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时间:2022-11-18 23:57:05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取向。创新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

世纪之交,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已成为影响我国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成为我国持续发展的不竭资源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坚实基础,当今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当今的小学数学教育已进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改革时期,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应充分考虑如何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要提高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自觉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充分认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弊端,确立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应试教育中,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六多、七少:教学目标强求一致多,教师照本宣科讲得多,自己启动问题多,让优生发言一问一答多,机械重复练习多,大课堂形式多。让学生动手少、启动问题少,智力活动少,多层次变式练习少,个人、小组学习交流少,困难生发言少,得到鼓励创新少。因此学生是被动地“填鸭式”地接受数学知识,大脑成了数学知识容器,沉重的负担压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泯灭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自己行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争取生动活泼地发展。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为学服务,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的过程,教的效果应体现为学的效果。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数学教育的重心不但在数学知识上,还应该在培养人的发展上转移;从接受性学习向积极参与转移。因此“创新”应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指导原则,数学课堂教学要注入更多的,如主动性理念、现实数学理念、互动的理念、教师指导的理念,数与代数结合一起的理念、几何形体与空间结合一起的理念、现代教学技术与教具、学具优化组合运用的理念、水平原则等现代课堂教学的理念。努力实施全体参与、主体主导,启发探索、实践操作、互动合作、求异求优、民-主愉悦、评价激励等原则。在课堂教学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再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两主”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不应仅成为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解题方法掌握和熟练的过程。数学学习更应该具有探索性、思考性,鼓励学生体验数学的学习过程。应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体会数学,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就是一种创新,学会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就是知识的再创造。主动性是创新精神的本质反映,兴趣是主动性的源头,自信是主动性的基础,成功感是主动性的动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下,通过学习逐步形成的。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注意激发兴趣,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建构过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去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体验数学思维的快乐。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大胆、主动和合作的精神,鼓励学生的成功感,使他们的创造性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思维和行为去探索更多的数学未知领域,这种主动的探索精神,正是形成创造力最可贵的品质。根据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再创造的学习理论和方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因为“自主”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创新意识是建立在自主基础上的,自主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自主的发展,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学生的自主性越强其创新意识表现得越充分。所以,各个教学阶段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五个启发指导,从而让学生尽可能做到五个“自己”。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师启发指导    让学生自己

(一)创设情境,联系旧知——揭示课题,拟定目标

(二)操作感知,运用迁移——发现规律,归纳方法

(三)阅读课本,加深理解——质疑问难,求异创新

(四)独立思考,多层训练——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五)通过检测,体验成功——总结评价,鼓舞信心

课堂教学中发挥“两主”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习惯,质疑、问难习惯,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多角度思考习惯,整理知识、构建知识和反思等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017-03-19 20:05 | #2楼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激发,相互驱动,辩证推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新编《数学课程标准》第二部分的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简短的文字强调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富有创新能力,健全创新人格。本文拟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三点认识。

一、为学生营造和-谐氛围,诱发创新动机

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愿望与态度,它需要人内在的动机和外在动机激励和推动,这种动机需师生双方共同合作。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在人格上应是完全平等的,不能由教师占课堂,而应把课堂看成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究问题的阵地。因为只有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才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动机,使创新意识得到发展。教师真诚的微笑在教学中举足轻重,微笑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在关爱学生,盼望得到学生的支持,能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轻松感、愉快感、享受感。学生质疑问难时,学生答错问题时,教师应设法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想法和感情,用微笑的神情、亲切的言语,给予恰到好处的鼓励和点拨,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我让学生探究以下算式: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的得数时,先让学生计算,然后围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再让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鼓励学生质疑、交流,有一个学生说:“第一个数分别是12、13、14、15、16,第二个数是都是11。”有的学生说:“都是乘法。”也有的学生说:“可以用第一个数乘以10与1的和计算出得数。”我对他们的发现给予了肯定,并表扬他们的发现。我接着引导:“得数与第一个乘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最后有一个学生观察,发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律,它们的得数是“第一个数的两边分,中间加。”的结果。我表扬他真是一个会观察的小科学家,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其他的同学用惊讶的目光望着他,激励了其他同学的创新动机。

二、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必须凭借教材,紧扣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大量存在,且分布广泛,需要教师共同去挖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在讨论中创新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讨论,能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的教学步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汇报、与他人交流,进行讨论甚至争论等形式,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三年级下册“面积”部分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正好能围成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长方形,它的面积有多大?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读题,然后学生独立思考,接着组织讨论、交流。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多种途径地解决问题,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在算法多样化中创新

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不用成人通用的方法,而经常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运算方法。作为成人的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学生的各种解答的方法,注意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其实,学生能够而且应该“发明”自己的计算策略,这种“发明”对他们的数学理解是很有帮助的,同时也表明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同时,所有学生都能从听取、反馈别人的方法中受益。这种与别人不同的思考方式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创新精神有效途径。

(三)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创新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关键是课程内容要提供好的素材,以促进学生的这种发展。学生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有价值。教材里有很多这方面的训练,比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设计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这样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想提的数学问题,并自己解答,哪怕是一个教师认为很简单问题,也要给予肯定,特别要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从交流中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

三、注重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创新品格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手脑并用时,大脑的创造性有关区域受到刺激而活跃起来,手使脑的功能得以发展,变得聪明,脑使手的技能得以训练变得灵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动手操作,实际上是把特定的概念、公式、法则等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然后再通过“外化”程序“内化”为学生智力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四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折出四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告诉学生其他方法,而是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想想还有其他折法吗?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促使学生进一步尝试终于又折出四种折法,学生在这个开放的活动空间里,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03-03

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9-21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03-03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04-06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09-21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0-27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如何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的思考05-18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03-22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