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创新>《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

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

时间:2022-11-18 18:33:46 创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

丹阳市荆林中学 陈建峰 212300 创新教育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加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也是教育界面临的紧迫任务.就物理学科而言,物理知识与现代很多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物理前沿学科知识的重大突破,都给相关行业创造无数机会和价值.人类发展史上几次重大变革,都和物理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又对物理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物理教学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对各种教育要素的新的结合,是一种革新和超越."创新"的含义不仅包括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而且包括"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联系教育实践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已有知识和产生过程也是一种创新.

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

一 、转变教育观念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潜能;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为每个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宽松环境和发展机会.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差异是绝对的,每个个体在认知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每个人都有创造欲望,人人都有创新能力,每个人都希望表现出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树立终身学习新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养成质疑,批判的思维习惯,物理教材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伽利略对亚里土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质疑,开创以实验为研究手段的先河;哥白尼对"地心说"的质疑,开创了天文研究的新领域,从而引发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伟大创举.培养善于发现问题,自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奥斯特对电流产生磁场的发现,引发了电磁现象的深入研究,法拉第以其逆向思维,发现了磁场能产生电流,为人类社会进入电气化时代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以分数高低而以是否具有创新素质作为衡量学生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不仅重视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多少,而且着重考查学生驾驭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整合教材内容

创新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一种接受式教学,教育过程单纯理解为对现有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形成以记忆,模仿,练习为特征的学习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

新教育则使整个教育发生转向――从守成性,维持性教育转向创新性教育,从注重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转向注重教育的文化功能,致力于培养学习"再次发现的探索","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和创造能力.是一种开发式,超越式,发展式教育.

初二物理第八章《力》,其中对力的认识表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这一表述的理解是通过具体的事例,但课文中的例子过于陈旧,缺乏时代特色,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以后的物理教学极为不利.怎样弥补这一不利局面,在教学中举例要结合时代特点,现今各项体育运动深受学生喜爱,传媒无处不在,亚运会,奥运会现场直播,我国健儿在各种场合披荆斩棘,勇夺金牌.这些情景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学生无数的梦想和幢景.课堂教学中如果选用这些事例,不但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并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求几个学生做出篮球裁判的带球撞人和阻挡犯规的动作.这一堂课经过改造,由原来的概念教学变成了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走出书本,感受物理知识对大千世界研究所带来的乐趣.

三、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国的传统教育过分强调"师导尊严","教师权威",师生之间形成指挥与服从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形成.而西方教育中合理的内核则是宽容地接纳学生的不同观点,积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求新求异.学生在探索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会提出很多新奇,怪异的想法,此时不能因学生提出问题的浅薄和无逻辑性而嘲笑,甚至责骂,而要尊重学生人格和发表见解的权利.许多有识之士认为教育民-主化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感到爱和尊重,才能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质疑,才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蓬勃的创造力.所以在创新教育实践中,要着力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交流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从"权威"的态中,从"严格管教"的行为模式中解放出来,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使学生身心得到表现和舒展,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

《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 改革课堂教学和考试模式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阵在课堂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从维持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的中心;物理学的发展,是人类对自然不断探索的过程,而书本知识是前人成功经验的总结,这个总结要变成学生的知识,不能靠灌输的模式,而要向前人探索未知领域时一无所知一样去摸索.教师要从单纯讲授知识的"广播员"变成培养学

生学习能力的"向导"和"教练";要从教师的单向灌输,转变为交互性教学和协作式学习.作为教师,只能指点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多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发现,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技能,从而掌握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将学生从"吸收——储备――再现"的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的过程.要更多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给学生创造生动情景,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在于传统教学中很多不能工巧匠有再现探索知识的情景,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在多媒体课件中大量的信息可以让学生进行筛选,比如牛顿第一定率的研究,就可以再现几个斜面实验,以该实验为依托,进行观察研究,让学生在探索实验规律中形成结论;光学部分的教学,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形象描绘光的反射,折射等成像光路图,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参与讨论,参与研究.要积极改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对卷面测试,要加大测试题的灵活性和综合性,注意给学生表述观点的机会,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创新考试的形式,引入面试,口试,实践考核等,更全面地检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给学生提供创新舞台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创新的源泉,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的机会,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课外实践的时空.物理知识给学生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可以说生活无处不知识,课堂内可以经常给合生活常识,学生熟悉和现象进行讲解,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有意识去观察生活现象和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鼓励学生关心社会变革,关注科技动态,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和社会实践面,学会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调查研究,自主选择力所能及的探索课题;要加强实验操作,鼓励学生将发明创造应用于实际生活;多组织各种活动,使用权学生在活动中激发创新思维,在活动中增长才干.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017-03-15 08:53 | #2楼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是世界性教改的趋势。“教育是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后阶段,在学校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从如下方面对这一问题作出探讨。

一、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

丰富的知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就更能使学生容易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接,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就说过:“偶然的机会对素有准备的人有利。”广泛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动力。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针对物理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特点,教师应根据学生巳学的知识,结合相关学科知识,提出一些不同的主题,激发学生选题的兴趣,吸引学生探讨不同主题下的相关内容。例如:“力在我们身边”、“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等,这既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又可以提 1

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完“摩擦力”的内容后,笔者就布置了“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的课题,同时列举了6个小课题。结果,发现许多学生能够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也有部分学生尝试研究自行车的照明问题。同样,学生对光的反射、折射等知识的掌握早巳超过了课堂上所要求的内容,而且,交流之后大家提出的问题又成为下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有力的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扩展和外延。

《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故求异思维是一种培养学生开拓和创新的思维。意大利杰出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教堂里看见悬挂的吊灯被风吹得左右摇摆。这在别人看来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但伽利略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领悟出“摇摆等时性”的规律,从而发明了摆钟。遗憾的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给学生一些固定不变的知识及方法,这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摆脱习惯认识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解多题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一些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大胆质疑的勇气;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即使学生的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某些提法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肯定和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保护好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

如在讲到有关“电阻”的知识时,让学生思考:三个阻值是8Ω的电阻,可以有几种连接方式?大部分同学与标准答案相同,答为4种,也有个别同学考虑短路现象答为7种。笔者对答7种同学的思维进行表扬,这样既活跃学生的思维,又促使学生敢于“求异”,从而培养良好的求异思维和探索品质。

三、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在一定水平上,由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寻求事物间的纵向联系,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认为:“创造力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来源于发散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其形式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它既需要一个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过程,又要靠教师的不断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在已形成的 2

定势思维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新奇感,多来几个假设,多问几个为什么,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境界。

如物理实验中“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测细铜线的直径,除了书中方法之外可启发学生还有哪些方法可测。如电路的设计、黑盒子问题的处理等等。象这样利用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有些老师怕麻烦,往往避而远之。白白错失了利用开放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

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家的许多发现、成就,就是因为它们敢于探索,不怕艰辛,不甘失败。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不要急着把物理规律、原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从一些基本事实出发,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归纳、总结出原理和规律。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不但能牢固掌握原理规律,更获得了主动学习的方向。

如在讲述电功、电流的热效应区别时,笔者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用一只玩具电动机,先不让其电枢转动,测出其两端电压U1,流过电流I1及电动机电阻R1,让学生计算U1I1 、I12R1的值并要求学生比较大小。接着,让电枢转动,再测出其U2、I2、R2的值并要求学生再次计算出U2I2,I22R2再比较大小。启发学生为什么电枢不转时,在实验误差范围内U1I1= I12R1;电枢转动时,U2I2≠I22R2;转与不转区别在哪里?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摸索总结出规律。实践证明这样学生印象就很深刻。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时,错误率较低,而且学生的分析探索能力得到了提高,有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

五、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学生的创造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不但要有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而且要有良好的实验和动手制作能力。很多创造发明都是在反复实验和精心制作以后成功的。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按书本上讲,学生按书本上做,学生处于被动模仿的地位。物理学的形成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而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紧张、积极、活泼和兴奋状态中探索和思考,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在学习“分子”这个概念时,为了使学生发现“物质是由一个个小微粒构成

的”,可让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给学生一支长约一米的一端密封的玻璃管、一个橡皮塞、一个注射器、一小杯红色的水、一小杯酒精、一根细铁丝。先让学生在玻璃管中注入约一半体积的水,然后在上面再注满酒精,塞紧塞子,让学生把玻璃管上下颠倒几次,实验结果是液体的体积变小了,根据现象,让学生猜想其中原因。又如学习“电路”时,给学生二只小灯泡和二只开关,以及必要的导线、电池,让学生自由连接,最后由老师一一讲评,并引导分析各种所接电路的优缺点,从而得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各自的特点。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将原有的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的分组实验,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设计成探索性实验,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在实验设计的操作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从而培养其创造能力。

六、建立学生正确的成败观

在探索创新过程中,常会遇到失败,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介绍科学家伟大发现背后的艰辛,几百次乃至上千次失败中改进摸索再实验。正如爱迪生说过的“失败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切的方法是什么。”一个新的设想在开始时不遇到失败,这种情况是罕见的,发明者和创新者可能一而再地失败。爱迪生在发明灯泡时,他和他的合作者经过试验1600多种不同的灯丝后才找到合格的灯丝。所以,面对失败,要引导学生不急不躁,冷静查找原因,排除故障,才会“拨开乌云见青天”。

如笔者所任教班有一个学生,喜欢动手。他在学了电磁学知识后,自购了一些元件准备自己设计门铃。结果,花了很长时间,费了很大力气就是无声音。他因此有些气馁。笔者及时找到该同学谈话,并给其讲述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过程,鼓励他坚持下去,耐心细致地寻找原因。没几天,该生高兴的告知笔者,他的试验成功啦!经过这一次磨练,更激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手做小制作的热情。

七、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

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创造力,才能进行创造性教学,即“言传身教”。教师在课外应参阅各种资料,博览群书,丰富自身知识,积累资料,建立自己的题库、书库、课件库。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长流水”。教师课余应多钻研教材,运用电教、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探索积极主动的教

学方法。积极进行关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积极开展自主实验的研究。力求抽象的物理原理与形象的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如在讲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有关知识时,

一些教师因为实验室没有真空泵,而放弃做真空不

能传声的实验。笔者经过思考,和实验老师一起对

实验进行改进。用如图所示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

圆底烧瓶内放一些水,用酒精灯加热,使水沸腾一

会,然后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或音乐卡片用丝线系住

悬吊在瓶中,并用软木塞塞住瓶口。待冷却后,铃声会逐渐减小。以此证明真空不能传声。

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巳。只要广大教师努力学习,及时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熟谙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相关文章: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9-22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09-22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09-22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09-21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09-21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4-17

试论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9-22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职教学生的创新能力09-21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09-21

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1