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有效地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创新
高校党建工作已经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党建工作也有某些不适应。高校党建工作必须站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政治高度,从世情、国情和党情深刻变化的实际出发,结合高校实际,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运用创新思维的理论与方法,大胆进行方法创新,切实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和党对高校的领导能力。
一、构建党建工作新载体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信息化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正在以一种深入持久的方式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既有积极的可以利用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带来负面影响的一面。现实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高科技、面向新知识,主动迎接信息化、网络化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党建工作要主动迎接挑战,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创造、构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我们必须树立战略眼光,积极推进党建信息化,运用互联网、宽带网、局域网等建设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使网上教育的覆盖面越来越大,辐射力越来越强,通过开展网上党建理论研究、党建论坛、党建报刊、党建数据库、网上党校、网上党课等活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增强党的影响力,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在实践中,高校都在探索利用网络构建党建工作新载体。比如,清华大学在校园网上开通“红色网站”,其宗旨定为“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寰宇之心,砺报国之志”。它从建立之初一个面向十几个党课学习小组成员的网页,发展成为一个面向广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党课学习小组成员的全校性的网站,成为清华大学学生党建工作全方位的平台和窗口。(《光明日报》,2017-03-22)“红色网站”之所以如此发展迅速,是因为,一是它为学生的理论学习提供了方便,成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工具。二是它增强了学生理论学习的自主性。网站把从互联网上能够找到的资源,提供到每一个同学电脑的平台上,让同学自己去查找、去选择,使他们有发现的乐趣。三是它更贴近学生。网站本身是由学生办的,对同学们的关注热点、上网习惯比较了解,因而提供的东西、组织的活动都比较符合同学的需求,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四是它可以作为思想交流的平台。网络交流,同学们可以坦诚地就自己关心的问题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清华大学的创新做法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产生着日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积极抢占网上制高点,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我们要努力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受学生欢迎的主流网站,积极引导网上舆-论,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使互联网成为党建工作的新载体。
又如,上海交通大学在学生党员中开展的“树好一面旗帜,唱响一种声音,办好一件实事,奉献一片爱心,带好一帮同学”的“五个一”活动,实现了党建工作的三个延伸:一是在党建工作范围上,使原来仅在院(系)范围发挥的学生党员作用延伸到学生生活区;二是在党建工作内容上,由重点抓党务工作延伸到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和学生生活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延伸到学生生活区。这就使得党员的作用从“一个点”扩展到了“一个面”和“一大-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分制下现有院(系)学生党组织工作上的一些不足,形成了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载体。
二、拓展党建工作新阵地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带来了大学生管理模式与管理阵地发生新的变化。由于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年制,高校中年级的概念、班级的概念正在逐步淡化,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的管理要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后,大学生的集体活动方式、生活居住方式以及对学生的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学生公寓将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的主要场所,原有的基层支部设置,党建工作方式和工作网络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拓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按照有利于正常开展学生党员的各项活动,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有利于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习工作中发挥作用,有利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的原则,积极探索在学生公寓、学生社区和学生社团建立党组织,努力做到学生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管理工作进公寓、进社区、进社团,消灭党的工作的“空白点”或“真空地带”,做到哪里有学生,党的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南通大学在学生住宿公寓化以后,就着手考虑党建工作进公寓,在学生公寓区建立了党的工作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协调公寓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管理,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教育学习活动,以楼栋为单位建立党团机构和学生自管组织,学生党员宿舍实行挂牌承诺制,主动为学生提供服务。这一创新做法,有效地把分散在公寓区的学生党员组织起来,既为学生锻炼提供了舞台,也有力地推动了公寓区精神文明建设。
《如何有效地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创新》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抓学生党建工作,绝不仅仅是以发展学生党员为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学生党员,让他们在学生队伍中发挥示范作用。有的学校在学生党员中建立“党员挂牌承诺”、“党员示范公寓”、“党员接待室”、“党员先锋岗”等制度,学生党员牌上写着“我是共-产-党员,请向我看齐”。这些创新的党建形式和活动内容,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党员在联系群众、促进校风学风建设等方面的带头作用。(《光明日报》,2017-02-20)
三、创建培养教育新方法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建党积极分子的队伍迅速扩大。为贯彻全国高校第十二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各高校不断加大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党员人数不断增加。面对新的情况,原有的集中在学校党校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教育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一是完全靠学校党校已经无法完成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育的任务,二是实行学分制以后,很难保证培训对象有统一的时间来参加学习培训。因此,必须探索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新方法。
完善和规范党校培训,是完成政治理论培训的基本条件。建立两级党校——学校党校和院(系)分党校,是完成政治理论培训的基本保证。在培训对象上,学校党校主要负责干部培训和党员教育,分党校主要培训申请入党的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培训制度上,对大学生入党实施“分级教育”,即对新生进行入党启蒙教育,对学生作“怎样写入党申请书”、“如何创造条件向党组织靠拢”等一系列专题讲座,使学生一进校,就能感觉到党组织的温暖,同时明确前进的方向,将此称为一级教育;对入党积极分子、建党对象进行系统的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称为二级教育;对预备党员集中进行“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系列专题教育,称为三级教育。“分级教育”中的后两级教育都要实行考试、结业发证制度,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发展入党或按期转正。通过这种时间上相对间隔、内容上明显有层次的入党“分级教育”,使要求入党大学生在入党前后不同发展阶段,能接受不同深度的党的知识教育,逐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从而使发展的学生党员在质量上有了保证。
对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论培训,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在培训方法上,要坚持继承传统与与时俱进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不断适应历史条件的变化中发展的,是在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发展的。只有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批判地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适应新时代要求,及时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才能成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强有力的手段,才能充分发挥对高校育人为中心工作的服务组织作用。高校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并经过长期教育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科学的。然而,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1] 新时期高校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必须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快,厌恶单调、枯燥,喜欢变革和丰富多彩,我们应该适应教育对象的特点,使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过去较为传统单一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从偏重于内容而忽略形式转变为既讲求内容的政治思想性,又力求形式的生动多样性。比如,理论培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是一种有效形式。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了解中国社会,切身感受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从而立志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中国人民大学坚持在社会实践中锤炼学生,他们创造了“人大模式”:注重前期的培训与辅导,中期的跟踪与指导和后期的分享与交流,通过社会实践激发大学生奉献社会的热情,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光
明日报》,2017-02-21)
要坚持正面灌输与双向交流相结合。灌输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方法,它的本质是思想理论的系统教育和宣传。灌输对于一切思想教育的对象都是必要的,有其应有的教育效果和历史作用,它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确保马列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纯洁性和主导性地位,在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实行灌输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要改变方式方法,改变以往只注重教育者的努力,而忽视受教育者的能动,只重视党的思想理论观点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需求意识的培养和开启的被动局面。随着大学生自主意识和利益观念的增强,要科学地实施灌输,就必须把灌输教育与双向交流相结合。双向交流方法的特征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地位平等,教育过程中信息是双向流动的,教育者十分重视教育对象的信息反馈。教育者通过获得的信息,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如何有效地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创新》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培养教育还要与制度规范相结合。思想教育是内容、是基础,而制度用以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二者缺一不可。将思想教育与制度规范有机结合起来,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贯穿于制度规范建设的全过程,是把握高校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各项建设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党的制度建设的具体体现。如:健全和完善团内推优制度、党员联系积极分子制度、谈话制度、汇报制度、培养人责任追究制度、党员发展公示制度、学生党员目标管理制度等,保证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
除了抓好集中培训之外,还要积极探索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新途径。针对大学生中一些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组织开展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整体思想素质。可以通过分别召开大学生代表、学生辅导员、院(系)党总支领导、相关业务教师等若干座谈会,确定主题,制订活动方案,邀请专家论证,由党委审定通过,使主题教育活动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在活动中,既注重通过讲座、编印小册子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理论灌输,更注重寓教于乐,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采取辩论赛、演讲赛、网上征文比赛、知识抢答赛、案例展览等各种形式,使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明确要求全部教师参与育人,全部大学生参加活动,达到全部大学生思想受益的效果。以大学生为中心,以大型活动为纲,校、院(系)、班三级互动。改革过去习惯的自上而下的灌输教育方法,实行从上而下与由下而上的校、院(系)、班与学生个人互动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大学生自主对教育主题进行深入理性思考,将有效改变一些大学生“思想教育就是讲大道理”的思维定势,提高大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对大学生实施早启蒙、早教育、早培养的培养教育方法,是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创造。以往的学生党员发展大多集中在毕业班,他们来不及经过严格的党内生活的锻炼就走向社会,同时在学校内,也难以充分发挥这些学生党员的作用。为了实现全国高校第十二次党建工作会议提出的“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目标,必须及早落实培养措施。大学生在校的时间只有四年左右,只有抓早、抓好学生党建,才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塑造出最优秀的人才。从学生一进校起,就要建立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党员联系班级、党员指导党章学习小组活动等有效制度,使“三早”方针落到实处。一个合格的学生党员只有经过严格的党内生活的锻炼,才能不断增强党性,提高综合素质,从而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2017-03-15 09:44 | #2楼
新形势新任务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面对挑战,高校党建工作者应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部署,努力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创新是时代赋予高校党建工作的使命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迫切需求。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经济、科技、国防等方面,也涉及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学校,始终处于思想文化冲击的最前沿。伴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经济成分日趋多样,深层次矛盾累积、凸显。与之同时,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也趋向多样,意识形态领域的噪音杂音时有出现。部分师生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前途认识模糊。这种严峻的形势,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建设,筑牢思想政治防线。
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的时期,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后,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任重道远;伴随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明显滞后,生源素质又参差不齐,高校党组织如何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这些都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的高校是和-谐的,但在有些高校,仍然存在少量不和-谐因素或是潜在倾向,对此,高校党组织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围绕建设和-谐校园这一战略任务,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在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推进高校党的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建设的创新。
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理念与原则
高校党建工作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必须积极研究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党建的内在规律,以先进的理念为先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局面。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新时期高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校是知识分子汇聚之地,是各种思想文化集散之地,也是新思想新观念发源之地。特别是伴随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深入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的影响越来越直接,学校主导性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在这个领域开展党建工作,尤其需要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以使高校党组织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当前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广泛地存在着以“任务”为中心开展工作的现象,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与情感表达,其结果往往
事倍功半。因此,在新形势下,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继承和发扬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从理解人、尊重人、激励人、关心人入手,及时、准确地把握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党建工作只有融入学校的中心工作,党对学校的领导才能落到实处,党的建设才有生命力。高校党建工作应进一步增强中心意识,确立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思想,始终把“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党建为保证”作为根本宗旨,将党建工作有机融入学校发展大局特别是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工作中去,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切实发挥党建工作的服务职能和保证作用。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路
思想理论建设创新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前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教育师生,当前尤其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教育方针能否贯彻,培养目标能否实现。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与否直接关系其自身的成长,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维护、传播。为此,高校学生工作要牢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同时,高校要利用人才、学科优势,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积极组织党务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党建一系列重大课题进行研究探索,推出更多有分量、有深度、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为党建理论研究多做贡献。
制度创新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关键。制度创新有利于推动党建工作各种关系的优化组合,有利于促进党建工作体系的协调运转。首先要健全完善党的领导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程和科学、高效的民-主决策机制,正确处理“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关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运作机制。其次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要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广大党员参与决定学校和党内事务创造条件。
方式方法创新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活力源泉。首先,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伴随高校学分制、弹性学制等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年级、班级概念逐渐淡化,以“系、班”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的管理要求。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应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社区,积极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在教师支部设置方面,由于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不少学校合系建院,传统的教研室被合并或撤销,适应这种变化,高校应结合学校学科重组、院系调整以及科研工作的实际,依据党员人数和利于开展活动的原则,以系、所、中心为单位组建教职工党支部,构建教学科研、管理和建设相结合的党建机制。
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党建工作载体。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形势的变化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走在时代前列,主动迎接信息化、网络化的挑战,大胆探索将现代化科技成果引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机制,创新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使党建工作方法与信息科学等新兴学科的方法有机融合。
【如何有效地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创新】相关文章:
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09-21
如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05-18
如何推进大众创业05-18
推进科技创新宣传标语12-27
如何把工作当成事业来推进07-12
如何创新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初探09-21
人事工作如何创新04-21
管理者如何有效地授权04-16
如何有效地培养管理者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