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经验
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才能踏踏实实地,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所谓教学规律:一是小学知识本身的规律,二是学生接收知识的一般规律。几年来,在课堂教学中,我遵循这两个规律,收到显著效果。
一、吃透教材,精心设计课堂结构
要上好一节数学课,教师只有在掌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才能集中目标,有的放矢地完成教学任务。几年来自己在备课、讲课上都是先仔细地阅读教 材,全面地理解教材中的概念、法则、公式的含义,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掌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教材与实际的联系,不管教材多么简单都认真分析研究,确定出本单元,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及关键,再起笔备课,用心设计课堂结构。
二、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1.注重启发
启发式教育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要精心设计有启发性的题目,有计划地向学生发问,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讲第二册27页例7, 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比多比少应用题。刚开始,学生接受起来较困难。怎样才能使学生听
懂学会呢了我们首先让学生反复读懂题意,然后教师提出问
题,题里已知哪两个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求哪种兔比哪种兔多?接着再问: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大家想用什么办法才能求出?引导学生看图,把每一只黑兔与对着的一只白兔分别用虚线连起来,让学生数一数对着的有多少只?对着的只数,就是和黑兔同样多的只数。再问:没有对着的只数是什么数?是黑免比白兔少的只数?还是多的只数?这样教师发间,又结合实物图演示给学生看,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紧紧围绕老师的发问。时间长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提高了,遇到应用题就会用脑思考,准确地列式计算。
2.精讲多练
精讲多练是我们广大教师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讲“7”的乘法口诀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2'---9”的乘法口诀,对口诀意义和来源已基本理解掌握了,如果教师仍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下去,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我就让学生自己做准备题,找出规律,起指导引路的作用。让学生根据图意说出算式,总结出口诀。这样学生动了脑,几分钟
就可完成新教授内容,剩下的时间练习口诀巩固,记忆。这样做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自学能力。
3.加强直观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性、应用性的特点,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我还注意了教学的直观性,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讲“公斤”的认识时,为什么1000克-=1公斤,I公斤和1克谁重?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公斤、克的观念,我们就带领学生到磨坊,代销店
认识各种秤,回到课堂,再用实物秤,称物体的重量,让学生比较1公斤和1克的物体的轻重,再用手掂一掂,这样学生理解得快,记忆得牢。
三、狠抓孟点类型题的练习和应用题的口述过关
数学这门课,知识的前后连贯性较强,特别是低年级练习题花样较多,所学知识有时学生不是不会,只要一变换形式就不会做,所以练习中,我们就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练习,对书上的重点类型更不放过,反复讲练,人人都会做才算。对应用题的练习,都是让学生先口述出是什么事,已知条件是什么?所求间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答,然后才动笔计算,做到人人口述过关,时间久了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提高了,遇到应用题就能准确地列式计算。
谈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主要教学20以内、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步加减应用题。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概念,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操作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数学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形成数的概念,懂得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运用学具操作,都是为这些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32一8”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口算方法,理解算理。为了使学生掌握好这一知识,根据一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重点让学生动手操作。首先让学生根据算式摆好学具,从32根小棒中拿
去8根,还剩下几根?怎样拿法?2根减去8根不够减怎么办?
学生的拿法:第一种,打开一捆和2根合起来是12根,再拿8 根,剩下24根;第二种,打开一捆(10根),拿去8根,剩下2 根和原来的22根合起来,共剩下24根。这样,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动手操作,不仅建立了表象认识,而且在直观形象中理解两位数减一位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经验》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数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的方法,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记忆。
二、指导操作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教学中的操作,不仅让学生能直观理解有关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同时也为了通过操作发展学生思维。例如教学6的组成,教材要求学生把6个正方形分成两堆,并想一想有几种方法?学生摆的结
果,基本上可分为四种情况。
总之,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促进学生思维,用思维指导操作,又依据操作推想到计算方法,同时使学生较快的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浅谈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经验2017-03-15 17:13 | #2楼
我们农村高中教学实践中, 低效课堂一直是我们高中数学老师教学的一大难题。而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改的中心问题是课堂改革,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打造高效课堂,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我在自己平时教学中,我深深地感悟到要是数学课堂达要到高效,首先使学生充满对学习的热情,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用问题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发展学生的思维。再次,灵活处理教材,力争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最后,运用变式训练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以及知识的应用与迁移。下面谈谈我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作为一节好课的幕后策划者,其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每位学习者身临其中,触景生情,因为它关系到学生是否集中精力听课以及本堂课能否顺利进行。
比如我在讲授“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在长方体模型和图形中找出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异面直线,接着提出“什么是异面直线”的问题,让学生相
互讨论、尝试叙述,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后,得出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我们把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找出教室或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最后以平面作衬托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学生经过以上过程对异面直线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也经历了概念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还比如我在讲授“二分法”概念的教学中,设计了中央电视台幸运52栏目的电视节目“手机估价问题” ,具体是这样设计的:首先给定手机价格的大致范围500至1000元,接着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价。学生回答750元;我说高了,那么价格就会在500~750元;学生回答625元,我又说高了,那么价格就会在500~650元……经过这样几次折中并逐渐逼近的方法学生得到了手机的近似价格,顺水推舟,我说数学上把这种方法叫二分法,然后让学生尝试叙述,得出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试想这样的问题情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在充满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好的问题情境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联系的“铺路石”,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因此,每节课的导语是组织好一堂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而我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这样势必影响学生及早进入学习的状态。
2. 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
我认为“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其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尤显重要,它能打开
学生求知的天窗。但是在数学课堂上问什么?如何问?我个人的看法
是:
2.1 在关键处发问点拨。
也就是说问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思维过程,换句话说是看学生思维背后的东西。切忌华而不实的提问,如“是不是”、“有没有”,听起来热闹,实际上学生并没怎么思维,达不到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
如函数概念的学习,我们的复习回顾一般有两种提问方式:一种是提问学生“我们学过的函数有哪些”,另一种是提问学生“生活中的函数有哪些?举例说明”。显然,第一种比较肤浅,学生不需怎么思维;要想回答第二种,学生得进行大量思维,考虑举的例子是否是函数,进而达到理解函数实质的目的。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经验》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2 提问还得注意以下几点:
(1) 提出问题,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
(2) 问题的提出要简明、准确、循序渐进。
(3)问题要有启发性。
数学课堂提问还有许多具体的方式、方法,有待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探讨、运用。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3、灵活处理教材,力争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用教材时,应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合理的优化整合,创造性地使
用教材,而绝不是脱离教材,而根据学生实际,替换与课本目标一致的例题,防止选用较难较偏例题,否则会导致学生丧失信心,冲淡对新知识的掌握。另外,教学中遇到较为抽象的问题时 ,要引导学生进行变通,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4运用变式训练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变式来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结论
与条件对调等,揭示条件、目标间的联系,解题思路中方法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探索的思维能力。 在解题教学的思维训练中,变式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通过变式训练,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改变题目,通过解题后的反思,归纳出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思维形成过程与方法的采用;通过改变条件,可以让学生对满足不同条件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通过改变结论等,可培养学生推理、探索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解题的变式分为解题方法的变式与题型的变式。解题方法的变式有时称为“一题多解”,在此以题型的变式为例举例说明。《椭圆和它的标准方程》的例3:“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从这个圆上任一点P向X轴作垂线段PP1,求线段PP1中点M的轨迹。”可将此题目变为:
变式1.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从这个圆上任
一点P向Y轴作垂线段PP1,求线段PP1中点M的轨迹。
变式2.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从这个圆上任一点P向坐标轴作垂线段PP1,求线段PP1中点M的轨迹方程。 变式3.已知一个椭圆的方程,从这个椭圆上任一点P向x轴作垂线段PP1,求线段PP1中点M的轨迹。
变式4.已知一个椭圆的方程,从这个椭圆上任一点P向坐标轴作垂线段PP1,求线段PP1中点M的轨迹方程。
变式1是对例题的模仿,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利用中间变量法求轨迹的过程;变式2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利用中间变量法求轨迹的方法,并要进行分步讨论;四个变式的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利用中间变量法求轨迹的方法。
通过变式训练,把看似枯燥的性质、定理通过层层解剖,把本质展现出来,把一个问题通过对结论进行联想、分析、探索,最终把隐含的有意义的结论一一推导了出来。通过改变条件,发现由不同条件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找出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也可以通过结论与条件的互换理解原命题与逆命题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命题真假的辨析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联想、敢于怀疑的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变式教学,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无穷的变化中领略数学的魅力,在曼妙的演变中体会数学的快乐,让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的效益。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
的学习气氛,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经验】相关文章: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几点方法08-02
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09-21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09-21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探索09-21
提高顶岗实习效果之我见09-21
思政部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调研报告09-21
如何提高施工企业培训效果09-21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效果09-21
安全检查效果如何提高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