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效果>《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初探

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初探

时间:2022-11-18 18:42:50 效果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初探

从学校的课程设置看,语文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但当前社会对学校教育意见最多的是它,学术界讨论得最多的是它,家长意见最多的也是它;从学生一头来看,认为主课中最简单、最容易的是它,但往往学不好、影响自己成绩总分的也是它。爱恨交织,给我们语文教师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如何让学生从这悲观的氛围之中走出来,如何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让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皆大欢喜的乐园,便成了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并为之努力探索实践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对现在的教学现状思考很多。我想, 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和中心环节,是要求我们教师从教育观念的转化、教育实践的探索,再到教学结果的评价、推广应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是要改变我们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倡导素质教育,使教育教学由应试教育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实现教育的转轨,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过去的传统模式作重新思考:造成今天教育教学上困境的原因何在?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个有效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这几年的探究和学习中,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初探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兴趣作为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具有智力价值和教育价值。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和由此萌发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状态,语文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有:

1.注意课堂语言的美。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这些言辞描绘出作品的图景,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教学语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它对语文教学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规范、精炼,读音准确,明晰,且富有激-情。如在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我边读边配上音乐,读得很投入,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住了,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课文所渲染的氛围和意境之中,而且当我请学生来朗读课文片断的时候,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模仿着我朗读时的神情,“一本正经”地读着,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2.认真备课,设计提问。教师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除了用他的热情、活泼、精力外,关键是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因为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直接推动着学生积极思维活动的进行,促使他们深入地思考、求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兴趣。我在上《药》这一课时,第一课时的导入,我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平时生病该怎么办?很多学生都回想到看病,拿药。我接着继续引导说,看病的结果是使自己的身体恢复健康,但是鲁迅先生的这个故事中,文中的人物花钱买了认为的“妙药”后,却没有逃脱一死,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都渴望知道这一故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时,我接着说,那么现在同学就开始阅读文章,然后告诉我,为什么。这样,在学生的仔细阅读之下,文章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就很好开展了,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我们又对文章的主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有几个好的问题,就一定能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引起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端正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良好的习惯是学习成功的一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是搞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步骤之一。由于我校是一所职业中学,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众所周知,基础差的学生,往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因素都差。有些学生为此缺乏自信心,甚至厌恶学习。然而要想获得知识,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动因,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因此,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欲望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而学习欲望的源泉“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中取得胜利的欢乐。”所以,我在教学中尽力使学生取得这方面的心理体验,使其成为学生渴望学习的动力和树立学习信心的转折点。我的具体做法是:

1.正人先正字。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一些“差生”写的字极不端正。为了消除他们的心理自卑感,我尝试着从抓学生的写字入手,“字如其人”,绝大多数品学兼优的学生写出的字是端正美观的;而龙飞凤舞,草草涂鸦的字则能反映学生在心理、性格行为、习惯上的各种缺陷。我以“心正则字正”来对学生进行规矩教育。

《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初探》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正人先正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应该是自己学习的模范,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怎样的做法又是不合适的。有时候,教师的一种行为表现要比平时的千百句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因而,正人先正己,让学生能够切实从自己这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这 2

也是教授大语文的基础,语文的教学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做人的道理,懂得真 正的人生和价值到底是什么。

3.适当的表扬。如:对能基本做到预习的学生大做文章,加以表扬;对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高的学生也及时加以肯定;对上课积极认真思考的学生常投去赞赏的目光;对书写有进步的学生作业本在学习栏中展出等,这些学生日常学习中所应该能做到的“小事”,我是从不放过对他们的表扬的。表扬,使学生建立起了学习的自信心,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学生的自卑心理,从而在班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重视对学生的“学力”培养。 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智能,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完善和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而且也取决于后者是否是认为自己是个学习者,能成为聪明人。因此教师要善于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教会学生“学习——记忆——实践——发展”的方法,让学生凭借已有的能力去获得新的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的思考活动,成为解决问题,发现真理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力争使自己做到:

1.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比较和归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巩固知识、深化知识,提高能力,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我常建议学生做学习卡片和摘记,不断积累词汇和常识,帮助记忆。科学的记忆可以使知识更系统性,使学生的所学基础更扎实。

2.使学生由“学会”和“会学”变为“爱学”。授课不是把学习之酒往消极的空瓶中倾注那样灌输知识,如果是那样的话,那教师的好坏就无关紧要了。因为任何一个装满的罐子都能注满许多空瓶子。而把学生看成是装知识的消极的窗口,这在心理学上来说是错误的。凡是课堂上绝大部分的活动是由学生而不是由教师进行的课,则是最成功的课。教师不仅使学生学会和会学,更主要的是使他们“爱学”。教师决不可偏执于“灌”,一味地“喂”,要把教师懂得的变为学生懂,这需要中间的一环——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如在日常教学中,我常留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在多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材料,让学生“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悟出文道。学生在摸索过程中和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学会学习,掌握方法。

3.让学生自己精选练习,自己做老师,自我减轻负担。学习必然会有负担,因为知识变为能力的途径是实践。训练就是实践。所以学生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负担过重,很难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兴趣,而主动求知欲望的淡化和学习兴趣减弱,将成

为学生完善智能结构的极大障碍。素质教育也要求我们减轻负担。那么,作为教师就要严格控制作业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减少或避免低层次的简单的重复劳动。对此,我不仅自己不搞题海,而且我把作业的布置权利适当地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自己为自己布置作业。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平时的小测验,学生们做着自己出的题目,没了恐惧感;由于有些学生“守口”不严,泄露了题目,一些“差生”便拼命复习,每次考试都能考出一个较好的成绩。灵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没了对学习的厌恶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打好学生良好的学习基础,将学生的心态调整到主动积极的最佳状态,学习过程由于满足了优化条件而高效运行,学生学习负担由于避免了无效劳动而充分合理,我们就有可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中提高合作学习效果之初探2017-03-15 16:26 | #2楼

合作学习方式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然而,由于对合作学习的内涵缺乏正确的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时,出现了学习小组划分的随意性,分工不明确,组织混乱,设置的问题缺乏研究探讨价值,且无相关要求,学生参与不平衡,时机不恰当、合作交流的时空受到局限等一些有悖于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倾向,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从表面上看,整节课似乎场面热闹,实为摆架子、走过场。这些倾向对于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优化合作学习过程,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势在必行。

《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初探》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更新理念是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国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一个基本理念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显著效能。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习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学习具有很多新的特点,如: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的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从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不难看出,要倡导这种学习方式,就需要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一方面,从学生个体的发展而言,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九年的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想象,在学生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独特的自我。另一方面,从教与学的角度而言,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单是为了让学生认数、数数、计算以及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技能与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心理品质,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特别是在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进而提高数学素养。这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目的。而传统的教学观和学习观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这样的教学就很难达成我们数学教学的目标。因此,变革学习方式,倡导合作学习,就是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那种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团体之间的竞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较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二、激发动机是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关键。

人的任何活动一般总是由一定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参与不同活动的动机可以以该活动的名称来命名。因此,我们可以把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的动机称之为合作学习动机,

合作学习动机是为激发学生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动机也是以内驱力和诱因为必要条件而存在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动机常常是由内驱力与诱因的相互作用来决定的,可以说,合作学习动机与合作学习活动是相互激发、相互加强的,有时候,当学生缺乏合作动机时,可以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带有合作性质的学习活动,然后通过活动逐步地引发形成其合作动机。这里当然不仅需要学生个体内驱力的激起,还需要外在的刺激。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妙趣横生的导入,利用直观、形象、生动、美丽的主题图案创设愉悦的情境,提出迷离的悬念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都可以作为外在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安排了“认识人民币”的内容,一位教师在教学“元、角、分的计算”时,一进课堂不是直奔课题,进行枯燥的加减计算,而是创设了模拟购物的数学活动,教师说:“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为你们设计了若干个小商店,商店里有很多玩具,谁愿意当售货员,谁愿意当顾客,咱们还要比一比,看哪个商店生意最好”,几句似乎平常而又贴近生活的导语,暗示着合作的含义,小朋友们跃跃欲试,激发了学生合作动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演售货员与顾客,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得井然有序,兴趣盎然。通过购物付款,学生对“元、角、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其兑换有了初步的体验,活动对“元、角、分的计算”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再如,教学两步计算的“用数学”内容时,一位教师不是按照常规的教法,用图式或文字形式来解答,而是让学生用表演的形式自创自编题目。这位老师说:“这节课老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用几个数字通过表演自编题目进行解答,看哪些小朋友编得好,表演得精彩,计算得正确”。这里教师实际上给孩子们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不仅唤起了孩子们求知的内驱力,而且作为一种外在刺激的诱因,激发了孩子们合作的动机。接着,小组里的小朋友们团结合作,共同商讨,自编自练,课堂既活跃,内容又实在,然后各组轮流上台表演展示,数学课堂成了小组表演展示合作能力的场所,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从容、自信及合作潜能无不让教师感到惊讶。由此可见,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一旦得到激发或形成,它会自始至终贯穿合作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加强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说,学习动机是影响学

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效果,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是关键。

三、培养学生个体责任心是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心理基础。

真正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否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能否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因此,这里必然会牵涉到学生的责任心问题。责任心是个性心理的重要品质,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包含三种成分:一是认识,如是否应该完成所承担的任务,要不要维护群体的行为规范,应不应该对共同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负责等;二是责任感,如对一切促进共同活动达到预定结果或符合群体规范的行为便产生积极的情感,否则便产生消极情感;三是负责行为,监督自己与其他成员遵守群体规范与促进共同活动的顺利进行。一个人的责任心是在群体共同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社会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的内化而形成的,根据合作学习的主要因素和心理学对责任心的分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学生责任心的三种成分都能得以体现。我们可以对下面的一个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一位教师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的例2时(人教版第94页),创设了用鲜花或彩球布置教室,召开“六一”儿童节庆祝会的情境,安排了三个连贯性很强的活动,要求学生统计出喜爱不同颜色的人数。第一,引导学生对全班同学各自喜欢的颜色进行调查统计。教师在黑板上张贴了三组红、黄、蓝、粉色的小花,抽出4名学生组成一个统计小组,并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一个学生负责清点举手学生的人数(即喜爱不同颜色气球的学生数),并报告清点的数据。其它三位学生分别用划“正”字、打“√”和划“○”的方法进行收集数据;第二,将事先制作的统计图分发到各个学习小组,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并将结果进行组际交流和全班展示;第三,根据统计图回答3个问题,即:①调查了( )名同学。②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喜欢( )色的人数最少。③( )颜色的气球需要买( )个?在这3个连环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整节课闹中有静、静

中有动,教学效果十分理想。这节课教师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恰当的内容和极好的时机。如果我们单独从学生的责任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来分析,不难看出有以下几点:第一,当教师下达学习任务后,学生会认识到这样的学习任务单独一个人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要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自己作为统计小组或被统计(即下面举手的学生)的一员,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是学生个体参加这次合作学习活动的认识前提;第二,使学生体会到要统计出喜爱不同颜色的人数,要进行合作,首先要分工,这种组内分工实际上是对学生个体划分的责任范围,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增强责任感(即对所承担的工作产生积极的情感),也就是说,要准确无误地收集到喜欢不同颜色的学生的原始数据,为制作统计图提供可靠的数据,并能正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第三,教师要求将结果进行组际交流,全班展示评价,进行评比,这不仅引进了竞争机制,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把小组的荣誉与学生个体的荣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会想到,要想得到好的评价,进入优秀行列,自己必须对在小组内所承担的工作认真负责,而且要力争做得更好。综合上述分析,很显然,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责任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责任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四、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

小学数学课程的大多数内容都适合于进行合作的、竞争的和个性化的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合作学习。在我们倡导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在学生还没有养成合作习惯的时候,有必要选择一些特别适合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来作为开端,然后引导学生逐渐习惯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关研究表明:在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对于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概念学习、实践操作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效能。同时,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我们必须掌握两个最基本的原则,一是教学内容必须体现出合作学习的教育价值。我们认为:在没有任何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的劳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像“小明第一天做了5朵红花,第二天做了3朵红花,小明一共做了多少朵红花?”这样的问题就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而像前例教学“统计”有关内容的那位教

师就提出了很有合作学习的价值,有开展合作学习必要的问题。二是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的问题,必须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如果离开了学生独立思考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我们的教学如果一味追求合作学习而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一方面会使学生无法交流,另一方面会造成对好学生的“垄断”,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丧失,将会产生依赖情绪。所以说,要想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五、进行有效交流与评价是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交流与评价是合作学习方式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交流与评价,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信息联系反馈能够在多层面、多方向上展开,能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也因此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同时,通过交流与评价可以把合作学习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或全班学生的共同认知成果,可以互相启发,拓展思维,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类”一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师将颜色、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几何形体分发到各个合作学习小组。在引导学生基本分辩出形状、大小、颜色不同之后,要求各组把这些形体分成几堆,并互相说说是怎样分的。当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并介绍分法时,便引起了小朋友们的一场激烈争论。当该组发言人说到是按颜色分成两堆时,一学生立即反对说:“按颜色分只能分成两堆,分得太少,按形状分可以分很多堆”,争论的焦点便成了分多分少的问题了,脱离了分类的标准与方法。因此,教师立即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评价,要求每个小组都说说自己的看法,一小组的发言人说:“我们认为按颜色分是对的,因为按颜色分就可以不管形状和大小了”。另一小组发言人说:“我们是按形状分的,按形状分可以不管颜色和大小了”。第三个发言人说:“我们觉得他们的分法都对,我们是按大小分的,按大小分可以不管颜色和形状了”……最后,教师肯定了小朋友的发言,并总结归纳了分类的方法。这样,使得数学课教学变得有血有肉,生气勃勃。从这个教学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教师的归纳是

建立在学生交流与评价的基础之上的,是全班学生讨论交流的结果,反映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和体验,有效地将各合作学习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成了全班学生的共同认知成果,从而深化了学生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的理解;第二,评价在促进学生将物体进行分类的标准和方法的理解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上台展示学习组的分法而引起了争论,在争论中,学生首先要倾听他人的意见,然后通过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是针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的,无疑也是对这种方法的评价。在课堂上,争论愈激烈,参与的面就越广,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就会不断的转化,对问题的认识就越深刻。尤其是教师最后的总结性的评价,即赞扬了小朋友们的自主学习精神,又概括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使全体学生在交流与评价中灵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不仅丰富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满足了学生认识的心理需要,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精神,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我们认为,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得我们的数学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总之,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体现学生在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成了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什么样的策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提高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

【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初探】相关文章:

新课标理念下提高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方法初探09-21

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09-21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09-21

如何提高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11-21

如何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果03-13

提高社会学概论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思考09-21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09-21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探索09-21

思政部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调研报告09-21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