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效果>《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实践分析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实践分析

时间:2022-03-19 14:44:19 效果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实践分析

悬疑教学法创始人汪广仁说过:“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新知识之前,教师如能精心设计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训练方法,给学生提供思维的依据和途径,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完成知识迁移,不仅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怎样设计由旧知向新知的过渡训练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实践分析

一、设计情境,制造“冲突”

当旧知识与新知识存在着深刻矛盾,利用旧知识无法解决问题时,就应该揭示矛盾,让旧知识与新问题产生冲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伴有猜想和期待。如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情境时,先让学生写3个2相加,5个2相加,他们很快就写了出来。教师再让学生写100个2相加,学生就犯难了。教师还让学生继续写1000个2相加,学生就大喊“太麻烦”。利用旧知识已无法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就自然地显现出来,使学生处于知识渴望的心理等待状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完成了由旧知到新知的过渡。

二、设计练习,提出问题

此方法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解答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精神。可以通过练习,提出问题引出新课,铺开探求知识的路子。如教学例题“二年级一班有男生2 2人,女生1 8人,平均分成4个组,每组几个人”时,我先复习旧知识引出试探性练习题:(1)回答下面两道应用题。①25个男生和1 7个女生去参加竞赛,一共去了几个同学?②4 2个同学去参加竞赛,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2)把上面两道应用题合编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2 5个男生和1 7个女生去参加竞赛,每6个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由学生上台板演可能出现如下情况:(1)(25+17)÷6。(2)25+17=42(人),42÷6=7 (组)。(3)25+17÷6。(4)25÷6+1 7÷6。这时,教师不肯定谁对谁错,接着提出问题:(1)这道题给了什么条件?每个条件的数量有什么实际意义?(2)按6个人做一组分,分的是谁?(3)你是怎样分析的,分析过程怎样?(4)上述四种算式谁对谁错?哪一种方法最好?通过系列问题逐步引入新课。

三、竞赛入手,激发兴趣

运用竞赛法作为一节课的开头,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助于点燃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有助于训练学生反应能力的敏捷性。如一年级数学课讲“1 0”的认识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数手指比一比谁从1—9数的最准最快,然后分组抢答9的组成(1—8、2—7、3—6、4—5、5—4、6—3、7—2、8—1)并适时给予学生鼓励,接着引出新课“1 0的认识”。

四、利用口算,自然引入

新课利用几道口算和演算题导入新课,只要设计的好,既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又可以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口算可以采用视题口算,也可采用听题口算。视题口算主要运用小黑板和卡片。加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题能力。听题口算主要通过老师报题,强化培养学生的高度注意力和听力。口算过渡的关键是设计题型,设计题型的原则是:①要有针对性;②要注意知识坡度;③要安排变式题;④要认真研究新旧知识的联系性。

五、直观引入,方便快捷

利用实物或实物图的演示和实验,揭示一些简单几何形体的本质特征。这一直观性导入法具有鲜明的形象特点,容易理解,也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能力有良好的作用。如学习多面体一节时,教师拿出各种各样的多面体让学生观察,同时教师运用自制的教具分别演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与多面体的联系,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掌握多面体的特点,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以上五种新课导入法,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运用,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课型,采用不同形式的导入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2017-03-15 17:15 | #2楼

四川岳池天平小学 王剑瑜 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使学生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师生教学成长的过程,只有提高教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才能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才能切实提高数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应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生活化”

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恐怕就是数学课离学生的生活实在太远了。 教师为教数学知识而设计教学,学生为数学知识而进行学习。由于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教师的教学难以奏效。事实上,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走向生活,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这中,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到处都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形成生活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自主化”

新课程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性、主动性,坚持以学生为本、学生为“先”,即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适当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好知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亲身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自发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对于想要探究的问题,学生先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地提出猜想,然后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获得知识结论,并对自己的证明方法进行反思和重新判断。数学教学不但要让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也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其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

数学教学应该从重视获取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转变。真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必须是学生自主的活动,必须有想像、假设、推理、探究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的加入。在探究实践活动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主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其思维认识也在解决不断出现在的问题的过程中被逐渐深化。

三、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情感化”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一

般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师情感和学生情感。学生的情感总是在教师的情感 的感染下逐渐萌发,进而迸发出对教师的爱以及对真理的科学知识的追求。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数学。启动新课程后,广大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新标准”,实践“新理念”,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之成为教师自觉的行动。

在新课改中,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走向“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才能使小学数学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实践分析】相关文章: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技巧03-20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技巧03-20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技巧03-20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技巧03-20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小技巧03-20

如何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果03-13

对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思考03-25

提高参展效果的实用技巧03-20

高中数学导学式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03-25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