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效果>《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时间:2022-11-18 18:41:41 效果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数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发现式的,因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多数是机械的、被动的。分析其成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一种传统观念: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关系也变成了简单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因此,“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替代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以致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被遏制,使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

2.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化的影响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传统的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往往重结论轻过程。重结论轻过程从学习的角度讲也即重学会轻会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从而把学生导入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再加上教师往往过多地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既忽视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也抑制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

3.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影响

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强弱也是影响学生主体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由于教师抱、扶、不放心意识,认为学生自己学不能解决问题,

只有自己讲才是最安全的,久而久之,学生就对教师有了依赖性。

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从客观上要求教师要树立新课程理念,采取措施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1.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创造思维。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舍得放手,要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只有这样,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才可能拥有真正的主体地位,学生才会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释放出不可估量的潜能,从而使各方面能力在自由的空间里得到自由的生长。

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转变成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主,和-谐的学习空间和氛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让学生与教材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中进行心灵深处的碰撞,实现情感的交融,在自主与互动之间敢于想己之所想,言己之所言;在自主感悟,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塑造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实现师生的共同创造,共同进步。

2、注重教学过程性,培养探究精神。

新型课堂应是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发展和学习方法发展的学习过程。新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感受、领悟、体验,在过程中学会质疑、反思,在过程中逐渐提高、不断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恰恰体现出学生的发展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所以应培养学生在自主中、在探究中、特别是在合作中去发现问题。古人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善觉悟,善长进。”在教学中,学生应加强合作学习,在互相合作、探究中去发现问题,共同拓展自己的思路,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由不知到知的探索、思考过程,不仅获取了相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探究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及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具有终身教育的基础和再发展的潜能。因此,在新型课堂中,我们要在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能力。

总而言之,新课堂,是一个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情感得到宣泄,知识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提高的艺术殿堂。笔者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被师生所接受和领悟,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探讨下,必将不断促进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增强,必将使教学和-谐发展,使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2017-03-15 15:33 | #2楼

【内容摘要】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可以采用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参与平台;活用新知识,注重德育渗透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需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地位,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近年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但政治科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还相当普遍,而高中学生疲于应付会考、高考,学习上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这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我认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需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地位,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参与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能钻得进去,学习才会卓有成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以至于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否则,就很困难了。事实上,导致政治科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政治课失去兴趣。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昭示我们:培养兴趣是教师的一大重任。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⒈ 注重时事教育,激发学生兴趣

时事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教师要努力营造时事氛围,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时事教育形式。及时组织学生订阅《时事》杂志、《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引导学生定期阅读《报刊文摘》、《世界博览》、《半月谈》、《参考消息》等有关报刊杂志;组织学生收看电视新闻、收听广播新闻等,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热点、重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收集时事资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渗透时事,通过引用时事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教材理论,把时事材料作为学生理解教材理论的“桥梁”。也可以利用授课前3分钟,由学生举行新闻发布会,教师做简要评论。还可以开展时事知识竞赛、时事小论文竞赛活动等。

总之,时事内容覆盖面广、伸缩性强,许多内容与教材联系紧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⒉ 运用恰当有趣的比喻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政治课教学可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成语、谚语、诗词、漫画图片……这些“糖衣炮弹”很容易动员起学生各方面的感官,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原本觉得艰涩的抽象概念和原理,以促进他们思维的活跃和觉悟的提高。这种方法寓教于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改变空洞说教式的教学积弊,使学生乐于参与。

例如,在讲“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价也会不同”这一抽象难懂的哲学观点时,如果教师只空洞地讲述理论,学生就可能难以理解,又觉得枯燥。所以,在讲这一问题时,可以先出示2003年高考政治试题(广东卷)第28题(漫画题)的图片,映入学生眼帘的是“男孩和女孩由于利益立足点不同,结果对同一客观对象——下雨的认识和态度也就不同”。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通过对漫画的欣赏分析,学生在热烈的议论中明白了哲理,而且记忆持久。

二、创设参与平台,培养参与勇气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自我显示欲望,常常梦想一鸣惊人,而这种欲望往往与本人的能力存在着很大的距离,由此而导致严重的自卑心理和闭锁心理的产生。这种闭锁心理、自卑心理集中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老师一提问,一个个都敛声屏气,生怕老师“请”到自己。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必须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给学生一个平台,使学生无所顾忌,大胆参与。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做:

⒈ 质疑问难,勇于参与,开拓思维

学贵质疑,心理学家把发现疑难看成是“思维的路标”。一方面是生质疑,师解疑。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自学,这是疑问产生的土壤,学生质疑的基础。实践表明,让学生提问就是让学生参与了备课和课堂教学,增加了一次参与的机会,也是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教学相长的过程。高中学生对创新充满渴望和憧憬,敢想敢说敢干,善于标新立异,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进取精神。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敢于向现有答案挑战,哪怕是荒唐可笑的,不合情理的错误解答也不要去挖苦讥讽,而应正确地加以引导,与学生一起耐心地寻找正确答案。例如,在讲“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时,有些同学会马上提出质疑“我国也有多个党派,为什么不搞唇枪舌剑的演说、辩论,通过竞选实行多-党轮流执政?”“多-党制在中国没搞过,为什么不试一试?”面对同学们的质疑问难,要考虑到他们既缺乏对历史的了解,又对现实体验不足,既不了解资本主义实际,又不甚懂中国国情,受此影响,思想也就产生了困惑,鉴于此老师不要马上回答,可以首先肯定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见地,然后才从经济制度、国家性质两方面分析对比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从历史的教训、现实的国情耐心细致地给学生分析后,也许学生会恍然大悟,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另一方面是教师巧设疑问,让学生参与思考、释疑,在“疑”的探究中培养能力,发挥创造思维。例如,在讲“生活消费要与国情相适应”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要求学生不看书,不受课本束缚,而是谈自己的消费观,学生会畅所欲言,在谈话式的教学中学生明白了自己不成熟的消费行为和观念,从而树立了科学的消费观。

2.组织讨论或辩论、小品或相声表演等

组织讨论或辩论,使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从而实现自我显示的欲望。真理越辩越明。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论,若从正面灌输,学生难以产生共鸣,还常常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疑虑,如果能适时地用辩论的形式则更具说服力。例如,在讲到“消费者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可以运用“刁民”王海知假买假索取赔偿的一段材料,一下子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褒贬不一。这时可以组织正反方进行辩论,让他们在争鸣中明理,用理论和实践说明了问题,学生自然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品或相声等表演,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借此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理。例如,在讲“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时,可以先安排三位同学分别扮演旁白、敌军官、夏明翰,让他们表演小品“总有一天,红旗会插遍全世界”,等学生表演完之后,让全班同学思考:夏明翰为什么有这种大无畏精神,临死之前,面对敌人的淫威,不但没有丝毫畏惧,还能镇定自若地写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来抒发自己对革命的坚定呢?学生很快便能把答案回答出来了。

三、活用新知识,注重德育渗透,升华参与意识

灵活运用新知识,巩固提高,是最简捷的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手段。学到了新知识,应让学生梳理知识,从更高层次上领会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以能力为核心的目标,是升华参与意识的极好方法。

⒈让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的训练与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讲解,即唱“独角戏”,看上去不乏精彩之处,但它不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参与教学,相反使得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题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为了全方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中应贯彻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以练习为主线的原则,做到每课都有随堂同步练习。练习是培养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从易到难,层层深入,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去训练学生。可以是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等,让学生当堂训练,再加上教师适时地点拨,又能提高学生的审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自己设计,并将设计得好的,用作全班学生课后作业。这个做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开动脑筋,活跃思维,积极参与。

⒉注重德育渗透,升华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道理变为自己的精神武器、变为锐利的思想工具,用于观察和处理客观实际问题,用于观察和处理自身问题。例如,在讲完“内因、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知识点后,可以请学生谈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使学生不断地把获得的新知识成功地运用于实际,尝到能解决问题的“甜头”,这既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又能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提高,升华了参与意识,这一定会形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良性循环,取得最佳效益。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相关文章:

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09-21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09-21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探索09-21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03-22

思政部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调研报告09-21

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与实践09-21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09-21

如何提高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11-21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04-07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