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
一、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初就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惯有:(1)勤洗澡、勤剪指甲,整理服装、红领巾等,保持个人卫生。(2)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4)爱护校园环境。(5)学会感恩,为父母、他人、集体做事。(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7)向家长讲解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8)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9)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等,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漫步过走廊;佩戴红领巾比赛……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角上),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用眼睛不作声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好学习用品,我才允许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同时,我还及时地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当然,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则存在差距。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我就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存在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的习惯。
三、师之品行,良好习惯的示范者。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行为刚开始都是模仿而来的。一个有良好习惯的老师才能带出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比如,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兴味盎然地读书,便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在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断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则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我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会在早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读书,同时,在教室设立图书角,为同学们的课间、课外阅读提供方便。图书角的书主要发动同学捐赠,并定期进行更换。这一方法切实可行,其效果也非常明显,孩子们爱看书的习惯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了。
四、定期评比,促进行为规范化。
评比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同学间的互相监督,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四大评比,在评比中坚持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并及时进行周、月总结,不断提高深化。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竞争,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自觉地管理好自己,又能监督别人,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从同学的建议中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总而言之,因环境影响,农村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经过学生的长期努力,需要家长、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作为老师,我们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用宽容的态度,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要我们树立“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必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策略和方法研究的结题报告--转载2017-03-20 08:01 | #2楼
一、研究的背景
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有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不仅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他们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强。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国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也被介绍到国内,不少人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侧重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理论研究,对新形势下农村初中生如何矫正坏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研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效。
本课题着重进行有关初中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以“习惯为先,成人成才”为教育理念,从而形成农村初中生有效德育教育的育人模式。
近年来,随着留守儿童的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初中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令人担忧。我校十分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了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学校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下双中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下双中学校园管理制度》等为行为习惯培养教材,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以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比为平台来激励竞争。几年的实践,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校逐步走出一条以养成教育夯实学校德育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之路。因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策略和方法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初中生行为习惯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不少初中生娇生惯养,好逸恶劳,举止不文明,不懂得孝亲敬长,不懂得尊重别人等,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在较大程度上冲击着学校教育,特别是对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挑战,提出了新要求。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使广大初中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探究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及矫正的对策。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从实际出发落实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是增强德育工作有效教育的迫切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农村初中生行为习惯的现状。
2.通过对现状的分析,研究制定教育对策。
3.通过研究和实施,探索矫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4.通过研究,探索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调查初中生各方面不良的行为习惯表现
(一)课内外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
1、说谎
2、纪律观念淡薄
3、言行不得体,讲脏话
4、劳动意识淡薄
5、偷窃
二、分析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一)课堂不良习惯的成因分析
1、教师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
(2)要求标准低
(3)管理无方
2、学生方面
(1)传统考试评价机制的限制使学生只重视成绩,忽视其他方面。
(2)学生对课堂学习兴趣不足
(3)渴望获得别人关注
(4)缺乏自信
(5)各方面的压力过大
(二)课外不良习惯的成因分析
1、父母自身素质较差,家风不正
2、学校教育的缺失
(1)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顽症。
(2) 其次,当今学校教育注重“说教”,很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解决问题。
(3)学校自身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片面、简单,学校教育往往重“治表”轻“治本”,重“堵塞”,轻“疏导”,未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3、内在不良心理因素的诱发也是造成当代中学生课外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1)自我心理
(2)自卑心理
(3)逆反心理
(4)模仿心理
(5)侥幸心理
(三)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不良影响
1、家庭教育方面
(1)重视学习成绩,忽视综合素质培养
(2)教育方法单一,重言教,轻身教
(3)对子女期望过高
(4)重“物质投资”轻“精神投入”
(5)过分依赖学校
(6)家长的不配合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
2、社会的不良影响
(1)农村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
(2)上网成瘾
(3)传播媒介的失误
(4)学生的不良交往
(5)留守儿童问题极为突出
三、制定和研究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措施、方法
(一)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方法
1、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
2、强化课堂堂规,加强课堂管理制度
3、教师应不断提升组织教学的能力,改善教学方式
(二)课外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方法
1、识别课外不良行为的征兆
(1)眼神
(2)零用钱的异常变化
(3)异常交往
(4)经常违反校纪校规
2、掌握有效方法
(1)消除心理障碍
(2)培养自尊意识。
(3)提高辨别能力。
(4)增强意志锻炼
(5)运用教育机智
(6)家校联合引导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在家庭与社会教育方面的矫正措施:
(1)开展学校各班级良好行为习惯评比活动。
(2)开展法制教育讲座。
(3)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
(4)开展“我心中的良好习惯”主题班会。
(5)开展“我心中的良好习惯”演讲比赛。
五、研究活动中的问题分析与思考
经过几年的深入系统研究,我校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我们还需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操作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同时,希冀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美,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相关文章: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09-22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03-22
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09-22
家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03-14
如何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04-28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09-18
如何培养良好的班级学风09-06
如何把自己培养成精英09-22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07-04
如何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